한자 입력과 한문 번역

시보詩譜 건乾, 원문 입력 파일

일이삼선생 2023. 5. 10. 22:27
반응형

0001
歲壬辰秋七月小晦
鶴山書

詩譜 乾

0002
詩譜序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感於外而動於中
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者詠
歌之詠歌之不足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志有所抑
揚言不能無長短心有所喜怒言不能無悲歡感於物者
動於心動於心者發於口發於口者自然有聲聲和韻協
申吾不容已之情形吾不可言之意天機自動手舞足蹈
而不自知其所將然矣噫詩可易爲者歟詩本性情聲律
以爲竅物象以爲骨意格以爲髓義可以存興比言可以
關世敎感乎人而不自已焉不知聲律之調不調物象之
當不當意格之合不合其所以感於外動於中者不由其
性情之正發於口形於言者不協其律度之諧無已乎存

0003
興比關世敎牽於物而不知變故知作詩者知作詩之法
古之善詩者不知其法而詩之者未之有也欲入其門者
不可不由其徑欲學其詩者不可不知其法矣物象不雜
而義意立格體不亂而聲律成是所以詩譜之作也感於
物而動於中發於口而形於言者是固人情之所不容已
也以至乎不雜而立不亂而成長短悲歡各得其宜者不
無有助乎有是譜也古人之法度可學而神意不可學也自
然之中聲和韻協天機流動不知手之舞足之蹈者自有
其人非余所敢言者也噫詩可易爲者歟余自十五六志
于詩者今十數年爲才也魯爲性也懶無所成而遽然鬚
髮已白余於是乎有所感者抄輯古人作詩之法以寓余
意自有知者知之矣吁寗戚浩浩白水伯牙峩峩靑山必

須知已而知之今則已焉矣南紀濟仁叟書於甲午春
詩譜卷之一
詩學律令[抄集諸家作詩之法制以爲此篇]
體制[出詩法源流]
詩訖于周離騷訖于楚是後詩人流爲二十四名賦頌銘
贊文誄箴檄詩行詠吟題怨嘆章篇操引謳謠訶曲詞自
操以下七名皆是起於郊祭軍賓吉凶苦樂由詩以下九
名皆屬事而作雖題號不同悉皆謂之詩也○守法度謂
之詩詩有古律絶三體古詩繼三百篇之意嚴於對偶謹
於起結謂之律詩蹙煩就簡絶其句而不絶其意謂之絶
句步驟馳騁如行雲流水謂之行嗟嘆不足而永言謂之
詠沈吟深思發于太息謂之歎寫情鋪事謂之篇序先後

0004
載始末謂之引見物寫實謂之題憤而不怒謂之怨操守
有常謂之操因其立辭謂之詞吁嗟感慨如蛩螿之吟謂之
吟非皮非金而徒歌謂之謠放情長言謂之歌體制雖殊
皆古詩之流也[洪容齋隨筆曰玄經錄載籧篠三娘工娼河鵲鹽唐詩更奏新聲刮骨鹽然則歌詩
謂之鹽如歌行曲引之類也]凡雄渾悲壯平澹蒼古沈着痛快優遊不
迫皆詩聲之本也五言以平淡爲主七言以雄渾爲主律
以雅重絶以淸高行以瀏亮咏以悲壯嘆以音長聲絶篇
以明徧引以平永題以隱穩怨以凄斷操以托喩詞以平
亮吟以沈細謠以隱蓄質但歌以高暢曲以詬諧行以痛
快詳盡各有所主聲律雖異意之用一也
律詩拘於聲律古詩拘於語句以是辭不能達夫行者達
其辭而已如古文而有韻自陳子昻一變江左之體而謌

行暴 世不爲聲律語句所拘但於古詩句法中得增詞
語耳[古今詩話]
命意[出詩法源流]
意者主意也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者性也和者情也所以主張乎其間者意也凡詩各有
主意在上一句下承一句而後發其意者有直起一句主意
在下一句乃發其意者有雙起兩句而分作兩股以發其
意者有以作句出作出其意者有前六句俱若緩而收拾
在後兩句者盖主意者布置之一法也詩無主意不可謂
之詩也
聲律[上仝]
聲律者五音十二律五音者宮商角徵羽也十二律者黃

0005
鍾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
鍾也宮聲出於土其聲穩商聲出於金其聲響角聲出於木
其聲起徵聲出於火其聲細羽聲出於水其聲嗢十二律
各有五音合於音則律自隨之隔八相生變化無窮也商
之所以響者商金也於時爲秋自午月一陰之後陽漸衰
而陰漸盛陰陽相戰其響振落故爲響角之所以起者角
木也於時爲春自子月一陽之後陽漸盛而陰漸衰陽氣
方升其聲衝激故爲起徵之所以細者陽已極而滿於天
地之間無復上升故起之聲減而爲細羽之所以嗢者陰
已極而盈於天地之間無與相戰故響之聲減而爲嗢宮
之所以穩者宮屬於土金木水火之所藉生也四聲苟非
穩則不能得其和平宮聲所以兼衆聲者是也凡爲詩也

不合於音律則不可謂之詩也詩之爲聲非以宮商角徵
羽屬之於平上去入於韻某字爲宮某字爲商某字爲角
徵羽也乃以宮商角徵羽散之於字字宮或爲商商或爲
角徵與羽或爲宮與商變化無定法也故詩所以無定聲
亦無定韻聲取其諧韻取其協字字有五音聲聲有十二
律消息活法用之隨意所存聲自應焉者是也夫人情之
哀者自外入內故其聲必細嗢人情之樂者自內發外故
其聲必響起然笑者樂之聲也哭者哀之聲也及其聲於
外則樂不得不笑哀不得不哭此乃自然之理也故角徵
爲和平之本商羽爲哀怨之本宮本宮者一篇之中第一
字也觀一篇之意其意和平則其聲和平故定之以角徵
其意哀怨則其聲哀怨故定之以商羽今所謂平調者和

0006
平之音也界面調者哀怨之音也一字之聲變則一句之
聲變一句之聲變則一篇之聲亦變盖聲音者詩之綱領
也學詩者可不先用功於斯哉審聲之法不可求於外也
在我呼吸之間呼者氣之升也吸者氣之降也升者其聲
濁降者其聲淸濁者徐緩淸者短促濁中固有輕重淸中
亦有輕重呼而方升也不可卒爲之降吸而方降也不可
卒爲之升呼吸有序升降有漸非人力之所能變也宮爲
全濁商爲次濁角爲淸濁之中徵爲次淸羽爲全淸悟之
於方寸之內辨之呼吸之間則作詩之際五音自當和諧
而不相亂矣不可以五音定於字字之上而求之者明也
如謌者發聲也不得卒濁而亦不得卒淸隨氣低仰自合
淸濁者此非謌之用力而然吾之呼吸之氣莫之然而然

也若能引而伸其於審詩聲何有也
庭[宮]皐[徵]木[角]葉[商]下[宮]
雲[宮]中[商]辨[角]烟[商]樹[宮] 五音和協
庭[徵]皐[羽]樹[徵]葉[角]下[羽]
雲[徵]中[商]辨[宮]烟[商]木[角] 五音散亂
此柳渾詩一本
亭皐木葉下隴
首秋雲飛與此
異更當考之
以樹木兩字之相易音律亦隨而變是所詩無定聲定
音而散在字字之上字亦無定聲定音者也
洞[宮]庭[商]西[徵]望[徵]楚[角]江[商]分[宮]日[羽]落[角]長[商]沙[徵]秋[宮]色[角]遠[商]
水[羽]盡[變徵]南[宮]天[商]不[角]見[宮]雲[宮]不[角]知[商]何[徵]處[羽]吊[角]湘[商]君[宮]
以無射爲宮黃鍾爲商太簇爲角仲呂爲徵林鍾爲羽也
知詩者有關於政體知詩者有協於律度以詩協韻爲
貴也特有古今之字異而韻亦因之以今字而欲古韻

0007
也則律度不協以古字而欲古韻也則宮商相應沈約始
造四聲天竺繼以七音後來紛紛不能求古人之字徒能
尋古人之音遂以韻之得失較詩之佳否豈不過哉[百家詩話]
互護爲雙聲磝碻爲疊韻按古人以四聲爲切韻紐以雙聲
疊韻必以五音爲定盖以東方喉聲爲木音西方舌聲爲金
音南方齒聲爲火音北方唇聲爲水音中央牙聲爲土音
也雙聲者同音而不同韻者也疊韻者同音又同韻也互
護同爲唇音而二字不同韻故謂之雙聲磝碻同爲牙音
而二字又同韻故謂之疊韻也若髣髴燿熠騏驎慷慨咿
喔霡霂皆雙聲也若侏儒童蒙崆峒巄嵷螳螂滴瀝皆疊
韻也[詩人玉屑]
六義[詩法源流]

詩有六義風雅頌興比賦也風雅頌者體也風之體如後
世之歌謠主於達事情通風喩也雅之體如後世之五七
言主於述先德通下情也頌之體如後世之樂府主於美
盛德告成[功也]詩之爲法有體故有義有義故有聲凡作詩
者以體爲主以義爲用以聲合體體制聲律雖殊而其義
之用則一也興比賦者制作之法也興興起比比喩賦賦
物也有興以起比以起賦以起者有興以承比以承賦以
承者有興以轉比以轉賦以轉者有興以結比以結賦以
結者有興而兼賦賦而兼比者皆變通之法也三百篇多
以興比重復置之章首唐律多以興比就作景聯古詩比
或在起處或在轉處或在結處長篇或以比興有再轉三
轉者皆是升降開合之妙也

0008
作詩法[詩學全書]
作詩之法先須布置語意不可錯陳點濶地步下字爲金
石之聲首尾相應上下相連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一篇
之中音韻盡殊兩句之內輕重各異絶句當先點後二句
律詩當先點中四句得意處則意對而語不對亦可古詩
長篇參差中出整齊尤見筆力也
志有所抑揚言不能無長短心有所喜怒言不能無悲歡
動於心而發於口有自然之理致有自然之音響天機自
動天籟自鳴此詩之所以作也作之者應口而出聲賦之
者隨意而應用或因之以伸吾不容已之情或由之以發
吾不可言之意意從而理順聲和而韻協斯得之矣[詩學正傳]
篇法[詩學全書]

篇者起承轉結也起始也承接也轉變也結合也絶句第
一句爲起第二句爲承第三句爲轉第四句爲結律詩第
一聯爲起第二聯爲承第三聯爲轉第四聯爲結起處要
平直高遠而戒徒頓承處要從容穩健而戒迫促轉處要
變化不着力而戒落魄結處要淵永不着迹而戒斷送起
處必欲突亢則承處必不優遊轉處不置窘速則結處必
不置匱竭矣如子美惜春詩一片花飛減却春風飄萬點
正愁人起處似突亢而通篇之意是惜春故起處正合如
是也且看春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一句承上一句
起下正得從容之體也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塚臥麒
麟景中寓感慨之意正合轉處變化之法也細推物理須
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若非第七句之說沈靜淵永則第

0009
八句便有斷送之患也
長篇古詩或起以四句六句或再轉三轉或結以復起
其法無常皆變通之術也[詩會]
敍法[詩學全書]
敍者界境情事也界者境界也景者景物也情者人情也
事者事實也起句正其境界然後敍以景物轉以人情結
以事實定以界者立其主意也敍以景者明其主意也轉
以情者解其主意也結以事者合其主意也隨事命意寓
景得情者是也詩本變化無常法故有正有變先景後情
正也先情後景變也或雙情兩景或一句說情一句說景
變之變也[見下篇]如子美詩[秋興]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
氣蕭森言秋之意以定境界也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

雲接地陰言秋之景物以明深秋之意也叢菊兩開他日
淚孤舟一係故園心言深秋之人情也寒衣處處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言深秋之事實也
敍者景情界事也起以景承以情[情者非人情乃所以然者]轉以界
結以事夫以物起景則以物之情景承之以人之情界
轉之則以物之卽事結之以人起景則以人之情爲情
以物之景爲界則以人之事爲事或托物寓意則不拘
雙情兩景也[詩學集成○與上法少異而其實同]
句法[古今詩話]
詩有句法三言四言以至七八言一篇之句法也二字三
字以至四字一句之句法也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古詩長
篇三四五六七八之言或至百句而無定法律詩五七言

0010
至於八句而至推而廣之十韻十二韻以至四十韻謂之
排律上下不相紹徒押韻見意而已
振振鷺三言之所起關關雎鳩四言之所起維以不永
懷五言之所起魚麗于罶魴鯉六言之所起交交黃鳥
止于棘七言之所起我不敢效我友自逸八言之所起
皆詩之句讀源流也[筆談]
十對[上八對出李淑詩苑上官儀所定下二對出沈括筆談沈約所定]
一正名對天地日月之流也如送酒東南去迎琴西北來
是也[一名的名對]
二同類對花葉艸芽之流也如風織池間樹虫穿葉上文
是也[一名異類對]
三聯珠對蕭蕭赫赫之流也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

是也
四雙聲對黃槐綠柳之流也如秋露香佳菊春風馥麗蘭
是云[一云幾家村草裏吹笛隔江聞雙聲也一云螮蝀在東䲶鴦在梁雙聲也]
五疊韻對彷徨放曠之類也如放蕩千般意遷延一箇心
是也[一云月影侵簪冷江光逼履淸疊韻也]
六雙擬對春樹秋江之類也如議月看欺月論花頰勝花
是也[一名自對子美詩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此法也]
七廻文對回互也如新情因意得意得因情新是也
八扇對隔句也如相思復相思夜夜淚沾衣空嘆復空嘆
朝朝君未歸是也[一名隔句對梅聖兪詩昔時花下留連飮暖日夭桃鶯亂啼今日江邊容易別
淡烟衰艸馬頻嘶此法也]
九蹉對倒用也如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是也[當以蒸蕙

0011
肴對奠桂酒而今以蕙肴蒸]
十假對借用也如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是也[雞黍二物楊梅
一物古賦自朱邪之狼狽致赤子之流離此法也]
七務[詩苑]
一四不氣高[而不]怒力動[而不]努情多而不暗才贍而不踈
二四深氣像氳氛深於體勢意度盤薄深於作用用律不
滯深於聲對用事不直深於義類
三二要要力全而不苦澁要氣足而不怒張
四二廢雖欲廢巧尙直而神思不得直雖欲廢言尙意而
典麗不得遺
五四離欲道情而離深僻欲經史而離書生欲高逸而離
闊遠欲飛動而離浮輕

六六迷以虛■而爲高古以緩慢爲淡舒以怪詭爲新高以
錯用爲獨善以爛熟爲隱約以氣劣弱爲容易
七七至至險而不僻至奇而不怪至苦而無迹至近而意
遠至放而不迂至難而狀易至麗而自然
階會五言淸便宛轉宮商迭奏金石相宣謂之聲律摹
寫巧奪天眞探索幽微妙與神會謂之物象苟無意與
格以主之才雖華藻詞雖雄贍皆無取也要在意圓格
高纖穠俱備句老而字不俗理深而意不雜才縱而氣
不怒言簡而事不晦如此之作方入風騷[詩學集成]
三貴[一出百家詩話一出苕溪詩話一出荊公語錄]
詩貴史法史法者時史也語時史而無痕迹善托喩而示
感慨要隱穩而戒發露[直在其中]如唐人詠馬嵬事劉禹錫詩

0012
曰官軍誅佞幸天子捨妖姬白樂天詩曰六軍不發無奈
何宛轉蛾眉馬前死此言明皇不得已而誅貴妃不啻史
法之發露殊失事君之體子美詩曰憶昔狼狽初事
與古先別奸臣竟葅醢同惡隨蕩析不聞夏殷衰中自誅
褒妲此言明皇鑑夏商之事賜妃子死也正得史法亦不
失事君之道東坡曰老杜北征詩識事君之大體忠義之
氣與秋色爭高[詩關風敎非直哦咏物色而已故詩之所以語可以關世敎義可以存興比者是也
然徒知史法之直言爲貴而不知隱意之法則來白眼觸怨刺致詩案之患易矣學詩者不可不知也]
子美詩類有所感者六藝之比興離騷之法也其杜鵑
詩西川有杜鵑東川無杜鵑雲安有杜鵑涪萬無杜鵑
按博物志杜鵑生子寄之他巢百鳥飼之江東謂之蜀
帝王所化也且以禽鳥之微猶有尊也故子美詩重是

古帝魂又曰禮若奉至尊當時刺史有禽鳥若也嚴武
在蜀實資中原是西川有杜鵑杜克遜在梓州擅軍旅
絶賦貢是東川無杜鵑涪萬雲安刺史不可考凡其尊
君者有懷二者無也甫善陳時事至千言不少衰也號
爲詩史者是也[出志林]
詩貴布置布置者布敍語意也子美贈韋詩紈袴不餓死
儒冠多誤身此一篇之主意也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此言儒冠事業也此意竟蕭條
▼(足+層)蹬無蹤鱗此言儒冠之誤身也功效貢公喜難甘原憲
貧此言宰相職當薦賢不徒愛人而已也焉能心鞅鞅祗
是走跋跋此言不能薦賢則去之可也尙憐終南山回首
淸渭濱此言雖有去海之心必有遲遲不忍之意也常擬

0013
報一飯況懷辭大臣此言此地不可不別也白鷗波浩蕩
萬里誰能馴此言夫如是則可以相忘於江湖之外雖欲
見不可得也山谷曰凡詩必謹布置此詩前賢錄爲壓卷
盖布置最得正體如官府甲第廳堂房室各有定處不可
亂也
詩有一篇命意有句有命意子美贈韋左承詩前後布
置是一篇命意也至其道遲遲不忍去之意則尙憐終
南山回首淸渭濱其道與韋欲別則常擬報一飯況懷
大臣此句中命意也盖如此然後可
[出山外集]
詩貴着題不着題意隨失矣如唐人題西山詩終古擬
新月半江無夕陽此得西山景趣也題金山寺詩寺影中

流見鍾聲兩岸聞此非金山寺景趣也荊公曰金山寺詩
雖用於落星寺有何不可也
凡詩着題最難歐陽永叔嘗以退之聽穎師琴謂祗是
聽琵琶矣僧義海以東坡聽推賢琴詩謂不知琴也王
荊公以子瞻醉白堂記謂韓白優劣論耳雖文章之士
着題之難如是也[出西淸詩話]
着題之詩卽六義之所謂賦而有比焉極天下之最難
石曼卿紅梅詩曰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靑枝不爲東坡
所取[坡曰此詩至陋淺村學堂中語也]
故曰題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然不切題又落汗漫老
杜七律一百五十九首惟野人送櫻桃詩一首正合着
題之法可謂古今絶唱也[出瀛奎律髓詩見中篇]

0014
三偸
偸語最是鈍賊如傳長之日月光太淸陳後主之日月光
天德是也
王維好竊人詩句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專用榮
華集中詩也李白古風兩卷多效陳子昻有專用其句
處太白去子昻不遠其尊如此若非太白摩詰而學此
法則自不免鈍賊耳[出國史補]
偸意事雖可罔情不可原也如柳渾之太液微風起長楊
高樹秋沈佺期之小池殘暑退高樹早凉歸是也
韓退之送窮文出楊子雲逐貧賦制度始終極相似大
槩擬前人文章如子雲解嘲擬宋玉答客難退之進學
解擬子雲解嘲柳子厚晋問擬枚乘七發皆文章之美

也而至於追逐前人不能出其範圍雖班孟堅之賓戱
崔伯度之達旨蔡伯喈之釋義僅可觀焉況下者乎[出山谷外集]
偸勢才巧意精略無痕跡孟嘗君偸狐白裘之手端也如
嵇叔夜之目送歸鴻手揮五絃王昌齡之手携雙鯉魚目
送千里鴈是也[與下換骨脫胎之法同]
古之善賦詩者工於用人語渾然若出於己意予於李
杜見之顔延年赭白馬賦曰朝刷幽燕暮秣荊楚杜甫
驄馬行曰晝洗須騰涇渭深夕趍可刷幽荊夜李太白
天馬歌曰鷄鳴刷燕晡秣越皆用顔賦也退之詩僅許
可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誠可信也[出王彦輔塵史]
二變
一點鐵成金法用前人詩句增字成句如李喜祐詩水田

0015
飛白鷺夏木囀黃鸝王維加四字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
夏木囀黃鸝是也[古詩評曰點化之妙如李光弼將郭子儀軍一號令之間精彩數倍]
沈全期詩船如天上坐人似鏡中行雲卿得意於此故
屢用之子美詩春水船如天上坐祖佺期語也繼之以
老年花似霧中看盖觸類而長之前人詩又有水面船
如天上坐之句子美之改一春字而精神烱然可謂點
鐵成金之妙也[出山谷外集]
一換骨脫胎法蹈襲古之詩句若出於己而無痕迹如李
華吊古戰場詩其存其沒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
娟娟心目夢寐見之陳陶詩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
夢裡身是也[與上偸勢之法同]
句有偶似古人者亦有述之者子美武侯廟詩暎階碧

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此何遜山鶯空樹響隴月
自秋輝也杜云月明垂露葉雲逐渡溪風此陰鏗鶯隨
入戶樹花逐山下風也杜云薄雲巖際宿孤月浪中翻此
庾信白雲巖際出淸月波中上皆文章之妙處也[出誠齋詩話]
二推[禁臠]
一換字法上句第四字當入側聲而反入平聲則第三字
必用側聲如凉風起天末是也七言竹葉於人旣無分此
法也
二拗句法第三字當入平聲而反入側聲則下句第八字
必用平聲如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紅是也七言負鹽出
井此溪女打鼓發船何郡郞此法也兼用二法則謂之換
字拗句格詳見中篇[上句此二字當在二拗句法四字之下]

0016
三通[淸湘雜記鄭谷與僧齋已共定]
一葫蘆格前三後四也前三者如前三聯用東字韻第四
聯獨用冬字韻[一名平沙落雁格]後四者第一聯上句獨用東字
韻自第一聯下句至第四聯俱用冬字韻[一名高飛一鴈格]是也
二轆轤格雙出雙入如前二聯用東字韻後二聯用冬字
韻是也
二進退格一進一退也如第一聯用東字韻第二聯用冬
字韻第三聯復用東字韻第四聯復用冬字韻是也
轆轤進退二格第一聯上句不押韻前輩詩或有押韻
者此非正格也
八病[詩苑沈約所定]
一平頭第一字第六字同聲如今日良宴會懽樂難具陳

今懽皆平聲也七言第一字第八字他倣此
二上尾第五字第十字同聲如靑靑河畔草鬱鬱園中柳
皆上聲也
三蜂腰第二字第五字同聲如聞君愛靚粧竊欲自修飾
君粧皆平聲欲飾皆入聲也
四鶴膝第五字第十字同聲如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札書
來書皆平聲也
五大韻第一字至九字同韻如鳴聲爲韻上九字用驚傾
字也假如以聲字爲韻則韻字外九字中不可用韻中字
六小韻第一字至第九字一韻如除本韻一字外九字中
用遙篠字也假如除本韻一字外九字中不可用一韻中
二字用東與中字則是東字韻中二字也

0017
七旁紐第一字至十字雙聲如東冬知遲字也
八正紐第一字至十字雙聲如對偶字雙聲也假如第一
字第六字用冬與東第七字亦用東與冬是雙聲爲對偶
也他倣此
八病之中惟上尾鶴膝最忌餘病亦通
四戒[古今詩話]
一戒用經語文字好用經語亦一病杜詩致思遠恐泥東
坡以爲此詩不足法
二戒言無實夸言虛大是㝡忌武侯廟栢纔十丈而杜詩
云二十丈王立之以爲論詩正不當耳
三戒太奇太奇則近恠東坡曰以故爲新以俗爲雅好奇
務新乃詩之病也

四戒太工太工則近巧后山曰寧拙無巧寧朴無華寧粗
無弱寧僻無俗
詩有八戒戒俗意俗語俗韻俗字疊韻疊語疊意疊字
二忌[百家詩話]
一忌詩亢如上句第一第二第三三字連用側聲是爲詩
亢一名項直也七言第三第四第五字也下句不拘
二忌詩案如下句第二字用平聲第一第三字俱用側聲
是爲詩案一名反目也七言第四用平聲第三第五字俱
用側聲也上句不拘
附錄
詩法總論
律詩難於古詩絶句難於八句七言律詩難於五言律詩

0018
五言絶句難於七言絶句[嚴羽詩話]
絶句之法以四句爲主首尾率直而無婉曲者此異時所
以不及於唐者也[周弼詩話]
絶句難作要一句一絶短語長事愈讀愈有味爲正[劉辰翁詩話]
律詩帶古七絶帶歌非盛唐高手不能得[鍾評]
律詩帶古惟盛唐諸人能之如小楷兼隷法也太白五言
律詩編者多入古詩內皆不達盛唐法之故也[上同]
七言易於飄逸而所難者雄渾五言易于峭健而所難者
雋永律詩易于鋪飾而所難者對仗本乎自然絶句易輕
便而所難者短章要有長勢近體字字有法律一字或草
率而通局俱爲敗興古風須古健而一時涉時勢而全身
俱覺少色相體裁衣各極其炒自當由百鍊鐵鎚而出火

熟丹成良非易事也[古今詩話]
王弇州以摩話出塞詩暮雲空磧時驅馬玉靶角弓珠勒
馬謂非犯兩馬字足當壓卷謝延瓚以驅馬當作驅鴈引
鮑照詩秋霜曉驅鴈證之余謂驅馬射鵰皆塞外射獵之
事若作驅雁則上下不相貫詩中複字初盛名手往往不
忌以此摘爲瘡痏未免深文至欲改易一字以爲全壁亦
如無意味畫工割焦如梅是則是矣豈妙手所謂冬景哉
劉夢得詩用兩高字蘇東坡詩用兩耳字或謂解義不同
不可作重複論然工部詩江閣要賓許馬迎又云醉於馬
上往來輕古今詩律之細必推老杜而必不以爲忌何必
鰓鰓於是乎
古詩經敍情實去三百篇爲近律詩牽於對偶去三百篇

0019
爲遠此詩體之正變自選體以上皆純乎正唐陳子昻李
太白韋應物之詩猶正者多而變者少子美則正變相半
變體雖不如正體之自然而音律乃人聲之所同對偶亦
文勢之必有如子美近體佳處前無古人亦何惡於聲哉
○古詩有七平七仄梨花梅花參差開七平也有客有客
字子美七仄韓詩中亦有此體又有五平五仄若大夢胡
爲勞其生是也盖詩之變也
或謂律詩無仄韻者乃是古詩而古詩而對偶者也盖古
律之分當以調以格不當以韻唐人試士類用律詩張謂
落日山照耀何儒亮亞父碎玉斗郭蔡洛出書盧榮春風
扇俱用仄韻孫月峯作排律辨體特出仄韻一門盖有見
于此矣

五言古長詩雖漢人亦不易作惟蔡琰悲憤詩崔仲卿妻
詩耳二詩之妙亦略相當妙在詳至而不冗謾變化而不
雜亂斷續而不碎脫若有意若無意若無法又若有法唐
無古詩惟老杜優爲之也[鍾評]
長詩當於亂處看其整纖處看其厚碎處看其完忙處看
其閑此隆古人氣脉力量所不少疆也後來惟老杜若能
措手然能爲古詩不能作樂府古詩猶易長樂府不易長
也[上同]
五言長篇自古樂府崔仲卿妻以下繼音少唐初亦不多
見惟李杜二公始盛至其鋪陳終始排批聲韻大或千言
次猶數百辭意曲折隊仗森嚴此少陵所長也李白次之
韓愈晩出力追前人嚴滄浪以李杜韓三公之詩爲龍吼

0020
虎嘯氣像各別也[高棣詩話]
拗體不難於老而難於細不難於宕而難於深閨辭字字
艶幽憺有閨房之情而無脂粉之氣情辭到極眞處雖不
深亦少詩可以不深不可以不活也
詩譜卷之二
詩學格韻
抄輯諸家作詩體格以爲中篇
格法[詩法源流]
格有正格偏格合有三十四格三十四格之中不可
不知者二十有八格也故杜詩布法如左五言七言
各倣此[二十八格非徒二十八首詩而已杜詩七律一百五十九首而皆不出於三十四格之外作者詳之]
正格者第一聯上句第二字用側聲以此推排如鳳曆軒

轅記龍四十春是也
偏格者第一聯上句第二字用平聲以此推排如四更山
吐月殘夜水明樓是也
接項格 秋興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湧塞
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係故園心寒衣
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首聯一句起接第二聯故曰接項起聯上句起第三聯
玉露楓樹言秋之深也下句起第二聯巫山巫峽言山
水之氣也第二聯上句承巫峽兼天湧言水之氣也下
句承巫山接地陰言山之氣也第三聯上句承起聯上
句言秋景慘憺感物傷時之懷也下句言當如此之時

0021
人情孰無思歸之心也結聯二句言深秋之事結第三聯
幷結起聯之意也
藏頭格 宣政殿退朝晩出左掖
天門日射黃金榜春殿晴曛赤羽旗宮艸微微承委佩爐
煙細細駐游絲雲近蓬萊常五色雪殘鳷鵲亦多時侍臣
緩步歸靑瑣退食從容出每遲
結聯二句始言題意故曰藏頭格起聯二句言宣政殿
衛儀第二聯二句言宣政殿景物第三聯上句承起聯
下句見已之久也前六句皆只言宣政殿侍朝之事結
聯二句始言退朝晩出左掖之意也
交股格 秋興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倚北斗望京華聽猿實下三聲淚奉

使虛隨八月槎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請看
石上菱蘿月已暎洲前蘆荻花
首聯二句交股起接故曰交股起聯上句起第二聯上
句下句起後二聯第二聯上句應起聯上句聽猿言夔
府事下句應起聯下句奉使言京華事第三聯上句言
夔府長安之相違下疋言夔府孤城之女墻也結聯二
句結起聯之意藤蘿之春已成蘆荻之秋也前言落日
斜後言月暎洲指日月之相催是爲起結相應之法也
纖腰格 秋興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信宿漁人還泛泛淸
秋鷰子故飛飛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專經心事違同學
少年多不賤五陵衣馬自輕肥

0022
前四句後四句各自一意故曰纖腰第二聯二句承起
聯之意托興於無聊也結聯二句承第三聯二句之意
復嘆其無聊也
接腰格[一名續腰] 秋興
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西望瑤池降王母東
來紫氣滿函關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照龍鱗識聖顔一臥
滄江驚歲晩幾回靑瑣點朝班
中聯四句一意故曰接腰起聯二句明出蓬萊言天子
在長安有此事也第二聯上句言君見臣下句言臣朝
君第三聯上句言君見臣下句更言臣朝君結聯二句
言蓬萊雖在長安今則已滄江矣
雙蹄格 秋興

聞道長安似奕碁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
武衣冠異昔時直北關山金鼓振征西車馬羽書遲魚龍
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首聯二句一起二聯一起三聯故曰雙蹄起聯上句起
第二聯之意下句起第三聯之意第二聯二句應起聯
上句皆新主異昔時言奕棋也第三聯二句應起聯下
句關山金鼓征西羽書言不勝悲也結聯二句結前六
句言君臣亂離思故國平居而已後六句無非發似奕
棋不勝悲六字也
單蹄格 秋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峰陰入渼波香稻啄餘鸚鵡粒碧
梧棲老鳳凰枝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晩更移彩筆

0023
昔曾干氣像白頭吟望苦低垂
首聯一句起接三聯故曰單蹄首聯上句起後二聯下
句開第三聯下句之意第二聯上句言昆吾之物下句
言御宿之事第三聯上句言玄宗遊昆吾之時下句言
遊渼陂之事結聯二句言昆吾御宿紫閣渼波昔遊之
地自頭思遊也
首尾互換格 秋興
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烟接素秋華蕚峽城通御氣芙
蓉小園入邊愁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回首
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以結聯之意作起聯故曰首尾互換起聯上句第其下
句之意起後二聯第二聯二句言素秋景物第三聯二

句言曲江之景昔日如此繁華今則無之結聯二句應
中二聯更合起聯之意也
首尾相同格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織女機絲虛夜月石
鯨鱗甲動秋風波漂菰米沈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關塞
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起結二聯一意故曰首尾相同起聯二句明出昆明以
寓感懷第二聯言此地之昔時有是事也第三聯二句
言此地之今日無是事也結聯上句指昆明之所也下
句言思昆明之處而傷感也
歸題格 狂夫
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卽滄浪風含翠竹娟娟靜雨

0024
浥紅蕖冉冉香厚祿故人書斷絶恒飢妻子色凄凉欲塡
邱壑惟疎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更以題意重結於結聯故曰歸題第二聯上句言艸堂
之景下句言百花潭之景前四句摠言疎放之意結聯
上句結第三聯上句憶舊之意下句結第三聯下句思
家之意後四句摠言思家憶舊之情更出狂夫字以歸題意也
開合格 十二月一日
卽看燕子入山扉豈有黃鸝歷翠微短短桃花臨水岸輕
輕柳絮點人衣春來準擬開懷久老去親知見面稀他日
一盃難更進重嗟筋力故山違
一開一合故曰開合起聯二句開第二聯之意第二聯
二句開第七句之意粘應起聯所以入山扉以其有桃

花也所以歷翠微以其有柳絮也十二月之景豈有是
也前言卽看後言春來他日非指今日而言也第三聯
上句應合前四句下句開結聯之意結聯上句結春來
準擬開懷下句結老去見面稀後四句總結前四句也
前開後合格 諸將
錦江春色逐人來巫峽淸秋萬壑哀正憶往時嚴僕射共
迎中使望鄕臺主恩前後三持節軍令分明數擧杯西蜀
地形天下險安危須仗出群才
前四句爲開後四句爲合故曰前開後合起聯上句言
見春之來下句又言見秋之來第二聯二句言昔時事
前四句開其意第三聯上句言昔日事下句言今日事
以合上意結聯上句結錦江巫峽下句專言嚴僕射以

0025
結中二聯之意也
中聯互鎖格 咏懷古跡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尙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
留靑塚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
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中二聯相結故曰中聯互鎖起聯二句專言明妃事第
二聯上句起三聯上句下句起三聯下句第三聯上句
承二聯上句言明妃已去紫臺矣惟見其圖畫也下句
承二聯下句言明妃旣留靑塚矣惟見其月夜歸魂也
結聯二句起結聯之意以終其生也
比興格 返照
楚王宮北正黃昏白帝城西過雨痕返照入江飜石壁歸

雲擁樹失山村衰年病肺惟高枕絶塞愁時早閉門不可
久留豺虎亂南方實有未招魂
托物引興故曰比興起聯二句托物而引興第二聯二
句分應起聯以見題意前四句一意也第三聯上句言
病時見返照高枕而已下句言愁時見返照閉門而已
結聯上句傷時之意下句自病之意後四句一意也
興兼比格 峽中覽物
曾爲椽吏趨三輔憶在潼關詩興多巫峽忽如瞻華岳蜀
江猶似見黃河舟中得病移衾枕洞口經春長薜蘿形勝
有餘風土惡幾時回首一高歌
一興一比故曰興兼比起聯二句興也言在夔州而憶
華州也第二聯二句承起聯言在夔州而憶華岳也第

0026
三聯二句承二聯言夔州之景如華岳結聯上句結中
聯形勝有餘結第二聯風土惡結第三聯皆比也下句
摠結起聯之興也
興兼賦格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逕不曾迎客掃蓬
門今始爲君開盤飡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
隣翁相對飮隔籬呼取盡餘盃
一興一賦故曰興兼賦起聯二句興也言無客至也第
二聯上句承起聯興也下句起第三聯賦也第三聯二
句賦也結聯二句結起聯之興也
疊字格 江村
淸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梁上鷰相

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爲碁局稚子敲針作釣鉤多病
所須惟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前四句用疊字故曰疊字起聯二句言江村事事幽第
二聯上句言村中一物之幽下句言江中一事之幽第
三聯二句更言事事幽結聯二句言一身之趣復結事
事幽也
變字格
金華山北涪水西仲冬風日始凄凄山連越雋盤三蜀水
接巴渝下五溪獨鶴不知何時舞飢烏似欲向人啼射紅
春酒寒仍綠極目傷神爲誰携
開出起聯二句中二字分用於第二聯故曰變字起聯
上句起第二聯之實下句起第三聯之景中二聯分應

0027
起聯之上下句以結聯二句摠結之極目傷神言山水
中風日凄凄爲誰携結春酒也
雙字格 冬至
年年至日長爲客忽忽窮愁泥愁人江上形容吾獨老天
涯風俗自相親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心折
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起聯二句中連用雙字故曰雙字起聯上句起第二聯
上句下句起第二聯下句第二聯二句分應起聯第三
聯二句自嘆爲客想向時至日朝覲之事也結聯二句
結第二聯又下一三字以承起聯餘意也
一意格 恨別
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五六年草木變衰行劍外兵

戈阻絶老江邊思家步月淸宵立憶弟看雲白日眠聞道
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爲破幽燕
八句皆是一意故曰一意起聯上句起第三聯別之之
實下句起第二聯別之之由第二聯二句應起聯下句
所以如此阻絶者皆胡騎長驅之故也第三聯二句應
起聯上句所以看雲步月者皆是一別四千里之故也
結聯二句言破胡騎而猶未得歸故鄕皆恨別之意也
兩重格 暮登西安寺鍾樓寄裴迪
暮倚高樓對雪峰僧來不語自鳴鍾孤城返照紅將斂近
市浮烟翠且重多病獨愁常閴寂故人相見未從容知君
苦思緣詩瘦太向交遊萬事慵
前後四句分作兩意故曰兩重前四句專言暮登樓之

0028
景後四句專言裴迪之懷也
連珠格 夜
露下天高秋水淸空山獨夜旅魂驚疏燈自照孤帆宿新
月猶懸雙杵鳴南菊再逢人臥病北書不到鴈無情步蟾
倚杖看牛斗銀河遙接鳳城
八句各自一言而意實相連故曰連珠起聯二句言秋
天獨宿第二聯二句復言秋天獨宿第三聯發憶舊自
嘆之意復言秋天獨宿結聯二句復言秋天獨宿以結
自嘆憶舊之意也
句應格 九日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淸沙白鳥飛廻無邊落木蕭蕭下不
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

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盃
句句相應故曰句應起聯上句言山中景物第二聯上
句所言也下句言江中景物第二聯下句所言也前四
句言景物第三聯上句言感時之懷結聯上句所言也
下句言自嘆之意結聯下句所言也後四句言人事前
後四句各有相應也
字應格 吹篴
吹笛秋山風月淸誰家巧作斷腸聲風飄律呂相和功月
傍關山幾處明胡騎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園
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却盡生
結上生下格 詠懷古迹
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三峽樓臺淹日月五

0029
溪衣服共雲山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庾信
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一句結上一句生下故曰結上生下起聯二句詠懷以
起第二聯第二聯二句結起聯三峽五溪指東北西南
也淹日月共雲山皆詠懷之意以生第三聯也第三聯
上句羯胡指五溪蠻夷也下句詞客言庾信以開結聯
也結聯上句復言庾信事以喩下句自嘆之意也
前多後少格 諸將
回首扶桑銅柱標冥冥氛祲未全銷越裳翡翠無消息南
海明珠久寂寥殊錫曾爲大司馬摠戎皆揷侍中貂炎風
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良翊聖朝
前四句責之多而後四句責之少故曰前多後少起聯

二句言嶺海爲人所陷妖氛未息也第二聯言貢物不
通深責諸將未掃妖氛也第三聯言朝廷之待諸將如
此之厚而何以報效乎結聯四句結前四句下句結三
聯言南北天王之地只在忠良輔翼之也
前實後虛格 閣夜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
峽星河影動搖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幾處起漁樵臥龍
躍馬終黃土人書音書久寂寥
前四句言實景後四句言感懷故曰前實後虛起聯二
句言實景起第二聯第二聯鼓角悲壯言雪霽之景星
河動搖言寒宵之景前四句摠言閣夜景物也第三聯
二句言歲暮人事結聯二句因歲暮而感物言富貴之

0030
皆空人事之不遇如此寂寥也
先體後用格 題張氏隱居
春山無伴獨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磵道餘寒歷氷雪石
門斜日到林邱不貪夜識金銀氣遠害朝看麋鹿遊乘興
杳然迷出處對君疑是泛虛舟
前四句言體後四句言用故曰先體後用前二聯摠言
隱居景物後二聯摠言隱居興味也
韻法[詩法源流]
韻者平上去入之韻卽所謂歛法也古者詩家以聲
律爲主未嘗以韻語爲工若合於音律則歛韻不齊
有何所不可也然而後家有正韻偏韻合十有九格
十九之中不可不知者十有二故今於杜詩取九唐

詩取三布法左五言不拘此格[只取相交相應相接之法而或不合
於推排韻字之法則自是別歛作者詳之]
正韻者卽正格也第一聯上句第二第六二字俱用
側聲第四字用平聲以此推排玉露凋傷楓樹林巫
山巫峽氣蕭森是也
偏韻者卽偏格也第一聯上句第二第六二字俱用
平聲第四字用側聲以此推排洛城一別四千里胡
騎長驅五六年是也
接項歛 詠懷古跡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泪蕭
條異代不同時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臺豈夢思最是
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0031
起聯之韻卽接第二聯故謂之接項高達夫送人詩黃
鳥翩翩楊柳垂春風送客使人悲怨別自驚千里外論
交却憶十年時雲開汶水孤帆遠路遶梁山匹馬遲此
地從來可乘興留君不住益悽其亦此法也
接腰歛 嚴君枉駕草堂兼携酒饌
竹裏行廚洗玉盤花邊立馬簇金鞍非關使者徵求急自
是將軍禮數寬百年地僻柴門掩五月江深草閣寒看弄
漁舟移白日老農何有罄交歡
中二聯之韻相接故謂之接腰子美撥㦖詩聞道雲安
麴米春纔傾一盞卽醺人乘舟取醉非難事下峽銷愁
定幾巡長年三老遙憐汝捩柁開頭捷有神已辦靑錢
防雇直當令美味入吾唇亦此法也

接尾歛 樂遊園春望
爽氣朝來萬里淸憑軒一望九愁輕不知鳳沼霖初霽但
覺堯天日轉明四野山河通遠色千家砧杵動秋聲遙想
靑雲丞相府何時開閤別書生
第三聯之韻卽接結聯故謂之接尾趙彦昭人日侍宴
詩寶契無爲屬聖人琱輿出幸玩芳辰平樓半入南山
霧飛閣平臨東野春夾路穠花千樹發垂軒弱柳萬條
新處處風光今日好年年願侍屬車塵亦此法也
交股歛 晝睡
二月饒睡昏昏然不獨夜短晝分眠桃花氣暖眼自醉春
渚日落夢相牽故鄕門巷荊棘底中原君臣豺虎邊安得
務農息戰鬪普天無吏橫索錢

0032
八句之韻交股相下故謂之交股杜詩七律一百五十
九首用此法者但此一詩而已唐宋詩人亦無此歛豈
子美之獨得其妙者與瀛奎律髓以此詩亦謂吳體也
換尾歛 城西陂泛舟
靑娥皓齒在樓船橫笛短簫悲遠天春風自信牙檣動遲
日徐看錦纜牽魚吹細浪搖歌扇鷰蹴飛花落舞筵不有
小舟能蕩槳百壺那送酒如泉
前六句之韻相接至結聯始變故謂之換尾李太白鳳
凰臺詩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艸
埋幽逕晋代衣冠成古邱三山半落靑天外二水中分
白鷺洲摠爲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亦此法也
開眉歛 長沙送李十一

與子避地西康州洞庭相逢十二秋遠愧尙方曾賜履竟
非吾土倦登樓久存膠漆應難倂一辱泥塗遂晩收李杜
齋名眞忝竊朔雲寒菊倍離憂
後六句之韻相接起聯故謂之開眉李白題東橋詩杜
陵賢人淸且廉東溪卜築歲將淹宅近靑山同謝眺門
垂碧柳似陶潛好鳥迎春歌後園飛花送酒舞前簷客
到但知留一醉盤中只有水晶鹽亦此法也子美詩後
六句之韻交接而下太白詩直接而下自是一體也
長腰歛 送嚴河南
嬌歌急管雜靑絲銀燭金杯暎翠微使君地主能相送河
尹天明坐莫辭春城月出人皆醉野戍花深馬去屬寄聲
報爾山翁道今日河陽勝昔時

0033
八句之韻相接而下故謂之長腰李燈贈裵迪詩酌酒
與君君自寬人情反覆似波瀾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
先達笑彈冠草色全經細雨濕花枝欲動春風寒世事
浮雲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飡亦此法也
絶腰歛[一名蜂腰] 十二月一日
寒輕市上山烟碧日滿樓前江霧黃負鹽出井此溪女打
鼓發船何郡郞新亭擧目風景功茂陵著書消渴長春花
不愁不爛熳楚客惟聽棹相將
前四句自是一韻後四句自是一韻故謂之絶腰李燈
訪隱詩桃源面面[絶風塵柳]市南頭訪隱淪到門不敢題凡
鳥看竹何須問主人城外靑山如屋裏東家流水入西
隣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作老龍鱗亦此法也杜詩

後四句之韻交接而下李詩直接而下自是一體也
首尾互鎖歛 立春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盤出高門行白玉菜
傳纖手送靑絲巫峽寒江那對眼杜陵遠客不勝悲此身
未知歸定處呼兒覓紙一題詩
起結二聯之韻相應故謂之首尾互銷是接腰之一法也
隔句歛 九日
去年登高郪縣北今日重在涪江濱苦遭白髮不相放羞
見黃花無數新世亂鬱鬱久爲客路難悠悠常傍人酒闌
却憶十年事腸斷驪山淸路塵
起聯之韻應第三聯第二聯之韻應結聯故謂之隔句
子美暮歸詩霜黃碧梧白鶴棲城上繫柝復烏啼客子

0034
入門月皎皎誰家▼(扌+䙚)練風凄凄南渡桂水闕舟楫北歸
秦川多鼓鼙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雲還杖藜亦此
法也
吳體歛 愁
江艸日日喚愁生巫峽泠泠非世情盤渦鷺浴底心性獨
樹花發自分明十年戎馬暗南國異域賓客老孤城渭水
秦山得見否人今罷病虎縱橫
此詩子美自以爲吳體後之陳后山黃山谷多倣此體
而韻則無效之者是子美之獨得其妙而信於筆耶
陽關歛 渭城送人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靑靑柳色新勸君更進一盃酒西
出陽關無故人

此詩卽摩詰陽關三疊故謂之陽關亦接腰之一法也
[但於七絶用之]
體法[或出瀛奎律髓或出詩學集成或出百家詩話或出古今詩評]
體有正體變體正體一而變體無定法也今於杜詩
及唐諸詩取出數十條布法如左[五言倣此]
周伯▼(弓+放)詩體分四實四虛前後虛實之異夫止此四體耶
詩法有變化不同用一句說景用一句說情或先後或不
測此一聯旣然矣則彼一聯如何處置故幷取虛實輕重
用字者意脉體格實佳者與凡例一二書之
先景後情法[四首幷子美詩]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
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0035
夜書旅懷
細艸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濶月湧大江流名豈
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栢森森暎階碧艸自春色隔
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
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泪滿襟
滕王亭子
君王臺榭枕巴山萬丈丹梯尙可攀春日鶯啼脩竹裡仙
家犬吠白雲間淸江白石傷心麗嫩葉濃花滿目班人到
于今歌出牧來游此地不知還
第二聯言景第三聯言情故曰先景後情其起聯又顧

其題意則此法可知也[先情後景倣此]
酬人
力疾坐淸曉來詩悲早秋轉添愁伴客更覺老隨身紅入
桃花嫩靑歸柳葉新望鄕猶未已四海尙風塵
遣興
干戈猶未定弟妹各何之拭淚沾襟血梳頭滿面絲地卑
荒野大天遠暮江遲衰病那能久應無見汝期
曲江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向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
生七十古來稀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傳語
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送人歸覲

0036
兵戈不見老萊衣歎息人間萬事非我已無家尋弟妹君
今何處訪庭闈黃牛峽靜灘聲轉白馬江寒樹影稀此別
惟應各努力故鄕惟恐未同歸
第二聯言情第三聯言景故曰先情後景子美之詩用
此法者十不過一二也
兩景法[四首幷子美詩]
野望
淸秋望不極迢遞起層陰遠水兼天淨孤城隱霧深葉稀
風更落山逈日初沈獨鶴歸何晩昏鴉已滿林
倦夜
竹凉侵臥內夜月滿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似有無暗飛
螢自照水宿鳥相呼萬事干戈裏空飛淸夜徂

堂成
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熟俯靑郊榿林礙日吟風葉籠
竹和煙滴露梢暫止飛烏將數子頻來語鷰定新巢傍人
錯比楊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
寒食日舟中
佳辰强飮食猶寒隱几蕭條戴鶡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
年花似霧中看娟娟戱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雲白
山靑萬餘里愁看直北是長安
中二聯皆言景物故曰兩景或以情思貫其間或以人
事激其尾故善詩無無情之景也
雙情法[四首幷子美詩]
可惜

0037
花飛有底意老去願春遲可惜歡娛地都非少壯時寬心
應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
寄高適
楚隔乾坤遠難招病客魂詩名惟我共世事與誰論北闕
更新主南星落故園定知相見日爛熳倒芳樽
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淸江萬里橋海內風塵諸弟隔天
涯涕淚一身遙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跨馬
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曲江陪鄭丈飮酒
雀啄江頭黃柳花鵁鶄鸂𪄠滿晴沙自知白髮非春事且
盡芳樽戀物華近侍至今難浪迹此身那得更無家丈人

才力猶强健豈傍靑門學種苽
中二聯皆言情思故曰雙情或有托物寄情者或有景
物起結盖子美詩此法絶少
以景起結法

久雨巫山暗新春錦繡紋碧知湖外草紅見海東雲竟日
鶯相和摩霄鶴數群野花乾更落風處急紛紛
遣懷
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天風隨短柳客淚墮淸笳水淨
樓陰直山昏寒日斜夜來歸鳥盡啼殺後棲鴉
卽事
暮春三月巫峽長皛皛行雲浮日光雷聲忽送于峯雨花

0038
氣渾如百和香黃鶯過水翻回去鷰子含泥濕不妨飛閣
捲簾圖畵裡虛無只少對瀟湘
香積寺官閣
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閣逈添愁含風翠壁孤雲細背
日丹楓萬木稠小院回廊春寂寂浴鳧飛鷺晩悠悠諸天
合在藤蘿外昏黑應須到上頭
起結兩聯皆言景物故曰以景起結將起聯餘意觀中
二聯承轉之法則其爲結聯之意亦可知也以情起結
倣此
以情起結法[四首幷子美詩]
老病
老病巫山裏稽留楚客中藥殘他日裹花發去年枝夜足

沾沙雨春多逆水風合分雙賜筆猶作一飄蓬
屛跡
晩來家何事幽營地轉幽竹光團野色舍影漾江流失學
從兒懶長貧任婦愁百年渾得醉一月不梳頭
江上値水
爲人性▼(忄+辟)探佳語不驚人死不休老去詩篇渾謾興春來
花鳥莫深愁新添水檻共垂釣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
如陶謝手令渠述作與同遊
懷古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亦在永想像空山裏玉
殿虛無野寺中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武陵
祠屋長隣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0039
起結兩聯皆言情思故曰以情起結子美詩不平之作
多用此法
景情相分法
春游
蕭蕭花絮晩霏霏紅素輕日長惟鳥雀春遠獨柴荊數有
關中亂何曾劍外情故鄕歸不得地入亞夫營

天上秋氣近人間月影淸入河蟾不沒搗藥兎長生只益
丹心苦能添白髮明干戈知滿地休照國西營
野老
野老籬前江岸回柴門不正逐江開漁人網集澄潭下賈
客船隨返照來長路關心悲劍閣片雲何意傍琴臺王師
未報

收東郡城闕秋生畵角哀
登樓[前四句專言景後四句專言情故曰景情相分前言情後言景亦通隨事命意詩家變化之法也]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
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
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爲梁甫吟
景情相對法[二首幷子美詩]
江漲送人
向晩波微綠連空岸却靑日兼春有暮愁與醉無醒飄泊
猶樽酒躕躇此驛亭相看萬里別同是一浮萍
公安
逍遙公後世多賢送爾維舟惜此筵念我能書數字至將
詩不必萬人傳時危兵甲黃塵裡日短江湖白髮前古往

0040
今來皆涕泪斷腸分手各風烟
前詩第二聯後詩第三聯皆以情景相對此法知之易
者五七各取一首
景情相貫法[四首幷子美詩]
江漢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落日
心猶壯秋風病欲消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江亭
坦腹江亭晩長吟夜望時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寂寂
春將晩欣欣物自私故林園歸未得排㦖强裁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謾

卷詩書喜欲狂白首放歌須縱酒靑春作伴好還鄕卽從
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燕子來舟中作
湖南爲客動經春燕子含泥兩度新舊入故園嘗識主如
今社日遠看人可憐處處巢居室何異飄飄托自身蹔話
船檣還起處穿花落水盡沾巾
前二詩中聯四句雲天夜月落日秋風水流雲在春晩
物私皆景也共遠同孤心猶壯病欲蘓心不競意俱遲
寂寂欣欣皆情也五律之法也後二詩自起聯至結聯
一言景一言情此七律之法也盖詩家最貴之格也
景情相寄法[二首幷子美詩]
湘妃詞

0041
肅肅湘妃廟空墻碧水春虫書玉佩蘚鷰舞翠帷塵晩泊
登汀樹微香借渚蘩蒼梧恨不盡染淚在叢筠
去蜀
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關塞阻轉作瀟湘遊萬事
已黃髮殘生隨白鷗安危在大臣何必淚長流
右十法皆就情景言之先景後情正也先情後景變也
雙情兩景變之變也餘法皆變化之術也夫先後景情
隨題着意臨事變通之法也兩景之托物寓意雙情之
遇景得情皆隨事記事之法也托物寓意暎階碧艸自
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之類也遇景得情淸江白石傷
心麗嫩葉穠花滿目班之類也或有汎言情景者是皆
變化之術也景情起結相貫相分皆詩家無窮妙法也

藏字法
對雪[子美]
北雪犯長沙胡雲冷萬家隨風且間葉帶雨不成花金錯
囊垂罄銀壺酒易賖無人竭浮蟻有待至昏鴉
酒易賖非易也乃不易也囊已空矣酒可易賖乎故詩
家善用情事者藏字於一句中
續句法

啼烏爭引子鳴鶴不歸林下食遭泥去高飛恨久陰雨聲
衝寒盡日氣射江深回首周南客驅馳魏闕心
下食遭泥去言烏也高飛恨久陰言鶴也
一意法

0042
放船[子美]
送客蒼溪縣山寒雨不開直愁騎馬滑故作泛舟回靑惜
峯巒過黃知橘袖來江流人自在坐穩興悠哉
第二聯自直愁至泛舟回是一言也詩家謂之十字格
先發法
喜雨[子美]
好雨知時來方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逕
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結聯非眼前事也來曉見之則花應重於錦官城矣螢
火詩十月淸霜重飄零何處歸此法也
反語法
秋興[子美]

昆吾宿御自透迤紫閣峯陰入渼陂香稻啄餘鸚鵡粒碧
梧棲老鳳凰枝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晩更移綵筆
昔曾干氣像白頭吟望高底垂
第二聯是反語也若正言之則鸚鵡啄餘香稻粒鳳凰
棲老碧梧枝也
八意法
九日[子美]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淸沙白鳥飛廻無邊落木蕭蕭下不
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
苦恨繁霜髩潦到新亭濁酒杯
第三聯十四字含得八意萬里地遠也悲秋傷時也作
客覊旅也常者言其久客也百年齒暮也登臺高處也

0043
獨者言其無親用也此詩家最貴格也
絶句法[此折腰之一法也]
秋夜[子美]
露下天高秋水淸空山獨夜旅魂驚疎燈自照孤颿宿新
月猶懸砧杵鳴南菊再逢人臥病北書不到鴈無情步蟾
倚仗看牛斗銀漢遙應接鳳城
中聯四句上四字下三字不相接盖上四字下三字本
是兩句也今和爲一句而中不相粘實則亦不可折離也
疊字法
白帝城[子美]
白帝城中雲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峽雷霆鬪古
木蒼藤日月昏戎馬不知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

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雙用疊字自是一■非子美則不可]
疊言法
早朝大明宮[王維]
絳幘雞人送曉籌尙衣方進翠雲裘九天閶闔開宮殿萬
國衣冠拜冕旒日色纔臨仙掌動香烟欲傍袞龍浮朝罷
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雲裘袞龍冕旒皆衣也用之無痕迹眞箇有聲畫也非
摩詰手段而用此法則否矣
通韻法
臘日[四首幷張文潛]
異鄕懷舊人千里勝日難忘酒一盃不恨北風催短景最
憐殘雪冷疎梅江邊寒色鴈催盡天上春光斗挹廻獨我

0044
懷兒勝凡藥微功聊取助衰骸
春日
輝輝暖日弄游絲風軟晴雲緩緩飛殘雪暗隨氷筍滴新
春偸向柳梢歸可憐容鬂蹉跎老每惜梅花取次稀何事
都城輕薄子買歡沽酒試春衣
宿戒壇院
樓上鳴鍾門夜扄風簷送雨入疎欞老僧坐睡依深壁童
子持經守暗燈千里塵埃長旅泊五年憂患困侵凌誰知
避世天然子一見禪翁便服膺
卽事
已逢嫵媚散花峽不怕艱危道士磯啼鳥乍逢人勸酒好
山如爲我開眉風標公子鷺得意跋扈將軍風歛威到今

將何作歸□江山收得一囊詩
一則葫蘆之前三也二則後四也三則轆轤四則進退也
不拘屬對法
送人[王子安]
咸關輔三秦風烟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䆠游人海內
存知己天涯若比憐無爲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送人[郞士元]
暮蟬不可聽落葉豈堪聞共是悲秋客那知此路分荒城
背水流遠鴈入塞雲陶令門前菊餘花可贈君
黃鶴樓[崔顥]
昔人已乘白雲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
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艸萋萋鸚鵡洲日暮

0045
鄕關何處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鸚鵡洲[李太白]
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
洲之樹何靑靑烟開蘭葉香風起岸挾桃花錦浪生遷客
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對于起聯而不對頷聯謂之偸春格唐時盛行之體也
[五七言同]或於七律起頷幷不對必於第四句六七字下連
珠是亦當時一法耶非盛唐手段不可
起聯屬對法[二首幷子美]
薄遊
浙浙風生砌團團月隱墻遙空秋鴈滅半嶺暮雲長病葉
多先墜寒花只暫香巴城添眼淚今夕復秋光

進艇
南京久客耕南畝北望傷神臥北牕畫引老妻乘少艇晴
看稚子浴淸江俱飛蛺蝶元相逐幷蒂芙蓉本自雙茗飮
蔗漿隨所有瓷甖無謝玉爲缸
起聯對偶之法唐時盛行然不對頷聯則是爲偸春格
虛實相對法
落日悵望[馬戴]
孤雲與歸鳥千里片時間念我一何滯辭家久未還微陽
下喬木遠燒入秋山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顔
微陽下喬木實也遠燒入秋山虛也是虛實相對法也
輕重相對法
屛迹[子美]

0046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村鼓
時時急漁舟箇箇輕杖藜從白首心迹喜雙淸
雨露雙重生成雙輕此輕重相對之法
眞假相對法
九日
重陽獨酌盃中酒抱病起登江上臺竹葉於人旣無分菊
花從此不須開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國霜前白鴈來娣妹
蕭條各何在干戈襄謝兩相催
竹葉酒也是爲假也菊花物也是爲眞也此眞假相對
之法也藏字以下十法作詩之格度五七相推惟十字
格五律通之八意格通韻法七律用之不拘屬對以下
五法作詩之對偶也五七亦通餘見上篇

吳體法
早秋苦熱[子美]
七月六日苦炎熱對食蹔飡還不能每愁夜中自足蝎況
復秋後轉多蠅束帶發狂欲大叫簿書何急來相仍南望
靑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層氷
此詩及晝睡詩與愁詩[見韻篇]皆吳體也陳黃多效此體
無筆力者不可易學也
拗句法
題省中壁上[子美]
掖垣竹埤梧十尋洞門對雪常陰陰落花遊絲白日靜鳴
鳩乳燕靑春深腐儒衰晩謬通籍退食遲回違寸心袞職
曾無一字補許身愧比雙南金

0047
八句皆換字拗句之法也詳見上篇
崑體法[楊廷秀]
風波名路壯心殘三逕荒凉未得還病起東陽衣帶緩愁
多騎省鬂春班五年書命塵西閣千古移文愧北山獨憶
瓊林苦霜霰淸樽歲晏强酡顔
右書懷
一物之上八故之人名地號年伐者謂之崑體法始於
唐末[自義山始盛於楊大年]
遊戱體法
初夏幽居[陸務觀]
靈堂一幅接罹巾竹樹蕭森夏令新缾湯重招▼(麥+典)道士床
空新聘竹夫人寒龜不食猶能戀弊箒他施亦自珍枕覆

北窓寧有厭小山終日尙嶙峋
此法出於子美俳諧體亦可謂善用俚語者也
雅體法

八句之上皆言鳥獸虫魚之屬者謂之演雅此法盛於宋末
俳諧體法
遣悶[子美]
異俗吁可恠斯人難倂居家家養烏鬼頓頓食黃魚舊識
難爲態新知已暗疎治生且耕鑿只有不關渠

0048
第二聯子美自言俳諧亦俚諺遊戱之一法也
排律法
塞北[沈全期]
胡馬犯邊埃風從北上來五原烽火急六郡羽書催氷壯
悲狐冷霜濃候雁哀將軍朝受鉞戰士夜含枚紫塞金河
裡蔥山鐵勒隈蓮花秋劍發桂葉曉旗開 秘三軍動妖
氛百戰摧何言投筆去終作勒銘回
八句謂之短律八句之外謂之長律長律卽排律其體
與短律有異押韻見意而已七言倣此王弇州詩話曰
七言排律創自七杜盖七字爲句束以聲偶氣已盡矣
折腰體法[又有折腰體見韻法]
息夫人[王維]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歸鴈[錢起]
瀟湘何事等閑回水碧沙明兩岸苔二十五絃彈夜月不
勝淸怨却飛來
上二句問辭下二句答辭詩家所謂問答格絶句用此法
右八法五七互用推吳體但於七律用之
附錄
着題詩
詩之所貴者着題也所難者亦着題也故以子美之詩
聖着題者惟野人送櫻桃詩一首而已夫着題如是其
難乎今從瀛奎律髓選入三首以作學者之取法焉
野人送櫻桃[子美]

0049
西蜀櫻桃也自紅野人相贈滿筠籠數回細思愁仍罷萬
顆均圓訝許同憶作沾賜門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宮金盤
玉筋無消息此日嘗新任轉蓬[瀛奎律髓曰合于着題古今絶唱]
錦瑟[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
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烟此情
可待成追憶秪是當時已惘然[東坡曰前輩琴瑟琵琶等詩大率比喩無過如此者]
鷓鴣
暖戱渚烟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靑草湖邊過花
落黃陵廟裏啼遊子乍聞征袖濕佳人纔唱翠眉低相呼
相嗅江湖曲苦竹叢深春日西[瀛奎律髓曰鄭都官因此詩世稱鄭鷓鴣]
一祖三宗詩

詩家以老杜爲祖山谷後山簡齋爲宗是爲一祖三宗
此亦詩人之不可不知者也子美詩多見於上故只取
一三家詩各取其三以附于此
九月九日藍田崔氏庄[子美]
老去悲秋强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羞將短髮還吹帽笑
倩傍人爲正冠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幷兩峯寒明年
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誠齋詩話曰唐律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
之中字字皆奇古今作者皆難之惟子美九日詩耳不
徒八句便字字對屬第一句頃刻變化才說悲秋忽又
自寬[自者我也]以自對君第二聯將一事翻騰作一聯孟嘉
以落帽爲風流少陵以不落帽爲風流翻盡古人公案

0050
最爲妙法第三聯詩人至此筆力易衰今方且雄健跋
喚起一篇精神非筆力拔山不至於此結聯意味深長
幽然無窮可謂子美詩中第一篇也
咏雪[黃魯直]
春空晴碧來飛雪忽憶江淸水見沙夜聽蕭蕭還密密曉
看整整復斜斜風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開頃刻花政使
盡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華
登快閣
痴兒乃却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晩晴落木千山天遠大澄
江一道月分明朱絃已爲佳人絶靑眼聊因美酒橫萬里
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奕碁呈任公漸

偶無公事客休時席上談兵較兩旗心似蛛絲游碧落身
如蜩甲化枯枝湘東一目誠難死天下三分尙可持誰謂
吾徒猶愛日參橫月落不曾知
誠齋詩話曰唐云李杜宋云蘓黃蘓似李黃似杜蘓李
之詩若列子之御風也杜黃之詩若靈均之乘桂舟駕
玉車也
晩登白門[陳無己]
重門傑閣屹相望表裏山河自一方小市張燈歸意動輕
杉當戶晩風長孤臣白首逢新政遊子靑春見故鄕富貴本
非吾輩事江湖安得便相忘
九日寄陳少游
疾風回雨水明赮沙步叢祠欲暮鴉九日淸樽欺白髮十

0051
年爲客負黃花登高懷遠心如在向老逢新意有加淮沔
少年天下士獨能無地落烏紗
九日登高
平臨廣野騎荒臺山寺鳴鍾報夕陽人事自生今日意寒
花只在去年香巾欹更覺霜侵鬂語妙何妨石作腸落木
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忙
晦翁語錄曰后山詩雅健强似山谷然氣力不似山谷
但却無山谷許多輕浮底意思山谷善敍事情敍將盡
后山敍得較有疎處其晩年筆力高妙處山谷不及也
登岳陽樓[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登臨吳楚橫分地徙
倚湖山欲暮時萬里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白頭

吊古風霜裏老木蒼波無限悲
懷天經智老因以訪之
今年二月凍初瀜睡起苕溪綠向東客子光陰詩卷裡杏
花消息雨聲中西菴禪伯還多病北柵儒仙只困窮忽憶
輕舟尋二子綸巾鶴氅試春風
重陽
去歲重陽已百憂今年依舊欲覊遊籬底菊花惟解笑鏡
中顔髮不禁秋凉風又落宮南水老鴈孤鳴漢北洲如許
行年那可久謾排詩句寫新愁
葛勝仲詩敍曰簡齋天分旣高用心亦苦務一洗舊常
畦逕不拔俗語不驚人不輕出也泛洞庭上九疑以山
川秀傑之氣益昌其詩故晩年賦詠尤工

0052
歲壬辰秋七月初吉鶴山抄

詩譜卷之二終

728x90
반응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