雲英傳
壽聖宮, 卽安平大君舊宅也, 在長安城西仁旺山之下. 山川秀麗, 龍盤虎踞, 社稷在其南, 慶福在其東. 仁旺一脈, 逶迤而下, 臨宮*起, 雖不高峻, 而登臨俯覽, 則通衢市廛, 滿城第宅, 碁布星羅, 歷歷可指, 宛若絲列分派. 東望則宮闕縹緲, 複道橫空, 雲烟積翠, 朝暮獻態, 眞所謂絶勝之地也. 一時酒徒射伴, 歌兒笛童, 騷人墨客, 三春花柳之節, 九秋楓菊之時, 則無日不遊於其上, 吟風咏月, 嘯翫忘歸.
靑坡士人柳泳, 飽聞此園之勝槪, 思欲一遊焉, 而衣裳藍縷. 容色埋沒, 自知爲遊客之取笑, 況將進而趑趄者久矣. 萬歷辛丑春三月旣望, 沽得濁醪一壺, 而旣乏童僕, 又無朋知, 躬自佩酒, 獨入宮門, 則觀者相顧, 莫不指笑. 生慙而無聊, 乃入後園. 登高四望, 則新經兵燹之餘, 長安宮闕, 滿城華屋, 蕩然無有, 壤垣破瓦, 廢井堆砌. 草樹茂密, 唯東廊數間, 蘬然獨存.
生步入西園, 泉石幽邃處, 則百草叢芊, 影落澄潭, 滿地落花, 人跡不到, 微風一起, 香氣馥郁. 生獨坐岩上, 乃咏東坡, ‘我上朝元春半老, 滿地落花無人掃’之句, 輒解所佩酒, 盡飮之, 醉臥岩邊, 以石支頭. 俄而酒醒, 擡頭視之, 則遊人盡散, 山月已吐, 烟籠柳眉, 風東花腮. 時聞一條軟語, 隨風而至. 生異之, 起而訪焉, 則有一少年, 與絶色靑蛾, 斑荊對坐, 見生至, 欣然起迎. 生與之揖, 因問曰: “秀才何許人? 未卜其晝, 只卜其夜.” 少年微哂曰: “古人云: 傾蓋若舊, 正謂此也.” 相與鼎足而坐話. 女低聲呼兒, 則有二丫鬟, 自林中出來. 女謂其兒曰: “今夕邂逅故人之處, 又逢不期之佳客, 今日之夜, 不可寂寞而虛度. 汝可備酒饌, 兼持筆碩而來.” 二丫鬟承命而往, 少旋而返, 飄然若飛鳥之往來. 琉璃樽盃, 紫霞之酒, 珍果奇饌, 皆非人世所有. 酒三行, 女口新詞, 以勸其酒, 詞曰:
重重深處別故人, 天緣未盡見無因.
幾番傷春繁花時, 爲雲爲雨夢非眞.
消盡往事成塵後, 空使今人淚滿巾.
歌竟, 欷歔飮泣, 珠淚滿面. 生異之, 起而拜曰: “僕雖非錦繡之腸, 早事儒業, 稍知文墨之事. 今聞此詞, 格調淸越, 而意思悲凉, 甚可怪也. 今夜之會, 月色如晝, 淸風徐來, 猶足可賞, 而相對悲泣, 何哉? 一盃相屬, 情義已孚, 而姓名不言, 懷抱未展, 亦可疑也.” 生先言己名而强之, 少年歎息而答曰: “不言姓名, 其意有在, 君欲强之, 則告之何難, 而所可道也, 言之長也.” 愀然不樂者久之, 乃曰: “僕姓金, 年十歲, 能詩文, 有名學堂, 而年十四, 登進士第二科, 一時皆以金進士稱之. 僕以年少俠氣, 志意浩蕩, 不能自抑. 又以此女之故, 將父母之遺體, 竟作不孝之子, 天地間一罪人之名, 何用强知? 此女之名雲英, 彼兩女之名, 一名緣珠, 一名宋玉, 皆故安平大君之宮人也.” 生曰: “言出而不盡, 則初不如不言之爲愈也. 安平盛時之事, 進士傷懷之由, 可得聞其詳乎?” 進士顧雲英曰: “星霜屢移, 日月已久, 其時之事, 汝能記憶否?” 雲英答曰: “心中畜怨, 何日忘之? 妾試言之, 郞君在傍, 補其闕漏.” 乃言曰: “莊憲大王子, 八大君中, 安平大君最爲英睿. 上甚愛之, 賞賜無數, 故田民財貨, 獨步諸宮. 年十三, 出居私宮, 宮名卽壽聖宮也. 以儒業自任, 夜則讀書, 晝則或賦詩, 或書隷, 未嘗一刻之放過, 一時文人才士, 咸萃其門, 較其長短, 或知鷄叫參橫講論不怠, 而大君尤工於筆法, 鳴於一國. 文廟在邸時, 每與集賢殿諸學士, 論安平筆法曰: “吾弟若生於中國, 雖不及於王逸少, 豈後於趙松雪乎!” 稱賞不已.
一日, 大君於妻等曰: “天下百家之才, 必就安靜處, 做工而後可成. 都城門外, 山川寂寥, 閻落稍遠, 於此做業, 可以專精.” 卽搆精舍十數間于其上, 扁其堂曰: ‘匪懈堂’, 又築一壇于其側, 名曰: ‘盟詩壇’, 皆顧名思義之意也. 一時文章鉅筆, 咸集其壇, 文章則成三問爲首, 筆法則崔興孝爲首. 雖然, 皆不及於大君之才也.
一日, 大君乘醉, 呼諸侍女曰: “天之降才, 豈獨豊於男而嗇於女乎? 今世以文章自許者, 不爲不多, 而皆莫能相尙, 無出類拔萃者, 汝等亦勉之哉!” 於是, 宮女中, 擇其年少美容者十人敎之. 先授諺解小學, 讀誦而後, 庸學論孟詩書通史, 盡敎之, 又抄李杜唐音數百首敎之, 五年之內, 果皆成才.
大君入則使妾等, 不離眼前, 作詩斥正, 第其高下, 明用賞罰, 以爲勸獎, 其卓犖之氣像, 縱不及於大君, 而音律之淸雅, 句法之婉熟, 亦可以窺盛唐詩人之蕃蘺也. 十人之名, 則小玉,芙蓉,飛瓊,翡翠,玉女,金漣,銀蟾,紫鸞,寶蓮,雲英, 雲英卽妾也. 大君皆甚撫恤, 尙畜宮內, 使不得與人對語, 日與文士, 盃酒戰藝, 而未嘗以妾等, 一番相近者, 盖慮外人之或知也. 常下令曰: “侍女一出宮門, 則其罪當死, 外人知宮女知名, 其罪亦死.”
一日, 大君自外而入, 呼妾等曰: “今日與文士某某飮酒, 有祥靑烟, 起自宮樹, 或籠城堞, 或飛山麓. 我先占五言一絶, 使坐客次之, 皆不稱意. 汝等以年次, 各製以進.” 小玉先呈曰:
緣烟細如織, 隨風伴入門.
依微深復淺, 不覺近黃昏.
芙蓉次呈曰:
飛空遙帶雨, 落地復爲雲.
近夕山光暗, 幽思尙楚君.
翡翠呈曰:
覆花蜂失勢, 籠竹鳥迷巢.
黃昏成小雨, 窓外聽蕭蕭.
飛瓊呈曰:
小杏難成眼, 孤篁獨保靑.
輕陰暫見重, 日暮又昏冥.
玉女呈曰:
蔽日輕紈細, 橫山翠帶長.
微風吹漸散, 猶濕小池塘.
金蓮呈曰:
山下寒烟積, 橫飛宮樹邊.
風吹自不定, 斜日滿蒼天.
銀蟾呈曰:
山谷繁陰起, 池臺緣影流.
飛歸無處覓, 荷葉露珠留.
紫鸞呈曰:
早向洞門暗, 橫連高樹低.
須臾忽飛去, 西岳與前溪.
妾亦呈曰:
望遠靑烟細, 佳人罷織紈.
臨風獨惆悵 飛去落巫山.
寶蓮呈曰:
短壑春陰裡, 長安水氣中.
能令人世上, 忽作翠珠宮.
大君看罷, 大驚曰: “雖比於晩唐之詩, 亦可伯仲, 而謹甫以下, 不可執鞭也.” 再三吟咏, 莫知其高下, 良久曰: “芙蓉詩, 思戀楚君, 余甚嘉之, 翡翠詩, 比前騷雅, 玉女詩, 意思飄逸, 末句有隱隱然餘意, 以此兩詩, 當爲居魁.” 又曰: “我初見詩, 憂劣莫辨, 一再翫繹, 則紫鸞之詩, 意思深遠, 令人不覺嗟嘆而蹈舞也. 餘詩亦皆淸雅, 而獨雲英之詩, 顯有惆悵思人之意. 未知其所思者何人, 事當訊問, 而其才可惜, 故姑置之.”
妾卽下庭, 伏泣而對曰: “追辭之際, 偶然而發, 豈有他意乎! 今見疑於主君, 妾萬死無惜.” 大君命之坐曰: “詩出於性情, 不可掩匿, 汝勿復言.” 卽出綵帛十端, 分賜十人. 大君未嘗有私於妾, 而宮中之人, 皆知大君之意, 在於妾也.
十人皆退在洞房, 畵燭高燒, 七寶書案, 置唐律一卷, 論古人宮怨詩高下, 妾獨倚屛風, 悄然不語, 如泥塑之人. 小玉顧見妾曰, “日間賦烟之詩, 見疑於主君, 以此隱憂而不語乎? 抑主君向意, 當有錦衾之歡, 故暗喜而不語乎? 汝心所懷, 未可知也.” 妾歛容而答曰: “汝非我, 安知我之心哉? 我方賦一詩, 搜奇未得, 故若思不語耳.” 銀蟾曰: “意之所向, 心不在焉, 故旁人之言, 如風過耳. 汝之不言, 不難知也. 我將試之.” 卽以窓外葡萄爲題, 使作七言四韻促之, 妾應口卽吟, 其詩曰:
蜿蜒藤草似龍行, 翠葉成陰忽有情.
署日嚴威能徹照, 晴天寒影反虛明.
抽絲攀檻如留意, 結果垂珠欲效誠.
若待他時應變化, 會乘雨雲上三淸.
小玉見詩, 起而拜曰: “眞天下之奇才也! 風格之不高, 雖似舊調, 而蒼卒製作如此, 此詩人之最難處也. 我之心悅誠服, 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紫鸞曰: “言不可不愼也, 何其許如之太過耶? 但文字蜿曲, 且有飛騰之態, 則有之矣.” 一座皆曰: “確論也.” 妾雖以此詩解之, 而群疑猶未盡釋.
翌日, 門外有車馬騈闐之聲, 閽者奔入而告曰: “衆賓至矣.” 大君掃東閣延入, 皆文人才士也. 坐定, 大君以妾等所製賦烟詩示之, 滿坐大驚曰: “不意今日復見盛唐音調. 非我等所可比肩也. 如此至寶, 進賜從何得之?” 大君薇笑曰: “何爲其然耶? 童僕偶然得於街上而來, 未知何人之所作, 而想必出於閭閻才士之手也.”
群疑未定, 俄而成三問至曰: “才不借於異代, 自前朝迄于今, 而已六百餘年, 以詩鳴於東國者, 不知其幾人, 或명沉濁而不雅, 或輕淸而浮藻, 皆不合音律, 失其性情, 吾不欲觀諸, 今觀此詩, 風格淸眞, 思意超越, 小無塵世之態, 此必深宮之人, 不與俗人相接, 只讀古人之詩, 而晝夜吟誦, 自得於心者也. 詳味其意, 其曰 ‘臨風獨惆悵’者, 有思人之意. 其曰 ‘孤篁獨保靑’者, 有守貞節之意. 其曰 ‘風吹自不定’者, 有難保之態. 其曰 ‘幽思向楚君’者, 有向君之誠. 其曰 ‘荷葉露珠留’者,‘西岳與前溪’者, 非天上神仙, 則不得如此形容矣. 格調雖有高下, 而薰陶氣像, 則大約皆同. 進賜宮中, 必儲養此十仙人, 願毋隱一見.” 大君內自心服, 而外不頷可曰: “誰謂謹甫有詩鑑乎, 我宮中豈有此等人哉! 可謂惑之甚矣.”
于時, 十人從窓隙暗聞, 莫不歎服. 是夜, 紫鸞以至誠問於妾曰: “女子生而願爲有嫁之心, 人皆有之. 汝之所思, 未知何許情人, 悶汝之形容, 日漸減舊, 以情悃問之, 妾須毋隱.” 妾起而謝曰: “宮人甚多, 恐有囑喧, 不敢開口, 今承悃愊, 何敢隱乎?” 上年秋, 黃菊初開, 紅葉漸凋之時, 大君獨坐書堂, 使侍女磨墨張縑, 寫七言四韻十首. 小童自外而進曰: “有年少儒生, 自稱金進士見之.” 大君喜曰: “金進士來矣.” 使之迎入, 則布衣革帶士, 趨進上階, 如鳥舒翼. 當席拜坐, 容儀神秀, 若仙中人也. 大君一見傾心, 卽趨席對坐, 進士避席而拜辭曰: “猥荷盛眷, 屢辱尊命, 今承警咳, 無任悚恢.” 大君慰之曰: “久仰聲華, 坐屋冠盖, 光動一室, 錫我百朋.”
進士初入, 已與侍女相面, 而大君以進士年少儒生, 中心易之, 不令以妾等避之. 大君謂進士曰: “秋景甚好, 願賜一詩, 以此堂生彩.” 進士避席而辭曰: “虛名蔑實, 詩之格律, 小子安敢知乎?” 大君以金蓮唱歌, 芙蓉彈琴, 寶蓮吹簫, 飛瓊行盃, 以妾奉硯. 于時, 妾年十七, 一見郎君, 魂迷意闌. 郎君亦顧妾, 而含笑頻頻送目. 大君謂進士曰: “我之待君, 誠款至矣. 君何惜一吐瓊琚, 使此堂無顔色乎?” 進士卽握筆, 書五言四韻一首曰:
旅鴈向南去, 宮中秋色深.
水寒荷折玉, 霜重菊垂金.
綺席紅顔女, 瑤絃白雪音.
流霞一斗酒, 先醉意難禁.
大君吟咏再三而驚之曰: “眞所謂天下之奇才也. 何相見之晩耶!” 侍女十人, 一時回顧, 莫不動容曰: “此必王子晋, 駕鶴而來于塵寰. 豈有如此人哉!” 大君把盃而問曰: “古之詩人, 孰爲宗匠?” 進士曰: “以小子所見言之, 李白天上神仙, 長在玉皇香案前, 而來遊玄圃, 餐盡玉液, 不勝醉興, 折得萬樹琪花, 隨風雨散落人間之氣像也. 至於盧王, 海上仙人, 日月出沒, 雲華變化, 滄波動搖, 鯨魚噴薄, 島嶼蒼茫, 草樹薈鬱, 浪花菱葉, 水鳥之歌, 蛟龍之淚, 悉藏於胸襟, 此詩之造化也. 孟浩然音響最高, 此學師曠, 習音律之人也. 李義山學得仙術, 早役詩魔, 一生編什, 無非鬼語也. 自餘紛紛, 何足盡陳.” 大君曰: “日與文士論詩, 以草堂爲首者多, 此言何謂也?” 進士曰: “然. 以俗儒所尙言之, 猶膾炙之悅人口. 子美之詩, 眞膾與炙也.” 大君曰: “百體俱備, 比興極精, 豈以草堂爲輕哉?” 進士謝曰: “小子何敢輕之. 論其長處, 則如漢武帝, 御未央之宮, 憤四夷之猖夏, 命將薄伐, 百虎萬態之士, 連亙數千里, 言其短處, 則如使相如賦長楊,馬遷草封禪. 求神山, 則如使東方朔侍左右, 西王母獻天桃. 是以杜甫之文章, 可謂百體之俱備矣. 至比於李白, 則不啻天壤之不侔, 江海之不同也. 至比於王孟, 則子美驅車先適, 而王孟執鞭爭道矣.’ 大君曰.‘聞君之言, 胸中惝恍, 若御長風上太淸. 第杜詩, 天下之高文, 雖不足於樂府, 豈與王孟爭道哉? 雖然, 姑舍是, 願君又費一吟, 使此堂增倍一般光彩.” 進士卽賦七言四韻一首, 其詩曰:
烟散金塘露氣凉, 碧天如水夜何長.
微風有意吹垂箔, 白月多情入小堂.
夜畔隱開松反影, 盃中波好菊留香.
院公雖小頗能飮, 莫怪瓮間醉後狂.
大君益奇之, 前席摎手曰: “進士非今世之才. 非余之所能論其高下也. 且非徒能文章筆法, 又極神妙, 天之生君於東方, 必非偶然也.” 又使草書, 揮筆之際, 筆墨誤落於妾之手指, 如蠅翼. 妾以此爲榮, 不爲拭除, 左右宮人, 咸顧微笑, 比之登龍門.
時夜將半, 更漏相催, 大君欠身思睡曰: “我醉矣. 君亦退休, 勿忘‘明朝有意抱琴來’之句.” 翌日, 大君再三吟其兩詩而歎曰: “當與謹甫爭雄, 而其淸雅之態, 則過之矣.” 妾自是, 寢不能寐, 食滅心煩, 不覺衣帶之緩, 汝未能織之乎?” 紫鸞曰: “我忘之矣. 今聞汝言, 恍若酒醒.”
其後, 大君頻接進士, 而以妾等不相見, 故妾每從門隙而窺之, 一日, 以薛濤牋寫五言四韻一首曰:
布衣革帶士, 玉貌如神仙.
每從簾間望, 何無月下緣.
洗顔淚作水, 彈琴恨鳴絃.
無限胸中怨, 擡頭欲訴天.
以詩及金鈿一隻同裏, 重封十襲, 欲寄進士, 而無便可達. 其夜月夕, 大君開酒大會, 賓客咸稱進士之才, 以二詩示之, 俱各傳觀, 稱贊不已, 皆願一見, 大君卽送人馬請之. 俄而, 進士至而就坐, 形容癯瘦, 風槪消沮, 殊非昔日之氣像. 大君慰之曰: “進士未憂楚之心, 而先有澤畔之憔悴乎?” 滿坐大笑. 進士起而謝曰: “僕以寒賤儒生, 猥蒙進士之寵眷, 福過災生, 疾病纏身, 食飮專廢, 起居須人, 今承厚招, 扶曳來謁矣.” 坐客皆歛膝而敬.
進士以年少儒生, 坐於末席, 與內只隔一壁. 夜已將闌, 衆賓大醉. 妾穴壁作孔而窺之, 進士亦知其意, 向隅而坐. 妾以封書, 從穴投之, 進士拾得歸家, 拆而視之, 悲不自勝, 不忍釋手, 思念之情, 倍於曩時, 如不能自存. 卽欲答書以寄, 而靑鳥無憑, 獨自愁歎而已.
聞有一巫女, 居在東門外, 以靈異得名, 出入其宮中, 甚見寵信. 進士訪至其家, 則其巫年未三旬, 姿色殊美, 早寡, 以淫女自處, 見進士至, 盛備酒饌, 而待之甚厚. 進士把盃不飮曰: “今日有忙迫之事, 明日再來矣.” 翌日又往, 則亦如之. 進士不敢開口, 但曰: “明日又再來矣.”
巫見進士容貌脫俗, 中心悅之, 而連日往來, 不出一言. 意謂年少之人, 必以羞澁不言, 我先以意挑之, 挽留繼夜, 要以同枕. 明日, 沐浴梳洗, 盡態凝粧, 多般盛飾, 布滿花氈瓊瑤席, 使小婢坐門外候之. 進士又至, 見其容飾之華, 鋪陳之美, 中心怪之. 巫曰: “今夕何夕? 見此至人.” 進士意不在焉, 不答其語, 愀然不樂. 巫怒曰: “寡女之家, 年少之男, 何往來之不憚煩!” 進士曰: “巫若神異, 則豈不知我來之意乎?” 巫卽就靈座, 拜于神前, 搖鈴祝說, 遍身寒戰, 頃之, 動身而言曰: “郎君誠可怜也. 以齟齬之策, 欲遂其難成之計, 非但其意不成, 未及三年, 其爲泉下之人哉.” 進士泣而謝曰: “巫雖不言, 我亦知之. 然中心怨結, 百藥未解. 若因神巫, 幸傳尺素, 則死亦榮矣.” 巫曰: “卑賤巫女, 雖因神祀, 時或出入, 而非有招命, 則不敢入. 然爲郎君, 試一往焉.” 進士自懷中出一封書, 以贈曰: “愼毋枉傳, 以作禍機.”
巫持入宮門, 則宮中之人皆怪其來, 巫權辭以對, 乃得間目, 引妾于後庭無人處, 以封書授之. 妾還房拆而視之, 其書云: “自一番目成之後, 心飛魂越, 不能定情, 每向城西, 幾斷寸腸. 曾因壁間之傳書, 敬承不忘之玉音, 開未盡而咽塞, 讀未半而淚滴濕字. 自是之後, 寢不能寐, 食不下咽, 病入膏盲, 百藥無效, 九原可見, 唯願溘然而從. 蒼天俯憐, 神鬼黙佑, 倘使生前, 一洩此恨, 則當紛身磨骨, 以祭于天地百神之靈矣. 臨楮哽咽, 夫復何言, 不備謹書.” 書下復有七韻一詩云:
樓閣重重掩夕霏, 樹陰雲影摠依微.
落花流水隨溝出, 乳燕含泥趁檻歸.
倚枕未成蝴蝶夢, 回眸空望鴈魚稀.
玉容在眼何無語, 草緣鸞啼淚濕衣.
妾覽罷, 聲斷氣塞, 口不能言, 淚盡繼血. 隱身於屛風之後, 唯畏人知.
自是厥後, 頃刻不忘, 如癡如狂, 見於辭色, 主君之疑, 人言之怪, 實不虛矣. 紫鸞亦怨女, 及聞此言, 含淚而言曰: “詩出於性情, 不可欺也.” 一日, 大君呼翡翠曰: “汝等十人, 同在一室, 業不專一.” 當分五人置之西宮, 妾與紫鸞,銀蟾,玉女,翡翠, 卽日移焉. 玉女曰: “幽花細草, 流水芳林, 正似山家野庄, 眞所謂讀書堂也.” 妾答曰: “旣非舍人, 又非僧尼, 而鎖此深宮, 眞所謂長信宮也.” 左右莫不嗟惋. 其後, 妾欲作一書, 以致意於進士, 以至誠事巫, 請之甚懇, 而終不肯來, 盖不無挾憾於進士之無意於渠也.
一夕, 紫鸞密言于妾曰: “宮中之人, 每歲仲秋, 浣紗於蕩春臺下之水, 仍說盃酌而罷. 今年則設於昭格署洞, 而往來尋見其巫, 則此第一良策.” 妾然之, 若待仲秋, 度一日如三秋. 翡翠微聞其語, 佯若不知, 而語妾曰: “汝初來時, 顔色如梨花, 不施鉛粉, 而有天然綽約之恣, 故宮中之人, 以虢國夫人稱之. 比來容色減舊, 漸不如初, 是何故耶?” 妾答曰: “稟質虛弱, 每當炎節, 則例有署渴之病, 梧桐葉落, 繡幕生凉, 則自至稍蘇矣.” 翡翠賦一詩戱贈. 無非翫弄之態, 而意思絶妙, 妾奇其才而羞其弄.
荏苒數月, 節屬淸秋, 凄風夕起, 細菊吐黃, 草虫歛聲, 皓月流光. 妾知西宮之人, 已不可隱, 以實告之曰: “願勿使南宮之人知之.” 于時, 旅鴈南飛, 玉露成團, 淸溪浣紗. 正當其時, 欲與諸女, 牢定日期, 而論議甲乙, 未定浣濯之所. 南宮之人曰: “淸溪白石, 無踰於蕩春臺下.” 西宮之人曰: “昭格署洞泉石, 不下於門外, 何必舍邇而求諸遠乎.” 南宮之人, 固執不許, 未決而罷.
其夜, 紫鸞曰: “南宮五人中, 小玉主論, 我以奇計, 可回其意.” 以玉燈前導, 至南宮, 金蓮喜迎曰: “一分西宮, 如隔秦楚, 不意今夕玉體左臨, 深謝厚意.”
小玉曰: “何謝之有? 此乃說客也.” 紫鸞歛袵正色曰: “他人有心, 予忖度之, 其子之說歟?” 小玉曰: “西宮之人, 欲往昭格署洞, 而我獨堅執. 故汝中夜來訪, 其謂說客, 不亦宜乎.” 紫鸞曰: “西宮五人中, 吾獨欲往城內也.” 小玉曰: “獨思城內, 其何意哉?”
紫鸞曰: “吾聞昭格署洞, 乃祭天星之處, 而洞名三淸云. 吾徒十人, 必是三淸仙女, 誤讀黃庭經, 謫下人間. 旣在塵寰, 則山家野村, 農墅漁店, 何處不可? 而牢鎖深宮, 有若籠中之鳥, 聞黃鸝而歎息, 對綠楊而歔欷. 至於乳燕雙飛, 栖鳥兩眠, 草有合歡, 木有連理, 無知草木, 至微禽鳥, 亦稟陰陽, 莫不交歡. 吾儕十人, 獨有何罪, 而寂寞深宮, 長鎖一身, 春花秋月, 伴燈消魂, 虛抛靑春之年, 空遺黃壤之恨, 賦命之薄, 何其至此之甚耶! 人生一老, 不可復少, 子更思之, 寧不悲哉! 今可沐浴於淸川, 以潔其身, 入于太乙祠, 扣頭百拜, 合手祈祝, 冀資冥佑, 欲免來世之此若也. 豈有他意哉? 凡我宮之人, 情若同氣, 而因此一事, 疑人於不當疑之地耶? 緣我無狀, 言不見信之致也!”
小玉起而謝曰: “我燭理未瑩, 不及於君遠矣. 初不許城內者, 城中素多無賴俠客之徒, 慮有意外强暴之辱, 故疑之, 今汝能使余, 不遠而復通. 自今以後, 雖白日昇天, 而吾可從之, 雖憑河入海, 而亦可從之, 所謂因人成事, 而及其成功則一也.” 芙蓉曰: “凡事心定, 上言未定, 兩人爭之, 終夜未決, 事不順矣. 一家之事, 主君不知, 而僕妾密議, 心不忠矣, 日間所爭之事, 宵未半而屈之人, 人不信矣. 且淸湫玉川, 無處不有, 而必往城祠, 似不宜矣. 匪懈堂前, 水淸石白, 每歲浣洗於此, 而今欲所轍, 亦不宜矣. 一擧而有此五失, 妾不從命.” 寶連曰: “言者文身之具, 謹與不謹, 慶殃隨之. 是故, 君子愼之, 守口如甁. 漢時, 丙吉張相如, 終日不語, 而事無不成, 嗇夫喋喋利口, 而張釋之, 秦詆之. 以妾觀之, 紫鸞之言, 隱而不發, 小玉之言, 强而勉從, 芙蓉之言, 務在文飾, 皆不合吾意, 今此之行, 妾不與焉.” 金蓮曰: “今夜之論, 終不歸一, 我且穆卜.” 卽展羲經而占之, 得卦解之曰: “明日, 雲英必遇丈夫矣. 雲英容貌擧止, 似非人世間者也. 主君傾心已久, 而雲英以死拒之, 無他故矣, 不忍負夫人之恩也. 主君之威令雖嚴, 而恐傷雲英之身, 故不敢近之. 今舍此寂寞之處, 而欲往彼繁華之地, 遊俠少年見其色, 則必有喪魂欲狂者. 雖不能相近, 而指點送目, 斯亦辱矣. 前日, 主君下令曰: “宮女出門, 外人之名, 其罪皆死.”今此之行, 妾不與焉.”
紫鸞知事不儕, 憮然不樂, 方欲辭去. 飛瓊泣把羅帶, 强留之, 以鸚鵡盃, 酌雲乳勸之, 左右皆飮. 金蓮曰: “今夕之會, 務在從容, 而飛瓊之泣, 妾實悶之.” 飛瓊曰: “初在南宮時, 與雲英交道甚密, 死生榮辱, 若與同之, 今雖異居, 寧忍忘之. 前日, 主君前問安時, 見雲英於堂前, 纖腰瘦盡, 容色憔悴. 聲音細縷, 若不出口. 起拜之際, 無力仆地, 妾扶而起之, 以善言慰之. 雲娘答曰: “不幸有疾, 朝夕將死. 妾之微命, 死無足惜, 而九人之文章才華, 日就月長, 他日, 佳篇麗什, 聳動一世, 而妾不及見矣, 是以悲不能禁.”其言頗極悽切, 妾爲之下淚, 到今思之, 其疾實在於所思也. 嗟呼! 紫鸞, 雲娘之友也. 欲以垂死之人, 置之於天壇之上, 不亦難哉. 今日之計, 若不得成, 則泉壤之下, 死不暝目, 怨歸南宮, 其有旣乎? 書曰: “作善降之百祥, 不善降之百殃”今此之論, 善乎?不善乎?” 小玉曰: “妾旣許諾, 三人之志, 旣已順矣, 豈可半塗而廢乎. 設或事泄, 雲英獨被其罪, 他人何與焉哉. 妾不爲再言, 當爲雲英死之.” 紫鸞曰: “從之者半, 不從者半, 事不諧矣.”欲起而還坐, 更探其意, 或欲從之, 而以兩言爲恥. 紫鸞曰: “天下之事, 有正有權, 權而得中, 是亦正矣. 豈無變通之權, 而膠守前言乎.” 左右一時從之. 紫鸞曰: “余非好辯, 爲人謀忠, 不得不爾.” 飛瓊曰: “古者蘇秦, 使六國合從, 今紫鸞能使五入承順, 可謂辯士.” 紫鸞曰: “蘇秦能佩六國相印, 今吾以何物贈之乎?” 金蓮曰: “合從者, 六國之利也. 今此承順, 有何所利於五人乎?” 因相對大笑. 紫鸞曰: “南宮之人皆善, 而能使雲英復繼垂絶之命, 豈不拜謝?”乃起而再拜, 小玉亦起而拜. 紫鸞曰: “今日之事, 五人從之, 上有天, 下有地, 燈燭照之, 鬼神臨之, 明日, 豈有他意乎?”乃起拜而去, 五人皆拜送于中門之外.
紫鸞歸於妾, 妾扶壁而起, 再拜而謝曰: “生我者父母也, 活我者娘也. 入地之前, 誓報此恩.”坐以待朝, 小玉與南宮四人, 入而問安, 退會於中堂. 小玉曰: “天朗水冷, 正當浣紗之時, 今日設帳於, 昭格署洞, 可乎?” 八人皆無異辭.
妾退還西宮, 以白羅衫, 書滿腔哀怨而懷之, 與紫鸞故爲落後, 謂執馬者曰: “東門外巫女, 最爲靈驗云, 我將往其家, 問病而行.” 僮僕如其言. 至其家, 巽辭哀乞曰: “今日之來, 本欲爲一見金進士耳. 可急通之, 則終身報恩.”巫如其言送人, 則進士顚到而至矣. 兩人相見, 不得出一言, 但流涕而已. 妾以封書給之曰: “乘夕當還, 郞君於此留待. 卽上馬而去.
進士坼封書而視之, 其辭曰:
曩者, 巫山神女, 傳致一札, 琅琅玉音, 滿紙丁寧. 敬奉三復, 悲歡交至, 意不自定. 卽欲答書, 而旣無信便. 且恐漏泄, 引領懸望, 欲飛無翼, 斷腸消魂. 只待死日, 而未死之前, 憑此尺素, 吐盡平生之懷, 伏願郎君留神焉. 妾鄕南方也, 父母愛妾, 偏於諸子中, 出遊嬉戱, 姙其所欲. 園林溪水之涯, 梅竹橘柚之蔭, 日以遊翫爲事. 苔磯釣漁之徒, 罷牧弄笛之兒, 朝暮入眼. 其他山野之態, 田家之興, 難以毛擧. 父母初敎以三綱行實, 七言唐音. 年十三, 主君招之, 故別父母, 遠兄弟, 來入宮門. 不禁思歸之情, 日以蓬頭垢面, 藍縷儀裳, 欲爲觀者之陋, 伏庭而泣, 宮人曰: “有一朶蓮花, 自生庭中.” 夫人愛之, 無異己出. 主君亦不以尋常視之. 宮中之人, 莫不親愛如骨肉. 一自從事學問之後, 頗知義理, 能審音律, 故宮人莫不敬服. 及徙西宮之後, 琴書專一, 所造益深. 凡賓客所製之詩, 無一掛眼, 才難不其然乎! 恨不得爲男, 立身揚名, 而爲紅顔薄命之軀, 一閉深宮, 終成枯落而已, 豈不哀哉! 人生一死之後, 誰復知之. 是以恨結心曲, 怨塡胸海. 每停刺繡, 而付之燈火, 罷織錦, 而投杼下機, 裂破罷幃, 折其玉簪. 暫得酒興, 則脫爲散步, 剝落階花, 手折庭草, 如癡如狂, 情不自抑. 上年秋月之夜, 一見君子之容儀, 意謂天上神仙, 謫下塵寰. 妾之容色, 最出於九人之下, 而有何宿世之緣, 那知筆下之一點, 竟作胸中怨結之祟. 以簾間之望, 擬作奉箒之緣, 以夢中之見, 將續不忘之恩. 雖無一番衾裡之歡, 玉貌手容, 恍在眼中. 梨花杜鵑之啼, 梧桐夜雨之聲, 慘不忍聞, 庭前細草之生, 天際孤雲之飛, 慘不忍見. 或倚屛而坐, 或憑欄而立, 搥胸頓足, 獨訴蒼天而已. 不識郎君亦念妾否? 只恨此身未見郎君之前, 先自溘然, 則地老天荒, 此情不泯. 今日浣紗之行, 兩宮侍女皆已集, 故不得久留於此. 淚和墨汁, 魂結羅縷, 伏願郎君, 俯賜一覽. 又以拙句謹答前惠, 非此之僞弄, 聊以寓咏好意.
其文則傷秋之賦, 其詩則相思之詩也.
是夕來時, 紫鸞與妾又先出. 而向東門, 則小玉微笑, 賦一絶以贈之, 無非譏妾之意也. 妾中心羞赧, 而含忍受之, 其詩曰:
乙祠前一水回, 天壇雲盡九門開.
細腰不勝狂風急, 暫避林中日暮來.
紫鸞卽次其韻, 翡翠玉女, 相繼次之, 亦皆譏妾之意也.
妾騎馬, 而先來至巫家, 則巫顯有含慍之色, 向壁而坐, 不借顔色. 進士抱羅衫, 終日飮泣, 喪魂失性, 尙不知妾之來矣. 妾解左手所着雲南玉色金環, 納于進士之懷中曰: “郎君不以妾爲菲薄, 屈千金之軀, 來待陋舍, 妾雖不敏, 亦非木石, 敢不以死許之, 妾若食言, 有此金環”行色忽遽, 起以將別, 流涕如雨. 與進士附耳語曰: “妾在西宮, 郎君來, 暮夜, 由西墻而入, 則三生未盡之緣, 庶可續矣.” 言訖, 拂衣而去, 先入宮門, 則八入繼至.
其夜二更, 小玉與飛瓊, 明燭前導, 而來西宮曰: “日間之詩, 出於無情, 而言涉戱翫. 是以不避深夜, 負荊來謝耳.” 紫鸞曰: “五人之詩, 皆出南宮. 一自分宮之後, 頗有形跡, 有似唐時牛李之黨, 何不爲其然也. 女子之情則一也. 久閉離宮, 長弔隻影, 所對者燈燭而已, 所爲者絃歌而已. 百花含葩而笑, 雙燕交翼而戱, 薄命妾等, 同銷深宮, 覽物懷春, 情思如何. 朝雲岱神, 而頻入楚王之夢, 王母仙女, 而幾參瑤臺之宴. 女子之意, 宜無異同, 而南宮之人, 何獨與姮娥苦守貞節, 不悔靈藥之偸乎!”
飛瓊與玉女, 皆不禁淚流曰: “一人之心, 卽天下人之心也. 今承盛敎, 悲憾之懷, 油然而出矣.”起拜而去. 妾謂紫鸞曰: “今夕, 妾與進士有金石之約. 今若不來, 明日必踰墻而來矣. 來則何以待之?” 紫鸞曰: “繡幕重重, 綺席燦爛, 有酒如河, 有肉如坡, 有不來則已, 來則待之何難.”其夜果不來.
進士密窺其處, 則墻垣高峻, 自非身俱羽翼, 莫能至矣. 還家, 脉脉不語, 憂形於色. 其奴名特者, 素稱能而多術. 見進士之顔色, 進而跪曰: “進士主, 必不久於世矣.” 伏庭而泣. 進士跪而執其手, 悉陳其懷抱, 特曰: “何不早言?吾當圖之.” 卽造槎橋, 甚爲輕捷, 能捲能舒. 捲之則如貼屛風, 舒之則五六丈許, 而可運於掌上. 特敎之曰: “持此橋, 上宮墻而還, 捲舒於內, 下之來時, 亦如之.”
進士使特試於庭, 果如其言, 進士甚喜之. 其夕將往時, 特又自懷中出給豹皮襪, 曰: “非此難越.” 進士用着而行之, 輕如飛鳥, 所踐無足聲. 進士用其計, 踰墻而入, 伏於竹林中, 月色如晝, 宮中寂廖. 少焉, 有人自內而出, 散步微吟. 進士披竹出頭曰: “何人來此?”其人笑而答曰: “郞出郞出.”進士趨而揖曰: “年少之人, 不勝風流之興, 冒犯萬死, 敢至于此, 願娘怜我.” 紫鸞曰: “苦待進士之來, 若大旱之望雲霓也. 今幸得見, 妾等蘇矣. 郞君, 願勿疑焉” 卽引而入, 進士由層階循曲欄, 竦肩而入.
妾開紗窓, 明玉燈而坐, 以獸形金爐, 燒鬱金香, 琉璃書案, 展太平廣記一卷, 見進士至, 起而迎拜. 郞亦答拜, 以賓主之禮, 分東西坐, 使紫鸞設珍羞奇饌, 而酌紫霞酒飮之. 酒三行, 進士佯醉曰: “夜如幾何?” 紫鸞會知其意, 垂帳閉門而出. 妾滅燈同枕, 喜可知矣. 夜旣向晨, 群鷄報曉, 進士起而去. 自是以後, 昏入曉出, 無夕不然. 喜深意密, 自不知止. 墻內雪上, 頗有跫痕. 宮人皆知其出入, 莫不危之.
一日, 進士忽慮好事之終成禍機, 中心大惧, 終日不樂. 特奴自外而進曰: “吾功甚大, 迄不論賞可乎?” 進士曰: “銘懷不忘, 早晩當重賞矣.” 特曰: “今見顔色, 亦似有憂, 未知何故耶?” 進士曰: “不見則病在心骨, 見之則罪在不測, 何之不憂?” 特曰: “然則何不竊負而逃乎?” 進士然之, 其夜, 以特之謀告於妾曰: “特之爲奴, 素多智謀, 以此計指揮, 其意如何” 妾許之曰: “妾之父母, 家財最饒. 故妾來時, 衣服寶貨, 多載而來. 且主君之所賜甚多, 此不可棄置而去. 今欲運之, 則雖馬十匹, 不能盡輸矣.”
進士歸於特, 特大喜曰: “何難之有?” 進士曰: “若然則計將安出?” 特曰: “吾友力士十七人, 以日强韌爲事, 人莫能當, 而與我甚結, 唯命是從. 使此輩運之, 則泰山亦可移矣.”進士入語妾, 妾然之, 夜夜收拾, 七日之夜, 盡輸于外. 特曰: “如此重寶, 積置于本宅, 則大上典必疑之, 積置于奴家, 則人必疑之. 無已則堀坑山中, 深瘞而堅守之可矣.” 進士曰: “若或見失, 則吾與汝難免盜賊之名矣, 汝可愼守.” 特曰: “吾計如此之深, 吾友如此之多, 天下無難事, 有何畏乎?況持長劍, 晝夜不離, 則吾目可抉, 此寶不可奪. 吾足可斷, 則此寶不取, 願勿疑焉.” 蓋特意, 得此重寶而後, 妾與進士, 引入山谷, 屠殺進士, 而妾與財寶, 自占之計, 而進士迂儒, 不可知也.
大君以前搆匪懈堂, 欲得佳製懸板, 而諸客之詩, 皆未滿意, 强邀進士, 設宴懇之, 一揮而就, 文不加點, 而山水之景色, 堂搆之形容, 無不盡焉, 可以驚風雨, 泣鬼神. 大君句句稱賞曰: “不意今日復見王子安! ”吟咏不已. 但一句有隨墻暗竊風流曲之語, 停口疑之. 進士起而拜曰: “醉不省人事, 願爲之辭退.”大君命童僕, 扶而送之.
翌日之夜, 進士入語妾曰: “可以去矣. 昨日之詩, 疑入大君之意, 今夜不去, 恐有後禍.”妾對曰: “昨夕夢見一人, 狀貌獰惡, 自稱冒頓單于曰: “旣有宿約, 故久待長城之下.” 覺而驚起, 甚怪夢兆之不祥, 郞君其亦思之乎?” 進士曰: “夢裡虛誕之事, 何可信也? 妾曰: “其曰長城者, 宮墻也. 其曰冒頓者, 此特也. 郞君熟知此奴之心乎?” 進士曰: “此奴素頑兇, 然於我則前日盡忠, 今日與娘結此好緣, 皆此奴之計也. 豈獻忠於始, 而爲惡於後乎?” 妾曰: “郞君之言, 如是懇眷, 何敢辭乎? 但紫鸞, 情若兄弟, 不可不告也.”卽呼紫鸞.
三人鼎足而坐, 妾以進士之計告之, 紫鸞大驚, 罵之曰: “相歡日久, 無乃自速禍敗耶! 一兩月相交, 亦可足矣, 踰墻逃走, 豈人之所忍爲也?主君之傾意已久, 其不可去一也. 夫人之慈恤甚重, 其不可去二也. 禍及兩親, 其不可去三也. 罪及西宮, 其不可去四也. 旦天地一網罟, 非陞天入地, 則逃之焉往. 倘或被捉, 則其禍豈止於子之身乎?夢兆之不祥, 不順言之, 而若或吉祥, 則汝肯往之乎?莫如屈心抑志, 守貞安坐, 以聰於天耳. 娘子若年貌衰謝, 則主君之恩眷漸弛矣. 觀其事勢, 稱病久臥, 則必許還鄕矣. 當此之時, 與郞君携手同歸, 與之偕老, 計莫大焉, 不此之思耶. 當此之計, 汝雖欺人, 敢欺天乎?” 進士知事不成, 嗟歡含淚而出.
一日, 大君坐西宮繡軒, 矮躑蠋盛開. 命侍女各賦五言絶句以進. 大君大加稱賞曰: “汝等之文, 日漸就將, 余甚嘉之, 而第雲英之詩, 顯有思人之意. 前日賦烟之詩, 微見其意, 今又如此, 汝之欲從者, 何人耶? 金生之樑文, 語涉疑異, 汝無乃金生有思乎.”妾卽下庭, 叩頭而泣曰: “主君之一番見疑, 卽欲自盡, 而年未二旬, 且以更不見父母而死, 九泉之下, 死有餘感. 故偸生至此, 又今見疑, 一死何惜?天地鬼神, 昭布森列, 侍女五人, 頃刻不離, 淫濊之名, 獨歸於妾, 生不如死, 妾今得所死矣.” 卽以羅巾, 自縊於欄干. 紫鸞曰: “主君如是英明, 而使無罪侍女自就死地, 自此以後, 妾等誓不把筆作句矣.”大君雖盛怒, 而中心則實不欲其死, 故使紫鸞救之而不得死. 大君出素縑五端, 分賜五人曰: “製作最佳, 是以賞之.”
自是進士不復出入, 杜門病臥, 淚濺衾枕, 命如一縷. 特來見曰: “大丈夫死則死矣, 何忍相思怨結, 屑屑如兒女之傷懷, 自擲千金之軀乎?今當以計, 取之不難也, 半夜入寂之時, 踰墻而入, 以綿塞其口, 負而超出, 則孰敢追我.” 進士曰: “其計亦危矣. 不如以誠叩之.” 其夜入來, 而妾病不能起, 使紫鸞迎入. 酒三行, 妾以封書寄之曰: “自此以後, 部得更見, 三生之緣, 百年之約, 今夕盡矣. 如或天緣未絶, 則當可相尋於九泉之下矣.”進士抱書佇立, 脉脉相看, 叩胸流涕而出. 紫鸞慘不忍見, 倚柱隱身, 揮淚而立. 進士還家, 折而視之, 其書曰:
“薄命妾雲英, 再拜白金郞足下. 妾以菲薄之資, 不幸以爲郞君之留意, 相思幾日, 相望幾時. 幸成一夜之交歡, 未盡如海之深情. 人間好事, 造物多猜. 宮人知之, 主君疑之, 禍迫朝夕, 死而後已. 伏願郞君, 此別之夜, 毋以賤妾置於懷抱間, 以傷思慮, 勉加學業, 擢高第, 登雲路, 揚名於世, 以顯父母, 而妾之衣服寶貨, 盡賣供佛, 百般祈祝, 至誠發願, 使三生未盡之緣分, 再續於後世, 至可至可矣.”
進士不能盡看, 氣絶踣地, 家人急救乃甦. 特自外而入曰: “宮人答之何語, 如是其欲死! ”進士無他語, 只曰: “財寶汝愼守乎? 我將盡賣, 薦誠於佛, 以踐宿約矣.” 特還家自思曰: “宮女不出來, 其財寶天與我也.”向壁竊笑, 而人莫知之矣.
一日, 特自裂其衣, 自打其鼻, 以其流血, 遍身糢糊, 被髮跣足奔入, 伏庭而泣曰: “五爲强賊所擊.” 仍不復言, 若氣絶者然. 進士慮特死, 則不知埋寶之處, 親灌藥物, 多般救活, 供饋酒肉, 十餘日乃起曰: “孤單一身, 獨守山中, 衆賊突入, 勢將剝殺, 故捨命而走, 僅保縷命. 若非此寶, 我安有如此之危乎? 賦命之險如此, 何不速死!” 卽以足頓地, 以拳叩胸而哭. 進士懼父母知之, 以溫言慰之而送之.
進士知特之所爲, 率奴十餘名, 不意圍其第搜之, 則只有金釧一雙, 雲南寶鏡一面. 以此爲臟物, 欲呈官推得, 而恐事泄. 不得此物, 則無以供佛之需. 心欲殺特, 而力不能制, 黽黙不語. 特自知其罪, 問於宮墻外盲人曰: “我向者晨過此宮墻之外, 有人自宮中踰西垣而出. 我知其爲賊, 高聲進逐, 其人棄所持物而走. 我持歸藏之, 以待本主之來推. 吾主索之廉隅, 聞吾得物, 躬來索出, 吾答以無他寶, 只得釧鏡二物云, 則主人躬入搜之, 果得二物. 亦其無饜, 方欲殺之, 故吾欲走去, 走之吉乎?” 盲曰: “吉矣.”驥隣在旁, 多聞其語, 謂特曰: “汝主何許人?虐奴如是耶?” 特曰: “吾主年少能文, 早晩應爲及第者, 而爲貪婪如此, 他日立朝, 用心可知.”
此言傳播, 入於宮中, 告于大君. 大君大怒, 使南宮人搜西宮, 則妾之衣服寶貨盡無矣. 大君招致西宮侍女五人于庭中, 嚴俱刑杖於眼前, 下令曰: “殺此五人, 以警他人.” 又敎執杖者曰: “勿計杖數, 以死爲準.” 五人曰: “願一言而死.” 大君曰: “所言何事?悉陳其情.”
銀蟾招曰: “男女情欲, 稟於陰陽, 無貴無賤, 人皆有之. 一閉深宮, 形單隻影, 看花掩淚, 對月消魂, 則可知人間之樂, 而所不爲者, 豈力不能而心不忍哉?唯畏主君之威, 固守此心, 以爲枯死. 宮中之計, 今無所犯之罪, 而欲置之於死地, 妾等黃泉之下, 死不暝目矣.”
翡翠招曰: “主君撫恤之恩, 山不高, 海不深. 妾等憾懼, 惟事文墨絃歌而已. 今不洗之惡名, 偏及西宮, 生不如死矣, 惟伏願速就死地矣.”
鶿鸞招曰: “今日之事, 罪在不測, 中心所懷, 何忍諱之. 妾等皆閭巷賤女, 父非大舜, 母非二妣, 則男女情欲, 何獨無乎?穆王天子, 而每思瑤臺之樂, 項羽英雄, 而不禁帳中之淚, 主君何使雲英獨無雲雨之情乎?金生乃當世之端士也. 引入內堂, 主君之事也. 命雲英奉硯, 主君之命也. 雲英久鎖深宮, 秋月春花, 每傷性情, 梧桐夜雨, 幾斷寸腸. 一見豪男, 喪心失性, 病入骨髓, 雖以長生之樂, 難以見效. 一夕如朝露之溘然, 則主君雖有惻隱之心, 顧何益哉?妾之愚意, 一使金生得見雲英, 以解兩人之怨結, 則主君之積善, 莫大乎此, 前日雲英之毁節, 罪在妾身, 不在雲英. 妾之一言, 上不欺主君, 下不負同儕, 今日之死, 死亦榮矣. 伏願主君, 以妾之身續雲英之命矣.”
玉女招曰: “西宮之榮, 妾旣與焉, 西宮之厄, 妾獨免哉?火炎崑崗, 玉石俱焚, 今日之死, 得其所死矣.”
妾之招曰: “主君之恩, 如山如海, 而不能苦守貞節, 其罪一也. 前日所製之時, 見疑於主君, 而終不直告, 其罪二也. 西宮無罪之人, 以妾之故, 同被其罪, 其罪三也. 負此三大罪, 生亦何顔?若或緩死, 妾當自決, 以待處分矣.”大君覽畢, 又以紫鸞之招, 更展留眼, 怒色稍霽.
小玉跪而告泣曰: “前日浣紗之行, 勿爲於城內者, 妾之議也. 紫鸞夜至南宮, 請之甚懇, 妾怜其意, 排群議從之. 雲英之毁節, 罪在妾身, 不在雲英. 伏願主君, 以妾之身續雲英之命.” 大君之怒稍解, 囚妾于別堂, 而其餘皆放之;其夜妾以羅巾, 自縊而死.
進士把筆而記, 雲英引古而敍, 甚詳悉. 兩人相對, 悲不自抑. 雲英謂進士曰: “自此以下, 郞君言之.” 進士曰: “雲英自決之後, 一宮之人, 莫不號慟, 如喪考妣. 哭聲出於宮門之外, 我亦聞之, 氣絶久矣, 家人將招魂發喪, 一邊救活, 日暮時乃甦. 方定精神, 自念事已決矣. 無負供佛之約, 庶慰九泉之魂, 其金釧寶鏡及文房諸具盡賣之, 得四十石之米, 欲上淸寧寺設佛事, 而無可信使喚者, 呼特而言曰: “我盡宥前日之罪, 今爲我盡忠乎?” 特伏泣而對曰: “奴雖冥頑, 亦非木石, 一身所負之罪, 擢髮難數, 今而宥之, 是枯木生葉, 白骨生肉, 敢不爲進士致死乎! ” 我曰: “我爲雲英, 設醮供佛, 以冀發願, 而無信任之人, 汝未可往乎” 特曰: “謹受敎矣”卽上寺, 三日叩臀而臥, 招僧謂之曰: “四十石之米何用?盡入於供佛乎?今可多備酒肉, 廣招俗客而饋之宜矣.”
適有村女過之, 特强劫之, 留宿於僧堂, 已過數十日, 無意設齋. 寺僧皆憤之, 及其建醮日, 諸僧曰: “供佛之事, 施主爲重, 而施主不潔如此, 事極未安, 可沐浴於淸川, 潔身而行禮可矣.”特不得已出, 暫以水沃濯, 而入跪於佛前祝曰: “進士今日速死, 雲英明日復生, 爲特之配.”三晝夜發願之設, 唯此而已. 特歸語我曰: “雲英閣氏, 必得生道矣. 設齋之夜, 現於奴夢曰, 至誠供佛, 不勝感謝. 拜且泣之, 寺僧之夢, 亦皆然矣”我信之其說矣.
適當槐黃之節, 雖無赴擧之意, 托以做工, 上淸寧寺, 留數日, 細聞特之事, 不勝其憤, 而無特如何. 沐浴潔身, 而就佛前面拜, 叩頭薦香, 合掌而祝曰: “雲英死時之約, 慘不忍負, 使特奴虔誠設齋, 冀資冥佑, 今聞所祝之言, 極其悖惡, 雲英之遺願, 盡歸虛地, 故小子敢復祝願. 能使雲英復生, 使金生得免如此之寃痛, 伏望世尊, 殺特奴, 着鐵架, 囚于地獄. 伏乞世尊, 苟如此發願, 則雲英爲尼, 燒十指, 作十二層金塔, 金生爲僧舍五戒, 創三巨刹, 以報其恩.”祝訖, 起而百拜, 叩頭而出, 後七日, 特壓於陷井而死. 自是我無意於世事, 沐浴潔身, 着新衣, 臥于安靜之房, 不食四日, 長吁一聲, 因遂不起.
寫畢擲筆, 兩人相對悲泣, 不能自抑. 柳泳慰之曰: “兩人重逢, 志願畢矣. 讐奴已除, 憤惋洩矣. 何其悲痛之不止耶?以不得再出人間而恨乎?” 金生垂淚而謝曰: “吾兩人皆含怨而死. 冥司怜其無罪, 欲使再生人世, 而地下之樂, 不減人間, 況天上之樂乎! 是以不願出世矣. 但今夕之悲傷, 大君一敗, 故宮無主人, 烏雀哀鳴, 人跡不倒, 已極悲矣. 況新經兵火之後, 華屋成灰, 粉墻摧毁, 而唯有階花芬茀, 庭草藪榮, 春光不改昔時之景敬, 而人事之變易如此, 重來憶舊, 寧不悲哉! ” 柳泳曰: “然則子皆爲天上之人乎?” 金生曰: “吾兩人素是天上仙人, 長侍玉皇前, 一日, 帝御太淸宮, 命我摘玉園之果, 我多取蟠桃瓊玉, 私與雲英而見覺, 謫下塵寰, 使之備經人間之苦. 今則玉皇已宥前愆, 俾陞三淸, 更侍香案前, 而時乘飇輪, 復尋塵世之舊遊耳.” 乃揮淚而執柳泳之手曰: “海枯石爛, 此情不泯, 地老天荒, 此恨難消. 今夕與子相遇, 攄此悃愊, 非有宿世之緣, 何可得乎?伏願尊君, 俯拾此藁, 傳之不朽, 而勿浪傳於浮薄之口, 以爲戱翫之資, 幸甚! ”進士醉倚雲英之身, 吟一絶句曰:
花落宮中燕雀飛, 春光依舊主人非.
中宵月色凉如許, 碧露未沾翠羽衣.
雲英繼吟曰:
故宮柳花帶新春, 千載豪華入夢頻.
今夕來遊尋舊跡, 不禁哀淚自沾巾.
柳泳亦醉暫睡, 小焉, 山鳥一聲, 覺而視之, 雲烟滿地, 曉色蒼茫, 四顧無人, 只有金生所記冊子而已. 泳悵然無聊, 收神冊而歸, 藏之篋笥, 時或開覽, 則茫然自失, 寢食俱廢, 後遍遊名山,不知所終云爾
<國立圖書館本>
周生傳
權韠(1569-1612)
周生, 名繪, 字直卿, 號梅川. 世居錢塘, 父爲蜀州別駕, 仍家于蜀. 生少時, 聰銳能詩, 年十八爲太學生, 爲儕輩所推仰, 生亦自負不淺. 在太學數年, 連擧不第. 乃喟然嘆曰: “人生世間, 如微塵棲弱草耳. 胡乃爲名韁所係, 汨汨塵土中, 以送吾生乎?” 自是, 遂絶意科擧之業. 倒篋中有錢百千, 以其半買舟, 來往江湖, 以其半市雜貨, 取嬴以自給, 朝吳暮楚, 維意所適.
一日, 繫舟岳陽城外, 訪所善羅生. 羅生, 亦俊逸士也. 見生甚喜, 買酒相歡. 生不覺沈醉, 比及還舟, 則日已昏黑. 俄而月上, 生放舟中流, 倚棹困睡, 舟自爲風力所送, 其往如箭. 及覺, 則鍾鳴煙寺, 而月在西矣. 但見兩岸, 碧樹葱朧, 曉色蒼芒, 樹陰中時有紗籠銀燭隱映於朱欄翠箔間, 問之, 乃錢塘也. 口占一絶曰:
岳陽城外倚蘭槳, 一夜風吹入醉鄕.
杜宇數聲春月曉, 忽驚身已在錢塘.
及朝, 登岸訪古里親舊, 半已凋喪, 生吟嘯徘徊, 不忍去也. 有妓俳桃者, 生少時所與同戱嬉者也, 以才色獨步於錢塘, 人號之爲俳娘. 引生歸家, 相對甚歡. 生贈詩曰:
天涯芳草幾霑衣, 萬里歸來事事非.
依舊杜秋聲價在, 小樓珠箔捲斜暉.
俳挑大驚曰: “郎君爲才如此, 非久屈於人者, 何泛梗飄蓬若此哉?” 仍問, “娶未?” 生曰: “未也.” 挑笑曰: “願郎君不必還舟, 只可留在妾家. 妾當爲君, 求得一佳耦.” 蓋挑意屬生也. 生亦見挑, 姿姸態濃, 心中亦醉, 笑而謝之曰: “不敢望也.” 團欒之中, 日已暮矣. 挑令小丫鬟, 引就別室安歇. 至入室, 見壁間有絶句一首, 詞意甚新, 問丫鬟, 丫鬟答曰: “主娘所作也.” 詩曰:
琵琶莫奏相思曲 曲到高時更斷魂.
花影滿簾人寂寂 春來消却幾黃昏.
生旣悅其色, 又見其詩, 情迷意惑, 萬念俱灰, 心欲次韻, 以試挑意, 凝思苦吟, 竟莫能成, 而夜又深矣. 月色滿地, 花影扶疎. 徘徊間, 忽聞門外人語馬聲, 良久乃止. 生頗疑之, 未覺其由, 見挑所在室甚不遠, 紗窓裏絳燭熒煌. 生潛往窺之, 見挑獨座, 舒彩雲牋, 草蝶戀花詞, 只就前疊, 未就後疊. 生啓窓曰: “主人之詞, 客可足乎?” 俳佯怒曰: “狂客胡乃至此.” 生曰: “客本不狂, 主人使客狂耳.” 桃方微笑, 令生足成其詞. 詞曰:
小院深深春意鬧, 月在花技, 寶鴨香烟裊.
窓裏玉人愁欲老, 遙遙斷夢迷花草.
誤入蓬萊十二島, 誰識攀川, 却得尋芳草.
睡覺忽聞枝上鳥, 綠簾無影朱欄曉.
生詞罷, 挑自起, 以藥玉船酌瑞霞酒勸生. 生意不在酒, 仍辭不飮. 挑知生意, 乃悽然曰: “妾先世乃豪族也. 祖某提擧泉州市舶司, 因有罪廢爲庶人, 自此貧困, 不能振起. 妾早失父母, 見養于人以至于今. 雖欲守淨自潔, 名已載於妓籍, 不得已而强與人宴樂. 每居閑處, 未嘗不看花掩淚, 對月銷魂. 今見郎君風儀秀朗, 才思俊逸, 妾雖陋質, 願一薦枕席, 永奉巾櫛. 望郎君他日立身. 早登要路, 拔妾於妓簿之中, 使不忝先人之名, 則賤妾之願畢矣. 後雖棄妾, 終身不見, 感恩不暇, 其敢怨乎?” 言訖, 泣下如雨. 生大感其言, 就抱腰引袖拭淚曰: “此男子分內事耳. 汝縱不言, 我豈無情者?” 挑收淚改容曰: “詩不云乎,‘女也不爽, 士貳其行’? 郎君不見李益,霍小玉之事乎? 郎君若不我遐棄, 願立盟辭.” 乃出魯縞一尺授生, 生卽揮筆之曰: “靑山不老, 綠水長存, 子不我信, 明月在天.” 寫畢, 挑心封血緘, 藏之裙帶中.
是夜, 賦高唐, 二人相得之好, 雖金生之於翠翠, 魏郞之於娉娉, 未之喩也. 明日, 生方詰夜來人語馬聲之故, 挑曰: “此去里許有朱門面水者, 乃故丞相盧某宅也. 丞相已死, 夫人獨居, 只有一男一女, 皆未婚嫁. 日以歌舞爲事. 昨夜遣騎邀妾, 妾以郎君之故, 辭以疾也.” 日暮, 丞相夫人又遣騎邀挑, 挑不能再拒. 生送之出門, 言莫經夜者三四. 挑上馬而去, 人如輕鸞, 馬若飛龍, 泛花映柳, 冉冉而去. 生不能定情, 便隨後趨出湧金門, 左轉而至垂虹橋, 果見甲第連雲, 此所謂面水朱門者. 如在空中, 時時榮止, 則笑語琅然出諸外. 生彷徨橋上, 乃作古風一篇, 題于柱曰:
柳外平湖湖上樓, 朱甍碧瓦照靑春.
香風吹送笑語聲, 隔花不見樓中人.
却羨花間雙燕子, 任情飛入朱簾裏.
徘徊未忍踏歸路, 落照纖波添客思.
彷徨間, 漸見夕陽欲紅, 暝靄凝碧. 俄有女娘數隊, 自朱門騎馬而出, 金鞍玉勒, 光彩照人, 以爲挑也, 卽投身於路畔, 空店中觀之, 閱盡十餘輩, 而挑不在. 心中大疑, 還至橋頭, 則已不辨牛馬矣. 乃直入朱門, 了不見一人. 又至樓下, 亦不見. 正納悶間, 月色微明, 見樓北有蓮池, 池上雜花葱蒨, 花間細路屈曲. 生緣路潛行, 花盡處有堂. 由階而西折數十步, 遙見葡萄架下有屋, 小而極麗. 紗窓半啓, 晝燭高燒, 燭影下紅裙翠袖, 隱隱然往來, 如在畵圖中. 生匿身而往, 屛息而窺, 金屛彩褥, 奪人眼睛. 夫人衣紫羅衫, 倚白玉案而坐, 年近五十, 而從容顧眄, 綽有餘姸. 有少女, 年可十四五, 坐于夫人之側, 雲鬟結緣翠瞼凝紅, 明眸斜眄, 若流波之映秋日, 巧笑生倩, 若春花之含曉露. 挑坐于其間, 不啻若鴉鴞之於鳳凰, 砂礫之於珠璣也. 魂飛雲外, 心在空中, 幾欲狂叫突入者數次. 酒一行, 挑欲辭歸, 夫人挽留甚固, 而請歸益懇. 夫人曰: “平日不曾如此, 何遽邁邁若是? 豈有情人之約耶?” 挑斂衽而對曰: “夫人下問, 妾豈敢不以實對?” 遂將與生結緣事細說一遍. 夫人未及言, 少女微笑, 流目視挑曰: “何不早言, 幾誤了一宵佳會也.” 夫人亦大笑, 許歸. 生趨出, 先至挑家, 擁衾佯睡, 鼻息如雷. 挑追至, 見生臥睡, 卽以手扶起曰: “郞君方做何夢?” 生應口朗吟曰: “夢入瑤臺彩雲裏, 九華帳裏夢仙娥.” 挑不悅, 詰之曰: “所謂仙娥是何物也?” 生無言可答, 卽繼吟曰: “覺來却喜仙娥在, 奈此滿堂花月何!”, 乃撫挑背曰: “爾非吾仙娥耶?” 桃笑曰: “然則郞君豈非妾仙郞耶?” 自此, 相以仙娥,仙郞呼之. 生問晩來之故, 挑曰: “宴罷後, 令他妓皆歸, 獨留妾別於少女仙花之舘, 更設小酌, 以此遲耳.” 生細細引問, 則曰: “仙花字芳卿, 年纔三五, 姿貌雅麗, 殆非塵世間人. 又工詞曲, 巧刺繡, 非賤妾所敢望也. 昨日作風入松詞, 欲被琴絃, 以妾知音律, 故留與度曲耳.”
生曰: “其詞可得聞乎?” 挑朗吟一遍曰:
玉窓花暖日遲遲, 院靜簾垂.
沙頭彩鴨依斜照, 羨一雙對浴春池.
柳外輕烟漠, 烟中細柳綠線.
美人睡起倚欄時, 翠斂愁眉.
燕雛解語鶯聲老, 恨韶華夢裏都衰.
把琵琶輕弄, 曲中幽怨誰知?
每誦一句, 生暗暗稱奇. 乃紿挑曰: “此詞曲盡閨裏春懷, 非蘇若蘭織錦手未易到也. 雖然, 不及吾仙娥雕花刻玉之才也.”
生自見仙花之後, 向挑之情已薄, 應酬之際, 勉爲笑懽, 而一心則惟仙花是念. 一日, 夫人呼小子國英曰: “汝年十二尙未就學, 他日成人, 何以自立? 聞俳娘夫婿周生乃能文之士, 汝往請學, 可乎?” 夫人家法甚嚴, 不敢違命, 卽日挾冊就生, 生中心暗喜曰: ‘吾事濟矣.’ 再三謙讓而敎之. 一日, 俟挑不在, 從容謂英曰: “汝往來受學甚是勞苦, 爾家若有別舍, 我移寓於爾家, 則爾無往來之勞, 而吾之敎爾專矣.” 國英拜辭曰: “固所願也.” 歸白於夫人, 卽日迎生. 挑自外歸, 大驚曰: “仙郞殆有私乎? 奈何棄妾他適.” 生曰: “聞丞相家藏書三萬軸, 而夫人不欲以先公舊物妄自出入, 吾欲往讀人間未見書耳.” 挑曰: “郎之勤業, 妾之福也.” 生移寓丞相家, 晝則與國英同住, 夜則門闥甚密, 無計可施. 輾轉浹旬, 忽自念曰: ‘始吾來此本圖仙花, 今芳春已盡, 奇遇未成, 俟河之淸, 人壽幾何? 不如昏夜唐突, 事成爲貴, 不成則烹,可也.’ 是夜無月, 踰垣數重, 方倒仙花之室, 曲楹回廊, 簾幕重重. 良久諦視, 並無人迹, 但見仙花, 明燭理曲. 生伏在楹間, 聽其所爲. 仙花理曲罷, 細吟蘇子瞻賀新郞詞曰:
簾外誰來推繡戶,
枉敎人夢斷瑤臺曲,
又却是風敲竹.
生卽於簾微吟曰:
莫言風動竹, 直是玉人來.
仙花佯若不聞, 卽滅燭就睡. 生入與同枕, 仙花稚年弱質不堪情事, 微雲細雨, 柳嫩花嬌, 芳啼軟語, 淺笑輕聲. 生蜂貪蝶戀, 意迷神融, 不覺近曉. 忽聞流鶯語在檻前花梢. 生驚起出戶, 池館悄然, 曙霧曚曚. 仙花送生出門, 却閉門而入曰: “此去後勿得再來, 機事一洩, 死生可念.” 生烟塞胸中, 哽咽趨去而答曰: “纔成好會, 一何相待之薄耶!” 仙花笑曰: “前言戱耳. 將子無怒, 昏以爲期.” 生諾諾連聲而出. 仙花還室, 作早夏聞曉鶯詩一絶, 題于窓外曰:
漠漠輕陰雨後天, 綠楊如畵草如姻.
春愁不逐春歸去, 又逐曉鶯來枕邊.
後夜, 生又至, 忽聞墻底樹陰中戛然有曳履聲, 恐爲人所覺, 便欲返走, 曳履者却以靑梅子擲之, 正中生背. 生狼狽無所逃避, 伏叢篁之下. 曳履者低聲語曰: “周生無恐, 鶯鶯在此.” 生方知爲仙花所誤, 乃起抱腰曰: “何欺人若是?” 仙花笑曰: “豈敢誣郞, 郞自㤼耳.” 生曰: “偸香盜璧, 安得不㤼?” 便携手入室, 見窓上絶句, 指其尾曰: “佳人有甚閑愁, 而出言若是耶?” 仙花悄然曰: “女子之身與愁俱生, 未相見, 願相見, 旣相見, 恐相離. 女子一身安住而無愁哉? 況郞犯折檀之譏, 妾受行露之辱. 一朝不幸, 情跡敗露, 則不容於親戚, 見賤於鄕黨, 雖欲與郞執手偕老, 那可得乎? 今日之事此如雲間月葉中花, 縱得一時之好, 其奈不久何?” 言訖淚下, 珠恨玉怨, 殆不自堪. 生抆淚慰之曰: “丈夫豈不取一女乎? 我當終修媒妁之信以禮迎子, 子休煩惱.” 仙花收淚謝曰: “必如郞言, 桃夭灼灼, 縱乏宜家之德, 采蘩祁祁, 庶盡奉祭之誠.” 自出香奩中小粧鏡, 分爲二段, 一以自藏, 一以授生曰: “留待洞房花燭之夜, 再合可也.” 又以紈扇授生曰: “二物雖微, 足表心曲. 幸念乘鸞之妾, 莫貽秋風之怨. 縱失姮娥之影, 須憐明月之輝.”
自此, 昏聚曉散, 無夜不然. 一日, 生念久不見俳挑, 恐挑見怪, 乃往宿不歸. 仙花夜至生室, 潛發生粧囊, 得挑寄生詩數幅, 不勝嫉妬, 取案上筆墨塗抹如烏, 自製眼兒眉一闋, 書于翠綃, 投之囊中而去. 詞曰:
窓外疏影明復流.
斜月在高樓, 一階竹韻,
滿堂梧影, 夜靜人愁.
此時蕩子無消息.
何處作閑遊? 也應不念,
離情脉脉, 坐數更籌.
明日生還, 仙花了無妬恨之色, 又不言發囊之事, 蓋欲令生自愧也. 生曠然無他念. 一日, 夫人設宴, 召見俳挑, 稱周生學行, 且謝敎子之勤, 親自酌酒, 令挑傳致於生. 生是夜爲盃酒困, 濛不省事. 挑獨坐無寐, 偶發粧囊, 見其詞爲汁所渾, 心頗疑之, 又得眼兒眉詞, 知仙花所爲, 乃大怒. 取其詞, 納諸袖中, 又封結其囊如故, 坐而待朝. 生酒醒後, 徐問曰: “郞君久寓於此而不歸, 何也?” 生曰: “國英未卒業故也.” 挑曰: “敎妻之弟不可不盡心也.” 生赧然面頸發赤曰: “是何言也?” 挑良久不言. 生惶惶失措, 以面掩地. 挑乃出其詞, 投之生前曰: “踰墻相從, 鑽穴相窺, 豈君子所可爲哉? 我欲入白于夫人.” 便引身起. 生慌忙抱持, 以實告之, 且叩頭懇乞曰: “仙花兒與我永結芳盟, 何忍致人於死地?” 挑意方回曰: “便可與妾同歸. 不然則郞旣背約, 妾何守盟?”
生不得已托以他故, 復歸挑家. 挑自覺仙花之事, 不復稱周生爲仙郞者, 心不平也. 生篤念仙花, 日成憔瘦, 托疾不起者再旬. 俄而, 國英病死, 生具祭物, 往奠于柩前. 仙花亦因生致病, 起居須人, 忽聞生至, 力疾强起, 淡粧素服, 獨立於簾內. 生奠罷, 遙見仙花, 流目送情而出. 低徊顧眄之間, 已杳然無覩矣. 後數月, 俳挑得病不起. 將死, 枕生膝含淚而言曰: “妾以葑菲之體, 依松栢之餘陰, 豈料芳菲未歇, 鵜鴃先鳴, 今與郞君便永訣矣. 綺羅管絃, 從此畢矣. 夙昔之願已缺然矣. 但望妾死後郞君娶仙花爲配, 埋我骨於郞君往來之側, 則雖死之日, 猶生之年.” 言訖氣絶, 良久乃甦, 開眼視生曰: “周郞,周郞! 珍重.” 連言數次而死. 生大慟, 乃葬于湖山大路傍, 從其願也.祭之以文曰:
維月日, 梅川居士以蕉黃荔丹之奠, 祭于俳娘之靈曰: 「花精艶麗, 月態輕盈. 無學章臺之柳, 風欺綠線, 色奪幽谷之蘭, 露濕紅英. 回文則蘇若蘭詎容獨步? 艶詞則賈雲華難可爭名. 名雖編於樂籍, 志則存於幽貞. 某也, 蕩志風中之絮, 孤蹤水上之萍. 言采沬鄕之唐, 不負東門之楊. 贈之以相好, 副之以不忘. 月出皎兮, 結我芳盟. 雲窓夜靜, 花院春晴. 一椀瓊漿, 幾回鸞笙. 豈期時移事往, 樂極生哀? 翡翠之衾未煖, 鴛鴦之夢先回. 雲消歡意, 雨散恩情. 屬目而羅裙變色, 接耳而玉珮無聲, 一尺魯縞尙有餘香. 朱絃綠服虛在銀床, 藍橋舊宅付之紅娘. 嗚呼! 佳人難得, 德音不忘. 玉態花貌, 宛在目傍, 天長地久, 此恨茫茫. 他鄕失侶, 誰賴是憑? 復理舊楫, 再就來程. 湖海闊遠, 乾坤崢嶸, 孤帆萬里, 去去何依? 他年一器, 浩蕩難期. 山有歸雲, 江有廻潮, 娘之去矣, 一去寂寥. 致祭者酒, 陳情者文. 臨風一訣, 庶格芳魂. 尙饗.」
祭罷, 獨與二丫鬟別曰: “汝等好守家舍. 我他日得志, 必來收汝.” 丫鬟泣曰: “兒輩仰主娘如母, 主娘慈兒輩如子. 兒輩薄命, 主娘早歿, 所恃以慰此心者, 惟有郞君. 今又郞君去矣, 兒輩竟何依?” 號哭不已. 生再三慰撫, 揮淚登舟, 不忍發棹.
是夜, 宿于垂虹橋下, 望見仙花之院, 銀缸絳燭明滅林裏. 生念佳期之已邁, 嗟後會之無因, 口占長相思一闋曰:
花滿烟 柳滿烟,
音信初憑春色傳.
綠簾深處眠.
好因緣 惡因緣,
曉院銀缸已惘然.
歸帆雲水邊.
生達曉沈吟, 欲去, 則仙花永隔, 欲留則俳挑,國英死, 無可聊賴. 百爾所思, 未得其一. 平明, 不得已開船進棹. 仙花之院, 俳挑之塚, 看看漸遠. 山回江轉, 忽已隔矣.
生之母族張老者, 湖州巨富也, 以睦族稱. 生試往依焉, 張老舘待之甚厚, 生身雖安逸, 念仙花之情久而彌篤. 轉轉之間, 又及春月, 實萬曆壬辰也. 張老見生容貌日悴, 怪而問之. 生不敢隱, 告之以實. 張老曰: “汝有心事, 何不早言? 老妻與盧丞相同姓, 累世通家, 老當爲汝圖之.” 明日, 張老令妻修書, 遣老蒼頭前往錢塘, 議王謝之親.
仙花自別生後, 支離在床, 綠憔紅悴. 夫人亦知周生所崇, 欲成其志, 生已去矣, 無可奈何, 忽得盧家書, 滿家驚喜. 仙花亦强起梳洗, 有若平昔. 乃以是年九月爲結之期. 生日往浦口, 長望蒼頭之還, 未及一旬, 蒼頭已還, 傳其定婚之意. 又以仙花私書授生. 生發書視之, 粉香淚痕, 哀怨可想. 書曰:
「薄命妾仙花, 沐髮淸齋, 上書周郞足下. 妾本弱質, 養在深閨, 每念韶華之易邁, 掩鏡自惜, 縱懷行雨之芳心, 對人生羞. 見陌頭之楊柳, 則春情駘蕩, 聞枝上之流鶯, 則曉思濛朧. 一朝, 彩蝶傳信, 山禽引路, 東方之月, 姝子在闥, 子旣踰垣, 我豈愛檀? 玄霜搗盡, 不上崎嶇之玉京. 明月中分, 共成契闊之深盟. 那圖好事多魔? 佳期已阻, 心乎愛矣, 躬自悼矣. 人去春來, 魚沈雁絶. 雨打梨花, 門掩黃昏, 千回萬轉, 憔悴因郞. 錦帳空兮, 晝夜寂寂, 銀缸滅兮, 夜沈沈. 一日誤身, 百年含情, 殘花貯思, 片月凝眸. 三魂已鎖, 八翼莫飛. 早知如此, 不知無生. 今則月老有信, 星期可待, 而單居悄悄, 疾病沈綿, 花顔減彩, 雲鬟無光, 郎雖見之, 不復前度之恩情矣. 但所恐者, 微忱未吐, 溘然朝露, 九重泉路, 私恨無窮. 朝見郞君, 一訴哀情, 夕閉幽房, 無所怨矣. 雲山萬里, 信使難頻, 引領遙望, 骨折魂飛. 湖州地偏, 瘴氣侵入, 努力自愛, 千萬珍重! 珍重千萬! 情書不堪言處, 分付歸鴻帶將去矣. 月日, 仙花白.」
生讀罷, 如夢初回, 似醉方醒, 且悲且喜. 而屈指九月, 猶以爲遠, 欲改其期, 乃請張老, 再遣蒼頭. 又以私答仙花之書曰:
「芳卿足下. 三生緣重, 千里書來. 感物懷人, 能不依依? 昔者, 投迹玉院, 托身瓊林, 春心一發, 雨意難禁, 花間結約, 月下成因, 猥蒙顧念, 信誓琅琅, 自念此生, 難報深恩. 人間好事, 造物多猜, 那知一夜之別, 竟作經年之恨? 相去敻絶, 山川脩阻, 匹馬天涯, 幾度怊悵. 雁叫吳雲, 猿啼楚岫, 族舘獨眠, 孤燈悄悄, 人非木石, 能不悲哉? 嗟呼! 芳卿別離後, 懷子所知矣. 古人云: ‘一日不見, 如三秋兮’ 以此推之, 一月便是九十年矣. 若待高秋以定佳期, 則不如求我於荒山衰草之裏也. 情不可極, 言不可盡. 臨楮鳴咽, 矧復何言!」
書旣具, 未傳.
會朝鮮爲倭敵所迫, 請兵於天朝甚急, 帝以朝鮮至誠事大, 不可不救. 且朝鮮破, 則鴨綠以西亦不得安枕而臥矣, 況存亡繼絶, 王者之事, 特命都督李如松率軍討賊, 而行人司行人薛藩, 回自朝鮮, 奏曰: “北方之人善禦虜, 南方之人善禦倭. 今日之役非南兵不可.” 於是, 湖浙諸郡縣發兵甚急. 遊擊將軍姓某, 素知生名者, 引而爲書記之任, 生辭不獲已. 至朝鮮, 登安州百祥樓, 作古風七言詩. 失其全篇, 惟記結句曰:
愁來更上江上樓, 樓外靑山多幾許.
也能遮我望鄕眼, 不能隔斷愁來路.
明年癸巳春, 天兵大破倭敵, 追至慶尙道. 生念仙花不置, 遂成沈痛, 不能從軍南下, 留在松京. 余適以事往于松京, 遇生於舘驛之中, 語言不同以書通情. 生以余解文, 待之甚厚. 余詢致病之由, 愀然不答. 是日有雨, 乃與生張燈夜話, 生以踏沙行一闋示余,
隻影無馮, 離懷難吐,
歸鴻暗暗連江樹.
旅窓殘燭已驚心,
可堪更聽黃昏雨.
閬苑雲迷, 瀛州海阻,
玉樓珠箔今何許?
孤踪願作水上萍,
一夜流向吳江去.
余再三諷詠其詞不置, 因探詞中情事. 生於是不敢諱, 從頭之尾細說如右. 因曰:“幸勿爲外人道也.” 已艶其詩詞, 歎奇遇而愴佳期, 退而援筆述之云爾.
文璇奎本
崔陟傳
趙緯韓(1558-1649)
崔陟, 字伯昇, 南原人. 早喪母, 獨與其父淑, 居于府西門外萬福寺之東. 自少倜倘 喜交遊, 重然諾, 不拘齪齪小節. 其父嘗戒之曰: “汝不學, 無賴, 畢竟, 做何等人乎. 況今國家興戎州縣方徵武士, 無以射獵爲事, 以貽老父焉. 以屈首受書, 從事於儒子業, 雖未得策名登第, 亦可免負羽從軍. 城南有鄭上舍者, 余少時友也. 力學能文, 可以開導初學, 汝往師之.”
陟卽日挾冊及門, 請業不輟. 便數月, 詞藻日富, 沛然如決江河, 鄕人感服其聽敏. 每講學之時, 輒有丫鬟, 年可十七八. 眉眼如畵, 髮黑如漆, 隱伏于窓壁間, 潛聽焉. 一日上舍方食不出, 陟獨坐誦書, 忽然窓隙中, 投一小紙, 取而視之, 乃書摽有梅末章. 陟心魂飛越, 不能定情, 思欲昏夜, 唐突以竊而抱, 卽悔之, 以金介鉉之事自警, 沈吟思量, 義欲交戰, 俄見上舍出來, 遽藏其詩於袖中, 卒業而退. 門外有一靑衣, 尾陟而來曰: “願有所白.” 陟旣見詩心動之, 及聞靑衣之言, 甚怪之, 願首呼來, 引至其家, 詳聞之. 對曰: “兒是李娘子女奴春生也. 娘子使兒請郞君和詩而來.” 陟訝曰: “爾非鄭家兒耶? 何以曰李娘子也?” 對曰: “主家本在京城崇禮門外靑坡里 ,主父李景新, 早歿, 寡母沈氏, 獨與處子居. 處子名玉英氏, 投詩者是也. 上年避亂, 自江華乘船, 來泊于羅州會津, 及秋自會津于南原.”
“寡母自京城, 來寓鄭家者, 有一處子, 年貌俱妙, 誠爲不肖, 求於上舍, 必不爲疾足者之先得.” 父曰: “彼以華族, 千里浮萍, 其志必欲求富, 吾家素貧, 彼必不肯.” 陟反復申告曰: “第往言之. 其成與否, 天也.” 明日, 父往問之, 鄭曰: “吾有表妹, 自京潛亂, 窮來歸我. 其女姿行, 秀出閨闈, 我方求婚, 欲作門楣. 固知令子才俊, 不負東床之望, 而所患者, 寒儉耳. 吾當與妹商義, 更通.” 淑歸語其子, 陟惱燥數日, 苦待其秋. 上舍, 入言于沈, 沈亦難之, 曰: “我以盡室流離, 孤危無托, 只有一女, 欲嫁富人, 貧家者, 雖賢不願也.” 是夜, 玉英乃就其母, 口欲有言, 而囁濡不發, 母曰:“爾有所懷, 無隱乎我也.” 玉英赧然遲疑, 强而後, 言曰: “母親爲我擇婿, 必欲求富, 其情則憾矣. 第惟家富, 而婿賢則何幸, 而如或家雖足食, 婿甚不賢, 則難保其家業. 人之無食我以爲夫, 而雖有粟, 其得而食諸. 竊瞯崔生, 日日來學於阿叔, 忠厚誠信決非輕薄宕子, 得此爲配, 死無恨矣. 況貧者, 士之常, 不義而富, 吾甚不願, 請決嫁之. 此非處子所當, 自言之事, 而機關甚重, 豈嫌於處子羞澁之愁. 潛黙不言, 而竟致嫁得庸, 爲壞了一生, 則已破之甑, 難以再完. 旣染之絲, 不可復素, 啜泣何及, 噬臍莫追. 況今兒身, 異於他人, 家無嚴父, 賊在隣境, 苟非忠信之人, 何以仗母子之身乎? 寧從顔氏之請家, 不避徐妹之自擇, 豈可隱匿深房, 但望人口, 而置於相忘之地乎?” 其母不得已, 明日告諸鄭曰:“我夜者更思之, 崔郞雖貧, 我顧其人, 自是佳士. 貧富在天, 難可力致, 與其圖婚於所不知之何人, 寧欲得此爲婿.” 鄭曰: “阿妹欲之, 我必勸成. 崔雖寒士, 其人如玉, 求之京洛, 鮮有此輩. 若志遂業成, 終非池中物.” 卽日送媒, 定約以九月望, 爲行醮禮, 陟大喜, 屈指計日而待焉.
無何, 前叅奉邊士貞起義兵赴嶺南, 以陟有弓馬才, 遂興同行. 陟在陣中, 憂念成疾 及其約婚之日, 呈狀乞暇, 則義將怒曰: “此何等時, 而敢求婚聚乎? 君父蒙塵, 越 在草莽, 臣子當枕戈之不暇, 而汝未及有室之年, 滅賊而圖婚亦未晩也.“ 竟不許.
玉英亦以崔生從軍不返, 虛度約日, 減食不寐, 日漸愁惱. 隣有梁姓者, 家甚富. 聞其玉英之賢哲與其崔生之不來, 乘間求婚, 潛以貨賂啗諸鄭妻, 逐日重惑曰: “崔生貧困, 朝不謀夕, 一父難養, 常貨於人, 將何以畜家累以保無患? 況從軍未返, 生死難期. 而梁氏殷富, 所稱多財, 其子之賢, 不下於崔.” 夫妻合辭, 交口薦之. 沈意頗感, 約以十月涓吉, 實不可破. 玉英夜訪于母曰: “崔從義陣, 行止係於主將, 非故負約. 不俟其言, 而輕自破約, 不義孰正? 若奪兒志, 死而靡他, 母也天只, 不謀人只.” 母曰: “汝何執迷如此? 當從家長之處分爾, 兒女何知就歸乎?” 夜深夢間, 忽聞喘息汨汨之聲, 覺而撫其女, 不在焉. 驚起索之, 玉英於窓壁下, 以手巾結項而伏. 手足皆冷, 喉嚨間汨汨之聲, 漸微且絶. 驚呼解結, 蹴春生點火而來, 抱持痛哭. 以勺水入口, 小頃而甦. 主家亦驚動來救, 自後絶不言梁家之事.
崔淑以書抵其子, 道所以. 陟方患柄篤, 聞此驚感, 轉成危革, 義將聞之, 卽令出送. 還家數日, 沈痾忽痊, 遂以仲冬初吉, 合巹于鄭上舍之家, 兩美相合, 喜可知也. 陟載妻與沈氏歸于其家, 入門而僕隷懽悅, 上堂而親戚稱賀. 慶溢一家, 譽洽四隣. 攝衽抱機, 躬就井臼, 養舅事夫, 誠孝甚至, 奉上御下, 情禮俱稱, 遠近聞之, 皆以爲梁鴻之妻, 鮑宣之婦, 殆不能過也. 陟聚婦之後, 所求如意, 家業稍足, 而常患繼嗣之尙遲, 每以月朔, 夫妻往禱於萬福寺. 明年甲午元月, 又往禱之, 其夜, 丈六金身, 見於玉英之夢, 曰: “我萬福寺之佛也, 我嘉爾誠, 賜以奇男子, 生必有異相.” 及期, 而果生男子, 背有赤痣如小兒掌, 遂名曰: ‘夢釋’.
陟善吹簫, 每月夕花朝相對而吹, 時當暮春淸夜, 將聞微風乍動, 素月揚輝, 飛花撲衣, 暗香侵鼻. 開缸灑酒, 引滿而飮, 據案三弄, 餘音嫋嫋. 玉英沈吟良久曰: “妾素惡婦人之吟詩者, 而到此情境, 不能自已.” 遂詠一絶曰: “王子吹簫月欲低, 碧天如海露凄凄. 會須共御靑鸞去, 蓬島煙霞路不迷.” 陟初不知其藻詞之如此, 聞詩大驚, 一唱三歎, 卽以一絶和之, 曰: “瑤臺繚緲曉雲紅, 吹澈鸞簫曲未終. 餘響滿空山月落, 一庭花影動香風.” 吟罷, 玉英歡意未央, 興盡悲來, 涕泣悄然而謂曰: “人間多故, 好事有魔, 百年之內, 離合難常, 以此忽忽, 不能貿感.” 陟徽袖雪涕, 慰解而言曰: “屈伸盈虛, 天道之常理. 吉凶懷吝, 人事之當然. 設或不幸, 當付諸數, 豈可居易? 浪自爲然. 無憂而戚, 古人所戒, ‘言吉無言凶’, 諺亦有之. 不須憂惱, 以阻歡意.” 自此情愛尤禿, 夫婦自謂知音, 未嘗一日相離也.
至丁酉八月, 賊陷南原, 人皆逃竄. 陟之一家, 避于智異山燕谷. 陟令玉英着男服, 雜錯於廣原之中, 人之見之者, 皆不知其爲女子也. 入山累日, 糧盡將饑, 陟與丁壯數三出山求食且覘賊勢. 行到求禮, 猝遇賊兵, 潛身於巖藪而避之. 是日, 賊入燕谷, 彌山遍谷搶掠無遺, 而陟路梗不得進退. 過三日, 賊退後, 還入燕谷, 則但見積屍遍橫, 流血成川. 林叢間, 隱隱有號哃之聲, 陟就訪之, 老弱數輩癢痍遍身, 見陟而哭曰: “賊兵入山三日, 奪掠財貨, 芟刈人民, 盡驅子女, 昨已退屯蟾江. 欲求一家, 問諸水濱.” 陟號天痛哭, 攝地嘔血, 卽走蟾江. 未行數里, 得見於亂屍中, 呻吟斷續若存若無, 而流血被面, 不知其爲何人也. 察其衣裳, 甚似春生之所着. 大聲呼之曰: “爾無是春生乎?” 春生張目視之, 喉中作語曰: “郞君,郞君! 主家聞爲賊兵所掠而去, 吾負阿釋, 不能趨走, 賊引兵斫殺而去. 吾僵地卽死,半日而甦, 不知背上之兒生死去留.” 言訖而氣盡, 不復生矣. 陟扣胸頓足, 憫絶而仆. 旣已無可奈何, 起向蟾江, 則岸上有老弱,創殘數十, 相聚而哭. 往問之, 則曰: “俺等隱於山中, 爲賊所驅及賊船, 抽丁壯同載, 推下罹鋒, 老嬴者如此.” 陟大慟, 無念獨全, 將欲自裁, 被得人求止. 踐踐江頭, 而去無所之, 還尋僅達歸路, 三晝夜, 其住家頹垣破瓦, 餘燼未息, 積骸成丘, 無地着足.
遂憩于金橋之側, 不食累日, 奔走力盡, 昏倒不起, 忽有唐將率十餘騎, 自城中出來, 浴馬於金橋之下. 陟在義陣時, 與天兵應接酬酌之久, 稍解華語. 因道其全家之見敗, 且訴一身之無托, 欲與同入天朝, 以爲長住之計. 唐將聞之惕然, 且燐其志曰: “吾是吳總兵之千總余有文也. 家在浙江姚興府, 雖貧, 足以自食. 人生貴於知心, 遊息適意, 無論遠近, 爾旣無家累之戀, 何必塊守一方,蹴蹴靡所聘乎?“ 遂以一馬載歸于陣. 陟容貌俊爽, 計劃尋遠, 便於弓馬, 瞯於文字. 余公愛之, 共床而食, 同衾而寢. 未幾摠兵撤歸, 以陟隷戰亡軍簿, 而過關至姚興居焉.
初, 陟家被據至江, 賊以陟之父與姑老病, 不甚看護, 二人伺賊退, 潛逸于臺中. 賊去, 行乞村閻, 轉入燕谷寺, 聞僧房有孫兒啼哭之聲. 沈氏泣謂崔淑曰: “是何兒聲之一似吾兒也?” 淑遽推戶視之, 果夢釋也. 遂取置懷中, 撫哭移時, 因問, “此兒 何處得來?” 僧有慧正者, 對曰: “吾於路傍屍中聞啼聲, 愍然收來, 以待其父母. 今果是也, 豈非天耶?” 淑旣得孫兒, 與沈氏遞負而歸, 收集奴僕, 經紀家事.
時玉英則見執於倭奴頓于. 頓于老倭本不殺生, 慈悲念佛, 以商販爲業, 習御舟揖. 倭將行長, 以爲船主而來. 頓于愛玉英機驚, 惟恐見逋, 給以善衣美食, 慰安其心. 玉英欲投水溺死, 再三出船, 輒有所覺. 一夕, 丈六金佛夢玉英而告曰: “我萬福佛也. 愼無死, 後必有喜.” 玉英覺而諗其夢, 不能無萬一之冀, 遂强食不死. 頓于家 在浪, 時妻老女幼, 無他子男, 使玉英居家, 不得出入. 玉英謬曰: “我本貌少男子, 弱骨多病. 在本國不能服役丁壯之事, 只以裁縫炊飯爲業, 餘事固不能也.” 頓于尤憐之, 名之曰 ‘沙干’, 每乘舟行販, 以火長置舟中, 往來于閩浙之間.
是時, 陟在姚興, 與余公結爲兄弟, 欲以其妹妻之. 陟固辭曰: “我以全家陷賊, 老父弱妻至今未知生死, 縱不得發喪服衰, 豈晏然婚娶, 以爲自逸之計乎?” 余公遂以止之其圖. 余公病死, 陟尤無所歸, 落拓江淮, 周遊名勝窺就門.深岩穴.窮瀟湘.航洞庭.上岳陽.登姑蘇 吟咏於湖山至上, 婆姿於雲水之間, 有飄飄遺世之志. 聞海蟾道士王用隱居靑城山, 燒金煉丹, 有白日飛昇之術, 將欲入蜀而學焉. 適有宋佑者, 號鶴川, 家在杭州湧金門內, 博通經史, 不屑功名, 以著書爲業, 喜施與, 有義氣, 與陟許以知己. 聞其入蜀, 載酒而來, 飮至半酣, 字陟而謂曰: “白昇, 人生斯世, 孰不欲長生而久視? 古今天下寧有是理. 餘生幾何? 而何乃服食忍飢,自苦如此, 而與山鬼爲隣乎? 子須從我, 而歸浮扁舟, 適吳越販繒賣茶以終餘年, 不亦達人之事乎?” 陟洒然而悟, 遂與同歸.
歲庚子春, 陟隨佑與同里商船往來於安南. 時有日本十餘艘, 亦泊于浦口, 留十餘日. 固値四月, 旁死白鬼, 天無寸雲, 水光如練, 風息波恬, 聲沈影絶, 舟人寂睡, 渚禽時鳴, 但聞日本舟中念佛之聲, 聲甚凄惋. 陟獨倚蓬窓感念身世, 卽出裝中洞簫, 吹界面調一曲, 以舒胸中哀怨之氣. 時海天探色, 雲烟變態. 舟中驚起, 莫不愀然. 日本船念佛聲𨶑然而止, 旋以朝鮮音詠七言絶句曰: “王子吹簫月欲低, 碧天如海露凄凄. 會須共御靑鸞去, 蓬島烟霞路不迷.” 吟罷, 有嘻噓喞喞之聲. 陟聞是聲驚動, 惝怳如失, 不覺擲簫, 嗒然如死人形. 鶴川曰: “何爲其然耶?” 再問, 再不答. 三問之, 陟欲語哽塞. 復籟, 籟下, 移時定氣而後言曰: “此詩乃吾荊布所自製也, 平日絶無他人聞之者, 且其聲音, 酷似吾妻, 豈其來在彼船耶? 此必無之事也.” 因述其陷賊事甚悉, 一舟人感驚怪之. 座有杜洪者, 年少勇敢士也. 聞陟之言, 義形於色, 以手擊楫, 奮然而起曰: “吾欲往探之.” 鶴川止之曰: “深夜作亂, 恐致生變, 不如朝日從容處之.” 左右皆曰: “然.” 陟坐而待朝. 東方乍明矣, 卽下岸, 至日本船, 陟以鮮語問之曰: “夜聞詠詩者, 必是朝鮮人也. 吾亦朝鮮人, 倘一得見, 則奚啻越之流入, 見之相似者, 而有喜者也.” 玉英夜於船中聞其簫聲, 乃是朝鮮之曲調, 而一似疇昔慣聆之調, 竊疑其夫之或來于其船, 試詠其詩而探之. 及聞此言, 惶忙失措, 顚倒下船, 二人相見, 驚呼抱持, 宛轉沙中, 聲絶氣塞, 口不能言, 復盡繼血, 目無所覩. 兩國船人聚觀如堵, 初不知其親戚歟, 交遊歟. 久之然後, 聞知其爲夫婦也. 人人咋咋, 相顧而言曰: “異哉! 異哉! 此其天祐而神助, 古未嘗有也.” 陟聞父母消息於玉英, 玉英曰 “自山驅至江上, 父母固無恙. 日暮上船, 蒼葟相失.” 二人相對痛哭, 聞者莫不酸鼻. 鶴川請於頓于, 欲以白金三錠買婦, 頓于怫然曰: “我得此人, 四年于玆, 愛其端懿, 視同己出, 寢食未嘗小離, 而終不知其是婦人也. 今而目覩此事, 天也. 鬼神猶且感動, 我雖頑蠢, 異於木石, 何忍貨此而爲食乎?” 探於橐中, 出十兩銀贐之曰: “同居四載, 一朝離別, 悵憫之懷, 雖切於中, 而重逢配耦於萬死之洋, 此人世所無之事. 我若隘之, 天必殛之. 好去沙干! 珍重! 珍重!” 玉英執手謝曰: “賴主翁, 獲得不死, 卒遇良人, 受惠多矣. 矧此賀貺, 何以報塞?” 陟再三稱謝, 携玉英歸于其船. 隣船之來觀者, 連日不絶, 或以金銀綵繪相遺, 以爲賀餞, 陟皆受而謝之. 鶴川還家, 別搆一室舘陟夫妻, 使之安頓.
陟旣得妻, 庶有安樂之心, 而遠托異國, 四顧無親, 係念老父稚子, 日夜傷心, 黙禱生還而已. 居一歲, 又生一子, 産兒之前夕, 丈六佛又見于夢曰: “兒生亦有背痣.” 夫妻或以爲夢釋再來, 遂名之曰 ‘夢仙’. 夢仙旣長, 父母欲求賢婦, 隣有陳家女, 名曰 ‘紅桃’, 生未晬, 其父偉慶隨劉摠兵東征. 不及長, 而其母繼歿. 紅桃養於其姨家, 常痛其父歿於異域, 而生不知其面目也. 願一至父死之國復哭而來, 耿耿寃恨, 銘于心腑, 身爲女子, 計不知所出. 及聞夢仙求婦, 議於其姨曰: “願得爲崔家婦, 而冀一至於東國也.” 其姨素知其志, 卽詣陟, 語其故, 陟與其妻歎曰: “女而如是, 其志嘉.” 遂取而爲婦.
明年己未, 奴酋入寇遼陽, 連陷數鎭, 多殺將卒. 天子震怒, 動天下之兵以討之. 蘇州人吳世英喬遊擊之百摠. 曾因有文, 素知崔陟才勇, 引而爲書記, 俱詣軍中. 將行, 玉英執手涕泣而訣曰: “妾身險釁, 早罹憫凶, 千辛萬苦, 十生九死, 賴天之靈, 邂逅郞君, 斷絃再續, 分鏡重圓. 旣結已絶之緣. 幸得托祀之兒, 合歡同居, 二紀于玆, 顧念疇昔, 死亦足矣. 常欲身先溘然, 以答郞君之恩, 不意垂老之年, 又作參商之別. 此去遼陽數萬里, 出還未易, 後會何期? 願以不貲之身, 自裁於離席之下, 一以斷君閨房之戀, 一以免妾夜朝之苦志矣, 郞君千萬永訣! 永訣!” 言詺痛哭, 抽刀擬頸. 陟奪刃慰諭曰: “蕞爾小酋, 敢拒螗臂, 王師濯征, 勢同壓卵, 從軍往來, 只費時日之勤苦, 無如是妄生煩惱, 待吾成功而還, 置酒相慶可也. 況仙兒壯健, 足以爲倚, 努力加飡, 勿貽行路之憂也.” 遂趣裝而行.
至於遼陽, 涉胡地數萬里, 與朝鮮軍馬連營于中毛寨. 主將輕敵, 全師致衄. 奴酋殺天兵無遺類, 諭䝱朝鮮, 無數殺傷, 喬遊擊領敗卒十餘人, 投入鮮營, 乞着衣服. 元帥姜弘立, 給其餘衣, 將免死焉, 從事官李民宴懼其見於奴酋, 還奪其服, 執送賊陣. 而陟本鮮人, 遑亂之中, 匿編行間, 獨漏免殺, 及弘立輩納降, 陟與本國將士 就擒於虜庭.
是時, ,夢釋亦自南原以武學赴西役, 在元帥陣中, 奴酋分置將卒之時, 陟實與夢釋同囚於一處, 父子相對, 莫知其爲誰謀也. 夢釋疑其陟之言語硬澁, 意謂天兵之解鮮語者, 懼其見殺, 冒以爲鮮人也, 詰其居住, 陟亦疑其胡人之調得實狀也, 權辭詭設, 或稱全羅, 或稱忠淸, 夢釋心怪而不測. 已過數日, 情意甚親, 同病相憐, 少無疑訝. 陟吐實歷陳平生, 夢釋色動心驚, 且信且疑, 卒然問所亡之兒年歲多少, 身體貌樣. 陟曰: “生於甲午十月, 亡於丁酉八月, 背上有赤痣, 如小兒掌.” 夢釋失聲驚倒, 袒而示背曰: “兒實大人之遺體也.” 陟始認其爲己子也. 因各問其父母俱存, 相持而泣, 累日不止. 主家老胡頻頻來視, 若有解聽其言, 而有矜憫色者焉. 一日, 群胡皆出, 老胡潛來陟所同席, 而時作鮮語而問曰: “汝輩哭泣異於前初, 豈有別事耶? 願聞之.” 陟等恐生變, 不直說, 老胡曰: “無怖. 我亦朔州士兵也. 以府使侵虐無厭, 不勝其苦, 擧家入胡已經十年. 性直, 且無苛政, 人生如朝露, 何必苟趣於揷楚? 鄕吏奴酋使我領九十精兵, 管押本國人, 以備逃逋. 今聞爾輩之言, 大是異事, 我雖得責於奴酋, 安得忍心而不送乎?” 明日, 備給食糧, 使其子指送間路.
於是, 陟率其子生還故國於二十年之後. 急於省父, 兼程南下, 適患背疸, 不遑調治. 行到恩津, 腫勢轉劇, 委頓旅次, 喘喘將死, 夢釋奔遑憂悶, 鍼藥難求. 適有華人逃匿者, 自湖右向嶺左, 見陟而驚曰: “危哉! 若過今日, 不可救也.” 拔其囊中鍼, 決其癰, 卽日而愈. 纔經二日, 扶杖而還家, 渾舍驚痛, 如見死人, 父子相抱嗚咽, 似夢非眞. 沈氏一自失女之後, 喪心如癡, 只依夢釋, 而釋又戰歿, 沈綿床席, 不起者累月. 及見夢釋與父偕來, 且聞玉英之生存, 狂呼顚倒, 全不省其悲如喜也. 夢釋感華人之活其父死命, 與之偕來, 思有以重報之. 陟問, “爾是天朝人, 家在何處?” 答曰: “在於杭州湧金門內. 萬歷二十五年, 從軍于劉提督, 來陣于順天. 一日, 以偵探賊勢, 忤主將旨, 用軍法, 夜半潛逃, 乃留至此.” 陟聞言大驚曰: “爾家有父母妻子乎?” 曰: “家有一妻, 來時産得一女, 纔數月矣.” 陟又問, “女名云何?” 曰: “兒生之日, 適有隣人饋以桃實, 因名曰紅桃.” 陟遽執偉慶手曰: “怪也! 怪也! 吾在杭州與爾家作隣而住. 爾妻妾辛亥九月病死, 獨紅桃見養於其姨吳鳳林家. 我聚以爲兒子婦, 不圖今日値爾於此.” 偉慶驚痛嚄唶, 不冶者良久, 旣而曰: “唉! 吾托大邱地朴姓人家, 得一老婆, 以鍼術糊口, 今聞子言, 如在鄕里, 吾欲移來于此地.” 夢釋曰: “公非但有活父之恩, 吾母及弟托在於令女, 旣爲一家之人, 有何難事?” 卽合移來. 夢釋自聞其母之生存, 日夜腐心, 將有入天朝, 爲母之計而無以自達, 徒切號泣而已.
當是時, 玉英在杭州, 聞官軍陷沒, 以爲陟橫死戰場無疑也, 晝夜哭不絶聲, 期於必死, 水漿不入口. 忽於一夕, 夢見丈六佛撫頂而言曰: “愼無死, 後必有喜.” 覺而語夢仙曰: “吾於被擄之日投水欲死, 南原萬福寺丈六金佛夢余而言曰: ‘愼無死, 後必有喜.’ 後四年, 得見爾父於安南海中, 今吾欲死, 而又夢如是, 汝父豈或免於鋒鏑歟? 汝父若存, 吾死猶生, 顧何恨焉?” 夢仙哭曰: “近聞奴酉, 盡殺天兵, 而鮮人皆脫云. 父親本自鮮人, 獲生必矣, 金佛之夢, 豈虛應哉? 母親須臾無死, 以待父親之來也.” 玉英幡然曰: “奴酋窟穴距朝鮮地界纔四五日, 汝父雖生, 其勢必走本國, 安能冒涉萬里程來尋妻孥哉? 我當求於本國, 苟死矣, 親往昌州境上, 招得旅魂, 葬於先壟之側, 免使長餒於沙漠之外, 則吾責塞矣. 況越鳥巢南, 胡馬倚北, 今旦死日將迫, 尤不堪首丘之戀, 獨舅偏母及弱孩, 俱失於陷賊之日, 其生其死, 雖莫聞知, 頃因賈人聞之, 則鮮人被擄者連續出送, 斯言果信, 亦豈無一人之生還乎? 汝父汝祖雖皆暴骨於異域, 而先祖丘墓誰復看護, 內外親戚, 亦豈盡歿亂離? 苟得相見是亦一幸, 汝其雇船舂糧. 此去朝鮮, 水路僅二三千里, 天地顧佑, 倘得便風, 不滿旬朔當到彼岸, 吾計決矣.” 夢仙泣訴曰: “母親何爲出此言也? 若能得達, 豈非大善? 而萬里滄波, 非一葦可航之地, 風濤蛟鰐爲禱不測, 海寇邏船到處生梗, 母子俱葬魚腹, 何憂於死父乎? 子雖愚族, 當此大事非敢推托之說也.” 紅桃在傍, 謂夢仙曰: “無阻! 無阻! 親計自熱, 外患不취論也. 雖在水火盜賊, 其可免乎?” 玉英又曰: “水路艱難我多備嘗. 昔在日本, 以舟爲家, 春商閩廣, 秋販琉球, 出沒於驚波駭浪之中, 占星候潮, 涉歷已慣, 風濤險易, 我自當之, 舟楫安危, 我自御之, 脫有不幸之患, 豈無方便之道?” 卽裁縫鮮倭兩國服色, 日令子婦敎習兩國語音, 因戒夢仙曰: “船行專依於檣楫, 必須堅緻, 而尤不可無者, 指南鐵. 卜日開船, 無違我志.” 夢仙悶黙而退, 私責紅桃曰: “母親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 冒危而行, 死父已矣. 置母於何地? 而汝且贊成, 何不思之甚也?” 紅桃答曰: “母親以至誠出此大計, 固不可以言語爭也. 今若止之, 以其所必不止, 廬有難追之悔, 不如順適之爲愈也. 妾之私情, 遑恤言乎?”
生纔數其貨物, 玉英以華語對曰: “我以天朝人, 漁採于海, 漂泊於此, 本無貨物” 涕泣求生, 卽不殺, 只取玉英所乘船, 繫其船尾而去. 玉英曰: “此必是海浪賊也. 吾聞海浪賊, 在華鮮之間, 出沒搶掠, 不喜殺人, 此必是也. 我不聽兒言而强作此行, 昊天不助, 終致狼狽, 旣失船楫, 夫何爲哉? 接天溟海, 不可飛越, 枯槎難信, 竹葉無憑, 但有一死, 吾死晩矣, 可憐吾兒因我而死.” 卽與子婦相扶哀號, 聲震岩岸, 恨結層波, 海若瑟縮, 山鬼嚬呻. 玉英登臨絶岸將欲投身, 子婦共挽, 顧謂夢仙曰: “爾止吾死, 將欲何俟. 櫜中餘糧, 僅支三日, 坐待食盡不死何爲?” 夢仙對曰: “糧盡而死, 亦未晩也. 其間萬一有可圖之路, 則悔無及矣.” 遂扶下來, 夜伏于岩穴. 天且曉, 玉英謂子婦曰: “我氣困神疲, 彷彿之間丈六佛又見, 其言云云: 極可異也.” 三人相對, 念佛而祝曰: “世尊! 世尊! 其念我哉! 我哉!” 過二日, 忽風帆自杳茫中出來. 夢仙驚告曰: “此船曾前未覩之船, 甚可憂也.” 玉英見而喜曰: “我生矣! 此是朝鮮船也.” 乃着朝鮮衣, 使夢仙登岸以衣揮之. 船人停帆而問曰: “汝是何人? 住此絶島” 玉英以朝鮮語應曰: “我本京城士族. 將下羅州, 猝遇風波, 舟覆人死, 獨吾三人, 攀抱風廗漂轉至此.” 船人聞而憐之, 下碇載去曰: “此乃統制使之貿販船也. 官程有限, 不可迤往.” 至順天, 到泊下船, 時庚子四月也.
玉英率子婦間關跋涉. 五六日方到南原, 意爲一家皆爲歿陷, 但欲求見夫家舊基, 尋萬福寺而去. 至今橋望見城郭宛然, 村閭依舊, 顧謂夢仙, 指點而泣曰: “此是汝父獘廬, 今不知誰人入居? 第往寄宿, 以圖後計.” 到其門外, 見陟方對客坐於柳樹之下, 近前熟視, 乃是其夫也, 母子一時號哭. 陟已知其妻與子, 一聲大號曰: “夢釋之母來矣, 此天耶? 人耶? 神耶? 夢耶?” 夢釋聞此, 跣足顚倒而出, 母子逢場, 景光可知. 相扶入室, 沈氏於病瘀之中, 聞其女來, 驚仆氣塞, 已無色人. 玉英抱救得蘇, 久而獲安. 陟呼偉慶曰: “今亦至矣.” 命紅桃, 語其事, 一家之人, 各抱子女, 生死重逢, 驚號相哭, 古今天下, 復豈有如此神異絶奇之事也. 聲動四隣, 觀者如堵, 且怪且異, 及聞玉英, 紅桃終是之事, 莫不擊絶歎嗟, 爭相傳說.
玉英爲陟曰: “吾等之得有今日, 寔賴丈六佛之陰隲, 而今聞金佛, 亦皆毁滅, 無所憑禱, 而神靈之在天, 容有不泯者存. 吾等豈不知所以報乎?” 乃供具詣廢寺, 潔齊飯豆. 陟與玉英, 上奉父母, 下育子女, 居于府西舊家.
噫! 父母夫妻兄弟舅姑, 分離四國, 悵望三紀, 經營賊所, 出沒死地, 畢竟圖會, 無一令落, 此豈人力之所致. 皇天后土, 必感於至誠, 而能致此奇異之事. 匹婦有誠, 天且不違, 誠之不可掩, 如是夫. 余流寓南原之周浦, 陟時來訪余, 道其事如此, 請記其願末, 無使湮沒, 不獲已, 略擧其槪. 天啓元年辛酉二月日素翁題.
嘉藍文庫本
鍾玉傳
睦台林
愛侄別起書樓 耽讀固辭婚禮
雍正間, 楊州士人有金公者, 簪纓族也. 名聲振, 字而遠, 以能詩鳴於世. 兄之子鍾玉, 年纔二八, 容貌秀麗, 才藝工敏, 以長短之製, 亦稱於鄕, 妙章佳句, 傳播人口. 公鍾愛之, 敎勸不懈, 視同己子.
丙子十九年春, 公仕原州, 鍾玉從之. 公至州之明年, 課農桑, 輕徭賦, 臨下以簡, 御衆以寬, 御衆以寬, 州民旣皆悅喜. 公於堂之北爲亭焉, 以爲鍾玉講習之所, 花階蓮潭, 極爲簫酒.
奧越明年, 鍾玉家書自京師至, 吏以時告公. 公於退之暇, 召鍾玉出示曰: “汝當束髮之歲, 而家書再至, 以爲結婚於某處, 汝往可也.” 鍾玉避席再拜曰: “家書頻到, 父敎雖嚴, 小子年未及冠, 預欲成婚, 人倫之始, 雖云重矣, 夭札之崩, 亦可畏也. 佇待年壯而學就, 合巹行醮, 恐未晩也.” 公拍案大笑曰: “汝來前, 吾語汝. 父母, 人之天地也, 婚姻, 禮之綱領也. 父母有命, 則加唯而無諾, 婚姻有時, 則加行而勿失. 且親年已高, 日迫桑楡, 汝以獨子, 尤宜早娶, 使佳兒佳婦, 共歡於膝下, 則悅親之孝, 孰過於此!” 鍾玉乃起而拜曰: “父母, 天地也, 而傳曰: 父母有非則諫. 婚姻, 綱領也, 而記曰: 年當三十則娶. 且孔子有三戒, 小子以血乘未定之兒, 豈不知聖師之戒乎? 是以區區恐不敢從命.” 公若是者三, 終不加誘, 而素愛其才, 不忍奪其志, 乃以此言書于京第.
是時鍾玉獨在蓮堂, 手不揨披百家之編, 口不節吟六藝之文, 焚油繼晷, 潛心靡懈, 匡山之十載磨杵, 廣川之三年下帷, 不足以喩其勤也. 鄕人相謂曰: “雖有絶代女, 難移鍾玉心.”
春三月初八日, 公之誕日也. 備酒殽, 設妓樂, 與鍾玉登望月樓, 指點山川, 歷覽風物. 公先口占四韻詩曰:
淸明桃李節, 望月一層樓. 且日如前歲, 今朝又此遊.
擧頭瞻北關, 矚目俯南州. 花柳東溪雨, 牧童弄笛謳.
鍾玉起而拜謝, 走製古風長短句 一章曰:
張樂携酒, 望月登樓.
天借百年間, 吉日地開.
千里外勝, 郢門時逢.
初度交趾路, 出名區石瀉.
淸流白玉花, 含春意紅珠.
斜陽路上, 問酒家何客.
細雨溪邊, 吹葉樵童.
煙沉芳草靑, 羅織風簸細, 柳碧絲濃.
抽毫濡墨, 含英咀華.
桃李盈門, 今夕何夕.
桑麻翳野, 千家萬家.
四時佳景, 一幅錦囊.
今日之樂, 樂且無央.
公撫掌而笑曰: “奇哉! 汝之文章也.” 一詠三贊, 樂而忘返. 忽有一童妓, 抱綠綺琴, 故故進前, 詩詩拂絃, 暗中注目於鍾玉. 鍾玉知其意, 艴然變容. 公笑謂鍾玉曰: “今日汝心中得無妓乎? 汝但知書中之女, 不識琴中之妓也.” 鍾玉低頭不答. 已而, 陰移階面, 露生荷心, 相隨下樓, 各歸其處. 公觀鍾玉, 潛心經傳, 不幕酒色, 嘉尙其志, 而以其年淺, 亦不强勸媒妁之說. 然欲使娼妓中絶妙者, 暗較其心未果. 有童妓玉娘者, 姓玉, 名香蘭, 年甫十六. 才色俱妙, 以工於歌, 工於詩, 鳴於妓流. 遊人豪士, 願一見贈, 而艶態嬌言, 千金猶輕. 公命召而視, 雪膚花容, 果若人言. 公備述厥由, 香蘭含羞底眉, 微笑而退矣.
妓兒乘夜借緣 書童弄花偸香
於是香蘭治其容, 飾其粧, 梳綠雲髮, 躡碧珠履, 以白茅手挾紅羅裳, 於夜深人定後, 向蓮堂而去, 輕輕蓮步, 塵猶不揚. 是時也, 銀河在天, 斗轉月斜, 萬籟俱寂, 四顧無人, 簷鈴不動. 於東閣城析無響, 於南樓塘蓮含露. 階柳凝烟, 孤燈照窓, 人影婆娑. 香蘭開戶而入, 面壁而坐, 鍾玉少無驚駭, 讀書自若. 有頃桃燈掩券而問曰: “汝鬼耶? 人耶? 鬼也, 則幽顯路異, 何以通涉? 人也, 則內外懸殊, 安能闖入?” 因手點砂易, 口誦水呪. 香蘭斂袂回身, 端跪而坐, 羊啓櫻唇, 以細聲答曰: “我人非鬼, 何用易呪? 幸勿驚訝, 聽我情懷, 亭之東第一巷, 竹裡茅屋, 卽少女之家也. 望月樓宴席, 抱琴前進者, 亦少女也. 少女本以良家女早失怙恃, 托身無處, 奇食於退妓之家. 才乃薄德, 色反爲讎, 因爲娼家所賣, 身雖忝妓, 心能自持. 粗解歌詩 , 年又妙齒, 故繁華之家, 豪富之族, 注意於少女者, 不知幾箇人? 而少女只以强笑冷談, 應口酬答而已. 聞君讀書, 見君風采, 飄蕩心魂, 不覺自露. 非不知踰牆之可醜, 褰裳之可嫌, 而花柳之名, 雖賤於敎妨, 絲蘿之願, 欲托喬木. 不待月繩之繫足, 敢效毛錐之自薦. 暗窺宋玉之牆, 潛偸賈女之香, 於心愧矣, 於行陋矣. 然而郞君旣讀古人書, 應知古人事, 非但君擇臣, 亦有臣擇君. 是故紅拂娘訪李靖於旅舍, 卓文君從相如於城都, 寇萊公之蒨桃, 韓文公之柳妓, 元縝之薛濤, 東波之朝雲, 韓魏公之愛卿, 秦學士之義娼, 自古文章之士, 未有妓妾者也. 幸憐擇木之禽, 暫許借巢之鷯, 則巾櫛之奉濫矣, 不敢望矣. 箕箒之任, 分也, 固所甘也.” 鍾玉黙然不答, 披卷讀書而已. 俄而村鷄三唱, 東窓旣白. 香蘭無聊而退, 自語曰: “鐵石心腸, 有汝無雙.”
自是以後, 昏入晨退, 如是者數, 終莫能回其心. 於斯之際, 鍾玉亦爲自念曰: “渠之容貌, 如彼其美也, 渠之言語, 如彼其溫也. 我若堅拒牢斥, 則寡福之罵不獨, 星山之俄, 結葉之怨, 將見淮江之女. 渠若更來, 吾必不負.” 輾轉心懷, 自然耿耿.
一日之夕, 香蘭手持酒肴, 夜往其處. 鍾玉方凭欄向月, 哦咏而坐, 見香蘭之來, 卒然問曰: “夜已深矣, 來何意也?” 香蘭微知其向意, 暗喜其接語, 然而第欲探其情, 試其心, 强開的齒, 如含悲愴之心而答曰: “少女雖有雲水之性, 本非稚鶩之質, 而欲托微身, 竟爲靳許. 反而思之, 誠合可笑, 十載靑樓, 一身無疵, 而謾作搖尾之態, 還値噬臍之悔, 自今以後, 誓不復作區區之行矣.” 因拂羅裳, 將欲下階. 鍾玉起把香蘭之手, 笑而謂之曰: “香娘香娘, 聽我聽我, 我豈無情之儂哉! 前夜之事, 我亦欲試汝而然也. 事旣至此, 非天耶! 我不負汝, 汝勿傷懷.” 香娘故含羞容而對曰: “郞意如是, 妾心稍解.” 乃以玻瓈盞酌葡萄酒以獻於鍾玉曰: “此乃合歡酒也.” 作尋春詞一闋, 歌之而勸之. 其詞曰:
玉在石兮, 山含寶氣孰無慕.
蘭生壑兮, 谷吐幽香易自露.
玉兮人兮, 蘭耶人耶.
玉裡無瑕玉, 花中解語花.
高樓彈琴兮, 佛絃欲得周郎顧.
奇遇有期兮, 乘昏幾訪瞿塘路.
君不見花有信, 扁舟可向武陵.
尋又不見春無情, 莫待湖州綠葉陰.
酒一盃歌一曲, 半輪明月在天東.
盟已定心已許, 寧敎鸚鵡銷金籠
鍾玉喜而笑, 連傾數盞, 酒暈上面, 醉興挑心. 乃效香娘之體, 足基韻而和之曰:
人生世兮, 男子風情少艾慕.
天借梗兮, 錦裳何妨浥行露.
謔兮歡兮, 仙耶人耶?
身同連理樹, 情若幷蔕花.
一代佳人兮, 千金何惜一回顧.
三生好緣兮, 滿神仙風洛浦路.
汝無乃天織女, 鵲橋秋夜宿盟.
尋又無乃秦公主, 鳳蕭吹月下樓陰.
銀河水萬斛波, 欲添花漏落丁東.
把羅衫春興發, 玉蘭干外霧葱籠
鍾玉携香娘之手, 乃與就寢, 以草堂爲洞房, 以書燈爲花燭, 相抱相樂, 其心若何. 鴛鴦之水, 蜂蝶之花, 不足以喩其喜也. 香娘於枕上作四韻一詩曰:
東園桃李樹, 可惜片時春.
郎意非金石, 妾身豈鬼神?
鸚嫌籠裡鎖, 鸞喜鏡中親.
花燭書床夜, 三星在戶新.
香娘笑而請和, 鍾玉深讚其辭, 以長短句答之曰:
昨日兩相逢, 汝是童我是童.
今夜兩相樂, 年亦同志亦同.
地可老天可老, 此人此情不可忘.
石可爛海可桑, 此夜此緣孰短長.
角枕粲錦衾香, 月欲西傾夜未央.
半笑千金輕, 一嚬百態新.
兩人誠不偶, 此會亦佳因.
製畢, 兩人相和幷咏, 其樂可知. 明日, 香蘭往告所以于公, 公笑而已.
江上牽衣惜別 月下作文祭魂
於是公乃詐爲書, 召鍾玉而示之曰: “兄之宿疴, 汝所知也. 自今月初, 宿症更發, 痛勢漸, 千里之外, 得無望子之懷耶? 汝今歸家侍湯可也. 吾當與汝偕往, 而斗祿摩身, 未能曠職, 第可得由於刺史, 從後逝矣.” 且曰: “汝於中路, 若聞親患差蘇之報, 則苟不必上京而回還可矣. 古人云‘讀書三冬足矣.’ 豈可無故一時廢工耶?”
鍾玉拜辭而退, 遂啓行李. 香娘悲泣而言曰: “好事多魔, 病報忽至. 新情未洽, 遽當相離, 郞君郎君, 妾寧不悲! 從此契濶, 薄命可憐!” 鍾玉把手歔欷曰: “蒼蒼者天, 此何人哉! 欲苟循私情, 則以親患日篤, 欲承命驅馳, 則別離最難. 今我一身, 進退何爲? 香娘香娘! 善保汝軀, 以待我後日相見之期也.” 遂製別詩以贈曰:
同樂幾經夜, 相逢未半朞.
今來千里別, 虛負百年期.
江雁失侶悲, 箱蠶未吐絲.
臨離何所贈, 嗚咽一章詩.
香娘收淚摻袂, 口占一詩, 書於紅羅衫以獻曰:
長安一片月, 千里幸相思.
緣薄含新態. 情多問後期.
落花寒食節, 芳草夕陽時.
何日還相見, 可憐此別離.
鍾玉與香娘作別於西江之上, 欲行而難行, 欲語而無語, 脉脉相視曰: “鳴呼而已.” 香娘手把玉盃, 呑聲作歌曰:
疊疊南山峰, 何如少妾送?
送君情深深, 東海水不及.
郎君別妾情, 山不盡水不盡.
淚無窮路無窮, 問君何日更到?
望月樓上與我, 翶翔乎翡翠衾中.
鍾玉揮淚而歎曰: “世上事不可知. 吾與汝俄飮合歡酒, 旋把離別盃, 鬼乃猜耶? 人或戱耶?” 遂哦詩以別曰:
羨彼雙雙水上鷗, 相親相近浪浮.
生憎一帶西江水, 有去無還日夜流.
江雲慘憺江日暮, 天地蒼茫此去留.
紅蓼雨十里五里, 綠楊絲千愁萬愁.
心事搖搖難可定, 春風蕩漾不繫舟.
天胡爲乎使汝幷, 一生此日罹此憂.
於斯之際, 瞑生江樹, 僕夫催行, 鍾玉乃發行而去. 香娘佇立江頭, 只望行塵, 雙眸空穿, 寸腸欲斷. 日暮路隔, 消息漸遠, 水濶山長, 形影難通.
是時鍾玉方向京城, 歷路物色, 無非助愁, 野驛山店, 獨伴旅燈. 登程數日, 忽逢官僕於中途, 自京而來拜於前. 鍾玉怪而問之, 對曰: “前月中, 持使道書簡往于本宅, 而本宅病患, 今已快差, 以道令主勿爲上送之意, 言于答簡中云矣. 且口傳吩咐曰: 「吾之病旣蘇, 道令主雖或發程, 苟勿上來, 還爲下去, 勸事學業, 不負老爺戀戀之望也.」 本宅之言, 如斯如斯.” 鍾玉思之於心, 非但親庭之敎若是, 已有前日發程時, 叔父之所命, 故不得已回驂. 自量曰: “家君宿患今已平復, 於我幸矣. 自此而歸, 可復見香娘, 於我亦幸矣.”乃返駕而還, 馳到原州西門外, 路旁松亭下有新土苗. 鍾玉心忽驚動, 問僕夫, 則僕夫不知. 問在路, 則曰: “本州童妓香蘭之所殯也. 數日前, 香蘭偶以無何之症, 奄逝於一夜之間, 其或因鬼崇而然歟! 又或有飮恨而然歟! 逆旅乾坤, 草露人生, 此所謂也. 豈不憐哉! 豈不惜哉!” 鍾玉聞而心駭, 雖內自傷悲, 而外不敢言露, 只爲耳聞而已.
鍾玉入城而拜於公. 公曰: “兄候萬康, 不勝欣喜, 而汝於數日遠程, 得無困憊乎? 汝往書樓, 勿惰誦讀之工也.” 鍾玉退而出, 往于蓮亭, 滿目蕭然, 無不傷心而悲者矣. 淡荷如面, 細柳若眉, 嫩語嬌音, 怳 惚於耳, 艶態芳容, 眩亂於眼, 眠不可寢, 思不可諼. 欄頭燕語, 時驚繡板之音, 窓間梅梢, 幾疑玉人之影. 遺香在衣, 唾痕留枕, 心懷悄悵, 獨伴孤燈. 乃述其詩叙其懷曰:
耿耿還無寢, 天寒倚枕頭.
更深隣語息, 燈暗雨聲愁.
腸斷風嗚樹, 心傷月滿樓.
佳人今不在, 一夜若三秋.
鍾玉自詠自歎, 徘徊於庭上, 精神頗惱. 暫欲憑倚於書案, 忽見案上有一幅華牋. 鍾玉開而視之, 有四韻詩曰:
雷逢又電別, 不若不相親.
直約惟虛約, 好因是惡因.
生前千里別, 死後九原身.
願化南飛鴈, 同歸漢水濱.
此乃香娘之所作也. 鍾玉見益悲感, 乃自心祝曰: “香娘生而聰悟, 死何昏愚! 今見其詩, 其死也眞矣. 遂次其韻寓其哀曰:
人間惟此別, 汝外有誰親.
入地寃應結, 捐軀病豈因.
鏡分留後約, 石化間前身.
昔日相離處, 孤舟繫水濱.
鍾玉自是以後, 心若有失, 乃曰: “渠以靑娥, 奄歸黃壤, 非渠之命, 由我之故也. 吾以一章哀詞慰其孤魂可也.” 使一官僮持略干酒肴, 夜出西門外, 時則群動初息, 四顧寂寥, 花沈水驛, 觥籌罷而客散, 烟鎖山村, 績燈滅而人定. 荒莎亂草之間, 有三尺土苗, 月色涕凉, 風響蕭颯. 鍾玉湫然而悲, 悠然而感, 不覺涕泗之滂沱. 乃澆酒而酹之, 作文而祭之曰: “嗚呼嗚呼! 香娘香娘, 汝其死耶? 不死耶? 吾其夢耶? 非夢耶? 汝死而有知耶? 汝死而無知耶? 汝有知也, 可知吾之來. 汝無知也, 吾亦已矣. 吾謂汝, 汝與吾, 生可同, 死可同, 汝今先吾而死, 吾將誰依? 汝之死其或緣之命歟! 吾之生, 亦無樂於吾之心. 吾之返駕也, 心存於汝, 吾不勝吾之喜. 汝之臨逝也, 念切於吾, 汝豈無汝之恨耶! 前者吾哦詩而汝和之, 汝勸之而吾欽之. 今也非我無詩, 而誰和之? 非我無酒, 而誰勸之? 汝之態如月, 汝之美如花, 汝何一去不復還? 胡不如月西而復東, 花落而重開也. 吾之心, 汝之死也, 常在疑信中矣. 今我來斯, 汝之形容寂寞, 汝之蹤跡蒼茫, 吾以後始知汝之死也眞矣. 香娘香娘! 吾何不思? 吾何不悲? 吾今爲汝, 慰以文酹以酒, 寓吾一哀, 汝可歸來. 聽吾文, 饗吾酒, 不忘吾之情, 不忘汝之意也. 嗚呼哀哉!”
蘭娥或死或生 玉童爲人爲鬼
鍾玉祭畢, 悄悄彷徨, 淚下霑衿, 但聞蟲聲喞文, 螢影耿耿而已. 鍾玉或恐事露而見責於叔父, 乃返而歸, 自嘆不已. 假寐而坐, 忽聞哭聲自花園而來. 初遠漸近, 有童女持碧蓮燈, 携白玉甁前導, 後有一佳人隨之, 立於窓下而問曰: “郎君宿耶? 否耶?” 鍾玉心頗疑怪, 起而答曰: “誰也?” 對曰: “妾乃香蘭也. 郎君不忘賤陋之質, 特燐寂莫之魂, 思之於莽蒼之夜, 訪之於幽暗之地, 奠之以情醪, 慰之以哀詞. 故小妾雖幽顯逈殊, 欲謝盛恩而來也.”
鍾玉一喜一悲, 開戶請入, 備問厥由. 香娘哽咽不能言, 須臾, 呑聲拭淚而答曰: “若陳往事, 徒增傷懷. 曩者小妾以紅坊至微之姿, 猥荷郞君過愛之情, 金石之盟, 結於執帨之日, 琴瑟之歡, 深於抱稠之夜. 坐臥必偕, 死生同穴, 雖一時半刻, 未嘗肯暫離. 造物多猜, 佳期易誤, 親候靡寧, 家書適到. 郎君作千里之遠, 小妾遘一病之怪, 離懷作祟, 情恨添症. 軒岐蔘木, 不能治吾病, 夏且刀圭, 不能攻吾疾. 纔經一宵, 微褸菴絶, 使道燐之, 斂我而殯. 郎君戀之, 慰我而酹我, 生前恩德, 死後感佩. 是以每欲一拜郎君, 謝其眷愛之誼, 而觀此微質, 只餘殘骸, 有其魂而無其形, 故哀控于地藏菩薩, 陣訴于后土夫人. 幸蒙無量慈悲之心, 假以業風神水之軀, 給暇數月. 以是之故, 穢骨雖在泉壤, 靈魂得出塵寰, 不顧鄙陋之蹤, 敢瀆尊貴之軆, 欲叙平生未盡之緣. 願郎君勿以妖魔而斥之. 恕以寃業而聽之. 乃命童女酌紅酒一觴, 獻碧桃三枚, 歌以回春詞一闋曰:
或爲雲或爲雨, 楚天神女下陽臺.
能爲仙能爲鬼, 終南月隱賈娘來.
端端幸免一池墨, 眞眞暫醉百家灰.
若無鄒子律, 陰崖豈得陽?
春回城都鏡, 合延津劍還.
天知我地知我, 能使我兩人盡歡此人間.
鍾玉喜而悲, 怪而問曰: “汝旣鬼也, 安得酒果乎?” 香娘斂容而對曰: “此酒此果, 非人間之物, 而少妾乃空中之魂也. 駕塵彉風, 升天入地, 一瞬千里, 無處不往. 故得酒於君山, 摘桃於瑤池. 昔者方朔竊飮此酒而延紀三千, 彭祖摘食此桃而遐壽八百. 此酒此果, 豈可易得之物乎! 飮之卽醺, 啖之便香.” 鍾玉飮而嘗之, 與世俗之味, 味相萬也. 乃作詩而和之曰:
佳人今有信, 來訪月黃昏. 不借茅山藥, 能還倩女魂.
瑤桃分玉箸, 瓊液瀉金樽. 往事徒悲愴, 情懷此夜論.
鍾玉乃把香娘之手, 欲爲同寢. 香娘如有不懌延者, 曰: “妾是鬼也, 郞何然乎?”鍾玉笑曰: “人死爲鬼, 鬼化爲人, 其鬼其人, 其本則一. 吾死則亦鬼也, 汝化則亦人也. 豈有人與鬼之間於其間哉! 無形曰: 鬼, 有形曰: 人, 是以鬼者乃無形之人, 而人者乃有形之鬼也. 然則烏乎疑乎!”遂牽裙就寢, 其耽樂之情, 宛如平昔, 而私昵之心, 有倍於前日矣.
俄而, 官角報曉, 村鷄已鳴. 香娘起而拜辭曰: “日已曙矣, 妾可去矣. 妾以幽陰之質, 不可露形於陽明之界, 而陰陽失序, 必致災異. 是故日月相薄則蝕, 金火相交則爍. 古人云「晝者人之月也, 夜者鬼之日也.」 楚辭云曰: 「黃昏以爲期.」 少妾之行, 不利於晝, 只卜於夜.” 鍾玉情雖未洽, 理或固然. 遂不强挽, 慰而誘之曰: “汝言如斯, 吾姑許之, 來夜復來, 勿負佳期, 使我毋作中途改路之歎也.” 香娘半笑而答曰: “郞君雖不語, 小妾豈無情?” 乃褰裳下階, 直向東園百花深處而去. 鍾玉開戶視之, 已無形影矣.
自此之後, 夜則來, 晝則去, 黙黙之情, 一日而加一層矣. 厭午漏之滴壺, 掛眼於西山落日, 喜瞑色之生樹, 側耳於花園跫音, 如是者於玆有時矣. 一夕香娘前席而跪, 貌若甚慽者而言曰: “人鬼不 同之理, 幽顯辦異之道, 郎君非不知. 而出入也, 與鬼必偕, 起居也, 與鬼同處, 其日不淺, 形神雜糅. 郎君之心, 雖自知其人自人也, 郎君之化而爲鬼者久矣. 以鬼而化人, 於小妾幸矣. 以人而化鬼, 於郎君不幸矣.”
鍾玉瞿然而笑, 愕然而驚曰: “汝何忘言! 人鬼之本, 雖云一致, 死爲人乎? 生爲鬼乎? 生而爲人, 死而爲鬼, 則豈有不死而爲鬼之理哉! 若以同處, 而人能爲鬼, 設使入於糜鹿之間, 而能爲糜鹿之君乎? 假令處於牛馬之中, 亦爲牛馬之類乎? 生而爲鬼之說, 萬萬無此理. 且吾聞之, 奔蜂不能化藿蠋, 越鷄不能伏鵠卵. 鳳入君鷄, 其色雖近, 不曰: 鷄而曰: 鳳. 鹿立獐邊, 厥樣雖同, 不爲獐而爲鹿. 汝爲汝我爲我, 人則人, 鬼則鬼, 豈焉能有是理哉?”
香娘笑而答曰: “郎君之言, 如有理哉! 然而知其一, 未知其二. 雖曰: 生爲人, 死爲鬼, 而古不云乎 ‘衣孔孟之衣, 行孔孟之行, 誰不爲孔孟? 服跖桀之服, 言跖桀之言, 人皆爲跖桀.’ 今郎君同我之言, 同我之身, 則眼耳鼻舌身意, 雖不離於人, 色聲香味觸法, 已是變於鬼, 其較然矣. 如是而郎君之感滋甚, 禮記月令曰: ‘雁化爲鳩, 雉化爲蜃, 是皆生而化之者也.’ 雀於水而成蛤, 鼠於田而成鴽, 此豈死而成之者耶? 淮南鷄犬響於白雲, 其從之者, 亦仙也. 羿妻姮娥, 奔於月殿, 其化之者, 本人也. 郎君雖自謂非鬼, 而與鬼同處, 豈不爲鬼哉!”
鍾玉乃噓晞大笑曰: “果是耶? 非耶? 吾之言語如此, 吾之行步如此, 吾之飮食如此, 而尙且爲鬼哉?” 香娘曰: “郎君以小妾, 謂人耶? 謂鬼耶? 凡此言語行步飮食之事, 妾亦能之, 何獨必人而後能此哉? 鬼若不信驗於人, 可也.”
是時, 公率籲左右官僕, 告之曰: “道令與香娘行某處, 遊某地, 見之如不覩, 聽之如不聞, 毋指目牽引, 毋揮手指點. 不從吾言, 必罪汝等.”
由是一府中皆畏令, 無敢言其言者. 鍾玉謂香娘曰: “聞汝之言, 而度吾之心, 漸知其於鬼不遠, 而猶有疑端, 吾可試可後乃已. 香娘曰: “甚善! 其則不遠.” 乃攝衣聯臂, 幷硅同步, 或行蓮亭之東, 或戱梅軒之西, 往來不止, 游傲多方. 相與作歌, 行且哦之曰:
摻執子之玉手兮, 行且行兮西復東.
門柳兮梟娜翠, 池蓮兮爛熳紅.
與子兮同戱, 一片秋月, 在天之中.
我見人, 人不能我見兮, 我獨於此彷徨.
我非鬼, 世皆謂我鬼兮. 與佳人終吾生而倘佯.
鍾玉或詠或行, 四望瞻眺, 抵掌騁目, 左旋右步, 旣去復來, 無一人知之者. 鍾玉曰: “吾今日始知爲鬼也, 丁寧矣. 立於十目所視之地, 行於十手所指之處, 而人莫我知, 其於人遠矣. 嗟乎怪哉! 吾聞戱升出而心痛除, 弓影去而起病愈, 今吾試於人, 而始知其鬼也.”遂還歸蓮堂, 把香娘之手, 喟然歎息曰: “我爲人子, 遠離膝下, 朝夕甘旨, 誰爲嘗之? 晨昏定省, 誰爲問之? 使慈孃空添舐犢之悲, 令老爺日思哺烏之情, 傷心哉! 人於天地, 孰無父母? 父母之愛子也, 自在襁褓, 提携捧負, 寒則衣之, 飢則乳之, 畏其不壽. 及其年長, 使之成婚, 期欲見含飴弄孫之慶, 而今我不孝, 遠辭堂上白髮雙親, 奄作人間靑年一鬼, 人中罪人, 鬼中罪鬼, 探花之情, 縱有樂只, 愛日之誠, 寧不悲哉!”
香娘避席跪曰: “郎君之傷感至此, 少妾之悚愧無地. 非妾之故, 郎何爲鬼? 然而此莫非宿緣所由, 新情所感, 郎君不知量此, 及爲傷懷, 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也, 切爲郎君不取也.” 鍾玉凝坐頷首, 俄而微笑而言曰: “事旣如此, 心何有他. 夫人生世間, 其久幾何? 一生一死, 古今堂理, 而彭殤之間, 其死一也, 抑又何恨! 古人云: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鷗不日浴而白, 烏不日黔而黑.’ 今我則不生不滅不病不死, 而籧籧然化爲鬼, 如莊周之夢裡蝴蝶, 能窮耳目所欲, 能從心志所樂, 作歌詩而自娛, 携佳人而永遊, 豈不愈於他人之病且死而爲鬼者哉!”
居無何, 香娘溫言於鍾玉曰: “郎君勿以細瑣之念, 有介然於懷也? 旣已爲鬼而有悔, 徒增傷悲而無益.” 鍾玉曰: “姑舍是, 第言之.” 香娘曰: “人不見我, 我何疑人? 我之行止, 非人所知. 則惟意所適, 任其所遊, 寫憂於名區, 騁懷於佳節, 以極視聽之娛, 同作遊賞之樂, 何如?”
鍾玉本是風流男子, 笑而答曰: “信可樂也.”香娘乃挈榼提壺, 與鍾玉出城之東, 循山而南, 往于桐溪之崖. 桐溪古稱勝地, 騷人墨客之東西行過是溪者, 無不題詩而題名焉. 山屛四列, 水帶百圍, 時則季秋也, 凉颷颯起, 木葉微下, 烟橫霧斜, 潦盡潭淸, 楓葉着霜而染丹, 菊花凝露而綻黃. 鍾玉顧謂香娘曰: “四時佳景, 隨時不同, 假我以逍遙天壤之間, 復有何樂可以代此樂也?”乃引壺自酌, 擧盃相勸, 其樂陶陶. 作秋遊辭, 題于澗水邊盤石上曰:
金風夕起兮, 白露爲霜.
木葉交墜兮, 菊有芳.
與佳人遊覽兮, 相隨相樂不相忘.
泉石留人兮, 梓澤何處是?
曲水送盃兮, 蘭亭此地矣.
綠水千年聲, 靑山萬古意.
水洋洋山峨峨兮, 百年光陰若流矢.
坐盤石兮嗽淸流, 今吾不樂復何矣?
香娘停盃移席, 亦以其體和之曰:
佳景隨節兮, 春雨秋霜.
郎君妙齒兮, 妾年芳.
朝朝暮暮兮, 相隨.
郎君不忘我兮, 我不忘.
古人安在兮, 風流不若是.
悵今世人生兮, 此遊亦足矣.
勝景寧無心, 逍遙自有意.
盡吾歡叙吾情兮, 不待人間促年矣.
醒可詠醉可樂兮, 無情日月不相俟.
於斯之時, 鳥還溪樹, 鴈呌江雲. 遂相與待月而歸, 天光皎潔, 山容慘憺. 鍾玉若有悽悵之態, 香娘曰: “郎君俄以物喜, 而反以已悲者, 何也?” 鍾玉曰: “此所謂女懷春, 士悲秋, 而興盡而悲來者也.”
稠坐蹤跡畢露 芳年妻妾俱歡
鍾玉還歸蓮亭, 金燭欲穗, 玉漏猶滴. 是月也, 公欲作九日之遊, 與賓僚會宴于東山之山, 擧州人內外遠近, 罔不從之而遊焉. 香娘謂鍾玉曰: “今日吉辰良, 使道設宴於東山, 管絃之嘔啞, 酒肉之狼藉, 前所未有. 願郞與余偕往, 參其宴觀其光如何?”鍾玉曰: “東山之宴, 樂則樂矣. 香娘之言, 美則美矣. 我鬼非人, 安能足躡華筵, 口喫珍饌?” 香娘曰: “郎君何走隶 走束哉! 人不知吾之足之行之, 人不知吾之口之喫之, 吾旣鬼也, 人何疑乎?” 遂與鍾玉騈肩聯步, 往東山之上. 百千種樂, 同時俱作, 稻麻吏民, 左右堵立, 老少雲集, 男女驂奔. 溪濱之畫鵠, 野谷之烏牛, 往來相續, 呼應不絶. 水陸之品具備, 絲竹之音雜奏, 盃酌無巡, 觥籌交錯, 半醉半醒, 或歌或舞. 於是香娘與鍾玉或先或後, 左瞻右顧, 謂鍾玉曰: “今日之遊何如? 此間不可無一詠也.” 香娘先吟一章詩曰:
妓參安石會, 帽落孟公筵.
此日誰無會? 玆遊莫非天.
鍾玉和之曰:
挿茱登絶頂, 泛菊醉華筵.
佳節人間宴, 重陽霽後天.
香娘謂鍾玉曰: “人知人之樂, 而不知吾之嬉戱之樂, 吾喜吾之遊, 而未參之醉飽之筵. 吾今無形, 人旣不知, 則暗搜適口之物, 俾作充腸之味何如.” 鍾玉曰: “雖然, 叔父在座, 諸賓參旁, 若或跡露而事泄, 則得不恐而畏乎?” 香娘曰: “妾已料之審矣, 郎君勿慮也.”乃鍾玉彷徨乎南北, 逗遛乎東北, 或撤張三之盤肴, 或斟李四之樽醪, 相笑相戱, 旁若無人, 然而人皆黙黙, 視若不見. 鍾玉信其爲鬼, 心乃無疑, 惟意周行, 無處不到. 香娘曰: “吾觀使道之前, 嘉肴美酒, 香潔可口. 欲與郎君偕往而偕食也.” 鍾玉曰: “叔父雖不見知於我心, 獨不愧乎?” 乃隨香娘幷坐於公之前, 或切肉而相啗, 或投果而相贈. 公忽起而把鍾玉之手曰: “汝非鍾玉乎! 胡爲乎來此? 汝狂耶? 非狂耶? 稠人列坐之宴, 何如是放縱無禮也.” 一座皆大笑. 鍾玉不勝愧赧, 顧見香娘, 香娘已無去處. 已而西日將暮, 人影散亂, 公遂罷宴而歸.
是日鍾玉獨還蓮亭, 自嘆自責曰: “吾以未成之兒, 爲妖鬼所欺, 貽笑於衆人, 逢怒於叔父. 吾何面目復容於世乎?” 思之又思, 悅若南柯一夢, 而如從邯鄲枕中而來矣. 且憤且愧, 達宵不寐.
明日, 公於衙退之後, 召鍾玉, 從容謂之曰: “吾觀汝之昨日行止, 吾觀汝之今日容貌, 邪色浮於天堂, 穢氣藏於膏肓, 汝無乃近昵鬼妖者耶? 今若告實, 生可望矣, 如不吐情, 死可必矣. 與其不告而死, 孰若告之而生乎! 吾知降魔之術, 亦有招魂之符, 汝毋隱汝心, 汝毋諱汝言.”
鍾玉自度不得免, 避席端跪, 悉陳厥由. 公曰: “怪哉怪哉! 殆哉殆哉! 我今招鬼, 汝第視之.” 以玉麈麾打屛風而呼之, 有一美姝自屛後而出, 含嬌含羞, 拜於公之前. 鍾玉視之, 乃香蘭也. 公指香蘭而謂鍾玉曰: “此鬼耶? 人耶? 此非鬼也, 乃吾之妓香蘭也.” 公笑, 香蘭亦笑. 公曰: “古雖有色界上英雄節士之言, 豈有汝之甚者哉! 汝知香蘭之死而爲鬼, 而其蠱惑如此, 其在香蘭之生而爲人之時, 基沈溺可知也. 吾前春勸汝成婚, 而汝固辭不聽, 故吾使香蘭欲試汝心. 汝自今以後, 更有辭婚之心耶! 香蘭之不死而死, 吾之所嗾而然也. 汝之非鬼而鬼者, 香蘭之所囮而然也. 然而香蘭性旣溫和, 才又精敏, 汝勿以一時欺汝爲嫌, 憐而率之, 勿棄於有妻之後也.” 且曰: “酒乃伐性, 色必敗身, 戒之戒之! 恒思基吹冷虀驚曲木之心也.” 是時, 家書復自京第而來. 云: “結婚於某處.” 公以此意諭之, 種玉不敢出一言. 方爲上京, 香蘭謂種玉曰: “小妾雖奉使道之命而欺謾郎君, 小妾之罪大矣. 然勿爲槪懷宴爾, 新婚之後, 毋忘舊人也.” 種玉曰: “今吾之速婚, 因汝而成之, 汝乃吾之良媒也.” 遂相笑而別.
種玉上京後, 擇日成禮於魯琮之女. 魯琮者, 爲時名卿, 權傾一朝矣. 種玉以香蘭仍以爲寵妾, 率吾一室, 門無河獅之吼, 家有阜螽之慶, 閨門淸肅, 上下和樂, 越明年, 種玉戰藝於京師, 登進士. 後二年, 選及第. 後十三年, 爲翰林學士. 賢而有文章, 有八男二女. 五男一女, 魯氏之所生也. 三男一女, 香娘之所生也. 基子孫皆仕於朝, 光顯矣, 而門名赫赫於一世, 世人皆爲奇之, 而傳之於記云.
<東洋文庫本>
'한문 교양(사서삼경, 제자백가)'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중국 한시 모음, 당나라 한시, 중국문학, 고대한시 (0) | 2023.06.28 |
---|---|
烏有蘭傳,紅桃,道學先生,劍女, 한문소설, 오유란전, 홍도, 도학선생, 검녀 (0) | 2023.06.28 |
愁城志수성지, 元生夢遊錄원생몽유록, 林悌임제, 한문소설, 원문 (0) | 2023.06.28 |
한문소설, 금오신화, 김시습, 만복사저포기, 이생규장전, 최유부벽정기, 남염부주지, 용궁부연록 (0) | 2023.06.28 |
崔致遠傳, 최치원전, 한국한문소설 원문, 최치원, 고운 (0) | 2023.0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