한문 교양(사서삼경, 제자백가)

推背圖 추배도 추배도 원문과 그림, 예언서,

일이삼선생 2023. 7. 2. 11:07
반응형

推背圖
  推背圖 相傳是一千多年前 初唐的司天監李淳風和袁天罡合著的 由唐開始一直預言到未來世界大同 當中共包括六十象 代表著循環周而復始的意思 
金聖嘆註解

 



第一象 甲子 乾下乾上 乾 
讖曰
茫茫天地 不知所止 日月循環 周而復始
頌曰
自從盤古迄希夷 虎鬥龍爭事正奇 悟得循環眞諦在 試於唐後論元機

註曰 此象古今治亂相因 如日月往來 陰陽遞嬗 卽孔子百世可知之意 紅者爲日 白者爲月 有日月而後晝夜成 有晝夜而後寒暑判 有寒暑而後歷數定 有歷數而後系統分 有系統而後興亡見 




第二象 乙丑 巽下乾上 姤
讖曰
纍纍碩果 莫明其數 一果一仁 卽新卽故
頌曰
萬物土中生 二九先成實 一統定中原 陰盛陽先竭

註曰 一盤果子卽李實也 其數二十一 自唐高祖至昭宣凡二十一主 二九者指唐祚二百八十九年 陰盛者指武曌當國 淫昏亂政 幾危唐代 厥後開元之治雖是媲美貞觀 而貴妃召禍 乘輿播遷 女寵代興 夏娣繼之 亦未始非陰盛之象 


第三象 丙寅 艮下乾上 遯 
讖曰
日月當空 照臨下土 撲朔迷離 不文亦武
頌曰
參遍空王色相空 一朝重入帝王宮 遺枝撥盡根猶在 喔喔晨雞孰是雄

註曰 此象主武曌當國 廢中宗於房州 殺唐宗室殆盡 先武氏削髮爲尼 故有參遍空王之句 高宗廢后王氏而立之 故有喔喔晨雞孰是雄之兆 


第四象 丁卯 坤下乾上 否 
讖曰
飛者不飛 走者不走 振羽高岡 乃克有後
頌曰
威行青女實權奇 極目蕭條十八枝 賴有猴兒齊著力 已傾大樹仗扶持

註曰 此象主狄仁傑荐張柬之等五人反周爲唐 武后嘗夢鸚鵡兩翼俱折 狄仁傑曰 武者陛下之姓也 起二子則兩翼折矣 五猴指張柬之等五人 


第五象 戊辰 坤下巽上 觀 
讖曰
楊花飛 蜀道難 截斷竹簫方見日 更無一史乃平安
頌曰
漁陽鼙鼓過潼關 此日君王幸劍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 定於此處葬金環

註曰 一馬鞍指安祿山 一史書指史思明 一婦人死臥地上 乃貴妃死於馬嵬坡 截斷竹蕭者肅宗卽位 而安史之亂平 


第六象 已巳 坤下艮上 剝 
讖曰
非都是都 非皇是皇 陰霾旣去 日月復光
頌曰
大幟巍巍樹兩京 輦輿今日又東行 乾坤再造人民樂 一二年來見太平

註曰 此象主明皇還西京 至德二載九月 廣平王叔俶郭子儀收復西京 十月收復東京 安史之亂盡弭 十二月迎上皇還西京 故云再造 


第七象 庚午 震下乾上 無妄
讖曰
旌節滿我目 山川跼我足 破關客乍來 陡令中原哭
頌曰
螻蟻從來足潰堤 六宮深鎖夢全非 重門金鼓含兵氣 小草滋生土口啼

註曰 此象主藩鎮跋扈及吐蕃入寇中原 


第八象 辛未 坤下離上 晉
讖曰
攙槍血中土 破賊還爲賊 朵朵李花飛 帝曰遷大吉
頌曰
天子蒙塵馬首東 居然三傑踞關中 孤軍一駐安社稷 內外能收手臂功

註曰 此象主建中之亂 三人者李希烈朱泚李懷光也 李懷光以破朱泚功 爲盧杞所忌 遂反 故曰破賊還爲賊 三人先後犯闕 德宗乘輿播遷 賴李晟以孤軍收復京城 而社稷重安矣 


第九象 壬申 乾下離上 大有
讖曰
非白非黑 草頭人出 借得一枝 滿天飛血
頌曰
萬人頭上起英雄 血染河山日色紅 一樹李花都慘淡 可憐巢覆亦成空

註曰 此象主黃巢作亂 唐祚至昭宗 朱溫弒之以自立 改國號梁溫 爲黃巢舊黨 故曰覆巢亦成空 


第十象 癸酉 坎下坎上 坎
讖曰
蕩蕩中原 莫禦八牛 泅水不滌 有血無頭
頌曰
一后二主盡升遐 四海茫茫總一家 不但我生還殺我 回頭還有李兒花

註曰 此象主朱溫弒何皇后昭宣昭宗而自立 所謂一后二主也 未幾爲次子友珪所弒 是頌中第三句意 李克用之子存勗代父復仇 百戰滅梁 改稱後唐 是頌中第四句意 


第十一象 甲戍 兌下坎上 節 
讖曰
五人同卜 非祿非福 兼而言之 喜怒哀樂
頌曰
龍蛇相鬥三十年 一日同光直上天 上得天堂好游戲 東兵百萬入秦川

註曰 此象主伶人郭從謙作亂 唐主爲流矢所中 


第十二象 乙亥 震下坎上 屯
讖曰
塊然一石 謂他人父 統二八州 已非唐土
頌曰
反兆先多口 出入皆無主 繫鈴自解鈴 父亡子亦死

註曰 此象主石敬塘求救于契丹 唐主遣張敬達討石敬塘 敬塘不得已 求救于契丹 事之以父禮 賄以幽薊十六州 晉帝之立國契丹功也 然卒以契丹亡 故有繫鈴解鈴之兆 


第十三象 丙子 離下坎上 旣濟
讖曰
漢水竭 雀高飛 飛來飛去何所止 高山不及城郭低
頌曰
百個雀兒水上飛 九十九個過山西 惟有一個踏破足 高棲獨自理毛衣

註曰 此象主周主郭威奪漢自立 郭威少賤 世稱之曰郭雀兒 


第十四象 丁丑 離下兌上 革
讖曰
李樹得根芽 石榴漫放花 枯木逢春衹一瞬 讓他天下競榮華
頌曰
金木水火土已終 十三童子五王公 英明重見太平日 五十三參運不通

註曰 此象主周世宗承郭威受命爲五代之終 世宗姓柴名榮 英明武斷 勤於爲治 惜功業未竟而殂 五代共五十三年 凡八姓十三主 頌意顯然 


第十五象 戊寅 離下震上 豐
讖曰
天有日月 地有山川 海內紛紛 父後子前
頌曰
戰事中原迄未休 幾人高枕臥金戈 寰中自有眞天子 掃盡群妖見日頭

註曰 此象主五代末造 割據者星羅棋布 惟吳越錢氏(錢鏐四世)稍圖治安 南唐李氏(李昇三世)略知文物 餘悉淫亂昏虐 大祖崛起 拯民水火 太袓小名香孩兒 手執帚著 掃除群雄也 


第十六象 已卯 離下坤上 明夷
讖曰
天一生水 姿稟聖武 順天應人 無今無古
頌曰
納土姓錢並姓李 其餘相次朝天子 天將一統付眞人 不殺人民更全嗣

註曰 此象主宋太袓受禪汴都 天下大定 錢李二氏相率歸化 此一治也 


第十七象 庚辰 坎下坤上 師
讖曰
聲赫赫 干戈息 掃邊氛 奠邦邑
頌曰
天子親征乍渡河 歡聲百裏起謳歌
   運籌幸有完全女 奏得奇功在議和

註曰 此象主宋眞宗澶淵之役 景德元年 契丹大舉入寇 寇準勸帝親征 乃幸澶淵 旣渡河 遠近望見卸蓋皆踴躍呼萬歲 聲聞數十里 契丹奪氣 遂議和 


第十八象 辛巳 艮下艮上 艮
讖曰
天下之母 金刀伏兔 三八之年 治安鞏固
頌曰
水旱頻仍不是災 力扶幼主坐靈臺 朝中又見釵光照 宇內承平氣象開

註曰 此象主仁宗嗣立 劉太后垂簾聽政 旁有一犬 其惟狄青乎 


第十九象 壬午 離下艮上 賁
讖曰
眾人嚚嚚 盡入其室 百萬雄師 頭上一石
頌曰
朝用奇謀夕喪師 人民西北盡流離 韶華雖好春光老 悔不深居坐殿墀

註曰 此象主神宗誤用安石 引用群邪 致啓邊釁 用兵西北 喪帥百萬 熙寧初 王韶上平戎三策 安石驚爲奇謀 力荐於神宗 致肇此禍 


第二十象 癸未 離下乾上 同人
讖曰
朝無光 日月盲 莫與京 終旁皇
頌曰
父子同心並同道 中天日月手中物 奇雲翻過北海頭 鳳闕龍廷生怛惻

註曰 此象主司馬光卒 蔡京父子弄權 群小朋興 賢良受錮 有日月晦盲之象 


第二一象 甲申 兌下艮上 損
讖曰
空厥宮中 雪深三尺 吁嗟元首 南轅北轍
頌曰
妖氛未靖不康寧 北掃烽煙望帝京 異姓立朝終國位 卜世三六又南行

註曰 此象主金兵南下 徽宗禪位 靖康元年十一月 京師陷 明年四月 金以二帝及宗室妃嬪北去 立張邦昌爲帝 卜世三六者 宋自太祖至徽欽 凡九世 然則南渡以後又一世矣 西元 一一二六 年 靖康之變 西元 一一二七 年 南宋始 


第二二象 乙酉 兌下離上 睽
讖曰
天馬當空 否極見泰 鳳鳳淼淼 木冓大賴
頌曰
神京王氣滿東南 禍水汪洋把策干 一木會支二八月 臨行馬色半平安

註曰 此象主司馬光卒 蔡京父子弄權 群小朋興 賢良受錮 有日月晦盲之象 


第二三象 丙戍 兌下乾上 履
讖曰
似道非道 乾沈坤黯 祥光宇內 一江斷楫
頌曰
胡兒大張撻伐威 兩柱擎天力不支 如何兵火連天夜 猶自張燈作水嬉

註曰 此象主賈似道當權 汪立信文天祥輩不能以獨力支持宋室 襄樊圍急 西子湖 邊似道猶張燈夜宴 宋室之亡其宜也 


第二四象 丁亥 兌下巽上 中孚
讖曰
山崖海邊 不帝亦仙 二九四八 於萬斯年
頌曰
十一卜人小月終 回天無力道俱窮 干戈四起疑無路 指點洪濤巨浪中

註曰 此象主帝昺遷山 元令張弘範來攻 宋將張世傑兵潰 陸秀夫負帝赴海 宋室以亡 


第二五象 戊子 艮下巽上 漸
讖曰
北帝南臣 一兀自立 斡離河水 燕巢捕麥戈
頌曰
鼎足爭雄事本奇 一狼二鼠判須臾 北關鎖鑰雖牢固 子子孫孫五五宜

註曰 此象主元太祖稱帝斡難河 太祖名鐵木眞 元代凡十主 斧鐵也 柄木也 斧柄 十段卽隱十主之意 


第二六象 已丑 震下震上 震
讖曰
時無夜 年無米 花不花 賊四起
頌曰
鼎沸中原木木來 四方警報起邊垓 房中自有長生術 莫怪都城澈夜開

註曰 此象主順帝惑西僧房中運氣之術 溺於娛樂 以致劉福通徐壽輝 方國珍明玉珍張士誠 陳友諒等狼顧鴟張 乘機而起 宦官樸不花壅不上聞 至徐達 常遇春直入京師 都城夜開 毫無警備 有元一代竟喪於淫僧之手 不亦哀哉 劉福通立韓林兒 爲帝 故曰木木來 


第二七象 庚寅 乾下震上 豫
讖曰
惟日與月 下民之極 應運而興 其色曰赤
頌曰
枝枝葉葉現金光 晃晃朗朗照四方 江東岸上光明起 談空說偈有眞王

註曰 此象主明太袓登極 太祖曾爲皇覺寺僧 洪武一代海內熙洽 治臻大平 


第二八象 辛卯 坎下震上 解
讖曰
草頭火腳 宮闕灰飛 家中有鳥 郊外有尼
頌曰
羽滿高飛日 爭妍有李花 眞龍游四海 方外是吾家

註曰 此象主燕王起兵 李景隆迎燕兵入都 宮中大火 建文祝髮出亡 


第二九象 壬辰 巽下震上 恒
讖曰
枝發厥榮 爲國之棟 皞皞熙熙 康樂利眾
頌曰
一枝向北一枝東 又有南枝種亦同 宇內同歌賢母德 眞有三代之遺風

註曰 此象主宣宗時張太后用楊士奇楊溥楊榮三人 能使天下又安 希風三代 此一治也 時人稍士奇爲西楊 溥爲南楊 榮爲東楊 


第三十象 癸巳 巽下坤上 升
讖曰
半圭半林 合則生變 石亦有靈 生榮死賤
頌曰
缺一不成也占先 六龍親御到胡邊 天心復見人心順 相克相生馬不前

註曰 此象主張太后崩權歸王振 致有乜先之患 其後上皇復辟 石亨自詡首功 率以恣橫伏誅 此一亂也 


第三一象 甲午 離下巽上 家人
讖曰
當塗遺孽 穢亂宮闕 一男一女 斷送人國
頌曰
忠臣賢士盡沉淪 天啓其衷亂更紛 縱有胸懷能坦白 乾坤不屬舊明君

註曰 此象主天啓七年間 妖氣漫天 元氣受傷 一男一女指魏閹與客氏而言 魏殺客氏 客氏熹宗乳母 稱奉聖夫人 


第三二象 乙未 巽下坎上 井
讖曰
馬跳北闕 犬敖西方 八九數盡 日月無光
頌曰
楊花落盡李花殘 五色旗分自北來 太息金陵王氣盡 一枝春色占長安

註曰 此象主李闖張獻忠擾亂中原 崇禎投環梅山 福王偏安不久明祀遂亡 頌末句似指胡后 大有深意 


第三三象 丙申 巽下兌上 大過
讖曰
黃河水清 氣順則治 主客不分 地支無子
頌曰
天長白瀑來 胡人氣不衰 藩籬多撤去 稚子半可哀

註曰 此象乃滿清入關之徵 反客爲主殆亦氣數使然 非人力所能挽回歟 遼金而後胡人兩主中原 璜璜漢族對之得毋有愧 


第三四象 丁酉 巽下巽上 巽
讖曰
頭有髮 衣怕白 太平時 王殺王
頌曰
太平又見血花飛 五色章成裏外衣 洪水滔天苗不秀 中原曾見夢全非

註曰 證已往之事易 推未來之事難 然旣證已往 似不得不推及將來 吾但願自此以後 吾所謂平治者皆幸而中 吾所謂不平治者幸而不中 而吾可告無罪矣 此象疑遭水災或兵戎與天災共見 此一亂也 


第三五象 戊戍 震下兌上 隨
讖曰
西方有人 足踏神京 帝出不還 三台扶傾
頌曰
黑雲黯黯自西來 帝子臨河築金台 南有兵戎北有火 中興曾見有奇才

註曰 此象疑有出狩事 亦亂兆也 此象是描述八國聯軍 當日慈禧曾避禍於熱河 熱河乃滿清之夏都 奇才所指是曾國藩 


第三六象 己亥 乾下巽上 小畜
讖曰
纖纖女子 赤手禦敵 不分禍福 燈光蔽日
頌曰
雙拳旋轉乾坤 海內無端不靖 母子不分先後 西望長安入覲

註曰 此象疑一女子能定中原 建都長安 此乃指慈禧之義和團事件 而此次事後慈禧與光緒皆避禍去長安 不久 二人兩日間先後去世 


第三七象 庚子 震下巽上 益
讖曰
漢水茫茫 不統繼統 南北不分 和衷與共
頌曰
水清終有竭 倒戈逢八月 海內竟無王 半凶還半吉

註曰 此象雖有元首出現 而一時未易平治 亦一亂也 此乃預言民國之成立 


第三八象 辛丑 震下離上 噬嗑
讖曰
門外一鹿 群雄爭逐 劫及鳶魚 水深火熱
頌曰
火運開時禍蔓延 萬人後死萬人生 海波能使江河濁 境外何殊在目前

註曰 此象兵禍起於門外有延及門內之兆 此乃指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三九象 壬寅 巽下兌上 頤
讖曰
鳥無足 山有月 旭初升 人都哭
頌曰
十二月中氣不和 南山有雀北山羅 一朝聽得金雞叫 大海沉沉日已過

註曰 此象疑一外夷擾亂中原 必至酉年始得平也 此象是指日本侵華 鳥無足 山有月 是一個島字 


第四十象 癸卯 巽下艮上 蠱
讖曰
一二三四 無土有主 小小天罡 垂拱而治
頌曰
一口東來氣太驕 腳下無履首無毛 若逢木子冰霜渙 生我者猴死我雕

註曰 此象有一李姓 能服東夷 而不能圖長治久安之策 卒至旋治旋亂 有獸活禽死之意也 此似指國民黨遷台 


第四一象 甲辰 離下離上 離
讖曰
天地晦盲 草木繁殖 陰陽反背 上土下日
頌曰
帽兒須戴血無頭 手弄乾坤何日休 九十九年成大錯 稱王只合在秦州

註曰 此象一武士握兵權 致肇地覆天翻之禍 或一白姓者平之 此指毛澤東所行各種運動 九十九合成是廿八年 與毛在位期相合 秦州卽陝西省 延安亦在陝西 帽兒需戴是說扣帽子 


第四二象 乙巳 艮下離上 旅
讖曰
美人自西來 朝中日漸安 長弓在地 危而不危
頌曰
西方女子琵琶仙 皎皎衣裳色更鮮 此時渾跡匿朝市 鬧亂君臣百萬般

註曰 此象疑一女子當國 服色尚白 大權獨攬 幾危社稷 發現或在卯年 此始亂之兆也 


第四三象 丙午 巽下離上 鼎
讖曰
君非君 臣非臣 始艱危 終克定
頌曰
黑兔走入青龍穴 欲盡不盡不可說 唯有外邊根樹上 三十年中子孫結

註曰 此象疑前象女子亂國未終 君臣出狩 有一傑出之人爲之底定 然必在三十年後 


第四四象 丁未 坎下離上 未濟
讖曰
日月麗天 群陰懾服 百靈來朝 雙羽四足
頌曰
而今中國有聖人 雖非豪傑也周成 四夷重譯稱天子 否極泰來九國春

註曰 此象乃聖人復生 四夷來朝之兆 一大治也 


第四五象 戊申 坎下艮上 蒙
讖曰
有客西來 至東而止 木火金水 洗此大恥
頌曰
炎運宏開世界同 金烏隱匿白洋中 從此不敢稱雄長 兵氣全消運已終

註曰 此象于太平之世復見兵戎 當在海洋之上 自此之後 更臻盛世矣 


第四六象 己酉 坎下巽上 渙
讖曰
黯黯陰霾 殺不用刀 萬人不死 一人難逃
頌曰
有一軍人身帶弓 只言我是白頭翁 東邊門裏伏金劍 勇士後門入帝宮

註曰 此象疑君王昏瞶 一勇士仗義興兵爲民請命 故曰萬人不死一人難逃 

黯黯陰霾, 殺不用刀(암암음매, 살불용도):
어두운 연기가 끼니, 칼을 쓰지 않고도 죽인다.
萬人不死, 一人難逃(만인불사, 일인난도):
만 명은 죽지 않고, 한 사람은 도망칠 수 없다.

송(頌)왈:
有一軍人身帶弓, 只言我是白頭翁(유일군인신대궁, 지언아시백두옹):
활을 멘 군인이 한 사람 있는데 ‘나는 머리 흰 노인네’라는 말밖에 하지 않는다.
東邊門裡伏金劍, 勇士後門入帝宮(동변문리복금검, 용사후문입제궁):
동쪽 문 안에는 금색 검이 묻혀 있고, 용사는 후문을 통해 궁궐에 들어간다.




第四七象 庚戍 坎下乾上 訟
讖曰
偃武修文 紫薇星明 匹夫有責 一言爲君
頌曰
無王無帝定乾坤 來自田間第一人 好把舊書多讀到 義言一出見英明

註曰 此象有賢君下士 豪傑來歸之兆 蓋輔助得人 而帝不居德 王不居功 蒸蒸然有無爲而治之盛 此一治也 

偃武修文, 紫薇星明(언무수문, 자미성명):
전쟁을 멈추고 문치와 교화에 힘쓰며, 자미성(紫薇星)이 밝게 빛난다.
匹夫有責, 一言爲君(필부유책, 일언위군):
나라의 흥망은 백성 모두에게 책임이 있으니 한 마디 말로 왕이 된다.

송(頌)왈:
無王無帝定乾坤, 來自田間第一人(무왕무제정건곤, 래자전간제일인):
건곤을 정하는 것은 왕도 황제도 아닌 밭에서 온 첫 번째 사람이다.
好把舊書多讀到, 義言一出見英明(호파구서다독도, 의언일출견영명):
옛 서적을 많이 읽으니 그 뜻과 말이 영명하다.





第四八象 辛亥 離下乾上 同人
讖曰
卯午之間 厥象維離 八牛牽動 雍雍熙熙
頌曰
水火旣濟人民吉 手持金戈不殺賊 五十年中一將臣 青青草自田間出

註曰 此象疑一朱姓與一苗姓爭朝綱 而朱姓有以德服人之化 龍蛇相鬥 想在辰巳之年 其建都或在南方 


第四九象 壬子 坤下坤上 坤
讖曰
山谷少人口 欲剿失其巢 帝王稱弟兄 紛紛是英豪
頌曰
一個或人口內啼 分南分北分東西 六爻占盡文明見 棋布星羅日月齊

註曰 久分必合 久合必分 理數然也 然有文明之象 當不如割據者之紛擾也 


第五十象 癸丑 震下坤上 復
讖曰
水火相戰 時窮則變 貞下起元 獸貴人賤
頌曰
虎頭人遇虎頭年 白米盈倉不值錢 豺狼結隊街中走 撥盡風雲始見天

註曰 此象遇寅年遭大亂 君昏臣暴 下民無生息之日 又一亂也 


第五一象 甲寅 兌下坤上 臨
讖曰
陰陽和 化以正 坤順而感 後見堯舜
頌曰
誰云女子尚剛強 坤德居然感四方 重見中天新氣象 卜年一六壽而康

註曰 此象乃明君得賢后之助 化行國內 重見昇平 又一治也 卜年一六 或在位七十年 


第五二象 乙卯 乾下坤上 泰
讖曰
慧星乍見 不利東北 踽踽何之 瞻彼樂國
頌曰
欃槍一點現東方 吳楚依然有帝王 門外客來終不久 乾坤再造在角亢

註曰 此象主東北被夷人所擾 有遷都南方之兆 角亢南極也 其後有明君出 驅逐外人 再度昇平 


第五三象 丙辰 乾下震上 大壯
讖曰
關中天子 禮賢下士 順天休命 半老有子
頌曰
一個孝子自西來 手握乾綱天下安 域中兩見旌旗美 前人不及後人才

註曰 此象有一秦姓名孝者 登極關中 控制南北 或以秦爲國號 此一治也 





第五四象 丁巳 乾下兌上 夬
讖曰
磊磊落落 殘棋一局 啄息茍安 雖笑亦哭
頌曰
不分牛鼠與牛羊 去毛存尚稱強 寰中自有眞龍出 九曲黃河水不黃

註曰 此象有實去名存之兆 或爲周末時 號令不行 尚頒止朔 亦久合必分之徵也 


第五五象 戊午 乾下坎上 需
讖曰
懼則生戒 無遠勿屆 水邊有女 對日自拜
頌曰
覬覦神器終無用 翼翼小心有臣眾 轉危爲安見節義 未必河山是我送

註曰 此象有一石姓或劉姓一統中原 有一姓汝者謀篡奪之 幸有大臣盡忠王室 戒謹惕勵 一切外侮不滅自滅 雖亂而亦治也 


第五六象 己未 坤下坎上 比
讖曰
飛者非鳥 潛者非魚 戰不在兵 造化游戲
頌曰
海疆萬里盡雲煙 上迄雲霄下及泉 金母木公工幻弄 干戈未接禍連天

註曰 此象軍用火 卽亂不在兵之意 頌云 海疆萬里 則戰爭之烈 不僅在於中國也 

날아다니는 것은 새가 아니요
헤엄치는 것은 물고기가 아니네
전쟁에 병사가 직접 싸우지 않으며
이들의 다툼이 놀이를 하는 듯하네

바다와 강역 만리에 걸쳐 다만 연기뿐이로구나 위로는 하늘 나라에서 아래로는 저승까지 미칠것이다. 기술로써 희롱하는 것이니, 방패와 창이 닿기도전에 재앙이 하늘에 이르도다.

해설: 날아다니는 것이 새가 아니고(전투기), 물속에 다니는 것이 물고기가 아니다(잠수함). 전쟁에 병사가 없으며(로봇, 전차, 탄도 미사일, 핵무기), 이것들의 다툼이 마치 놀이(원격 지휘)을 하는듯 하다. 그 다음 문구는 전 세계적인 전쟁을 암시하고 있다.





第五七象 庚申 兌下兌上 兌
讖曰
物極必反 以毒制毒 三尺童子 四夷讋服
頌曰
坎離相剋見天倪 天使斯人弭殺機 不信奇才產吳越 重洋從此戢兵師

註曰 此象言吳越之間有一童子 能出奇制勝 將燎原之火撲滅淨盡 而厄運自此終矣 又一治也 

극악한 사태에서 변화가 온다. 키가 三척인 아이가 모든 외국인들이 절을 하게 만든다. 파란 서양과 빨간 동양이 싸울 때 신의 아들이 나타난다. 
이 신사는 평화를 가져와 전쟁이 멈춘다. 이 믿을 수 없는 천재는 두 나라 사이에서 온사람이며 서구화된 동양사람으로 모든 전쟁을 끝낸다.

해설:  三척(二三cm X 三 = 六9cm)의 아이란 주변의 열강들 사이에 끼여있는 작은 나라를 의미한다. 아니면 키가 三척인 아이는 한반도의 三천리, 즉 통일 한국을 의미한다. 파란 서양(미국, 유럽)과 빨간 동양(중국, 중동)이 싸울 때 신의 아들(통일 한국)이 나타난다. 이 신사는 평화를 가져와 전쟁이 멈춘다. 이 믿을 수 없는 천재는 두 나라(남한, 북한)사이에서 온사람이며 서구화된 동양사람으로 모든 전쟁을 끝낸다.






第五八象 辛酉 坎下兌上 困
讖曰
大亂平 四夷服 稱兄弟 六七國
頌曰
烽煙淨盡海無波 稱王稱帝又統和 猶有煞星隱西北 未能遍唱太平歌

註曰 此象有四夷來王 海不揚波之兆 惜乎西北一隅尚未平靖 猶有遺憾 又一治也 

원본: 세계 대전은 끝났다. 네 나라는 이에 승복할 것이고, 여섯, 일곱 나라가 형제로 칭하게 되리라. 분쟁과 포연은 멈추고 바다는 잔잔해 질 것이다. 왕으로 칭하고 황제로 칭하는 것도 평화롭게 통제되어 다만 살성은 서북으로 숨을 것이니 아직은 모두가 태평가를 부를 때는 아닐 것이다.

해설: 네 나라는 한반도 주변의 四대 강국, 즉 미국, 중국, 러시아, 일본을 지칭한다. 여섯, 일곱은 새로운 동아시아 연합의 출현을 말한다. 이것은 유럽연합과 비슷한 형태의 수평적인 구조의 연방으로 지배적이며 폭력적인 의사결정 구조를 가진 연방이 아니다. 이것은 통일 한국을 중심으로 구성되는 연방인데, 한국과 역사적, 문화적으로 관련이 깊은 동북삼성, 내몽고, 산동반도, 월남, 일본 등이 여기에 소속될 수 있다. 살성이 서북에 숨는다는 것은 유럽이 전쟁으로 황폐화 됨을 암시하고 있다. 





第五九象 壬戍 艮下兌上 咸
讖曰
無城無府 無爾無我 天下一家 治臻大化
頌曰
一人爲大世界福 手執籤筒拔去竹 紅黃黑白不分明 東南西北盡和睦

註曰 此乃大同之象 人生其際 飲和食德 當不知若何愉快也 惜乎其數已終 其或反本歸原 還於混噩歟 此象乃說是天下大同 地球上再無國家與政府 人種經大混種 使膚色混同 世上再無不同膚色之種族 

나라의 경계도 없고 정부도 없으며 너도 없고 나도 없으니
천하의 모든 사람들이 일가가 되어
크게 화합하여 모여살게 되리라.
한 사람이 세계의 행복을 위하여 힘을 다하여 그 미래를 결정하니
인종과 민족의 구별이 없으며
동서남북 차별이 없는 세계를 만들것이다.


第六十象 癸亥 坤下兌上 萃
讖曰
一陰一陽 無始無終 終者自終 始者自始
頌曰
茫茫天數此中求 世道興衰不自由 萬萬千千說不盡 不如推背去歸休

註曰 一人在前 一人在後 有往無來 無獨有偶 以此殿圖 其寓意至深遠焉 無象之象勝於有象 我以不解解之 著者有知當亦許可 

음양은 시작도 끝도 없으며
시작과 끝은 본래 자리로 돌아간다.
이루 헤아릴 수 없는 하늘의 수가 이로써 중용을 구하며
세상의 흥망은 자기 맘대로 되는 것이 아니다.
수많은 좋은 설법들 다함이 없으나
동방의 지혜를 받들어 따라가 섬김만 못하도다. 



推背圖
“推背圖”是中國預言中最爲著名的奇書之一 相傳唐朝貞觀年中李淳風和袁天
罡所著 全集一卷 凡六十圖像 以卦分系之 每幅圖像之下均有讖語 並附有
“頌曰”詩四句 預言後世興旺治亂之事 “推背圖”是根據第六十圖像(最後
一卦)中的頌曰“萬萬千千說不盡 不如推背去歸休 ”而名 
糾錯編輯摘要
目錄
 一 簡介
 二 流傳
 三 版本
推背圖 - 簡介
推背圖 傳聞是一千三百多年前 由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命兩位當時著名的
天相家李淳風和袁天罡所作 以推算大唐國運 由於李淳風推算的上了癮 一發
不可收 竟推算到唐以後中國 二000 多年的命運 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 說道
"
天機不可再瀉 還是回去休息吧!" 旣是第 六0 像所述 所以推背圖因此得名 
由唐開始一直預言到未來世界大同 當中共包括六十象 六十 代表著迴圈周而
復始的意思 
推背圖
推背圖因爲它預言的準確 使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心驚 一直被列爲禁書 直到今
日它在大陸依然沒能逃脫禁書的黑名單 我們只有在港臺的一些網站得以一覽它
的玄妙 而今天我們從網上看到的推背圖 是清乾隆年間的舉人金聖歎評批的版
本 原本現仍保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中 與我們看到的沒有出入 (懷疑者可去
臺北故宮)
與西方大名鼎鼎的預言家諾察丹瑪斯所著的《諸世紀》不同的是 推背圖並沒有
打亂歷史的順序 而且預言的也都是有關國家興亡的大事 所以更有研究價值 
其準確性也更高 而最令人感到欣慰的是 它與《諸世紀》預言的悲觀世界正好
相反 他預言世界大同 天下一家的其樂融融的未來世界 令人鼓舞 
推背圖的預言 主要是對中國於治亂興替之間的重要關鍵事件作出的 我們發現
由於歷史漫長 其中發生過的重要事件無數 而推背圖又僅以六十的象來包容 
必然會發生一些我們認爲很重要的事件而推背圖裏沒有預言的 但其實我們的未
來還是未知之數 現在認爲重要的事 說不定在未來有其他更重大的事件 所以
在解釋上 不能拘泥於一時的政治事件 要理解這六十象純粹是作者兩人 認爲
對中國最具有「生死存亡」 有深遠意義的「超頭等大事」 否則肯定會解讀錯
誤 
推背圖共六十象 除去第一像引言和最後一象結言並非預言外 共有 五八 像預言 
從大唐氣數(第 二 像)一直預言到世界大同(第 五9 像) 且每像相接 決無次
序錯亂 其中 在金聖歎老先生在世的時候已應驗到第 三三 像 一般認爲由第三
十九至四十七象 是代表由二十世紀中葉至廿一世紀上半葉的中國預言 而且由
三十九至四十二象都已經發生 
推背圖 - 流傳
中國奇書《推背圖》是唐初司天監李淳風與術數大師袁天罡奉唐太宗之命合撰 
因李淳風某日觀天象 得知武後將奪權之事 於是一時興起 開始推算起來 誰
知推上了癮 一發不可收 竟推算到唐以後中國 二000 多年的命運 直到袁天罡
推他的背 說道
“天機不可再泄, 還是回去休息吧!” 卽第 六0 像所述 所以
《推背圖》由此得名 《推背圖》共有六十幅圖像 每幅圖像下面附有讖語和“頌
曰”律詩一首 預言了從唐朝起至今 以至未來 歷朝歷代在中國發生的大事 
預言歷代變革之事 其準確與靈驗 簡直是不可思議 唐太宗翻看此書後 大
爲讚賞 重賞司天監李淳風 袁天罡因妒忌李淳風奪其功 對他懷恨在心 唐太
宗死後 兩人更將《推背圖》圖文分家 李袁兩家成爲世仇 《推背圖》在
人們心目中曾經是一種很神秘的東西 好像它眞的包含著什麼“天機” 預言著
未來的社會變遷 而且有詩又有圖 在中國大陸以外被一些人稱爲“中國七大預
言”之首 所以在我們沒有見到它的時候 倒是頗能聳動一些好奇心 推背圖因
爲它預言的準確 使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心驚 一直被列爲禁書 
宋太祖時詔禁推背圖 但民間多有藏本 禁不勝禁 太祖說
“不必多禁 正當
混之耳 ”於是有大量的版本流傳到民間 吳越地區流行用《推背圖》給孩子起
名 由於歷代均嚴禁此類讖書 該書在流傳的過程中又不斷被人篡改 將已知的
歷史改成圖讖 加以比附 故其本來面目已渺不可考 “推背圖”傳本不一 如
清朝光緒十三年(一八八七)出現的抄本 有 六七 圖像 目前較爲常見的是有金聖歎
作序並加以評注字樣的六十圖版本 是明末清初自負其才肆言無忌的文學批評
家金聖歎(字若采)的批註點評本 金版書一卷 六十象 按天干地支排序 
每象有圖一幅讖語四句“頌曰”四句金聖歎評注一段 起“自從盤古迄希
夷” 終“不如推背去歸休” 
而今天我們看到的推背圖 是清乾隆年間的舉人金聖歎評批的版本 原本現仍保
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中 

推背圖 - 版本
民間廣爲流傳的《推背圖》大體上有兩種版本 一種是比較常見的清朝學者金聖
歎批註的《推背圖》 這裏簡稱爲金版;另一種是由李世瑜先生在德國一本刊物
上發現的 據稱是最爲接近原貌的版本 這裏簡稱爲原版 
一金版推背圖
金聖歎序
謂數可知乎 可知而不可知也 謂數不可知乎 不可知而可知也 可知者數 不
可知者亦數也 可知其所不可知者數 不可知其所可知者亦數也 吾嘗仰觀於
天 曰月星辰猶是也;俯察於地 山川草木猶是也 我所親見之天地 非猶我所
未親見之天地耶 然不得謂我所未親見之天地 卽爲我所親見之天地 天地自天
地 而我異矣 我自我 兩天地異矣 我生以前之天地可知也 可知者數也 我
生以後之天地不可知也 不可知者亦數也 有生我以前之天地 然後有我生以後
之天地 此可知其所不可知者數也 我生以後之天地 豈不同於我生以前之天地 
此不可知其所可知者亦數也 數之時義大矣哉 
唐臣袁天罡李淳風著有“推背圖” 父老相傳 迄未寓目 壬戌之夏 得一抄
本 展而讀之 其經過之事若合符節 其數耶 其數之可知者耶 其數之可知而
不可知而可知者耶 
玩其詞 參其意 胡運不長 可立而待 毋以天之驕子自處也 
癸亥人日 金喟識
第一象 甲子 乾卦
推背圖第 一 象
讖曰

茫茫天地 不知所止
日月迴圈 周而復始
頌曰

自從盤古迄希夷
虎鬥龍爭事正奇
悟得迴圈眞諦在
試于唐後論元機
“讖曰”中講
“日月迴圈 周而復始” 表達了作者的宇宙觀 與之相呼應 
“頌曰” 中的“悟得迴圈眞諦在” 這一句道出了作者對未來進行預測的依
據 也就是悟得“迴圈眞諦”而推出來的 對此讀者可以參考對照本章結尾《推
背圖》第六十象的介紹 當然了 與所有的預言相似 《推背圖》講的相當隱諱 
給人一種很“玄”的感覺 但是不管玄不玄 對歷史上的很多事情《推背圖》講
的還是很准的 旣然“試于唐後論元機” 可見講的都是從唐朝開始以後的事
兒 下面我們就每個朝代選那麼一兩個有代表性的介紹介紹 有關《推背圖》的
書其實很多了 我們這裏希望能從不同的視角入手 使讀者能夠有所斬獲 第二
象到第九象的內容預言的是唐王朝(六一八-90七 年)的事情 用十分隱諱的手法預言了
唐朝的大事 包括武則天當權 安史之亂 楊貴妃之死 土蕃入侵中原 建中之
亂 黃巢起兵及朱溫滅唐等 


二原版推背圖
第 一 象 甲子 乾爲天
第 一 象
圖說
一王者端然正坐 左手捧日 右手捧月 


自從盤古得希夷 龍爭虎鬥事可悲 
萬代興亡難盡計 且就武後定玄微 
第 二 象 乙丑 天風姤 
第 二 象
圖說
立劍二口門 鯉十八尾 劍門中過 一血染灰 


江中鯉魚十八尾 片片只從流水起 
子子孫孫二九人 三百年中少一紀 
第 三 象 丙寅 天山遁
第 三 象
圖說
一婦戴金冠坐殿 一手擎鸚鵡 一手擊鼓 


當堂女子本姓武 手執金符坐中土 
身著霞光五彩衣 自秉金錘打金鼓 
第 四 象 丁卯 天地否 
第 四 象
圖說
一架鍾 一人右手執火 左手牽犬 


擬將社稷亂分離 怎奈天宮十八枝 
賴得忠臣火邊犬 方能複立舊唐基 
第 五 象 戊辰 風地觀
第 五 象
圖說
山上有鹿備鞍 下一女仰臥 


鑾鈴鼙鼓近潼關 此月君王幸劍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 定于此處喪金環 
第 六 象 己巳 山地剝 
第 六 象
圖說
一黃色鴟梟在樹上 下橫無數屍骸 


草頭人起亂中華 非青非白亦非黑 
川田十八無人耕 到處父南並子北 
第 七 象 庚午 火地晉
第 七 象
圖說
一僧人披袈裟行至枯樹下 


此人不久就乖張 卻緣天使作顛狂 
九州鼎沸愁無主 世道興王共滅王 
第 八 象 辛未 火天大有 
第 八 象
圖說
三顆明珠品字形 有光三道通天 


其中有個赤猿猴 篡位寰區禍作頭 
剛剛征南又征北 日光閃閃上金樓 
第 9 象 壬申 坎爲水
第 9 象
圖說
一胡人在雲中行 下有木屐如飛 


中州坐臥何曾靜 何胡十兄周武盛 
呼吒天子作吾宗 劍戟相持幾時定 
第 一0 象 癸酉 水澤節 
第 一0 象
圖說
一人著紅袍下帶在上 下有一黃臉人舞 


龍蛇相鬥三十年 一旦紅光只在天 
止得天堂卻遊戲 東京百萬入秦川 
第 一一 象 申戍 水雷屯
第 一一 象
圖說
一王旗號執圭 騎馬領兵過橋 一人迎射 


秦川得入何曾坐 父子東西愛空弓 
卻緣天使一二人 並時收東一時破 
第 一二 象 乙亥水火旣濟 
第 一二 象
圖說
一房上有火焰


一個眞人受天配 總率群胡來卽位 
母子號泣喪英雄 猛火中間方尋對 
第 一三 象 丙子 澤水革
第 一三 象
圖說
一女子頭上插一枝花 有石碑三面 又一小石碑 


趕得和尚過河夫 河南拱手是姑夫 
等得姑夫坐中土 嬪妃卿相成戎奴 
第 一四 象
丁醜 雷火豐 
第 一四 象
圖說
一胡人在石上坐 一王者下拜 


赤猴年間胡漢亂 漢似胡人胡似漢 
改頭換面皆一般 只得汾河秋水畔 
第 一五 象
戊寅 地火明夷
第 一五 象
圖說
一石榴樹上有石榴一枝 


親故殺去尚何疑 豈識河邊赤帝兒 
矯詔一軍人盡泣 園中只有石榴枝 
第 一六 象 已卯 地水師 
第 一六 象
圖說
山上數十隻小雀飛過 一雀折足不飛 


百個雀兒貼天飛 九十九個過山西 
內有一個跳破足 大樑城裏見騎驢 
第 一七 象 庚辰 艮爲山
第 一七 象
圖說
一束柴內一枝新柴 


聖朝天子日日積 十年枯木一枝榮 
生得霞光如日彩 不須甲馬坐三城 
第 一八 象 辛巳 火山賁 
第 一八 象
圖說
一小兒襆頭玉帶紅袍 


上得高樓五七年 都言欠一不成天 
走盡作歸下小月 成敗皆憑月下人 
第 一9 象 壬午 山天大畜
第 一9 象
圖說
一人王服端坐 數人王服執圭立 


歸王歸錢並姓李 其餘次第朝天子 
天然一統付眞主 不負殺戮更今始
第 二0 象 癸未 山澤損 
第 二0 象
圖說
有六間小房相對 中一小房 內有一大房三間 有一豬在內 


十一蔔人小下月 兄弟子孫繼不絕 
兩位郎君貪慕道 騎驢跨蛇天上闕 
第 二一 象 甲申 火澤睽
第 二一 象
圖說
一人乘船背一劍 


但說逆賊八州起 妖氣立志同群止 
分明取得緣稽脫 卻令天子換新志 
第 二二 象 乙酉 天澤履 
第 二二 象
圖說
一人坐舟中 一女人對坐 一人執旗 一人執刀 


若逢女子上牛頭 有一倡狂在陳州 
家是十千加一點 那時國亂此中由 
第 二三 象 丙戍 風澤中孚
第 二三 象
圖說
一婦人戴金冠 手牽一狗 


有一女子大英雄 掌握乾坤在手中 
一朝四海兵戈起 頭上出角是眞龍 
第 二四 象 丁亥 風山漸 
第 二四 象
圖說
一王者王服坐氈帳內 如笑如泣 


兩朝天子笑欣欣 總領群臣渡孟津 
拱手自然難進退 欲去不去愁殺人 
第 二五 象 戊子 震爲雷
第 二五 象
圖說
一香案前有襆頭參拜 二胡人侍立


這個黃河運兒昌 唐虞伊周及霍光 
終日悄悄莫可測 姓名紀日奏清皇 
第 二六 象 已醜 雷地豫 
第 二六 象
圖說
東黃雲之上 有一輪紅日 一猿仰手指 


值金胡人送天道 天子聞說拍手笑 
背天笑裏暗藏刀 不覺金刀卻中掉 
第 二七 象 庚寅 雷水解
第 二七 象
圖說
一屋將傾 一人雙手捧住 頭上有鬥 


金屋野倒換新基 正是旁招柱石時 
這一柱石頭戴鬥 風雲相會無傾欹 
第 二八 象 辛卯 雷風恒 
第 二八 象
圖說
三人金甲仗劍 一猿出手 三豬奔走


三十鼠子好人倫 人無右手信無人 
卻被澤州秦叔寶 自然天使又中興 
第 二9 象 壬辰 地風升
第 二9 象
圖說
園內一石榴樹 一宦者在牆內以杖擊 二軍士在牆外一杖相擊 


誰知奸雄有蕭牆 幸有寺人弓且長 
天道未虧人道正 七層甲戈亂離方 
第 三0 象 癸巳 水風井 
第 三0 象
圖說
一赤蛇仰頭而去 


朝廷原有龍兒在 麟角方生始見人 
中原天子又乘龍 始得朝野有太平 
第 三一 象 甲午 澤風大過
第 三一 象
圖說
一枯木發倒 懸三枝 


要知太歲在何處 青龍交在白毛兔 
偶然東北水中來 此時換換家中主 
第 三二 象 乙未 澤雷隨 
第 三二 象
圖說
一赤衣帝執圭端坐 


聖人垂衣坐天堂 治化自然無低昂 
堯舜無爲誰可比 貢獻珍珠受四方 
第 三三 象 丙申 巽爲風
第 三三 象
圖說
一刀插入一株草中


歲在門北複門東 如知今日兵烘烘 
欲得狐狸走穴處 只得蠶服桑葉空 
第 三四 象 丁酉 風天小畜 
第 三四 象
圖說
一槍一劍在地立 


太歲何時執徐地 擾攏忙忙大凶除 
不畏君王不畏兒 只在青龍方歇止 
第 三五 象 戊戍 風火家人
第 三五 象
圖說
一樹上掛一曲尺 下坐一僧人 


枝枝葉葉百重光 晃晃朗朗照四方 
江東岸上光明起 其中釋子是眞王 
第 三六 象 己亥 風雷益 
第 三六 象
圖說
黃牛背上一綠頭鴨 


寅卯年來方睡覺 醒醒起來登天道 
騰身只上八州峰 六合乾坤如電掃 
第 三七 象 庚子 天雷無妄
第 三七 象
圖說
一人戴冠執圭立金桶中 旁有三人背桶而立 


當時天子尚蒙塵 金輿玉輅奔西秦 
黃鷹奮羽升金殿 鳥獸豺狼作近臣 
第 三八 象 辛醜 火雷噬嗑 
第 三八 象
圖說
一金甲兜鍪一手執斧 


更有眞人坐中土 治化何曾用兵武 
天下鍾磬一齊鳴 眾聖迎王登九五 
第 三9 象 壬寅 山雷頤
第 三9 象
圖說
一金甲將軍橫臥 一人戴甲仗劍 


身著霞光五色裳 無情兒子自輕狂 
不曾達得三清路 不殺身兒一命亡 
第 四0 象 癸卯 山風盅 
第 四0 象
圖說
一五色鳳在雲中立 


八方大聖盡稱臣 稽首傾心作大君 
天鼓自鳴神鬼伏 騰身足上步青雲 
第 四一 象 甲辰 離爲火
第 四一 象
圖說
一胡人吹箭牽犬 張弓立槍在地 


此帝出身在冀州 開口張弓左右邊 
自然穆穆乾坤大 敢將火鏡照心懸 
第 四二 象 乙巳 火山旅 
第 四二 象
圖說
一赤旗十三面 


七星捧住眞天子 分明火入耳邊起 
殺盡三山牛出言 身騎白馬軍中止 
第 四三 象 丙午 火風鼎
第 四三 象
圖說
一女子抱琵琶 刀在地下 旁有一兔 


西山女子琵琶仙 皎皎衣裳九萬錢 
此時得到眞朝帝 亂卻君王百萬年 
第 四四 象 丁未 火水未濟 
第 四四 象
圖說
一大人 一小兒 各襆頭紅袍玉帶 


黑兔夜走青龍日 欲去不盡不敢說 
只有外邊枯樹上 三十三上子孫結 
第 四五 象 戊申 山水蒙
第 四五 象
圖說
一人戴襆頭騎馬 一壯士前行 


兔入雞群忘羊群 枯樹生枝又逢春 
不料春風冷如水 豈識眞陽火裏人 
第 四六 象 己酉 風水渙 
第 四六 象
圖說
一長大人 襆頭紅袍束帶 兩手擎拳發怒 


有一武人自帶弓 口稱我是白頭翁 
手邊門裏伏金刀 無事離家入東京 
第 四七 象 庚戍 天水訟
第 四七 象
圖說
一美貌小兒 頭上插青葉 手中弓箭桃橫倒 一胡人頭帶箭而走 


此時卻怕雲頭旋 日月龍兒水火現 
又被西山神鬼知 十八孤兒與胡戰 
第 四八 象 辛亥 天火同人 
第 四八 象
圖說
一人冠冕生雙口 


戰龍老猴又入秦 並分日月鬧無門 
此人不必尋兵馬 除去門樓問主人 
第 四9 象 壬子 坤爲地
第 四9 象
圖說
一人皂衣 手執斧鉞 


顏色開花結子先 天子兒孫多少年 
借問君王何日到 怕死寰區永不圓 
第 五0 象 癸醜 地雷複 
第 五0 象
圖說
一老人白衣烏紗 拄杖大步而行 


西山犬吠東海人 諷言人茫鬧千春 
坐家又男年世太 只得彭公走幾巡 
第 五一 象 甲寅 地澤臨
第 五一 象
圖說
一河水立四個氈帳 左右卷旗相對 


西山犬吠四千聲 東海人亡鬧萬君 
運動長安千裏外 金刀土木共尋名 
第 五二 象 乙卯 地天泰 
第 五二 象
圖說
數人在水中 


西山犬吠東海人 開運王家作庶臣 
家家女人無活計 丈夫總是溺河津 
第 五三 象 丙辰 雷天大壯
第 五三 象
圖說
狀元墨作三段 


家中盡哭兒和女 殺盡家中見明主 
死木將來塞北門 災災又遇死生主 
第 五四 象 丁巳 澤天夬 
第 五四 象
圖說
三峰山下有水分四海 


此時兵亂知興少 五帝三王分土早 
兩憂家國小民人 只須人學王古老 
第 五五 象 戊午 水天需
第 五五 象
圖說
一匹馬頭上有霞光八道 


恰卻白馬七百七 三十年前卻生一 
只因下欠三小鐵 走入長安去求乞 
第 五六 象 己未 水地比 
第 五六 象
圖說
圓光內一僧人黃衣而坐 


乞得一男並一女 二十共歲三十五 
何公問指我前程 東邑之中有黃土 
第 五七 象 庚申 兌爲澤
第 五七 象
圖說
一人穿青衣 戴雨笠 牽黃牛 


黃牛換卻赤羊來 因何人口依然在 
衣無帶事官相齊 來到此日被困害 
第 五八 象 辛酉 澤水困 
第 五八 象
圖說
水中二死人 岸上一甲士 一短衣人 


干戈未靜干戈起 將敗軍奔夫棄關 
但問水深原向北 黎民不必到長安 
第 五9 象 壬戍 澤地萃
第 五9 象
圖說
一人襆頭紅袍玉帶 二美人侍立大泣


賊害才得人爲主 卻乃堤防千里花 
百個宗杖皆盡死 始知稚子福無涯 
第 六0 象 癸亥 澤山鹹 
第 六0 象
圖說
一金甲將軍持戟而立 


三人共首吾之姓 水滿天下我之名 
民物好生歸有德 何需北戰與南征 
第 六一 象 甲子 水山蹇
第 六一 象
圖說
一樹上擎一華蓋 


快行軍馬何曾有 一閏元來二十九 
堂堂華蓋樹梢頭 難得金昆繼金友 
第 六二 象 乙丑 地山謙 
第 六二 象
圖說
一王受璽於前 二胡人待立於後 


始受偽禪孫受虜 一十八人九處坐 
堪歎懷憫在其中 金蓋原來也興禍 
第 六三 象 丙寅 雷山小過
第 六三 象
圖說
樹上掛一弓 岸上有一豬 水中有一鱉 


一止存心直四休 將弓掛在柳梢頭 
八牛枉費千斤力 依舊還元二百秋 
第 六四 象 丁卯 雷澤歸妹 
第 六四 象
圖說
一金甲人 一小兒推背 


茫茫天數此中求 成敗興亡不自由 
推背圖裏誠從看 天家氣運一時同 
(此版本共 六七 象 後 三 象卦象缺失)
第 六五 象
第 六五 象
圖說
一船上王者負劍而立 


眞命何曾覺得來 男兒豈肯受凶災 
收功卻憑縮頭主 舉止謀心總是灰 
第 六六 象 
第 六六 象
圖說
一紅李中有一人眼


紅李中間一眼睛 長驅躍馬入神京 
無端惱了三公桂 一旦乾坤屬大清 
第 六七 象
第 六七 象
圖說
四色旗八面 


北方女國並中原 四海全無濁水灣 
二四旗中分造化 紅巾小袖遍人間 

728x90
반응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