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正蒙 1. 太和篇 太和所謂道, 中涵浮沈升降動靜相感之性, 是生絪縕相蕩勝負屈伸之始. 其來也幾微易簡, 其窮也廣大堅固. 起知於易者乾乎! 效法於簡者坤乎! 散殊而可象爲氣, 淸通而不可象爲神. 不如野馬絪縕, 不足謂之太和. 語道者知此, 謂之知道; 學易者見此, 謂之見易. 不如此, 雖周公才美, 其智不足稱也已. 太虛無形, 氣之本體; 其聚其散, 變化之客形爾. 至靜無感, 性之淵源; 有識有知, 物交之客感爾. 客感客形與無感無形, 唯盡性者一之. 天地之氣, 雖聚散攻取百塗, 然其爲理也順而不妄. 氣之爲物, 散入無形, 適得吾體; 聚爲有象, 不失吾常. 太虛不能無氣, 氣不能不聚而爲萬物, 萬物不能不散而爲太虛. 循是出入, 是皆不得已而然也. 然則聖人盡道其間, 兼體而不累者, 存神其至矣. 彼語寂滅者, 往而不還; 循生執有者, 物而不化; 二者雖有間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