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자(慈)
: 願給一切衆生安樂的心, 也就是仁愛心的無限擴大.
◎자광(慈光)
: 佛菩薩偉大慈悲的光輝.
◎자단(子斷)
: 煩惱好比是種子, 由煩惱而生的苦報好比是果實, 斷此能生苦報的煩惱, 謂之子斷.
◎자량(資糧)
: 資是資助, 糧是糧食, 修道亦如遠行, 要有善根福德正法等糧食資助其身, 才能到達.
◎자량위(資糧位)
: 唯識五位之一.見五位條.
◎자력(自力)
: 衆生自己修行的力量.
◎자문(慈門)
: 佛菩薩的慈悲法門.
◎자문관(字門觀)
: 一種觀察諸尊種子的觀法.
◎자박(子縛)
: 見思煩惱, 繫縛身心, 使不自在, 謂之子縛, 對果縛而言.
◎자비(慈悲)
: 慈與悲.願給一切衆生安樂叫做慈;願拔一切衆生痛苦叫做悲.
◎자비관(慈悲觀)
: 慈悲一切衆生的觀法, 爲五停心之一.
◎자비량(自比量)
: 因明三量之一.見三量條.
◎자비십이리(慈悲十二利)
: 有慈悲心的人將獲得十二種的利益, 卽福常隨身․臥安․覺安․不見惡夢․天護․人愛․不毒․不兵․水不喪․火不喪․在所得到․死昇梵天.
◎자비의(慈悲衣)
: 袈裟.
◎자비참법(慈悲懺法)
: 釋氏通鑑說 : 梁武帝妃郗氏, 其性酷妒, 死後化爲巨蛇, 一夜入後宮通夢於帝, 求爲修功德使離苦, 帝閱大藏, 製慈悲懺法, 請僧懺罪, 後得化爲天人, 於空中謝帝, 帝畢生不復立后.
◎자상(自相)
: 一切事物, 皆有自共二相.見共相條.
◎자상공(自相空)
: 十八空之一.
◎자성(自性)
: 諸法各自有其不改變不生滅的自性, 故一切現象的本體或一切心相的性體, 叫做自性.
◎자성계(自性戒)
: 又名本性戒, 卽不待佛制, 自性便可受持的戒, 如十善戒是.
◎자성미타(自性彌陀)
: 自性就是彌陀.依心性的道理說, 自他本來是不二的, 念佛人不生不滅的心性與彌陀佛不生不滅的心性毫無差異, 故念彌陀卽是念自性之佛.
◎자성삼보(自性三寶)
: 自性本具的三寶, 如衆生具有靈明覺照的佛性爲佛寶, 其性常寂圓淨爲法寶, 有融妙和樂義爲僧寶.
◎자성신(自性身)
: 四身之一.見四身條.
◎자성오분법신향(自性五分法身香)
: 見五分法身香條.
◎자성청정심(自性淸淨心)
: 又名如來藏心, 吾人本具的心, 自性淸淨, 離一切的妄染, 故云自性淸淨心.
◎자성항(自性行)
: 四種性行之一.
◎자수자용(自受自用)
: 見報身條.
◎자승과(自乘果)
: 三乘各自的聖果.
◎자심불(自心佛)
: 自己心裡的佛.因自己的本性, 原是與佛一樣的.
◎자심삼매(慈心三昧)
: 興發慈悲心的禪定.
◎자씨(慈氏)
: 彌勒菩薩.
◎자운(慈雲)
: 宋杭州天竺靈山寺靈應尊者, 名遵式, 眞宗賜號慈雲, 天台寧海人, 於國淸寺普賢像前燒一指, 誓傳天台之道.
◎자운참주(慈雲懺主)
: 中國宋朝遵式法師, 號慈雲, 治定往生淨土懺儀, 請觀音消伏毒害懺儀․金光明懺法等, 因而後世稱爲慈雲懺主.
◎자은(慈恩)
: 慈悲的恩德.唐朝法相宗的祖師玄奘, 住在京兆大慈恩寺, 後人叫他做慈恩大師.
◎자은가(慈恩家)
: 唐朝慈恩大師以法相宗成立一家, 世稱慈恩家.
◎자은삼관(慈恩三觀)
: 見三觀條.
◎자은종(慈恩宗)
: 又名法相宗․唯識宗․相宗․有宗等, 唐時玄奘到中印度, 就學於戒賢論師, 回來後住在慈恩寺, 故號慈恩宗.見法相宗條.
◎자은팔종(慈恩八宗)
: 慈恩大師將佛敎分爲八宗, 卽一․我法空有宗, 指犢子部等;二․有法無我宗, 指有部宗等;三․法無去來宗, 指大衆部等;四․現實假實宗, 指說假部等, 五․俗妄眞實宗, 指說出世部等;六․諸法但名宗, 指一說部等;七․勝義皆空宗, 指般若等空宗龍樹系;八․應理圓實宗, 指華嚴法華等經及無著系.
◎자인(慈忍)
: 慈悲與忍辱.
◎자인(字印)
: 種子與印契.
◎자자(自恣)
: 僧衆於七月十五日, 結夏安居已畢, 便在大會中, 任由衆人恣擧自己所犯之罪, 並對著其他比丘作懺悔, 叫做自恣, 又名隨意, 卽可以任由他人隨意檢擧自己的罪過.
◎자자건도(自恣犍度)
: 二十犍度之一.
◎자자일(自恣日)
: 指結夏安居的最後一日.
◎자재(自在)
: 進退無礙的意思.指吾人的心完全脫離了煩惱的繫縛而通達無礙.
◎자재왕(自在王)
: 大日如來的尊稱.
◎자재천(自在天)
: 見大自在天條.
◎자조(自調)
: 聲聞緣覺的修行方法, 其方法是自調自淨自度.智度論說 : 「求福德皆爲自調自淨自度.持戒是自調, 修禪是自淨, 智慧是自度.復次, 自調者正語正業正命, 自淨者正念正定, 自度者正見正思惟正方便.」
◎자조자정자도(自調自淨自度)
: 見自調條.
◎자존(慈尊)
: 慈氏菩薩, 亦卽彌勒菩薩.
◎자증(自證)
: 親自證悟和體驗.
◎자증분(自證分)
: 見四分條.
◎자증신(自證身)
: 五種法身中之法界身及四種法身中之自性身.
◎자체분(自體分)
: 與自證分同.
◎자항(慈航)
: 渡人脫離苦海的意思.
◎자항화타(自行化他)
: 又叫做自利利他, 卽一方面自己修行一方面又敎化他人.
◎작관(作觀)
: 閉起眼睛, 黙想一種相.
◎작범(作犯)
: 作殺生偸盜等惡事而毁犯所受的戒律.
◎작법참(作法懺)
: 三種懺悔之一.見三種懺悔條.
◎작업(作業)
: 身口意所作的善惡業.
◎작원문(作願門)
: 五念門之一.見五念門條.
◎작의(作意)
: 集中注意, 令心警覺.
◎작지계(作持戒)
: 戒有止持戒和作持戒二種, 止是制止, 制止身口意不作諸惡, 如五戒乃至具足戒等是;作是造作, 策勵三業以造作衆善.以上二戒又名止持門和作持門, 諸惡莫作是止持門, 衆善奉行是作持門.
◎장(障)
: 煩惱的別名, 因煩惱能障礙聖道.
◎장(藏)
: 蘊積的意思, 經典能蘊積敎義, 所以叫做藏.
◎장경(藏經)
: 搜集佛敎所有的經律論三藏, 及歷代後賢的著作, 聚集在一處, 好像佛經的庫藏一樣, 所以叫做藏經.
◎장노(長老)
: 年高德邵的比丘.
◎장륙응신(丈六應身)
: 如來爲地前凡夫及二乘人所現的劣應身, 高一丈六尺, 這是通常應化佛的身量, 釋尊住世時, 就是現丈六金身.
◎장명등(長明燈)
: 又名續明燈, 或無盡燈, 卽佛前日夜常明的燈.
◎장물(長物)
: 多餘的東西, 如比丘多餘的衣缽金銀米穀等是.
◎장발(長鉢)
: 比丘多餘的鐵鉢.
◎장시수(長時修)
: 四修之一.見四修條.
◎장식(藏識)
: 含藏一切善惡種子的識, 卽阿賴耶識.
◎장양(長養)
: 生長養育功德善根.
◎장엄(莊嚴)
: 裝飾的意思.莊美威嚴.
◎장엄겁(莊嚴劫)
: 在三世的三大劫中, 過去的大劫叫做莊嚴劫.在任何一大劫中, 都有成住壞空的八十增小劫, 在住劫的二十小劫中有千佛出世, 華光佛最先, 毘舍浮佛最後, 因有千佛出世以莊嚴其劫, 故名莊嚴劫.
◎장의(長衣)
: 比丘三衣或百一資具以外的衣.長是長物的意思.
◎장자(長者)
: 年長或分尊的人.尊稱有道德的人.
◎장재월(長齋月)
: 適宜持續一個月齋食的月份, 卽正月․五月․九月.
◎장진해탈(障盡解脫)
: 見二解脫條.
◎장항(長行)
: 行數很長的經文, 卽十二分敎中的修多羅.
◎재(齋)
: 正午以前的飯食.蔬食.
◎재가보살(在家菩薩)
: 指在家學佛受持菩薩戒的人.
◎재가이계(在家二戒)
: 在家人所應受持的二種戒, 卽五戒與八戒.五戒是盡形壽之戒, 八戒只是一日一夜之戒.
◎재계(齋戒)
: 淸除心的不淨叫做齋, 禁身的過非叫做戒, 齋戒就是守戒以屛絶一切嗜欲的意思.
◎재공양(財供養)
: 三供養之一, 卽以世間的財寶去供養諸佛菩薩.
◎재법(齋法)
: 過午不食的行法.
◎재비시(齋非時)
: 午前之食叫做時, 午後之食叫做非時.
◎재시(財施)
: 三施之一, 卽以財物救濟他人, 其中有內財與外財的分別, 外財是金銀․財寶․衣服․飮食․田地․房屋․妻妾․兒女․奴婢․牲畜等身外之物;內財是頭目․皮骨․牙髮․唇舌․手足․腦髓等我們身體上的東西.
◎재시(齋時)
: 齋食之時, 卽淸晨至正午之間.
◎재월(齋月)
: 正月․五月․九月等三個月, 諸天下降巡視人間, 是最宜持齋及小心惡事的月份, 謂之三長齋月.
◎재전(在纏)
: 在纏眞如的簡稱, 卽眞如法性之理隱藏於煩惱纏縛之中.
◎재주(齋主)
: 布施齋食的施主.
◎재칠(齋七)
: 人死後七七日的齋會.
◎저(著)
: 纏愛不捨的意思, 如愛著, 執著, 貪著.
◎저법(著法)
: 在因緣生的事物上, 執著有事物的實體存在.
◎저아(著我)
: 在五蘊假合的身上, 執著有一個實我.
◎적(寂)
: 又叫做滅, 涅槃的別名.
◎적념(寂念)
: 寂靜的念慮, 卽禪定.
◎적멸(寂滅)
: 涅槃.
◎적멸도장(寂滅道場)
: 化身佛證有餘涅槃的道場, 如釋尊在摩竭陀國伽耶山附近菩提迦耶菩提樹下之金剛座是.
◎적멸무이(寂滅無二)
: 涅槃離一切差別之相, 故謂之寂滅無二.
◎적멸상(寂滅相)
: 涅槃的境界不著一切之相, 故云寂滅相.智度論說 : 「涅槃卽是寂滅相.」
◎적멸위낙(寂滅爲樂)
: 生死是苦, 寂滅卽是樂.
◎적상(寂常)
: 無煩惱叫做寂, 無生滅叫做常, 寂常就是涅槃的道理.
◎적연(寂然)
: 寂靜無事的狀態.
◎적연계(寂然界)
: 二乘人所證得的涅槃境界.
◎적정(寂靜)
: 脫離一切之煩惱叫做寂, 杜絶一切之苦患叫做靜, 寂靜卽涅槃的道理.
◎적종(寂種)
: 歡喜涅槃寂滅的種性, 如聲聞緣覺乘之行人是.
◎전(電)
: 金剛經六喩之一.電之爲物, 忽生忽滅, 以喩世相之無常迅速.
◎전(纏)
: 煩惱的別名, 因煩惱能纏縛人們的身心, 使不得自在.
◎전개(纏蓋)
: 纏與蓋.纏與蓋都是煩惱的別名, 纏有十纏, 蓋有五蓋.
◎전계(傳戒)
: 傳授戒法.
◎전광석화(電光石火)
: (喩)焂忽消失.
◎전광조노(電光朝露)
: (喩)身體之無常.
◎전념(前念)
: 指過去的意念, 未來的意念則叫做後念.
◎전도(顚倒)
: 倒見事理的意思, 如以無常爲常, 以苦爲樂等是.
◎전도심(顚倒心)
: 心思不定, 顚顚倒倒, 亂轉念頭.
◎전등(傳燈)
: 傳法於他人, 如燈燈相傳, 心心相印.
◎전륜성왕(轉輪聖王)
: 簡稱轉輪王, 或輪王, 爲世間第一有福之人, 於人壽八萬四千歲時出現, 統轄四天下.有四種福報 : 一․大富, 珍寶․財物․田宅等衆多, 爲天下第一;二․形貌莊嚴端正, 具三十二相;三․身體健康無病, 安穩快樂;四․壽命長遠, 爲天下第一.轉輪王出現時, 天下太平, 人民安樂, 沒有天災人禍.此乃由過去生中, 多修福業, 可惜不修出世慧業, 所以僅成統治世界有福報之大王, 卻不能修行悟道證果.參考輪王條.
◎전륜왕(轉輪王)
: 見轉輪聖王條.
◎전면(纏眠)
: 纏指現行, 眠指種子.
◎전박(纏縛)
: 十纏和四縛.纏縛是指一切的煩惱, 因煩惱能纏縛衆生於三界六道之中.
◎전법륜(轉法輪)
: 指佛說法.佛的敎法, 如車輪旋轉, 能轉凡成聖, 能碾摧一切的煩惱, 叫做法輪, 佛說法, 度衆生卽叫做轉法輪.
◎전불후불(前佛後佛)
: 前佛是指釋迦佛, 後佛是指彌勒佛.
◎전사체법륜(轉四諦法輪)
: 佛說四聖諦, 敎小乘人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使之證聲聞四果.
◎전식(轉識)
: 唯識論說八識中的第八阿賴耶識爲本識, 其餘七識都叫做轉識, 因由第八識轉生.轉有漏的八識而成爲無漏的四智.見轉識成智條.
◎전식성지(轉識成智)
: 轉凡夫有漏的八識成爲佛的四智, 卽轉第八識爲大圓鏡智, 轉第七識爲平等性智, 轉第六識爲妙觀察智, 轉前五識爲成所作智.
◎전심(傳心)
: 見以心傳心條.
◎전어(轉語)
: 參禪參到進退維谷處, 請人代下一語, 以爲撥轉, 而得轉身自在, 乃至於轉迷開悟.
◎전전식(展轉食)
: 吃了一次正餐, 移位再吃, 叫做展轉食, 佛制不許.
◎전진(前塵)
: 過去的事情.
◎절대(絶待)
: 絶諸對待.對待是兩方並峙的意思, 如黑白․大小․善惡等是.絶待是眞如平等, 無法可得, 故絶諸對待, 簡稱絶待.
◎절복섭수(折伏攝受)
: 折伏惡人, 攝受善人, 此二門乃是佛道大綱, 折伏是配智慧門, 攝受是配慈悲門.
◎점교(漸敎)
: 由淺入深的敎法, 如先說小乘然後才說大乘是.
◎점단(漸斷)
: 逐漸的斷除.
◎점돈교(漸頓敎)
: 漸敎與頓敎.漸敎是由淺入深逐漸成功的敎法;頓敎是立刻速成的敎法.在天台化儀四敎中, 藏通別三敎屬漸敎, 圓敎屬頓敎.
◎점오(漸悟)
: 逐漸覺悟.見二悟條.
◎점차관(漸次觀)
: 天台宗三種止觀之一, 卽先修數息觀, 漸進而修至極的實相觀.
◎접선계(接善戒)
: 與攝善法戒同.見三聚戒條.
◎접족작례(接足作禮)
: 仰掌承接尊者的兩足而作禮.
◎정(定)
: 心住於一境而不散亂.
◎정각(正覺)
: 眞正的覺悟.成佛叫做正覺.
◎정각화(正覺華)
: 指極樂世界的蓮華, 因依阿彌陀佛的正覺而成, 所以叫做正覺華.
◎정거천(淨居天)
: 在色界四禪之最高處, 有五重天, 爲證得不還果的聖者所生之處, 因無外道雜居, 故名淨居.這五重天是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정견(正見)
: 正確的見解, 亦卽離諸邪痴顚倒的如實知見, 是八正道之一.
◎정계(淨戒)
: 淸淨的戒行.
◎정공계(定共戒)
: 二戒之一.見二戒條.
◎정과(正果)
: 學佛人精修有得, 叫做證果, 因與外道的證果有別, 所以叫做正果.果是形容好像果子一樣的成熟.
◎정관(淨觀)
: 淸淨的觀法, 如淨土之十六觀是.
◎정광(定光)
: 佛名.見定光佛條.
◎정광(頂光)
: 佛菩薩頭頂上的圓光.
◎정광불(定光佛)
: 燃燈佛.釋迦佛在因位時曾買五朵花奉獻給此佛, 因而獲得未來成佛的記別.
◎정광화불(頂光化佛)
: 佛頭頂上圓光所變化出來的佛.
◎정구업진언(淨口業眞言)
: 卽「修唎修唎, 摩訶修唎, 修修唎, 薩婆訶.」十四字.
◎정근(定根)
: 禪定能生一切的功德, 故名根, 爲五根之一.
◎정근(正勤)
: 卽正精進.
◎정념(正念)
: 正確的念頭, 亦卽時常憶念正道, 不使思想行爲有錯誤, 是八正道之一.
◎정답(定答)
: 非常肯定的答案, 爲四種問答之一.
◎정덕(淨德)
: 四德之一.見四德條.
◎정등각(正等覺)
: 眞正普遍平等的覺悟, 亦卽佛的覺悟.
◎정등정각(正等正覺)
: 梵語三藐三菩提, 華譯爲正等正覺, 卽眞正平等的覺悟的意思.
◎정려(靜慮)
: 靜坐思惟, 亦卽禪定.
◎정력(定力)
: 禪定的力量, 能破除一切的亂想, 爲五力之一.
◎정력(靜力)
: 靜慮的力量, 亦卽禪定的力量.
◎정례(頂禮)
: 頭頂著地禮拜於尊者之前, 是一種最敬禮節.
◎정류리세계(淨琉璃世界)
: 藥師如來的淨土.
◎정류리정토(淨琉璃淨土)
: 藥師琉璃光如來所住的國土, 在東方.
◎정리(定異)
: 在差別的因果中, 互爲差別, 而不相混亂, 叫做定異.
◎정명(淨名)
: 見淨名居士條.
◎정명(淨命)
: 淸淨的生活, 如比丘離四種的邪命而生活是, 亦卽八正道中之正命.以淸淨之心爲生命.
◎정명거사(淨名居士)
: 維摩詰居士.維摩詰華譯卽是淨名.
◎정묘(淨妙)
: 淸淨美妙.
◎정문(定門)
: 定慧二門之一.見二門條.
◎정반왕(淨飯王)
: 古印度迦毘羅衛國的國王, 亦卽釋尊的父親.
◎정발(淨髮)
: 僧人剃頭.僧人例必每半個月要淨髮一次.
◎정방(淨邦)
: 淨土.
◎정법(頂法)
: 又名頂位, 四善根之一.見四善根條.
◎정법(正法)
: 眞理的道法.正法時期.見正像末條.
◎정법계(淨法界)
: 又名淸淨法界, 卽眞如的境界.
◎정법륜(正法輪)
: 指眞理的敎法, 亦卽如來所說的敎法.
◎정법명여내(正法明如來)
: 觀世音菩薩過去成佛時的名字.
◎정법수(正法壽)
: 正法的壽命.
◎정법안장(正法眼藏)
: 佛的心眼徹見正法, 名正法眼, 深廣而萬德含藏, 叫做藏.正法眼藏, 是禪宗用來稱其敎外別傳的心印.
◎정법의(正法依)
: 佛的尊號, 因佛能以正法向衆生宣說, 爲正法之所依.
◎정보(正報)
: 指衆生的身體, 因衆生的身體是依過去的業因而召感得來的果報正體, 爲二報之一.
◎정불(淨佛)
: 究竟的眞佛.
◎정사(精舍)
: 寺院的別名.
◎정사(正士)
: 修行正法之士, 卽菩薩.
◎정사유(正思惟)
: 正確的思考, 亦卽思考四諦的道理, 以引發正當的欲念, 明瞭世出世間的因果, 斷集證滅, 離苦得樂, 是八正道之一.
◎정산(定散)
: 定者禪定, 心常住於一境;散者散亂, 心常攀緣於六塵之境.
◎정상(定相)
: 常住不變的形相.入定的相狀.
◎정상(頂相)
: 如來的頭頂上有肉髻, 一切人天不能見, 故名無見頂相, 爲三十二相之一.
◎정상말(正像末)
: 佛法共分爲三個時期, 卽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法時期.釋尊法運期限, 各經所載不同, 古德多依用正法五百年, 像法一千年, 末法一萬年之說.正法時期, 正者証也, 佛雖滅度, 法儀未改, 有敎, 有行, 有証果者, 是名正法時期;像法時期, 像者似也, 此時期, 有敎, 有行, 但証果的人已經很少;末法時期, 末者微也, 此時期轉爲微末, 只有敎而無行, 更無證果者.
◎정색근(淨色根)
: 又叫做勝義根, 乃五根的實體, 依之則有發識取境的作用, 爲四大種所成, 今所謂之神經, 彷彿似之.
◎정성(定性)
: 指只有聲聞或緣覺或菩薩之一種種子的衆生, 如果兼具二種或三種之種子的衆生則叫做不定性, 如果完全沒有三乘之無漏種子, 而只有人天之有漏種子的衆生又叫做無種性.
◎정성성문(定性聲聞)
: 法相宗所立五種性之一.見五種性條.
◎정성연각(定性緣覺)
: 法相宗所立五種性之一.見五種性條.
◎정성이승(定性二乘)
: 定性聲聞與定性緣覺.
◎정성희낙지(定性喜樂地)
: 三界九地之一, 卽色界之第二禪天, 因此地的天人, 住於殊勝美妙的禪定之中, 因而生起心識的喜樂, 故名.
◎정수(定水)
: (喩)定心湛然, 猶如止水.
◎정수(正受)
: 想心都息, 緣慮並亡, 與三昧相應的禪定, 叫做正受.
◎정시(淨施)
: 二種布施之一.
◎정심(淨心)
: 自性淸淨心.
◎정심(停心)
: 卽五停心觀.
◎정안(淨眼)
: 淸淨的法眼.
◎정안삼매(淨眼三昧)
: 一心觀想梵釋諸天的淸淨身體, 叫做淨眼三昧.
◎정어(正語)
: 正確的言語, 亦卽對人常說眞誠和善的話, 是八正道之一.
◎정업(定業)
: 一定受報的業.定業有善惡兩種, 善的定業, 定受樂果, 惡的定業, 定受苦果.
◎정업(正業)
: 正當的行業, 以正當的行業來維持生命, 不做不道德的事業, 是八正道之一.
◎정업(淨業)
: 淸淨的善業.修往生淨土的事業.
◎정업정인(淨業正因)
: 觀無量壽經說修淨業正主的因有三種, 第一種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種是受持三歸․具足衆戒․不犯威儀;第三種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정역(淨域)
: 諸佛的淨土.
◎정욕(正欲)
: 又名正思惟.見正思惟條.
◎정위(頂位)
: 見頂法條.
◎정인(淨因)
: 修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業叫淨業, 淨因就是修這種淨業的因.
◎정인(正因)
: 主要的原因叫做正因, 若是次要的助力則叫做緣因.
◎정정(正定)
: 正確的禪定, 亦卽把心安住於一境, 不亂不動, 是八正道之一.
◎정정진(正精進)
: 正確的努力, 亦卽努力修善斷惡, 爲八正道之一.
◎정종(淨宗)
: 淨土宗的簡稱.
◎정주(淨住)
: 寺的十種名稱之一.
◎정지(定智)
: 禪定與智慧.
◎정진(精進)
: 又叫做勤, 卽努力向善向上.
◎정진각지(精進覺支)
: 見七覺分條.
◎정진근(精進根)
: 五根之一.
◎정진여의족(精進如意足)
: 四如意足之一.
◎정진파나밀(精進波羅蜜)
: 又名勤波羅蜜, 見六波羅蜜條.
◎정찰(淨刹)
: 淸淨的佛刹.
◎정취(定聚)
: 三聚之一.
◎정토(淨土)
: 聖人所住的國土, 因這種國土沒有五濁的垢染, 所以叫做淨土.
◎정토삼부경(淨土三部經)
: 見三部經條.
◎정토종(淨土宗)
: 又名蓮宗, 或念佛宗, 以普賢菩薩爲初祖, 主張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정토칠경(淨土七經)
: 淨土宗所依持的七部經典, 卽無量淸淨平等覺經․大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鼓音聲三陀羅尼經.
◎정편각(正徧覺)
: 眞正普遍的覺悟, 與正徧智同義.
◎정편지(正徧智)
: 又名正徧知, 卽眞正普遍知道一切之法, 是佛十號之一.
◎정학(定學)
: 禪定之學, 爲三學之一.
◎정항(正行)
: 做主要的功夫叫做正行, 若做幇助的功夫則叫做助行.
◎정혜(定慧)
: 禪定與智慧, 亦卽三學中之二學.收攝散亂的心意爲定;觀察照了一切的事理爲慧.
◎정혜이승(定慧二乘)
: 以定慧二種法來配於吾人的左右手, 左手爲定手, 右手爲慧手.
◎제견(諸見)
: 一切的邪見.
◎제계(制戒)
: 佛對弟子們所制訂的戒律.
◎제교(制敎)
: 制止罪惡的敎法, 亦卽戒律.
◎제누(諸漏)
: 一切的煩惱.漏卽煩惱的別名.
◎제도(濟度)
: 以佛法救濟超度衆生.
◎제륙식(第六識)
: 卽意識.
◎제륙음(第六陰)
: 五陰之外, 無第六陰, 第六陰者, 有名無實的意思.
◎제륙의식(第六意識)
: 八識中意識居於第六, 故名第六意識.
◎제륙천(第六天)
: 欲界天共有六重, 他化自在天位於第六, 故名第六天.
◎제망(帝網)
: 懸於帝釋天宮的寶網.
◎제망천주(帝網天珠)
: 帝釋懸寶珠網以裝飾宮殿, 這些寶珠的光明互相輝映, 一珠現一切珠影, 一切珠盡現一珠之中, 各各如是, 重重影現.
◎제문(制門)
: 制止罪惡之門.如來悲德所垂, 五逆十惡一律攝受, 是爲化門;如來智德所發, 制止諸惡, 毫無容赦, 是爲制門.以上二門也就是化制二敎.
◎제법(諸法)
: 指森羅萬象的一切事物.
◎제법무상(諸法無相)
: 謂諸法都是因緣假合而生, 無一定的形相.
◎제법무아(諸法無我)
: 三法印之一.見三法印條.
◎제법실상(諸法實相)
: 又名眞如․法性․實際等, 卽一切事物的眞相或眞理.
◎제법인연생(諸法因緣生)
: 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生.
◎제법적멸상(諸法寂滅相)
: 諸法的實相, 是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 所以叫做寂滅相.
◎제법진여(諸法眞如)
: 以法空觀, 觀法空之後, 所得的眞如, 叫法空眞如, 若觀諸法皆空, 卽得諸法眞如.
◎제법필경공(諸法畢竟空)
: 有爲無爲諸法畢竟空無的意思.有爲法乃因緣所生, 只有假相幻用, 空無自性, 故畢竟空, 無爲法連假相幻用都無, 是智觀上假說名義, 所以也是畢竟空.
◎제불(諸佛)
: 所有十方三世一切之佛.
◎제사결집(第四結集)
: 見結集條.
◎제사선(第四禪)
: 色界四禪天中之第四天, 也就是色界之最高處.
◎제삼결집(第三結集)
: 見結集條.
◎제삼과(第三果)
: 小乘四果中之第三果, 卽不還果.
◎제삼능변(第三能變)
: 眼等六識的別名.
◎제삼선(第三禪)
: 色界四禪天中之第三禪天, 此中共有三天, 卽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제삼시교(第三時敎)
: 見三時敎條.
◎제삼지(第三地)
: 把見諦以上的菩薩的階位分爲十地, 第三地就是發光地.
◎제상(諸相)
: 一切事物的形相.
◎제상선인(諸上善人)
: 許多上等的善人.
◎제석(帝釋)
: 忉利天的天主, 俗稱爲玉皇大帝.
◎제세(濟世)
: 救濟世人.
◎제수(諸受)
: 苦樂捨等一切感受.
◎제오대(第五大)
: 一切色法只有地水火風四大, 四大之外, 無第五大, 第五大者, 有名無實的意思.
◎제온(諸蘊)
: 指色受想行識五蘊.見五蘊條.
◎제유(諸有)
: 一切之有.有有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的分別.
◎제이결집(第二結集)
: 見結集條.
◎제이과(第二果)
: 小乘四果中之第二果, 卽一來果.
◎제이능변(第二能變)
: 末那識的別名.把八識分爲三種, 第八阿賴耶識爲初能變, 第七末那識爲第二能變, 其餘六識爲第三能變.心識對於所變之境叫做能變.
◎제이선(第二禪)
: 色界四禪天中之第二禪天.劫末之大水災, 到此爲止.
◎제이시교(第二時敎)
: 見三時敎條.
◎제일결집(第一結集)
: 見結集條.
◎제일승(第一乘)
: 大乘的別名.
◎제일시교(第一時敎)
: 三時敎之第一.見三時敎條.
◎제일의(第一義)
: 至高無上的眞理.
◎제일의공(第一義空)
: 指大乘至極的涅槃, 因大乘的涅槃與小乘的涅槃不同, 小乘的涅槃偏眞但空, 大乘則連空亦空, 爲中道實相之空, 故名第一義.
◎제일의관(第一義觀)
: 天台三觀中中觀的別名.
◎제일의체(第一義諦)
: 二諦之一, 又名眞諦․聖諦․勝義諦․涅槃․眞如․實相․中道․法界․眞空等, 是深妙的眞理的意思.
◎제자(弟子)
: 徒衆對老師的自稱.
◎제종(諸宗)
: 一切的宗派.
◎제천(諸天)
: 指三界二十八天.見二十八天條.
◎제청이교(制聽二敎)
: 佛所制定必當受持的法, 叫做制;聽其方便隨意執行的法, 叫做聽.故制法若不實行必有罪, 聽法不實行也不爲罪.
◎제취(諸趣)
: 六道的意思.
◎제칠식(第七識)
: 又名末那識, 爲我法二執的根本.
◎제파달다(提婆達多)
: 人名, 爲斛飯王之子, 阿難之兄, 佛的徒弟.出家學神通, 身具三十相, 誦六萬法藏, 其本地爲深位的菩薩, 釋尊在法華會上, 述往世爲棄位國王, 提婆達多爲仙人, 使他具足一切佛法, 至於成佛.
◎제팔식(第八識)
: 卽阿賴耶識, 華譯爲藏識, 因它能含藏諸法的種子.
◎제항무상(諸行無常)
: 三法印之一.見三印條.
◎제호(醍醐)
: 經過多次製煉的乳酪, 味中第一, 也可作藥用醫衆病, 在涅槃經中, 把它比喩佛性, 是五味之一.
◎제호경(醍醐經)
: 天台宗說法華涅槃二經是醍醐味的經典.
◎제호미(醍醐味)
: 五味之一.見五味條.
◎조계(曹溪)
: 禪宗六祖惠能, 在廣東韶州府曹溪, 說法渡生, 後人遂把曹溪代表六祖.
◎조어사(調御師)
: 佛的別名.見調御丈夫條.
◎조어장부(調御丈夫)
: 佛十號之一, 佛能調御一切可度的丈夫, 使他們發心修道.
◎존의(尊儀)
: 尊貴的儀容, 指佛菩薩的相貌.
◎존자(尊者)
: 智德具尊的人.阿羅漢的尊稱.
◎존특(尊特)
: 尊貴特別.
◎존특신(尊特身)
: 尊貴特別的身體, 指佛的報身.
◎종가입공관(從假入空觀)
: 天台宗的觀法, 謂菩薩先修假觀, 了知幻相假有不實, 終歸於空, 不落執情, 雖廣度衆生, 而實無有衆生得滅度.
◎종각(種覺)
: 佛證一切種智之後, 便能大覺圓滿, 故名種覺.
◎종공입가관(從空入假觀)
: 天台宗的觀法, 菩薩先修空觀, 了知諸法皆空, 不墮執障;次觀諸法雖空, 幻相歷然不無, 因果業報不失, 故能從空出假, 作諸佛事, 廣度衆生, 是爲從空入假觀.
◎종교(終敎)
: 賢首五敎之一.見五敎條.
◎종문(宗門)
: 專講禪宗的法門.其他法門, 像天台宗, 淨土宗, 法相宗, 都叫敎門.
◎종문선(宗門禪)
: 禪宗所傳的禪法.
◎종밀(宗密)
: 人名, 又稱圭峰法師, 爲華嚴宗之第五祖.
◎종성(種性)
: 各種的根性.
◎종승(宗乘)
: 各宗所弘揚的宗義和敎典.
◎종식(種識)
: 種子識的簡稱, 是第八識的別名.
◎종인유(宗因喩)
: 因明之三支.見三支條.
◎종자(種子)
: 法相宗將阿賴耶識中, 能生一切法的功能, 叫做種子, 說它好像植物的種子能開花結果.
◎종자식(種子識)
: 阿賴耶識的別名.
◎종종계지력(種種界智力)
: 十力之一.
◎종종승해지력(種種勝解智力)
: 十力之一.
◎종지(種智)
: 一切種智的簡稱.見一切種智條.
◎종취(宗趣)
: 宗旨和趣向.
◎종파(宗派)
: 宗敎的支派.
◎종풍(宗風)
: 一宗的風化.
◎좌(坐)
: 四威儀之一, 卽端身正坐的儀相.
◎좌구(坐具)
: 坐臥的器具.
◎좌선(坐禪)
: 靜坐修禪.禪者, 梵語禪那的簡稱, 華譯爲靜慮, 卽止息妄念以便明心見性的行法.
◎좌선십종항(坐禪十種行)
: 坐禪的十種行法, 卽一․命觀處明淨;二․徧起看諸根;三․曉了於相;四․制令心調;五․折伏懈怠;六․心無味著;七․心歡喜;八․心定成捨;九․近學定人;十․樂著安定.
◎좌하(坐夏)
: 安居的別名, 卽在夏季裡靜坐以修行佛法.
◎죄근(罪根)
: 罪惡的根本, 卽無明.
◎죄보(罪報)
: 罪惡的報應, 卽苦果.
◎죄복(罪福)
: 罪與福.五逆十惡等是罪, 五戒十善等是福.罪有苦報, 福有樂果.
◎죄성(罪性)
: 罪業的本性.罪業的本性空而不可得.
◎죄장(罪障)
: 罪惡是獲得樂果的障礙.
◎주(咒)
: 梵語陀羅尼, 華譯爲咒, 卽佛菩薩從禪定中所發出來的秘密語.
◎주겁(住劫)
: 四中劫之一.
◎주과(住果)
: 安住於所證得的果位.
◎주상(住相)
: 四相之一.見四相條.
◎주심(住心)
: 安住於道的心.見十住心條.
◎주심(咒心)
: 咒語的精要.心就是精要的意思.
◎주원(咒願)
: 唱法語以願求施主或是先亡福利.
◎주재(主宰)
: 我的意思.唯識論說 : 「我謂主宰」.
◎주지(住持)
: 安住於世界以保持佛法.主持寺院的和尙.
◎주지삼보(住持三寶)
: 佛滅後安住於世界上保持佛法的三寶, 木雕泥塑紙畫的佛像, 卽住持佛寶, 三藏經典, 卽住持法寶, 剃髮染衣的比丘, 卽住持僧寶.
◎주편법계(周遍法界)
: 謂法身的功德充滿於無邊的法界.
◎주편함용관(周遍含容觀)
: 華嚴宗法界三觀之一.見三觀條.
◎죽림정사(竹林精舍)
: 又名竹園, 爲頻婆娑羅王建築以供佛說法的道場, 在王舍城, 也是佛敎史上的第一座寺廟.
◎죽원(竹園)
: 竹林精舍.
◎준식(遵式)
: 宋慈雲懺主的名字.見慈雲條.
◎준제보살(準提菩薩)
: 準提華譯爲淸淨, 讚歎心性淸淨之稱, 禪宗以爲觀音部的一尊, 東密以爲六觀音之一, 現三目十八臂形像.
◎중겁(中劫)
: 二十小劫爲一中劫.見一中劫條.
◎중공관(重空觀)
: 重空是空之又空, 重空觀就是空之又空的觀法.
◎중관(中觀)
: 觀想中諦之道理, 爲三觀之一.
◎중관(重關)
: 悟道的難關.
◎중도(中道)
: 不偏於空, 也不偏於有, 非空非有, 亦空亦有, 不落二邊, 圓融無礙, 謂之中道.法相以唯識爲中道, 三論以八不爲中道, 天台以實相爲中道, 華嚴以法界爲中道.
◎중도관(中道觀)
: 觀想中正不偏之理的觀法, 爲天台三觀之一.
◎중도실상(中道實相)
: 諸法非空非有, 亦空亦有, 不落二邊, 圓融無礙, 叫做中道實相.
◎중도의(中道義)
: 中道的勝義, 卽離互相對立的二邊, 連中亦不要, 絶諸對待的勝義.
◎중도제일의체(中道第一義諦)
: 簡稱中諦, 卽有就是空, 空也就是有, 圓融而無礙, 不偏於一邊.
◎중복의(重複衣)
: 僧伽梨的別名.
◎중산(重山)
: (喩)煩惱厚重如山.
◎중생(衆生)
: 又名有情, 卽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衆緣所生, 名爲衆生, 又歷衆多生死, 名爲衆生, 十法界中, 除佛之外, 九界有情, 皆名衆生.
◎중생견(衆生見)
: 執著衆生實有的妄見, 是我見的別名.
◎중생계(衆生界)
: 十界之中, 除去佛界, 其他九界都叫做衆生界.
◎중생무변서원도(衆生無邊誓願度)
: 四弘誓願之一.見四弘誓願條.
◎중생상(衆生相)
: 四相之一.見四相條.
◎중생상속(衆生相續)
: 三相續之一.見三相續條.
◎중생세간(衆生世間)
: 三世間之一.見三世間條.
◎중생심(衆生心)
: 一切衆生所有的心.衆生心約有二種, 卽眞心與妄心.見二心條.
◎중생연자(衆生緣慈)
: 三慈之一.見三慈條.
◎중생은(衆生恩)
: 四恩之一.見四恩條.
◎중서(重誓)
: 又叫做重願, 卽很深重的誓願.
◎중송(重頌)
: 十二分敎之一.
◎중수번뇌(中隨煩惱)
: 卽無慚(不自慚恥對不住自己)無愧(不自羞愧對不住他人)二種煩惱, 此二種煩惱是隨逐六根本煩惱而起的枝末煩惱, 因其遍於所有惡性之心, 凡作惡事皆有此二心, 範圍比小隨煩惱大, 所以叫做中隨.
◎중여(重如)
: 卽如如.至高無上的智叫做智智, 至高無上的理叫做如如.見如如條.
◎중연심(重緣心)
: 我們的心若是忽然的生起而攀緣善惡的境界, 叫做獨頭心, 若是相續而且攀緣前有之念, 卽叫做重緣心.
◎중유(中有)
: 又名中陰.見中陰身條.
◎중음(中陰)
: 又名中有.見中陰身條.
◎중음료생(中陰了生)
: 人死之後, 尙未投生, 於中陰中, 就能了知它將來托生之處了.
◎중음신(中陰身)
: 又名中有, 卽人死後尙未投胎之前, 有一個由微細物質形成的化生身來維持生命, 此化生身卽是中陰身.此中陰身在最初的四十九天中, 每七天一生死, 經過七番生死, 等待業緣的安排, 而去投生.
◎중장(重障)
: 很厚重的障礙.衆生有三種很厚重的障礙以致不能成佛, 那就是惑障․業障․報障.惑障卽一切之無明煩惱, 業障指五逆十惡等, 報障指三途八難等.
◎중존(中尊)
: 位在中央的尊體.
◎중천세계(中千世界)
: 見大千世界條.
◎중체(中諦)
: 天台宗所立三諦之一.
◎중합지옥(衆合地獄)
: 八熱地獄之第三.
◎중후부식(中後不食)
: 中午之後不再吃東西.
◎즉(卽)
: 融和不二不離的意思, 如煩惱卽菩提, 生死卽涅槃是.
◎즉가(卽假)
: 圓敎的假諦, 乃空中二諦相卽之假, 故云卽假, 以別於別敎之假諦.
◎즉공(卽空)
: 一切法不是滅了之後才空, 而是其自性本來就是空, 叫做卽空.心經說 : 「色卽是空」.
◎즉공즉가즉중(卽空卽假卽中)
: 天台所立之三觀.見三觀條.
◎즉리(卽離)
: 卽與離.事理不二叫做卽, 事理差別叫做離.
◎즉사이진(卽事而眞)
: 謂事理本來不二, 在淺近的事相上, 就已具有最深妙的眞理.
◎즉신성불(卽身成佛)
: 卽身修行卽身就可以成佛.密宗說三密加持相應, 可以卽身成佛.
◎즉심념불(卽心念佛)
: 念自己心中的佛的意思.人們的心性周遍法界, 本來是淸淨之佛體, 但爲無明所覆蓋, 不能顯現, 不顯現所以才與彌陀相隔十萬億佛土, 若顯現卽得己身之淨土, 此心便是彌陀.
◎즉심시불(卽心是佛)
: 與卽心卽佛同義.
◎즉심즉불(卽心卽佛)
: 又作卽心是佛, 或卽心成佛, 是此心就是佛的意思.
◎즉유즉공(卽有卽空)
: 謂一切有爲法, 其自性本來就是空, 不是經過壞滅法之後才是空.
◎즉중(卽中)
: 圓敎的中諦, 乃空假二諦相卽之中, 故云卽中, 以別於別敎之中諦.
◎증(證)
: 卽證果, 亦卽一般人所說的開悟或得道.
◎증각(證覺)
: 證是證得妙道, 覺是覺悟眞理.
◎증겁(增劫)
: 人壽由十歲起, 每百年增一歲, 增至八萬四千歲之間, 叫做增劫.
◎증과(證果)
: 卽一般人所說的開悟或得道.
◎증대보제(證大菩提)
: 謂證得佛的正覺.佛的正覺卽叫做大菩提.
◎증만성불(證滿成佛)
: 四滿成佛之一.
◎증법(證法)
: 俱舍論所說敎證二法之一, 卽證悟各種果位的道法.
◎증비(增悲)
: 在菩薩的種性中, 有悲增和智增的二種, 速斷煩惱而證佛果, 叫做智增, 不斷煩惱而永利衆生, 叫做悲增.悲增智增又名增悲增智.
◎증상(增上)
: 增强其向上之勢.
◎증상계학(增上戒學)
: 卽戒學, 三學之一.
◎증상만(增上慢)
: 見七慢條.
◎증상심(增上心)
: 强盛的心.定心的別名, 因定心的勢力很强盛.
◎증상심학(增上心學)
: 卽定學, 三學之一.
◎증상연(增上緣)
: 見四緣條.
◎증상혜학(增上慧學)
: 卽慧學, 三學之一.
◎증신서(證信序)
: 每部經的通序, 用如是我聞等六種成就以証明此經是佛親說, 並非僞品.
◎증오(證悟)
: 證知悟解.
◎증입(證入)
: 證得妙道而入於眞理.
◎증입성불(證入成佛)
: 華嚴宗所立三生成佛之一.見三生成佛條.
◎증장(增長)
: 增進長大.
◎증장광목(增長廣目)
: 增長天與廣目天.
◎증장천(增長天)
: 四王天中南方天之名.見四天王條.
◎증지(證智)
: 指菩薩於初地時證悟中道之理的無漏正智.
◎지(智)
: 深明事理的智慧.
◎지(止)
: 定的意思, 禪定的別名.
◎지거천(地居天)
: 依地面而居的天.在三界二十八天中, 只有欲界的四王天與忉利天是依著須彌山的地界而居, 稱爲地居天, 夜摩天以上, 都是凌空而處, 故名空居天.
◎지견(知見)
: 知識與見解.眞知灼見.
◎지경(智境)
: 智與境.智是能觀的心;境是所對的法.
◎지경명일(智境冥一)
: 謂能觀的眞智與所觀的眞理, 冥合一致.
◎지계(持戒)
: 受持佛所制的戒律.
◎지계파나밀(持戒波羅蜜)
: 六度之一.見六度條.
◎지고단집(知苦斷集)
: 苦是指四聖諦中的苦諦, 卽生死的果報, 集是指四聖諦中的集諦, 卽煩惱的惡業, 知苦斷集是說知道了生死的痛苦之後, 就應該把招集煩惱的惡業斷除.
◎지과(智果)
: 涅槃爲斷果, 菩提爲智果.
◎지관(止觀)
: 止與觀.止是止息一切妄念, 觀是觀察一切眞理.止屬於定, 觀屬於慧, 止觀就是定慧雙修的意思.
◎지관법문(止觀法門)
: 止是定的意思, 觀是慧的意思, 所以止觀法門, 就是修定慧的法門.
◎지관십관(止觀十觀)
: 陰界入․煩惱․病患․業相․魔事․禪定․諸見․增上慢․二乘․菩薩.
◎지관종(止觀宗)
: 天台宗的別名, 因天台宗是以止觀爲主要的修法.
◎지광(智光)
: 智慧的光芒.
◎지교량(至敎量)
: 又名聖敎量․正敎量․聲量等, 爲三量之一.見三量條.
◎지근무소외(知根無所畏)
: 菩薩四無所畏之一, 卽菩薩知道衆生的根基, 能夠對機說法而無所怖畏.
◎지념(持念)
: 受持和憶念正法, 使不忘失.
◎지논(知論)
: 大智度論的別名.
◎지단(智斷)
: 智德與斷德.明白眞理名智德, 斷盡煩惱名斷德, 亦卽菩提與涅槃.
◎지대(地大)
: 地以堅爲性, 以能持爲用, 而且周遍於一切物質, 所以叫做大.四大之一.
◎지덕(智德)
: 諸佛三德之一.見三德條.智慧與德行.
◎지덕구족익(至德具足益)
: 謂信仰阿彌陀佛而念佛的人, 現世就能具足無上的功德.
◎지도(智度)
: 六度之一, 卽般若波羅蜜.
◎지동삼인(地動三因)
: 大地震動的三種原因.般泥洹經謂 : 「一者地依水, 水依風, 風依空, 大風起時, 水擾地動;二者得道之沙門, 反神妙之天現感應, 故動;三佛成道時動.」
◎지동칠인(地動七因)
: 佛欲說法時地動的七種原因, 卽爲使諸魔怖․爲使衆生心不散亂․爲使放逸者生覺知․爲使衆生覺悟微妙法相․爲使衆生觀佛之說法遍一切智․爲使根熟之衆生得解脫․爲使隨順而問正義.
◎지동팔연(地動八緣)
: 大地震動的八種因緣, 卽風水輪動時․菩薩處母胎時․菩薩成道時․佛涅槃時․比丘現神通時․諸天來佛所現梵王或帝釋形時, 飢饉刀兵之災將起時.
◎지륜(地輪)
: 五輪之一, 依俱舍論說, 地輪之下有金輪, 金輪是指世界初凝結時一些固體的物質, 亦名金剛輪, 金剛義卽堅固.到金剛輪的邊際, 就是廣大的地輪了.
◎지률(持律)
: 受持戒律.
◎지말무명(枝末無明)
: 從根本無明所生的隨煩惱.
◎지말법륜(枝末法輪)
: 三轉法輪之一.
◎지명(持明)
: 卽陀羅尼, 亦卽眞言.受持眞言的意思.
◎지명(持名)
: 執持名號, 卽念誦佛的名字.
◎지모(智母)
: 智慧之母.與覺母同義.
◎지목항족(智目行足)
: 智解在目, 修行在足.
◎지문(智門)
: 佛敎有智悲二門, 凡是自利的德行叫做智門, 一切利他的德行叫做悲門.
◎지범(持犯)
: 持戒與犯戒.持戒就是持戒律;犯戒就是犯了戒律.
◎지범(止犯)
: 止是停止, 犯是不作善法, 停止不作善法, 叫做止犯.
◎지법(知法)
: 在顯敎是指能了知各種經典意義的人, 在密敎是指能了知秘密之事相的人.
◎지상(地上)
: 菩薩由凡夫修行成佛要經過歡喜地等十地才能達到佛果, 初地以上叫做地上, 初地以前叫做地前, 地前是屬於凡夫菩薩, 地上是屬於法身菩薩.
◎지상(智相)
: 智慧的相狀, 亦卽佛的光明, 因佛的光明是佛智顯現於外的相狀.
◎지상보살(地上菩薩)
: 十地位上的菩薩.
◎지상삼매(智相三昧)
: 生眞實智慧的三昧.
◎지소(持素)
: 受持素食, 亦卽不食肉.
◎지송(持誦)
: 受持誦讀經典或是眞言.
◎지수화풍(地水火風)
: 見四大條.
◎지수화풍공(地水火風空)
: 見五大條.
◎지수화풍공식(地水火風空識)
: 見六大條.
◎지수화풍공식견(地水火風空識見)
: 見七大條.
◎지식관(持息觀)
: 五停心觀中的數息觀.
◎지식장단(知息長短)
: 十六特勝之一.
◎지식출(知息出)
: 十六特勝之一.
◎지식편신(知息徧身)
: 十六特勝之一.
◎지안(智眼)
: 智慧之眼, 能徹見眞理.
◎지옥(地獄)
: 六道中最苦的地方, 因其位置在地下, 故名地獄.分爲三類 : 一名根本地獄, 有八熱及八寒之別, 是爲十六大地獄.二名近邊地獄, 卽八熱四門的十六遊增地獄.三名孤獨地獄, 在山間․曠野․樹下․水濱, 場所無定, 爲各人別業所惑, 因此苦報及壽命, 亦各不同, 若論受苦, 根本最甚, 近邊次之, 孤獨又次之.凡所處的地方, 只有苦受而沒有喜樂的環境, 皆可比喩爲地獄.
◎지옥도(地獄道)
: 六道之一, 爲罪惡衆生死後墮落的地方.
◎지옥취(地獄趣)
: 六趣之一, 爲罪惡衆生死後所趣向之處.與地獄道同義.
◎지욱(智旭)
: 人名, 字蕅益, 自號八不道人, 初學儒, 作闢佛論數十篇, 十七歲閱蓮池大師著作後, 取論燒掉, 後來出家入徑山參禪, 融會性相二宗, 扶戒律, 修淨土, 著淨土十要, 作願文, 及求生淨土偈, 寂年五十七.
◎지의(智顗)
: 智者大師.他在天台山創立天台宗, 世稱天台大師.
◎지자(智者)
: 天台大師智顗的德號.
◎지장(地藏)
: 菩薩名, 因他安忍不動如大地, 靜慮深密如秘藏, 故名地藏.此菩薩在釋尊滅度以後, 彌勒未生以前, 擔負救度衆生的重任.而且常住地獄拔苦, 因有「地獄未空, 誓不成佛」之願, 故以大願著稱.
◎지장(智藏)
: 智慧廣大, 含藏一切諸法.
◎지장해(智藏海)
: (喩)智藏深廣如海.
◎지재(持齋)
: 過了正午不食叫做齋, 持齋就是受持齋法.
◎지전(地前)
: 初地以前.地前是凡夫菩薩, 要到地上才是法身菩薩.
◎지전보살(地前菩薩)
: 見地前三賢條.
◎지전삼현(地前三賢)
: 十住十行十迴向諸位菩薩, 因只斷見思惑尙有塵沙無明惑在, 未入十地聖位, 故稱三賢, 或地前菩薩.
◎지족천(知足天)
: 兜率天的別名, 亦卽彌勒的淨土.
◎지종(地種)
: 凡具有堅性的物質都屬於地, 因這種堅性周遍於一切物質, 而且能造作一切的物質, 所以叫做大種.四大種之一.
◎지증(智證)
: 以智慧證悟涅槃.
◎지지(止持)
: 止作二持之一.見二持條.
◎지지(智智)
: 智中之智, 亦卽佛之一切智.
◎지지계(止持戒)
: 制止罪惡行爲的戒法, 如五戒八戒等是.
◎지파나밀(地波羅蜜)
: 菩薩在十地時所修的十種波羅蜜.
◎지파나밀(智波羅蜜)
: 十波羅蜜之一.
◎지항나찰(地行羅刹)
: 在地面上行動的羅刹鬼.
◎지해(智海)
: 智慧廣大如海.
◎지혜(智慧)
: 智與慧.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瞭解一切事理叫做慧.
◎지혜검(智慧劍)
: (喩)智慧能斷除煩惱和生死, 好像利劍能切斷東西一樣.
◎지혜관조(智慧觀照)
: 以智慧來照察事理, 破諸迷惑.
◎지혜광(智慧光)
: 阿彌陀佛十二光之一.見十二光佛條.
◎지혜광불(智慧光佛)
: 阿彌陀佛的別名.
◎지혜등(智慧燈)
: (喩)智慧能破除愚痴, 好像燈光能破除黑暗一樣.
◎지혜문(智慧門)
: 進入智慧的門戶.
◎지혜파나밀(智慧波羅蜜)
: 六波羅之一.見六波羅條.
◎직료(直了)
: 直下了悟, 也就是當下頓悟的意思.
◎직심(直心)
: 正直而無諂曲的心.
◎진(瞋)
: 惱怒打罵傷害別人, 爲三毒之一.
◎진(塵)
: 指不淨和能汚濁人們眞性的一切事物, 如四塵五塵六塵等是.
◎진각(眞覺)
: 眞正究竟的覺悟, 亦卽佛的覺悟.
◎진겁(塵劫)
: 塵點劫的簡稱.見塵點劫條.
◎진공(眞空)
: 超出一切色相意識的境界, 亦卽小乘的涅槃.非空之空, 叫做眞空, 這是大乘至極的眞空.
◎진공관(眞空觀)
: 華嚴宗所立三觀之一.見三觀條.
◎진공묘유(眞空妙有)
: 非空之空, 空而不空, 非如小乘偏執之但空, 叫做眞空;非有之有, 有而不有, 非如凡夫妄計之實有, 叫做妙有.眞空而能生萬法, 妙有而一切皆如, 是眞空妙有的涵義.
◎진구(塵垢)
: 煩惱的通稱.
◎진구(進具)
: 謂沙彌的年紀滿二十歲時, 就可以進一步的受持比丘的具足戒.
◎진노(塵勞)
: 心勞塵境, 是煩惱的別名.
◎진당(眞堂)
: 禪家安置祖師眞像的廳堂.
◎진도(塵道)
: 指穢土.依華嚴敎之意, 塵卽微塵, 於十方虛空界之每一微塵中都含有世界, 叫做塵道世界.
◎진독(瞋毒)
: 三毒之一.
◎진리(眞理)
: 永眞實不變的道理.
◎진망(塵妄)
: 不淨叫做塵, 不實叫做妄, 塵妄是指一切生死的境界.
◎진망(眞妄)
: 眞實和虛妄.不假叫做眞, 虛假叫做妄.眞心和妄心.見眞妄二心條.3․因緣生的一切法都是虛妄不實, 叫做妄法, 不生不滅之眞如, 叫做眞法.
◎진망이심(眞妄二心)
: 眞心和妄心.眞心是屬於本有的, 無攀緣的, 無分別的, 無變動的, 非善非惡的, 超然於境界之外的, 當吾人於無念而又非睡著時, 便是這一種心現前;妄心是屬於後天生起的, 有攀緣的, 有分別的, 常變動的, 能善能惡的, 牽拘於境界之內的, 當吾人思慮了別時, 便是這一種心現前.楞伽經以海水與波浪比喩此眞妄二心, 海水常住不變, 如眞心, 波浪起伏無常, 如妄心.
◎진무누지(眞無漏智)
: 眞正無漏的智慧, 卽佛菩薩的智慧.二乘人雖然也有無漏智, 但是他們未斷法執, 不滅所知障, 所以不是眞正的無漏智.
◎진미내제(盡未來際)
: 盡未來世的意思, 亦卽永恆之義.
◎진박(瞋縛)
: 三縛之一.
◎진법(眞法)
: 眞如實相之法.
◎진법계(眞法界)
: 眞實不虛的法界, 與眞如同義.
◎진병(瞋病)
: 三病之一.
◎진불(眞佛)
: 指佛的報身與法身.
◎진사(塵沙)
: (喩)數量極多, 如塵如沙.天台宗所立三惑之一.見三惑條.
◎진상(塵相)
: 六塵之相.
◎진상(眞常)
: 眞實常在.
◎진성(眞性)
: 不假叫做眞, 不變叫做性, 此眞性卽吾人本具的淸淨心體.
◎진속(眞俗)
: 事理的別名.因緣所生之事相叫做俗, 不生不滅之理體叫做眞.在假空中三諦中, 假是俗, 空與中是眞.3․世間是俗, 出世間是眞.4․在家是俗, 出家是眞.
◎진속부이(眞俗不二)
: 眞諦詮空, 俗諦詮有, 性空不乖相有, 相有也不離性空, 理事無礙, 故不二.
◎진식(眞識)
: 楞伽經所說三識之一.見三識條.
◎진신(眞身)
: 法身.見二身條.
◎진신관(眞身觀)
: 觀經所說十六觀之一, 卽觀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之佛身.
◎진심(眞心)
: 眞實的心.
◎진심(瞋心)
: 瞋恚無忍的心, 爲三毒之一.
◎진아(眞我)
: 眞正的我.凡夫執著五蘊假合之身爲我, 其實那是妄我, 要像佛那樣具有八大自在之我, 才是眞我.
◎진어(眞語)
: 眞實的言語.符合眞理的言語.
◎진언(眞言)
: 眞實的言語, 又是神聖的言語的意思, 爲如來三密中之語密.
◎진언교(眞言敎)
: 眞言陀羅尼的敎法.
◎진언비밀(眞言秘密)
: 眞言是如來三密中之語密, 故云眞言秘密.秘密的意思不是秘密不肯示人, 而是法身佛的三業幽微奧妙, 不是等覺菩薩不能知曉.
◎진언승(眞言乘)
: 又名神通乘.乘眞言之敎法而到達佛地, 故名眞言乘.因其敎法很快就能令人成佛, 故又名神通乘.
◎진언심(眞言心)
: 卽阿字.大日經說 : 「所謂阿字者, 一切眞言心, 從此遍流出無量諸眞言.」
◎진언아도리(眞言阿闍梨)
: 密宗傳授秘法或是爲人灌頂的法師.
◎진언종(眞言宗)
: 依秘密眞言而爲宗, 故名眞言宗.又眞言屬秘密藏, 爲如來三密中之語密, 故又稱爲密宗.
◎진언타나니(眞言陀羅尼)
: 眞言與陀羅尼.眞言與陀羅尼, 是同體異名.
◎진에(瞋恚)
: 三毒之一.
◎진에사(瞋恚使)
: 五鈍使之一.
◎진에화(瞋恚火)
: 怒火.(喩)怒火能將人的一切功德燒毁.
◎진여(眞如)
: 眞是眞實不虛, 如是如常不變, 合眞實不虛與如常不變二義, 謂之眞如.又眞是眞相, 如是如此, 眞相如此, 故名眞如.眞如是法界相性眞實如此之本來面目, 恆常如此不變不異, 不生不滅, 不增不減, 不垢不淨, 卽無爲法.亦卽一切衆生的自性淸淨心, 亦稱佛性․法身․如來藏․實相․法界․法性․圓成實性等.起信論說 : 「一切諸法, 從本已來, 離言說相, 離名字相, 離心緣相, 畢竟平等, 無有變異, 不可破壞, 唯是一心, 故名眞如.」
◎진여내훈(眞如內薰)
: 謂眞如內薰無明, 生起淨化的作用.
◎진여무위(眞如無爲)
: 謂眞如法性, 離於造作, 本自無爲.
◎진여법신(眞如法身)
: 謂法身的體性, 眞實不虛和如常不變.
◎진여부변(眞如不變)
: 與不變眞如同.見二眞如條.
◎진여삼매(眞如三昧)
: 觀察眞如無相的道理而破除妄惑的禪定.
◎진여수연(眞如隨緣)
: 二眞如之一.見二眞如條.
◎진여실상(眞如實相)
: 非假謂之眞, 不變謂之如, 離虛謂之實.眞如卽一切衆生的自性淸淨心, 亦稱爲法身․如來藏․法性․佛性等.此眞如自性, 並非虛妄, 乃係眞實之相, 故名眞如實相, 簡稱爲如實.
◎진여연기(眞如緣起)
: 言一切法皆依眞如之體, 因緣之用, 而起生滅之相, 若追溯其源, 則眞如不守自性, 以一念無明, 生起萬法, 故名眞如緣起.
◎진여의족(進如意足)
: 見四如意足條.
◎진여적멸상(眞如寂滅相)
: 眞如的本體淸靜而無妄染, 故云寂滅相.
◎진응이신(眞應二身)
: 眞身和應身.見二身條.
◎진인(眞人)
: 已證得眞理的人, 指阿羅漢與佛.
◎진자(眞子)
: 如來的眞子, 卽諸菩薩.
◎진적(眞寂)
: 眞正的涅槃, 卽佛的涅槃.
◎진전(眞詮)
: 顯示眞理的文句.
◎진점겁(塵點劫)
: 指三千塵點劫, 卽磨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之物而爲墨, 每經一三千大千世界便下一點, 墨完了, 而所經過的世界又全部碎爲微塵, 再以每一微塵當作一劫來計算, 這是表顯大通智勝佛出世迄今非常久遠的比喩.指五百塵點劫, 卽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之三千大千世界爲微塵, 每經過一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之國便下一微塵, 微塵盡了, 而所經過的世界又全碎爲微塵, 再以每一微塵當作一劫來計算, 這是表顯釋迦如來成佛迄今非常久遠的比喩.
◎진제(眞際)
: 眞實的邊際, 也就是至極的意思.
◎진지(眞智)
: 又名聖智, 卽明白眞如實相的智慧.
◎진찰(塵刹)
: 如微塵數的世界.刹華譯卽國土或世界.
◎진체(眞諦)
: 二諦之一, 又名勝義諦․第一義諦, 卽聖智所見的眞實理性, 亦卽內證的離言法性.聖智所見的眞實理性, 離諸虛妄, 故云眞, 其理永恒不變, 故云諦.
◎진토(眞土)
: 眞佛土的簡稱, 卽佛眞身所居住的法性土.
◎진해탈(眞解脫)
: 眞正的解脫, 卽佛的涅槃.
◎진허공계(盡虛空界)
: 盡十方虛空以爲界, 虛空無界, 故無窮盡.
◎진형수(盡形壽)
: 盡我們這一世的身形和壽命.
◎진화(瞋火)
: 怒火.
◎진화이신(眞化二身)
: 眞身和化身.見二身條.
◎질다(質多)
: 又作質多耶, 或質帝, 華譯爲心, 卽慮知的心.
◎질다야(質多耶)
: 見質多條.
◎질제(質帝)
: 見質多條.
◎집(執)
: 執著而不捨的意思.
◎집견(執見)
: 堅持自己荒謬的見解.
◎집저(執著)
: 堅持或固執的意思.
◎집지(執持)
: 堅持不變.
◎징관(澄觀)
: 人名, 居五台山淸涼寺, 唐德宗誕辰, 講經內殿, 以妙法淸涼帝心, 賜號淸涼法師, 爲華嚴宗之第四祖.
◎차계(遮戒)
: 二種戒之一.見二種戒條.
◎차나(遮那)
: 又作舍那, 毘盧遮那的簡稱.顯敎用舍字, 密敎用遮字.
◎차나교주(遮那敎主)
: 毘盧遮那如來是眞言兩部的敎主.
◎차별(差別)
: 同類相殊叫做差, 異類相殊叫做別.
◎차성(遮性)
: 遮戒與性戒.見二種戒條.
◎차악(遮惡)
: 遮止作惡.
◎차안(此岸)
: 涅槃叫做彼岸, 生死卽是此岸.
◎차제삼관(次第三觀)
: 修天台空假中三觀, 先從假入空, 次從空入假, 後乃雙離空假, 入中道第一義觀, 名次第三觀.
◎차제연(次第緣)
: 又名等無間緣.見四緣條.
◎차죄(遮罪)
: 觸犯遮戒之罪.戒有性戒和遮戒二種, 殺盜淫妄是性戒, 飮酒等禁戒是遮戒.觸犯性戒之罪重, 觸犯遮戒之罪輕.
◎찬불(讚佛)
: 讚嘆佛的功德相好.
◎찬저(羼底)
: 華譯爲忍辱.
◎찬제(羼提)
: 華譯爲忍辱, 六度之一.
◎찬제파나밀(羼提波羅蜜)
: 忍辱波羅蜜, 六波羅蜜之一.
◎찬탄문(讚嘆門)
: 淨土宗五念門之一.見五念門條.
◎찰나(刹那)
: 華譯一念, 指極短的時間.經上說, 一彈指之間, 卽已含有六十個刹那了.
◎찰나무상(刹那無常)
: 謂在一刹那之短促時間中, 就已具有生住異滅的四相, 變化無常.
◎찰나삼세(刹那三世)
: 一刹那之間就已含有三世, 卽現在的一刹那叫做現在, 前刹那叫做過去, 後刹那叫做未來.
◎찰나생멸(刹那生滅)
: 一刹那之間就有生滅的意思.
◎찰제리(刹帝利)
: 印度四姓階級之第二, 華譯田主, 或王種.
◎참(懺)
: 梵語懺摩的簡稱, 是悔過的意思.
◎참(慚)
: 心所名, 卽自己反省, 羞恥自己罪過的精神作用.
◎참괴(慚愧)
: 慚與愧.慚是對自己德學淺陋, 常懷慚念而生善;愧是怕自己作惡受人譏評, 生愧心而止惡.
◎참마(懺摩)
: 簡稱懺, 是悔過的意思.見懺悔條.
◎참법(懺法)
: 拜懺的儀制, 有慈悲懺法․水懺法․觀音懺法․阿彌陀懺法․圓通懺法․法華懺法․方等懺法․金光明懺法․吉祥懺法等等.
◎참의(懺儀)
: 懺法的儀式.有法華懺法․方等懺法․觀音懺法․彌陀懺法等之別.
◎참회(懺悔)
: 懺是發露過去所作的舊惡, 悔是知錯以後不會再作.
◎참회공덕(懺悔功德)
: 天台所立五悔之一.
◎천(天)
: 光明之義, 自然之義, 淸淨之義, 自在之義, 最勝之義, 是享受人間以上勝妙果報的所在, 總名爲天趣.六趣之一.
◎천당(天堂)
: 天上的宮殿.凡所處的地方, 能有隨心享樂的環境, 皆可比喩爲天堂.
◎천도(天道)
: 又名天趣, 爲六道之一.天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等諸天, 因其依處在諸趣之上, 故名爲天, 身有光明, 故名爲天, 果報最勝, 故名爲天.
◎천룡(天龍)
: 諸天與龍, 爲八部衆中之二衆.
◎천룡팔부(天龍八部)
: 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 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천마(天魔)
: 天子魔的簡稱, 卽欲界第六天魔王波旬, 他有無數眷屬, 時常障礙佛道.
◎천마외도(天魔外道)
: 天魔與外道, 二者皆喜歡爲害佛道.梵網經說 : 「天魔外道, 相視如父母.」
◎천복륜(千輻輪)
: 一個輪盤, 叫做一輻, 千輻輪, 就是一千個輪盤, 爲佛三十二相之一.
◎천승(天乘)
: 五乘之一, 是乘十善以生天上的意思.
◎천식(喘息)
: 禪定時, 呼出吸進的氣很粗.
◎천안(天眼)
: 天上人的眼, 能夠看得很遠, 爲五眼之一.天眼有兩種, 一種是從福報得來, 如天人;一種則是從苦修得來, 如阿那律所得的天眼是.
◎천안력(天眼力)
: 佛所得十力之一, 也就是佛所得的天眼, 因佛的天眼無能壞和無能勝, 所以叫做力.
◎천안명(天眼明)
: 阿羅漢所得三明之一, 比天眼通更加厲害, 天眼通凡人聖人都能得到, 但天眼明非聖者不能得.
◎천안통(天眼通)
: 六通之一, 指修得與色界天人同等的眼根, 有了天眼通的人, 不論遠近內外晝夜, 都能得見.
◎천인(天人)
: 天上的人.天道與人道.
◎천인사(天人師)
: 如來十號之一, 六趣中的天與人無不以佛爲敎師, 故稱天人師.
◎천제(闡提)
: 一闡提迦的簡稱, 是極難成佛的意思, 有二種 : 一․不信因果, 造五逆十惡, 斷諸善根, 墜入阿鼻地獄的人, 此種人極難成佛, 名斷善闡提;二․大悲菩薩, 發一切衆生成佛, 然後成佛之願, 因衆生至多, 時間至久, 故此種菩薩, 亦極難成佛, 名大悲闡提.通常所指的一闡提人, 多數是指斷善闡提.
◎천존(天尊)
: 佛的別名.
◎천축(天竺)
: 國名, 卽今之印度.
◎천취(天趣)
: 六趣之一.與天道同.
◎천태(天台)
: 中國浙江省的山名, 隋智者大師居於此山開一宗, 後世因名其宗爲天台宗, 簡稱天台或台宗.
◎천태대사(天台大師)
: 隋智顗大師, 因居於天台上與後入寂於天台山, 故稱爲天台大師.
◎천태삼교(天台三敎)
: 頓敎․漸敎․不定敎.漸敎․頓敎․圓敎.3․三藏敎․通敎․別敎.
◎천태종(天台宗)
: 隋智者大師所立, 因居天台上, 故卽以山名其宗, 此宗以法華經․涅槃經․大品般若經․大智度論等爲主, 明一心三觀的妙理.
◎천태팔교(天台八敎)
: 天台宗所立的化儀四敎與化法四敎, 合稱爲八敎.
◎철랄림지옥(鐵剌林地獄)
: 犯邪淫的人所墮落的地獄.
◎철륜왕(鐵輪王)
: 四輪王之一.見四輪王條.
◎철발(鐵鉢)
: 鉢是出家人乞食時所使用的器物, 用鐵製成的鉢叫做鐵鉢, 若用瓦或石製成的鉢, 則叫做瓦鉢或石鉢.
◎철수(鐵樹)
: (喩)無開花結果的希望.
◎철위결집(鐵圍結集)
: 傳說彌勒菩薩等率領阿難於鐵圍山結集大乘的經典.
◎철위산(鐵圍山)
: 圍繞鹹海而劃分一小世界的鐵山.
◎철환지옥(鐵丸地獄)
: 十六遊增地獄之一, 此地獄有熱鐵丸, 獄卒驅使罪人用手攝之, 手足全部爛壞, 故名.
◎청교(聽敎)
: 在佛所說的三藏中, 只有律藏有制聽二敎, 依理而制的法叫做制敎, 隨緣計情而聽許的法叫做聽敎.如四重禁是制敎, 如十二頭陀法是聽敎.又三衣是制敎, 三衣以外的餘衣是聽敎.
◎청귀(靑鬼)
: 靑色的鬼, 在地獄中呵責罪人.
◎청량국사(淸涼國師)
: 華嚴宗第四祖澄觀, 居五台山淸涼寺, 唐德宗誕辰, 講經內殿, 以妙法淸涼帝心, 賜號爲淸涼國師.
◎청량삼매(淸涼三昧)
: 斷除一切憎恨與恩愛的念頭以使身心淸涼的三昧.
◎청량지(淸涼地)
: (喩)涅槃的境界, 因涅槃的境界沒有熱惱.
◎청련(靑蓮)
: 梵語優鉢羅, 卽靑色的蓮花, 其葉修廣, 靑白分明, 好像人的眼睛, 所以拿來譬喩佛的眼睛.
◎청련화(靑蓮華)
: 見靑蓮條.
◎청신녀(淸信女)
: 受三歸五戒並具有淸淨信心的女子, 梵語叫做優婆夷.
◎청신사(淸信士)
: 受三歸五戒並具有淸淨信心的男子, 梵語叫做優婆塞.
◎청의(聽衣)
: 見二衣條.
◎청재(淸齋)
: 淸淨的持齋.
◎청정(淸淨)
: 離惡行的過失, 斷煩惱的垢染, 叫做淸淨, 這是障盡解脫的離垢淸淨.指超諸善惡無對待的淸淨, 這是性淨解脫的自性淸淨.
◎청정각상(淸淨覺相)
: 正覺的眞相.正覺的理體諸染汚, 故云淸淨.
◎청정각해(淸淨覺海)
: (喩)淸淨的本覺, 深廣如海.
◎청정법계(淸淨法界)
: 佛所證得的眞如境界.
◎청정법안(淸淨法眼)
: 淸淨的法眼.法眼是五眼之一.
◎청정시(淸淨施)
: 布施時心無分別, 平等而施.
◎청정식(淸淨識)
: 第九菴摩羅識.
◎청정심(淸淨心)
: 無疑的信心.無垢的淨心.3․不雜煩惱的心.
◎청정업처(淸淨業處)
: 憑著純善的業因所生之處, 亦卽淨妙的佛土.
◎청정열반(淸淨涅槃)
: 二涅槃或三涅槃之一.
◎청정지(淸淨智)
: 無漏智.
◎청정토(淸淨土)
: 依淨業所感得的淸淨國土.
◎체(體)
: 一切事物的本體, 與界․性等同義.
◎체(諦)
: 眞實不虛妄的道理的意思, 如俗事虛妄的道理, 叫做俗諦, 涅槃寂靜的道理叫做眞諦.
◎체공(體空)
: 諸法因緣和合而有, 當體卽空.
◎체공관(體空觀)
: 徹見體空的觀法.
◎체공교(體空敎)
: 闡明體空的敎門, 如方等部般若部及涅槃經等是.
◎체대(體大)
: 起信論所說三大之一.見三大條.
◎체멸(體滅)
: 有爲法的事物, 由緣而生, 刹那刹那, 其體衰滅, 叫做體滅.但此體滅並非斷滅, 而會待緣再生, 故體滅是指當體滅而已.
◎체발(剃髮)
: 剃掉鬚髮, 是佛弟子出家之相, 也是表明去除憍慢和跟外道的出家有別.
◎체상(體相)
: 體與相.實質爲體;差別爲相.
◎체상용(體相用)
: 卽起信論所說之三大.見三大條.
◎체선교(諦善巧)
: 十善巧之一.
◎체성(體性)
: 體是本體, 性是本性.體與性, 同體而異名.
◎체용(體用)
: 眞如法身爲體, 現象應身爲用, 體用就是由眞如法身之體所生起的種種應化衆生的妙用.
◎체찰법인(諦察法忍)
: 三忍之一.
◎초과(初果)
: 指聲聞乘四果中的第一預流果.見四果條.
◎초과향(初果向)
: 卽預流向.見四向條.
◎초능변(初能變)
: 唯識宗說萬法唯識所變, 其能變識有三種, 以第八阿賴耶識爲初能變, 末那識爲第二能變, 前六識爲第三能變.
◎초돈화엄(初頓華嚴)
: 華嚴敎是佛最初成道時所說的頓敎.
◎초발심(初發心)
: 初發求取菩提的心.
◎초선(初禪)
: 初禪定.初禪天.楞嚴經說 : 「淸淨心中, 諸漏不動, 名爲初禪.」
◎초선범천(初禪梵天)
: 色界之諸天, 悉離淫欲而得淸淨, 故名梵天.梵卽淸淨的意思.
◎초선정(初禪定)
: 四禪定中之第一禪名.
◎초선천(初禪天)
: 四禪天中之第一天名.
◎초시교(初時敎)
: 法相宗所立三敎之一.見三時敎條.
◎초심(初心)
: 初發心學佛.
◎초월단(超越斷)
: 與超越證同.
◎초월증(超越證)
: 二證之一.見二證條.
◎초위(初位)
: 最初的階位.
◎초제(招提)
: 四方的意思, 如四方之僧爲招提僧, 四方僧之施物爲招提僧物, 四方僧的住處爲招提住處.魏太武造寺, 以招提名之, 由是招提便成爲寺院的別名.
◎초주(初住)
: 菩薩乘五十二位中十住的第一住.見十住條.
◎초지(初地)
: 菩薩乘五十二位中十地的第一地名.見十地條.
◎초찰나식(初刹那識)
: 一切有情在最初的一刹那, 只有第八識.
◎초환희지(初歡喜地)
: 菩薩十地之第一地.與歡喜地同.
◎촉(觸)
: 感觸.
◎촉식(觸食)
: 四食之一.
◎촉욕(觸欲)
: 五欲之一.
◎촉진(觸塵)
: 六塵之一.
◎총간좌(塚間坐)
: 比丘在塚間坐臥, 爲十二頭陀行之一.
◎총관상(總觀想)
: 觀無量壽經所說十六觀之一.
◎총림(叢林)
: 大寺院.
◎총별(總別)
: 總釋和別釋.總相和別相.3․總業和別業.
◎총보업(總報業)
: 招感總報的業因.
◎총상(總相)
: 一切有爲法都有總別的二種相, 如無常無我, 通於一切, 叫做總相, 如地有堅相水有濕相, 叫做別相.
◎총상계(總相戒)
: 如三聚戒與十善戒等叫做總相戒, 如二百五十戒與十戒等則叫做別相戒.
◎총상념처(總相念處)
: 小乘行人修四念處時, 每作一觀, 卽倂作其餘三觀, 如觀身不淨時, 倂觀此身是苦․無常․無我是.
◎총상삼보(總相三寶)
: 佛法僧三寶都在一個會上現相, 不是在幾處分開現相, 叫做總相三寶.
◎총원(總願)
: 諸佛有總願和別願二種, 如四弘誓願是總願, 如藥師十二願和彌陀四十八願是別願.
◎총지(總持)
: 總一切法和持一切義的意思, 是梵語陀羅尼的譯義.
◎총지문(總持門)
: 總持的法門, 亦卽密敎的法門.
◎최상대실지(最上大悉地)
: 佛果.
◎최상승(最上乘)
: 至高無上的敎法, 卽圓頓敎, 亦卽一佛乘.
◎최정각(最正覺)
: 至高無上的正覺, 亦卽契合於眞理的智慧, 義與無上正等正覺同.
◎최후신(最後身)
: 在生死界中最後一次的身體.
◎최후신보살(最後身菩薩)
: 又名最後身․最後有․後身菩薩, 卽在生死中最後一次受生的菩薩.
◎최후심(最後心)
: 又名最後念, 卽灰身滅智將入無餘涅槃時最後一刹那的心.
◎최후품무명(最後品無明)
: 最細微的無明.最初的無明叫做無始無明․根本無明․或元品無朋, 最後的無明卽叫做最後品無明.
◎추노자(鶖鷺子)
: 舍利弗的譯名.
◎추복(追福)
: 爲死人做功德, 追薦祈福.
◎추악어(麤惡語)
: 十惡業之一, 卽惡口, 亦卽粗話罵人.
◎추인(麤人)
: 修小乘的人叫做麤人, 修大乘的人則叫做細人.
◎추천(追薦)
: 與追福同義.
◎축법난(竺法蘭)
: 中印度人, 與迦葉摩騰, 同來中國, 宏揚佛法.
◎축생(畜生)
: 受人馴養的禽獸.
◎축생계(畜生界)
: 十界之一.見十界條.
◎축생도(畜生道)
: 六道之一.見六道條.
◎축생식시(畜生食時)
: 四食時之一.見四食時條.
◎축생유(畜生有)
: 七有之一.見七有條.
◎축생인(畜生因)
: 投生於畜生道的原因, 卽犯戒私竊․負債不還․殺生․不喜聽受經法․常以因緣艱難齋會等.
◎축생취(畜生趣)
: 六趣之一.見六趣條.
◎출가(出家)
: 出離煩惱之家, 亦卽出離在家的生活, 去修沙門的淨行.
◎출가사원(出家四願)
: 釋迦佛初欲出家時發了四個誓願, 卽願濟衆生困厄․願除衆生惑障․願斷衆生邪見․願度衆生苦輪.
◎출가이계(出家二戒)
: 出家人所應受持的二種戒, 卽十戒與具足戒.
◎출기(出期)
: 出離生死苦惱的日期.
◎출리(出離)
: 出離生死而證涅槃.
◎출세(出世)
: 諸佛爲救濟衆生而出現於世.跳出世間不再受生死.
◎출세간(出世間)
: 一切生死之法爲世間, 不生不滅之涅槃爲出世間, 如苦集二諦是世間, 滅道二諦是出世間.
◎출세간도(出世間道)
: 與出世間法同.
◎출세간법(出世間法)
: 又名出世間道, 卽是出離有爲迷界的道法.
◎출세간상상선(出世間上上禪)
: 於一法中, 圓觀空假中三諦, 卽空卽假卽中, 非一非異, 是名出世間上上禪.
◎출세간선(出世間禪)
: 修次第三觀, 先從假入空, 次從空入假, 後乃雙離空假, 入中道第一義觀, 是名出世間禪.
◎출세과(出世果)
: 出離世間的果報, 亦卽不生不滅的涅槃.
◎출세대사(出世大事)
: 佛出現於世的大事因緣.
◎출세법(出世法)
: 出離世間之法, 亦卽斷惑證眞或帶業往生.
◎출세본회(出世本懷)
: 釋迦如來出現於世的本意.
◎출세심(出世心)
: 出離世間的心, 亦卽無煩惱的無漏心.
◎출식(出息)
: 呼出的氣息.
◎출요(出要)
: 出離生死的要道.
◎출전진여(出纏眞如)
: 二眞如之一.見二眞如條.
◎출혜(出慧)
: 出離生死的智慧.
◎취(取)
: 對所愛的境界執取追求.
◎취(趣)
: 趣向的意思, 衆生受報, 皆由因趣果, 故六道又名六趣.
◎취결(取結)
: 取與結, 都是煩惱的別名.
◎취두산(鷲頭山)
: 靈鷲山.
◎취봉(鷲峰)
: 靈鷲山的別名.
◎취산(鷲山)
: 又名靈鷲山, 因此山的山頭似鷲, 故名.
◎취저(取著)
: 對所愛的境界, 執取貪著, 不能捨離.
◎취적(趣寂)
: 謂二乘人趣向於寂滅的涅槃.
◎취지(取支)
: 十二支之一.
◎치(痴)
: 又名無明, 不明白事理的意思, 爲三毒之一.
◎치독(痴毒)
: 三毒之一.見三毒條.
◎치만(痴慢)
: 愚痴和我慢.
◎치사(痴使)
: 愚痴的煩惱.使就是煩惱的別名.
◎치선(痴禪)
: 與痴定同.
◎치소(緇素)
: 緇是紫黑色, 素是白色, 僧著紫黑衣, 俗人多著白衣, 故號僧俗爲緇素.
◎치암(痴闇)
: 無明的闇味.
◎치애(痴愛)
: 愚痴和貪愛.愚痴爲父, 貪愛爲母, 和合而生出一切的煩惱惡業.
◎치정(痴定)
: 沒有智慧的禪定.
◎치취(痴取)
: 愚痴的煩惱.取就是煩惱的別名.
◎친연(親緣)
: 淨土門所立三緣之一.見三緣條.
◎칠가항(七加行)
: 七方便的別名.
◎칠각분(七覺分)
: 又名七菩提分․七覺支․七等覺支, 爲五根五力所顯發的七種覺悟.一․擇法菩提分, 卽以智慧簡擇法的眞僞.二․精進菩提分, 卽以勇猛心, 力行正法.三․喜菩提分, 卽心得善法, 而生歡喜.四․輕安菩提分, 卽除去身心粗重煩惱, 而得輕快安樂.五․念菩提分, 卽時刻觀念正法, 而令定慧均等.六․定菩提分, 卽心唯一境, 而不散亂.七․捨菩提分, 卽捨離一切虛妄的法, 而力行正法.
◎칠견이의이무명(七見二疑二無明)
: 卽十一遍使.見十一遍使條.
◎칠구(七垢)
: 七種的煩惱, 垢就是煩惱的別名.一․欲垢, 卽欲使他人知道自己的功德.二․見垢, 卽對自己的功德生執著分別的見解.三․疑垢, 卽對於自己的功德生起疑惑.四․慢垢, 卽以自己的功德去跟別人校量而生出輕慢他人的心.五․憍垢, 卽對自己的功德生起貢高欣喜的心.六․隨眠垢, 卽自己的功德爲他人所蓋覆而生煩惱.七․慳垢, 卽對自己的功德生起慳惜的心.
◎칠금산(七金山)
: 在須彌山之外有七重金山, 卽雙持山․持軸山․擔木山․善見山․馬耳山․障礙山․持地山.
◎칠대(七大)
: 地․水․火․風․空․見․識.地水火風是四大, 空卽虛空的本性, 見卽眼根的見性, 識卽八識.因爲以上七大周遍於法界, 所以叫做大.
◎칠등각지(七等覺支)
: 見七覺分條.
◎칠방변(七方便)
: 卽小乘的三賢四善根.三賢是五停心觀․別相念處․總相念處.四善根是暖․頂․忍․世第一法.
◎칠법부가피(七法不可避)
: 生不可避․老不可避․病不可避․死不可避․罪不可避․福不可避․因緣不可避.
◎칠법재(七法財)
: 七種出世的法財, 卽信財․進財․戒財․慚愧財․聞財․捨財․定慧財.
◎칠보(七寶)
: 諸經所說的略有不同, 般若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渠․瑪瑙.法華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硨渠․瑪瑙․眞珠․玫瑰.阿彌陀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玻璃․硨渠․赤珠․瑪瑙.
◎칠보옥(七寶獄)
: 一個疑惑佛智但憑自身善行而投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邊埵懈慢界的人, 他於五百歲間不能見三寶和獲得法樂, 這情形好像一個人被關在由七寶所成的牢獄裡一樣, 所以稱爲七寶獄.
◎칠보제분(七菩提分)
: 見七覺分條.
◎칠불(七佛)
: 指過去的七佛, 卽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
◎칠불팔보살(七佛八菩薩)
: 七佛八菩薩神咒經所說, 七佛是維衛佛․式佛․隨棄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八菩薩是文殊師利菩薩․虛空藏菩薩․觀世音菩薩․救脫菩薩․跋陀和菩薩․大勢至菩薩․後大勢至菩薩․堅勇菩薩.
◎칠사(七使)
: 七種的煩惱, 使就是煩惱的別名.一․欲愛, 卽五欲的貪愛.二․恚, 卽瞋恚無忍.三․有愛, 卽色無色愛.四․慢, 卽貢高我慢.五․無明, 卽不明事理.六․見, 卽各種邪見.七․疑, 卽懷疑正法.
◎칠상주과(七常住果)
: 謂常住之法有七種, 卽菩提․涅槃․眞如․佛性․菴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境智.
◎칠섭암(七葉巖)
: 地名, 在王舍城側的靈鷲山上, 因有七葉樹生於巖窟之上, 故名七葉巖, 是第一次五百大阿羅漢結集經典的地方.
◎칠성각(七聖覺)
: 七覺分.見七覺分條.
◎칠성재(七聖財)
: 七種已經見道的聖人所得到的功德法財.諸經所說的略有不同, 寶積經說 : 「云何聖財?謂信․戒․聞․慚․愧․捨․慧.如是等德法, 是謂七聖財.彼諸衆生不護此故, 名極貧窮.」法句經說 : 「信財戒財, 慚愧亦財, 聞財施財, 慧爲七財.」報恩經說 : 「七聖財爲信․精進․戒․慚愧․聞捨․忍辱․定慧.」
◎칠식(七識)
: 見末那識條.
◎칠십오법(七十五法)
: 小乘俱舍宗對宇宙萬有, 立五位七十五法, 以總括之.五位者 : 一․色法, 有十一, 卽吾人依正二報所具的種種色質, 內五根外五塵皆是.二․心法, 有一, 卽六識的作用.三․心所有法, 簡稱心所法, 有四十六, 係屬於心王者.四․不相應行法, 有十四, 謂不如色法之有形, 亦非如心王心所之無形, 與此三法皆不相應, 非心非物, 乃宇宙萬有變化的幻象.五․無爲法, 有三, 謂無生滅變化之可得, 而寂然常住之法, 以上共七十五.請參見附表.
◎칠역(七逆)
: 七種大逆不道的行爲, 卽出佛身血․殺父․殺母․殺和尙․殺阿闍梨․破羯摩僧及轉法輪僧․殺聖人(小乘是阿羅漢, 大乘是地上菩薩).
◎칠유(七有)
: 地獄有․畜生有․餓鬼有․天有․人有․業有․中有.
◎칠전식(七轉識)
: 八識中的第七末那識和其他六識, 那是依第八根本識轉變而生起, 所以七識稱爲七轉識.
◎칠종(七宗)
: 律宗․法相宗․三論宗․華嚴宗․天台宗․眞言宗․禪宗.
◎칠종무상(七種無上)
: 佛所特有的七種無上, 卽一․身無上,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二․道無上, 佛以慈悲的道法去利樂一切衆生;三․見無上, 佛以正戒正見正命等成就其身;四․智無上, 佛具有四無礙智;五․神力無上, 佛的神通力不可思議;六․斷障無上, 佛已經斷盡了惑業苦之三障;七․住無上, 佛住於偉大的寂滅涅槃境界.
◎칠종변(七種辯)
: 菩薩所特有的七種辯才, 卽捷疾辯․利辯․不盡辨․不可斷辯․隨應辯․義辯․一切世間最上辯.
◎칠종어(七種語)
: 佛所說的七種語, 卽一․因語, 於現在因中說未來之果;二․果語, 於現在果中說過去之因;三․因果語, 對著一件事旣說因又說果;四․喩語, 卽作種種的譬喩;五․不應說語;六․世流布語;七․如意語.
◎칠종참회심(七種懺悔心)
: 人們在作懺悔時所應具有的七種心情, 卽大慚愧心․恐怖心․厭離心․發菩提心․冤親平等心․念佛報恩心․觀罪性空.
◎칠종포시(七種布施)
: 一․施客人, 卽羈旅他鄕的人;二․施行人, 卽欲遠行的人;三․施病人, 卽身體有病的人;四․施侍者, 卽侍奉病人的人;五․施園林, 卽以園林施給寺廟;六․施常食, 卽布施錢財或田園給十方僧供常食;七․隨時施, 卽不論何時何地隨人之所需而施衣食等.
◎칠중(七衆)
: 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前五衆是出家衆, 後二衆是在家衆.
◎칠중금산(七重金山)
: 指環繞須彌山的七重金山, 其名是雙持․持軸․擔木․善見․馬耳․障礙․持地, 此七金山多爲聖賢神鬼所住.
◎칠증사(七證師)
: 受具足戒時的七位證明師.
◎칠지(七支)
: 十惡中的前七惡叫做七支, 卽身三(殺生․偸盜․邪淫)與口四(妄語․綺語․兩舌․惡口)的惡業.
◎칠지계(七支戒)
: 戒止身三口四的七支作業.
◎칠차죄(七遮罪)
: 七種的遮罪, 卽在五逆罪之外, 加上殺和尙和殺阿闍梨.因凡是犯了此七逆罪之一的人, 便禁止他受菩薩戒, 所以叫做遮罪.
◎칠취(七聚)
: 律學的七項罪名, 卽一․波羅夷, 是棄(於佛法之外)罪, 是斷頭罪, 是不可救藥罪.二․僧殘, 是僧團淨法中的殘傷者, 惟其雖殘而尙有懺除救藥的餘地.三․偸蘭遮, 譯作大障善道․大罪․麤惡․麤過等, 或稱爲濁重犯, 主要是由於波羅夷及僧殘罪的未遂罪中産生, 但是也有獨立産生的.四․波逸提, 譯作捨墮, 這是由於取了蓄了不應當蓄的東西, 忘了帶上不應不帶的東西, 首先將那東西捨給僧中, 然後再以懺波逸提罪的方法懺罪.五․提舍尼, 意思是向彼悔, 比丘共有四條特定的戒, 犯了以後, 須立卽面對(彼)一人宣說悔過, 所以又稱爲悔過法.六․惡作, 指身業的惡作, 是擧止上的小過小失.七․惡說, 指口業的惡說, 是言語上的小過小失.
◎칠취(七趣)
: 地獄趣․餓鬼趣․畜生趣․人趣․神仙趣․天趣․阿修羅趣.趣是趣向的意思.
◎칠칠재(七七齋)
: 人死之後七七四十九日, 由於業緣的安排將去投胎, 此時若其親屬爲之修福, 則可以轉劣爲勝而投生於善處.
◎칠타나니(七陀羅尼)
: 七種的陀羅尼, 卽尊勝陀羅尼․寶篋印陀羅尼․大悲陀羅尼․光明眞言陀羅尼․隨求陀羅尼․衆陀羅尼․十甘露陀羅尼.
◎칠현(七賢)
: 指小乘的七賢, 又名七方便位, 或七加行位, 都是聲聞乘人在見道以前的修行位, 其位是五停心觀․別相念住․總相念住․輭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 前三是三賢位, 後四是四善根.指大乘的七賢.仁王經天台疏上日 : 「一初發心人, 二有相行人, 三無相行人, 四方便行人, 五習種性人, 六性種性人, 七道種性人, 俱在地前調心順道, 名爲七賢.」
◎칠현칠성(七賢七聖)
: 小乘俱舍宗所立的賢位與聖位.七賢見七賢條.七聖又名七士夫, 或七大夫, 或七聖人.俱舍論說 : 「學無學位有七聖者, 一切聖者皆此中攝.一隨信行, 二隨法行, 三信解, 四見至, 五身證, 六慧解脫, 七俱解脫.」
◎칠화(七華)
: (喩)七覺支.
◎칭념(稱念)
: 稱名念佛.
◎칭명(稱名)
: 稱念佛的名號.
◎칭명잡항(稱名雜行)
: 見五雜行條.
◎칭명정항(稱名正行)
: 見五正行條.
'한문 사전, 번역어 사전'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한문 허사 용례 정리 허사용례집 허사사전 한문 허사 모음 (1) | 2023.04.12 |
---|---|
불학상견사휘(佛學常見詞彙) 불학사휘 불학어휘 불교사전 (ㅌ) - (ㅎ) (2) | 2023.04.12 |
불학상견사휘(佛學常見詞彙) 불학사휘 불학어휘 불교사전 (ㅇ) (0) | 2023.04.11 |
불학상견사휘(佛學常見詞彙) 불학사휘 불학어휘 불교사전 (접) - (조) (1) | 2023.04.11 |
불학상견사휘(佛學常見詞彙) 불학사휘 불학어휘 불교사전 (ㄱ) - (ㄹ) (0) | 2023.0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