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가(假)
: 借的意思, 諸法無實體, 借他而有, 故名假, 如借五蘊而有衆生是.虛妄不實之義, 諸法因緣和合而有, 幻生幻滅, 虛妄而無實體.
◎가가(迦迦)
: 又叫做迦迦羅, 華譁爲鳥.
◎가관(假觀)
: 天台三觀之一.見三觀條.
◎가나나(呵羅羅)
: 八寒地獄之一.智度論說 : 「呵婆婆, 呵羅羅, 睺睺, 此三地獄, 寒風噤顫, 口不能開, 因其呼聲, 而以名獄.」
◎가남(伽藍)
: 僧伽藍摩的簡稱, 華譯爲衆園, 卽僧衆所居住的園庭, 亦卽寺院的通稱.指佛敎的護法神.
◎가남신(伽藍神)
: 保護伽藍(寺廟)的神.佛說有十八神保護伽藍, 卽美音․梵音․天鼓․歎妙․歎美․摩妙․雷音․師子․妙歎․梵響․人音․佛奴․頌德․廣目․妙眼․徹聽․徹視․遍視.
◎가누나(迦樓羅)
: 又作迦留羅, 華譯爲金翅鳥, 牠取龍爲食, 爲八部衆之一.
◎가능(迦陵)
: 迦陵頻伽的簡稱.
◎가능빈가(迦陵頻迦)
: 鳥名, 華譯好聲, 或和雅.
◎가니색가왕(迦膩色加王)
: 原爲大月氏人, 征服印度北部, 自立爲王.他初不信佛敎, 到晩年信奉佛敎, 召集擧行第四次結集, 造寺造塔, 保藏三藏經典, 或刻於赤銅鍱中, 其功績與阿育王並稱.
◎가력(加力)
: 佛菩薩的加被力.
◎가명(假名)
: 虛假的名字.諸法本來無名, 是人給它假設了一個名字, 這個名字旣虛假不實, 而且不合實體, 好像一個貧賤的人取了一個富貴的名字一樣.假名而有的意思.見假名有條.
◎가명세간(假名世間)
: 三世間之一, 又名衆生世間, 或有情世間, 因有情這名稱是在五蘊法上假立的名字, 沒有有情的實體.
◎가명유(假名有)
: 三有之一, 卽假立了名字之後才有的意思, 如色受想行識五蘊因緣和合假名爲我, 這個我其實是色受想行識, 沒有我的自體, 而是假立了名字之後才有我.
◎가법(假法)
: 指因緣假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
◎가부(跏趺)
: 結跏趺坐.見結跏趺坐條.
◎가불매조(呵佛罵祖)
: 唐朗州德山院宣鑑禪師, 一日上堂說 : 「我這裹, 佛也無, 法也無, 達摩是個老臊胡, 十地菩薩是擔糞漢, 等妙二覺是破戒凡夫, 菩提涅槃是繫驢橛, 十二分敎是點鬼簿, 拭瘡紙, 佛是老胡屎橛.」又有一僧問韶州雲門山文偃禪師 : 如何是佛?雲答 : 「乾屎橛」.他也曾說過 : 「釋迦初生, 一手指天, 一手指地, 周行七步, 目顧四方云;天上天下, 惟我獨尊.老僧當時若見, 一棒打殺與狗子吃, 貴圖天下太平.」這都是提醒世人 : 凡有相者, 皆是虛妄, 縱是經典佛像, 或聖或賢, 旣落形跡, 皆屬生滅, 並不是正常如實之道.
◎가비나위(迦毗羅衛)
: 國名, 卽釋迦佛所出生的國家, 現在尼泊爾的西部.
◎가사(袈裟)
: 比丘的法衣, 有不正色壞色染色等意義, 因爲出家比丘所穿的法衣, 都要染成濁色, 故袈裟是依染色而立名的.又因其形狀爲許多長方形割截的小布塊縫合而成, 有如田畔, 故又名割截衣或田相衣, 亦稱福田衣.有大中小三件, 大者名僧伽梨又名九條大衣, 中者名鬱多羅又名七條衣, 小者名安陀會又名五條衣.
◎가사십리(袈裟十利)
: 一․覆身離羞恥而具慚愧;二․離寒熱蚊蟲;三․示沙門之相, 見者歡喜, 離邪心;四․是人天寶幢相, 生梵天之福;五․著之時, 生寶塔想, 滅諸罪;六․壞色, 生不貪欲;七․袈裟是佛淨衣, 永斷煩惱而得良田;八․消罪而生十善;九․如良田, 能增長菩提之芽;十․如甲胄, 煩惱之毒箭不能害.
◎가사십이명(袈裟十二名)
: 袈裟․道服(修道者的衣服)․出世服(出離世俗者的衣服)․法衣(如法的衣服)․離塵服(遠離六塵者的衣服)․消瘦服(此服有損消煩惱的功德)․蓮花服(離染著猶如蓮華)․間色服(用不正之間色縫製而避開五正色)․慈悲服(行慈悲者的衣服)․福田衣(袈裟的條相, 等於世間的田疇, 且其功德爲世間之福田而應受供養)․臥具(與被褥相似)․敷具(臥具的意思).
◎가사오덕(袈裟五德)
: 悲華經中說, 釋迦佛以前在寶藏佛之前, 誓已成佛時袈裟有五德, 卽一․或犯重邪見之四衆, 以一念敬心尊重袈裟, 必於三乘受記;二․天龍人鬼若敬袈裟少分卽得三乘不退;三․若鬼神諸人得袈裟少分乃至四寸, 則飮食充足;四․衆生共違反, 念袈裟便生悲心;五․若在兵陳持此少分, 恭敬尊重, 常得勝他.
◎가상(嘉祥)
: 隋會稽嘉祥寺吉藏大師, 以寺名稱爲嘉祥, 是三論宗之祖.
◎가색(假色)
: 無表色的別名.在色法之中, 有些東西雖屬色法, 但是沒有形質, 叫做假色.
◎가섭(迦葉)
: 亦稱摩訶迦葉, 爲佛十大弟子之一, 以頭陀第一著稱.身有金光, 映蔽餘光使不現, 故亦名飮光.在靈山會上, 受佛正法眼藏, 傳佛心印, 爲禪宗初祖.生平修頭陀行, 遵佛囑於雞足山入滅盡定, 待彌勒佛出世時, 傳佛僧伽梨衣.
◎가섭불(迦葉佛)
: 華譯爲飮光, 是七佛中的第六尊佛.
◎가섭존자(迦葉尊者)
: 見迦葉條.
◎가아(假我)
: 指五蘊假合而有之我.凡夫把這種假我誤認爲實我, 只有悟了道的聖者才能徹底的明白這個我乃是因緣所生的假我.
◎가야산(伽耶山)
: 華譯象頭山, 有二處, 一在靈鷲山附近, 一在菩提道場附近.
◎가유(假有)
: 虛假的有, 指因緣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 因這些由因緣假合而有的一切事物, 雖然如鏡中之花和水中之月一樣的無有實體, 但是不能說它是無, 而是屬於假有.
◎가전연(迦旃延)
: 佛十大弟子之一, 以論議第一著稱.
◎가좌(跏坐)
: 把脚放在腿上的坐法.有全跏和半跏兩種, 全跏是兩足放在兩腿上, 半跏是左足或右足放在另一方的腿上.經上所說的結跏趺坐, 是指全跏坐.
◎가지(加持)
: 指加工持誦, 工夫增上.
◎가지신(加持身)
: 依加持而顯現的佛身, 卽應身.
◎가체(假諦)
: 天台三諦之一.見三諦條.
◎가피(加被)
: 保佑的意思.
◎가합(假合)
: 衆緣假和合.因爲因緣和合而有的一切事物, 有合的時候, 就有散的時候, 所以說它是假和合.
◎가합지신(假合之身)
: 衆緣假和合而有之身.
◎가항(加行)
: 修行人準備入修道正位時, 須加一段之力而修行, 名爲加行.
◎가항과(加行果)
: 四果之一.大毘婆娑論說 : 「加行果者謂不淨觀, 或持息念, 爲加行故, 漸次引起盡無生智.餘加行果類此可知.」
◎가항도(加行道)
: 暖․頂․忍․世界一爲小乘之四加行位, 大乘行則在十回向後, 由加行位進入見道位.
◎가항선(加行善)
: 指加行方便所得的善心, 與方便善及修得善同義.
◎가항위(加行位)
: 唯識宗所立五位之第二, 卽於十迴向之後, 修四尋思觀, 得暖․頂․忍․世第一之四善根位.
◎가화합(假和合)
: 因緣假和合.世間一切事物的存在, 都非實有, 只是因緣假和合而已.
◎각(覺)
: 梵語叫做菩提, 是覺察或覺悟的意思.在事障上, 一切煩惱, 伺隙侵人, 惟至聖能隨緣省察, 不爲所困, 是覺察義;在理障上, 凡夫痴迷, 顚倒執著, 惟至聖能朗然徹悟, 燭照無遺, 是覺悟義.
◎각관(覺觀)
: 新譯作尋伺, 舊譯作覺觀, 麤思名覺, 細思名觀, 二者都能擾亂定心.
◎각노(覺路)
: 正覺的道路, 亦卽菩提之道.
◎각도지(覺道支)
: 七覺支與八正道.
◎각만(覺滿)
: 覺悟圓滿的人, 卽是佛.
◎각모(覺母)
: 文殊菩薩的德號, 因文殊於智理二門中司智門, 而諸佛皆由智慧而生.
◎각분(覺分)
: 梵語叫做菩提分, 卽順於覺的支分, 有三十七法, 亦卽三十七科的道品.
◎각성(覺性)
: 覺悟的自性.覺知之性.
◎각수(覺樹)
: 菩提樹.菩提華譯卽是覺.世尊在畢波羅樹下成菩提, 故稱其樹爲菩提樹.
◎각심(覺心)
: 本覺的妙心, 亦卽覺悟不迷的心.
◎각안(覺岸)
: 覺悟的彼岸, 卽佛的境界.
◎각왕(覺王)
: 佛的尊稱, 因佛是覺悟最徹底的人.
◎각위(覺位)
: 正覺的地位, 亦卽成佛的地位.
◎각자(覺者)
: 覺悟的人的意思, 梵語叫做佛陀.被稱爲覺者的人, 必須具有三個條件, 卽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缺一就不可以被稱爲覺者.
◎각조(覺照)
: 用覺悟的心來觀照一切.
◎각지(覺支)
: 觀察吾人心術的偏正, 叫做覺法, 覺法不止一個, 所以叫做支.
◎각타(覺他)
: 使他人覺悟的意思, 是二覺之一.
◎각해(覺海)
: (喩)覺性深廣如海.佛敎以覺悟爲宗, 故稱譽佛敎的敎義深廣猶如大海.
◎간(慳)
: 不捨得把自己的東西施給人家.
◎간결(慳結)
: 九結之一.見九結條.
◎간법칠보(慳法七報)
: 不肯向人說法或是不捨得把東西給人家的人, 後世將得七種的惡報, 卽生盲報․愚痴報․生惡衆報․胎夭報․物恐報․善人遠離報․無惡不作報.
◎간색(間色)
: 中間色.縫製袈娑時要選用三種的壞色, 卽靑之間色, 黑之間色, 和木蘭之間色.
◎간색복(間色服)
: 袈裟的別名.
◎간탐(慳貪)
: 慳與貪.自己的東西不捨得給人家叫做慳;看見人家的東西就想要叫做貪.
◎갈마(羯磨)
: 華譯作業, 卽作授戒懺悔等事業的一種宣告儀式, 由此宣告儀式的宣告文, 而成就所作之業.
◎갈마계사(羯磨戒師)
: 與羯磨阿闍梨同.
◎갈마승(羯磨僧)
: 辦理授戒懺悔等事的師父.
◎갈마아도리(羯磨阿闍梨)
: 又名羯磨戒師, 或簡稱戒師, 卽授戒時讀羯磨文的師父, 爲授戒三師之一.
◎감겁(減劫)
: 人壽由八萬四千歲起, 每百年減一歲, 減至只有十歲, 在這減壽的時期, 叫做減劫.
◎감과(感果)
: 由所作的業因招感應得的果報.
◎감노계(甘露界)
: 涅槃的境界.
◎감노멸(甘露滅)
: 甘露是形容佛敎所說的涅槃境界, 得涅槃而滅生死, 叫做甘露滅.
◎감노문(甘露門)
: 通達甘露涅槃的門戶, 卽佛的眞理言敎.
◎감노법(甘露法)
: (喩)如來所訓示的眞理敎法, 因其敎法能令衆生解脫涅槃.
◎감노수(甘露水)
: (喩)如來所說的眞理敎法, 因其敎法如人在熱天喝了淸涼的水, 熱惱消除, 心意快樂.
◎감노왕(甘露王)
: 阿彌陀佛的別名.
◎감응(感應)
: 感是感召, 應是應現, 謂我對佛菩薩有什麽要求, 如果心意至誠, 便可以感召佛菩薩來應現, 以滿我之所願.
◎감응도교(感應道交)
: 衆生之感與如來之應互相交流.
◎감인(堪忍)
: 堪能忍受苦難, 是梵語娑婆的譯義.
◎감인지(堪忍地)
: 菩薩十地中初地的別名.
◎강마(降魔)
: 降伏惡魔.
◎강마상(降魔相)
: 八相成道之一.
◎강마좌(降魔坐)
: 見降伏坐條.
◎강복(降伏)
: 以威力降伏他人.
◎강복법(降伏法)
: 以威力降伏怨敵或是惡魔之法, 如修五大明王之法是.
◎강복좌(降伏坐)
: 又名降魔坐, 卽先以右足置於左股上, 再以左足置於右股上的種坐法, 反之者則叫做吉祥坐.
◎강연(强緣)
: 强力的因緣.
◎강탄(降誕)
: 佛降生於世.
◎개(蓋)
: 煩惱的別名, 因煩惱能覆蓋行者的淸淨心, 使善心不能開發.
◎개감노문(開甘露門)
: 布施餓鬼.
◎개경게(開經偈)
: 念經前所念誦的四句偈, 其偈文是「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眞實義.」
◎개광(開光)
: 又叫做開眼, 卽佛像落成後, 擧行儀式供奉之.
◎개권현실(開權顯實)
: 見開顯條.
◎개사(開士)
: 開悟之士, 菩薩的德名.以法開導衆生之士, 爲和尙的尊稱.
◎개산조사(開山祖師)
: 開山立寺始創基業的人.
◎개삼현일(開三顯一)
: 開三乘方便法門以顯眞實一乘的敎法.
◎개시오입(開示悟入)
: 開是開佛知見, 示是示佛知見, 悟是悟佛知見, 入是入佛知見, 此開示悟入乃是佛出世的本懷.
◎개안(開眼)
: 與開光同.
◎개연(開演)
: 說法.
◎개연설법(開緣說法)
: 爲衆人廣開佛法因緣而說法要.
◎개오(開悟)
: 開智明理.
◎개전(蓋纏)
: 五蓋與十纏.
◎개차(開遮)
: 開是允許的意思, 遮是禁止的意思.
◎개현(開顯)
: 開權顯實的簡稱.權者方便, 實者眞實, 開方便以顯眞實, 叫做開顯.法華經說 : 「開方便門, 示眞實相.」
◎개회(開會)
: 開是開三乘敎的方便門, 會是三乘會歸一乘.與開顯同義.
◎개훈(開葷)
: 又名開素.佛雖然制定酒肉五辛等不可食, 但是遇到生病的人或是有利益的事時, 卻可以飮食.
◎거사(居士)
: 居家學佛之士.
◎거집(去執)
: 去掉對一切事物․理論․思想以及意見等的固執.
◎건도(犍度)
: 華譯爲聚․蘊․結等, 卽律中篇章之名, 一犍度卽一篇或一章, 或一品一節之義.
◎걸사(乞士)
: 比丘三義之一, 因比丘向人乞食, 以養色身, 故名乞士.
◎걸식(乞食)
: 比丘爲了資養色身, 而向人乞食.
◎검산(劍山)
: 又名劍樹, 爲十六遊增地獄之一.
◎검수지옥(劍樹地獄)
: 十六小地獄之一.
◎겁(劫)
: 梵語劫簸的簡稱, 譯爲時分或大時, 卽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計算的極長時問.
◎겁소(劫燒)
: 指壞劫時的大火災.
◎겁수(劫水)
: 大三災之一, 卽壞劫時所發生的大水災, 由地下水輪湧出, 大雨如車軸, 二禪天以下, 盡爲大水所淹沒.
◎겁재(劫災)
: 指壞劫末期所起的火水風三災, 此三災蕩盡整個世界.
◎겁초(劫初)
: 成劫之初, 亦卽完成此世界的初期.
◎겁탁(劫濁)
: 五濁之一.人壽本爲八萬四千歲, 後因德薄, 而壽命亦每百年遞減一歲, 減至二萬歲時, 卽步入劫濁.可知人壽自二萬歲至十歲之間, 再由十歲至二萬歲之間, 都是劫濁時代.
◎겁파(劫簸)
: 見劫條.
◎겁해(劫海)
: (喩)劫數之多好像大海的水量.
◎겁화(劫火)
: 大三災之一, 卽壞劫時所發生的大火災, 燒到初禪天, 一切都變成灰燼.
◎게(偈)
: 偈他的簡稱, 華譯爲頌, 卽一種略似於詩的有韻文辭, 通常以四句爲一偈.
◎게타(偈他)
: 見偈條.
◎견건도(見犍度)
: 八犍度之一.
◎견결(見結)
: 邪見的煩惱, 爲九結之一.
◎견논(見論)
: 二種戱論之一, 卽我見邊見等之戱論.戱論是無意義與無利益的言論.
◎견도(見道)
: 小乘以八忍八智之十六心爲見道, 因十六心是初生無漏智照見眞諦理之位.大乘的菩薩, 則於初僧祇之終, 終四善根之加行, 而頓斷分別起之煩惱所知二障, 叫做見道.
◎견도위(見道位)
: 菩薩完成第一阿僧祇劫之修行, 始登初地, 在初地入心中(每一地皆有入․住․出三心), 通達少許二無我理, 體會眞如, 乍見中道, 故名見道位, 又名通達位.
◎견류(見流)
: 謂見惑能使衆生流轉於三界六道之中而不能出離, 爲四流之一.
◎견망(見網)
: 謂種種的邪見纏縛身心, 好像網兒羅身不得出離.
◎견박(見縛)
: 謂見惑能纏縛人們使不得自在.
◎견사(見思)
: 見惑和思惑.依小乘俱舍宗來說, 是以迷理和迷事來分別見思二惑, 迷於理而起之惑如身見邊見等五不正見, 叫做見惑, 迷於事而起之惑如貪瞋痴等五煩惱, 叫做思惑.依大乘唯識宗來說, 則以分別俱生之二起來分別, 分別起的煩惱障和所知障是見惑, 俱生起的煩惱障和所知障是思惑.此二惑是正受三界生死的因, 斷此二惑才能免三界的生死.斷的次第, 須先斷見惑, 次斷思惑.斷見惑之位, 叫做見道, 斷思惑之位, 叫做修道, 二惑皆斷之位, 叫做無學道.
◎견성(見性)
: 見到自己的眞性.
◎견성성불(見性成佛)
: 見性是見到一切衆生普具的佛性, 此性卽佛, 名爲佛性, 見自佛性者, 當下與諸佛無異, 禪家名之爲見性成佛.
◎견소단(見所斷)
: 三所斷之一, 卽於見道時所斷的八十八使見惑.
◎견애(見愛)
: 見是見惑, 愛是思惑.見二惑條.
◎견인인(牽引因)
: 十因之一.
◎견장(見障)
: 四障之一, 卽邪見能障礙菩提.
◎견지(見地)
: 三乘共十地的第四位, 相當於聲聞乘的預流果.
◎견체(見諦)
: 見到眞理.聲聞乘要在預流果以上才能見諦, 菩薩則要在初地以上才能見諦.
◎견취(見取)
: 四取之一, 卽取著身見邊見等非理之見.
◎견취견(見取見)
: 執著自己的見解, 安住不捨, 而且强非爲是, 卽近於普通人的成見.
◎견취사(見取使)
: 十使或五利使之一.
◎견탁(見濁)
: 五濁之一, 卽末世的時候, 衆生的邪見紛紜, 因而濁亂世間.
◎견항(見行)
: 見愛二行之一.見二行條.
◎견혹(見惑)
: 二惑之一, 卽見解上的迷惑錯誤, 如身見邊見等五不正見是.見惑品數, 小乘俱舍立八十八, 大乘唯識立百十二.
◎결(結)
: 繫縛的意思, 是煩惱的別名, 因煩惱能繫縛衆生的身心, 使不能解脫, 永淪生死.
◎결가부좌(結跏趺坐)
: 佛陀的坐法, 卽盤膝而坐.略有二種 : 若先以右足置於左腿上, 再以左足置於右腿上, 叫做降魔坐;若先以左足置於右腿上, 再以右足置於左腿上者, 則叫做吉祥坐.
◎결누(結漏)
: 結與漏.結與漏都是煩惱的別名.
◎결박(結縛)
: 煩惱的別名, 因煩惱能繫縛吾人的心身使不得解脫出離生死.
◎결사(結使)
: 結與使.結與使都是煩惱的別名, 煩惱能繫縛身心, 結成苦果, 故稱爲結, 能使衆生沉溺於生死苦海, 故又名爲使.結有九結, 使有十使.
◎결업(結業)
: 指由煩惱而生的思想與行爲.
◎결연(結緣)
: 廣結善緣.
◎결인(結印)
: 手結印契.密宗的修法, 要手結印, 口念咒, 意觀想, 這樣才能做到三密相應.
◎결재(潔齋)
: 謂停止淫事及斷除酒肉.
◎결적(結賊)
: 結是煩惱的別名, 因爲煩惱能爲害智慧, 故喩之爲賊.
◎결정신(決定信)
: 決定的信心.
◎결정업(決定業)
: 簡稱定業, 卽必定受報的業.
◎결정주(決定住)
: 六種住之一, 卽菩薩自八地以上, 得不還不退之位.
◎결집(結集)
: 佛滅後, 五百大阿羅漢相聚一處, 將佛過去所說的法, 結合集成爲佛敎的三藏經典.
◎결하(結夏)
: 結夏安居.見安居條.
◎결해(結解)
: 結與解.結是煩惱所縛;解是證悟眞理而得自在.
◎겸리(兼利)
: 自他兩利.
◎경(經)
: 梵語修多羅, 華譯爲契經, 卽上契十方諸佛所說之理, 下契一切聽經衆生的根機, 又是線義, 卽貫串佛所說的法和道理, 以免散失, 爲三藏之一.
◎경(境)
: 心所遊履和攀緣的境界, 如色爲眼識所遊履, 叫做色境, 法爲意識所遊履, 叫做法境等是.
◎경계반야(境界般若)
: 五種般若之一.
◎경공양(經供養)
: 書寫經文以做佛事.經屬於三寶中之法寶, 故經供養是供養法寶.
◎경논(經論)
: 經藏與論藏.經是如來所說, 論是菩薩所著.
◎경량부(經量部)
: 又名說度部, 或說轉部, 小乘十八部之一, 是佛滅後四百年間, 由說一切有部分出來的一個流派.在三藏之中, 唯以經爲正量, 故名經量部.
◎경례(敬禮)
: 恭敬禮拜.
◎경률논(經律論)
: 見三藏條.
◎경부(經部)
: 經量部的簡稱.
◎경안(輕安)
: 輕鬆安祥.
◎경안각지(輕安覺支)
: 見七覺分條.
◎경장(經藏)
: 指佛所說的一切大小乘經典.藏放經典的府庫.3․國家所寶藏的佛學書.
◎경전(敬田)
: 三福田之一.見三福田條.
◎경종(經宗)
: 依經而立的宗派叫做經宗, 若依論而立的宗派則叫做論宗, 如華嚴天台是屬於經宗, 如成實三論則屬於論宗.
◎경지(境智)
: 境與智.所觀之理叫做境;能觀之心叫做智.
◎경체(經體)
: 經之體.大乘經以諸法實相爲體, 小乘經以三法印爲體.
◎경항(經行)
: 在一定的地方兜圈子, 其目的在於避免坐禪時發生昏沉或睡眠.
◎경항과(境行果)
: 境是所觀之境界, 行是所修之聞思修三慧, 果是所証之菩提妙果.
◎계(戒)
: 防非止惡的意思, 不但惡事不可做, 就是惡的念頭也不許有.又名淸涼, 因人能止惡行善, 則必心安理得, 俯仰無愧, 故心無熱惱而得淸涼.
◎계(界)
: 差別的意思, 亦卽事物彼此差別而無混雜.性的意思, 亦卽事物固有的本體.
◎계⺼갈(戒⺼葛)
: 與戒臘同.
◎계경(契經)
: 契合衆生的根機而且契合眞理的經文, 卽佛經.
◎계경(戒經)
: 說戒律的經典, 如梵網經․優婆塞戒經等是.
◎계금취견(戒禁取見)
: 執行邪戒卻以爲是正戒.
◎계기(戒器)
: 堪能受戒的人.
◎계기(契機)
: 契合衆生的根機.
◎계납(戒臘)
: 受戒的年數.
◎계납(戒蠟)
: 與戒臘同.
◎계내(界內)
: 三界之內.
◎계내감(界內感)
: 指見思二惑, 因見思二惑能招感三界內之生死果報.
◎계내교(界內敎)
: 對三界中的衆生說如何才能斷除見思惑以便將來出離三界的敎法, 如天台宗所立的藏敎與通敎是.
◎계내리교(界內理敎)
: 指天台宗所說的通敎.通敎談論事相雖然遜於藏敎, 但窮理較深, 達於生卽無生, 空卽不空, 故褒之爲界內理敎.
◎계내사교(界內事敎)
: 天台宗說三藏敎雖然精究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事相之法門, 但其理只屬偏眞之空理, 究竟的道理還很淺薄, 故貶之爲界內事敎.
◎계단(戒壇)
: 修戒法的壇場.
◎계단(戒單)
: 受持比丘戒的證明書.
◎계도(戒刀)
: 比丘所佩的小刀, 此刀乃割切三衣之用.
◎계도(計度)
: 以意識的作用去思量分別種種的事物.
◎계력(戒力)
: 戒律的力量.持戒的力量.
◎계률(戒律)
: 防止佛敎徒邪惡的法律, 如五戒․十善乃至二百五十戒是.
◎계률장(戒律藏)
: 說明戒律的經典, 爲三藏之一.
◎계리(契理)
: 契合眞理.
◎계명(戒名)
: 在受沙彌戒時, 師父所賜給的法名.
◎계박(繫縛)
: 煩惱的別名, 因煩惱如繩子能繫縛身心, 使人不得自在.
◎계법(戒法)
: 佛所制定的戒法.
◎계분(界分)
: 指欲界色界無色界之三界.
◎계사(戒師)
: 又名戒和尙, 卽授戒的師父.
◎계상(戒相)
: 戒的相狀差別, 如比丘的戒相是二百五十戒, 比丘尼的戒相是三百四十八戒是.
◎계선(戒善)
: 持戒的善根, 如前生受持五戒者, 今生得生人間, 前生受持十善者, 今生得生天上, 此皆持戒的功德所致.
◎계여(界如)
: 十界與十如.天台宗觀一念之心中卽具有三千諸法, 此三千諸法, 是由十界與十如及三世間所組成的, 所以叫做界如三千.
◎계외(界外)
: 三界之外.
◎계외교(界外敎)
: 天台立四敎, 藏通二敎是界內敎, 別圓二敎是界外敎.
◎계외리교(界外理敎)
: 指天台宗所說的圓敎.圓敎的菩薩迷理較輕, 故不假借分別事物的方便, 而直談一切萬法爲中道實相的妙理, 謂之界外理敎.
◎계외사교(界外事敎)
: 指天台宗所說的別敎.別敎的菩薩, 迷中道之理重, 故要分別一切事物以方便悟理, 謂之界外事敎.
◎계장(戒場)
: 授受戒律的道場.
◎계정(戒定)
: 持戒與禪定.
◎계정혜(戒定慧)
: 又名三學, 或三無漏學.戒是戒止惡行, 定是定心一處, 慧是破妄證眞.持戒淸淨心則安, 心安則可得定, 得定則可觀照分明而生智慧.持此戒定慧三法, 能對治三毒, 成就佛果, 所以又叫做三無漏學.
◎계정혜해탈해탈지견(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以上五者叫做五分法身, 戒者防身之惡, 定者使心不亂, 慧者破妄證眞, 解脫者離諸繫縛而證涅槃, 解脫知見者卽涅槃所起之智慧.前三爲修因, 後二爲結果.
◎계주(戒珠)
: (喩)戒律潔白, 可以莊嚴人身, 好像晶瑩可愛的寶珠.
◎계지(界地)
: 三界九地的簡稱.見三界九地條.
◎계첩(戒牒)
: 又名度牒, 卽受戒的證明書.
◎계체(戒體)
: 授受戒法之後, 受者體中, 得到一種防非止惡的功能, 謂之戒體, 此戒體雖屬色法, 但外表無相, 故又名無表色.
◎계취(戒取)
: 與戒禁取見同.
◎계취(界趣)
: 謂三界六趣是衆生生死輪迴的地方.
◎계취견(戒取見)
: 與戒禁取見同.
◎계파나밀(戒波羅蜜)
: 六波羅蜜之一.
◎계품(戒品)
: 戒的品類.
◎계학(戒學)
: 戒律的修學.三學之一.
◎계항(戒行)
: 恪守戒律的操行.
◎계향(戒香)
: 戒行莊嚴, 以德爲香.
◎고고(苦苦)
: 三苦之一.見三苦條.
◎고공(苦空)
: 苦與空.見苦空無常無我條.
◎고공무상(苦空無常)
: 苦․空․無我.見苦空無常無我條.
◎고공무상무아(苦空無常無我)
: 苦是說短暫的人生, 有三苦八苦和無量諸苦;空卽緣起性空, 緣起是說世間諸法衆緣和合而生起, 性空是說衆緣和合的諸法, 其性本空, 沒有眞實的自體;無常卽諸行無常, 是說世間諸法都是變化不停, 生滅不斷的, 沒有常住不變的個體;無我卽諸法無我, 是明五蘊假合的人身, 沒有眞實不變的我體可得.
◎고과(苦果)
: 痛苦的果報.
◎고기게(孤起偈)
: 十二分敎之一.
◎고덕(古德)
: 古時的大德.
◎고독원(孤獨園)
: 給孤獨園的簡稱.見給孤獨園條.
◎고독지옥(孤獨地獄)
: 又名孤地獄, 此種地獄不同於八寒八熱等地獄都有固定的地方, 而是隨著各人的別業, 孤獨的處在虛空或是山野之中.
◎고류지(苦類智)
: 八智之一.見八智條.
◎고류지인(苦類智忍)
: 八忍之一.見八忍條.
◎고륜(苦輪)
: (喩)生死的苦果好像車輪一樣旋轉.
◎고법지(苦法智)
: 八智之一.見八智條.
◎고법지인(苦法智忍)
: 八忍之一.見八忍條.
◎고본(苦本)
: 痛苦的根本, 卽貪欲.
◎고불(古佛)
: 古時的佛.
◎고성(苦性)
: 痛苦的本性, 俱舍論說有三種, 卽苦苦性․行苦性․壞苦性.
◎고성체(苦聖諦)
: 簡稱苦諦.見四聖諦條.
◎고여(苦餘)
: 三餘之一.見三餘條.
◎고인(苦因)
: 痛苦的原因.
◎고정(枯定)
: 定多慧少的禪定.
◎고제(苦際)
: 苦報的終點, 亦卽最後一次受生死的身體.
◎고지(苦智)
: 明白苦諦的道理的智慧.
◎고집멸도(苦集滅道)
: 卽四聖諦.見四聖諦條.
◎고체(苦諦)
: 四諦之一.見四諦條.
◎고항(苦行)
: 很艱苦的修行方法.
◎고해(苦海)
: (喩)衆生在六道之中生死輪迴, 備受種種的痛苦, 好像沉溺於無邊無際的大海之中一樣.
◎골탑(骨塔)
: 舍利塔.
◎공(空)
: 因緣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究竟而無實體, 叫做空, 也是假和不實的意思.
◎공가중(空假中)
: 天台宗所立的三諦與三觀.見三諦或三觀條.
◎공거천(空居天)
: 凌空而處的天, 如欲界的夜摩․兜率․化樂․他化自在等四天, 及色界的諸天是.
◎공겁(空劫)
: 四劫之一, 卽此世界壞滅之後, 二十中劫間, 只有虛空的時期.
◎공견(空見)
: 撥無因果的邪見.執著於空的見解.
◎공경(空經)
: 指般若部的經典.
◎공경수(恭敬修)
: 四修之一.見四修條.
◎공고(貢高)
: 自以爲高人一等.
◎공고아만(貢高我慢)
: 自以爲高人一等, 踞傲自矜, 侮慢他人.
◎공관(空觀)
: 觀察諸法皆空的道理.
◎공교(空敎)
: 說明諸法皆空的道理的敎法, 指般若經.
◎공교명(工巧明)
: 五明之一, 卽現代的工藝學.
◎공구(供具)
: 又叫做供物, 卽吾人時常拿來供養佛菩薩的物品, 共有六種, 卽花․塗香․水․燒香․飯食․燈明等, 如是次第, 乃是表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之六度.
◎공대(空大)
: 五大之一, 因虛空的體性廣大, 周徧於一切處.
◎공덕(功德)
: 功是指善行, 德是指善心.又世人拜佛誦經布施供養等, 都叫功德.
◎공덕전(功德田)
: 三福田之一, 謂人若能恭敬供養佛法僧三寶, 就可以成就無量的福報.
◎공덕향(功德香)
: 共有五種, 卽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 因此五香能顯出法身來, 所以又叫做五分法身香.見五分法身香條.
◎공륜(空輪)
: 指此世界最底層的虛空輪.空大亦叫做空輪.
◎공무(空無)
: 謂一切事物都沒有自性.
◎공무변처(空無邊處)
: 無色界之第一天名.
◎공무변처정(空無邊處定)
: 修空無邊處的禪定.在人間修得這種禪定的人, 死後便生到無色界的空無邊處去.
◎공무변처지(空無邊處地)
: 三界九地之一.
◎공무아(空無我)
: 一切法緣起性空, 無我我所.無我所叫做空, 無我見叫做無我.3․空與無我.
◎공문(空門)
: 佛敎的總名, 因佛敎闡揚空的道理, 並以空法作爲進入涅槃之門.四門之一.見四門條.
◎공반야(共般若)
: 共通的般若.般若華譯爲智慧.
◎공법(空法)
: 觀我空法空有爲空無爲空等空理之法.
◎공법(共法)
: 又名共功德, 卽佛與其他聖者以及一切凡夫所共有的功德.
◎공보(共報)
: 共同的果報.
◎공부공(共不共)
: 共法與不共法.共法是五乘法, 不共法是大乘菩薩法, 獨一微妙, 不與人天聲聞緣覺四乘相共.
◎공삼매(空三昧)
: 三三昧之一.
◎공상(空相)
: 諸法皆空的相狀.因緣生的一切法, 無有自性, 此卽是空的相狀.
◎공상(共相)
: 諸法有自相與共相二種, 各別不同的相叫做自相, 與他共通的相叫做共相.
◎공색(空色)
: 無形叫做空, 有形叫做色.般若心經說 : 「色卽是空, 空卽是色」.
◎공성(空性)
: 依空而顯的實性, 卽眞如的別名.
◎공십지(共十地)
: 聲聞緣覺菩薩等三乘所共有的十地, 卽乾慧地․性地․八人地․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辟支佛地․菩薩地․佛地.
◎공안(公案)
: 禪家指點學人, 在言語或動作上的垂示, 叫做公案.
◎공양(供養)
: 奉養的意思, 對上含有親近․奉事․尊敬的意思, 對下含有同情․憐措․愛護的意思.
◎공양법(供養法)
: 種種供養的方法.
◎공업(共業)
: 共同的業因, 爲二業之一.
◎공왕(空王)
: 佛的別名, 因佛空無一切邪執.
◎공왕불(空王佛)
: 佛名.据法華經說, 釋尊與阿難曾經一起在空王佛所發心學道.
◎공유(空有)
: 空與有.一切法緣生無有實體, 叫做空;雖然性空但有假相, 叫做有.
◎공유이관(空有二觀)
: 空觀與有觀.觀無實我實法, 叫做空觀, 此觀能破我執;觀有因果及涅槃, 叫做有觀, 此觀能破空執.
◎공유이종(空有二宗)
: 在中國佛敎的八宗中, 俱舍宗是小乘的有宗, 成實宗是小乘的空宗, 法相宗是大乘的有宗, 三論宗是大乘的空宗.
◎공유이집(空有二執)
: 又名有無二見, 卽執著空和執著有的二種見解.
◎공일절처(空一切處)
: 又名空徧處, 禪定的名字.
◎공일현색(空一顯色)
: 四大洲的天色不同, 北洲金色, 東洲銀色, 南洲碧色, 西洲赤色, 因爲這些顔色是須彌山四方天空所顯的顔色, 所以叫做空一顯色.
◎공정(空定)
: 觀察空相的禪定.
◎공종(空宗)
: 以空理爲宗的派別, 如小乘的成實宗和大乘的三論宗是.
◎공즉시색(空卽是色)
: 空性固空, 色性亦空, 若悟空性平等, 則色空不二, 故般若心經說 : 「色卽是空, 空卽是色.」
◎공처(空處)
: 無色界的一切都沒有形色, 叫做空處, 因共有四處的分別, 所以又叫做四空處, 或四無色處.
◎공처정(空處定)
: 四無色定之一, 厭色緣空而入定, 此定與無邊的虛空相應, 所以叫做空處定.
◎공체(空諦)
: 天台宗所立三諦之一.見三諦條.
◎공해(空海)
: 虛空與大海.
◎공해탈문(空解脫門)
: 三解脫門之一.見三解脫門條.
◎공혜(空慧)
: 觀察空理的智慧.
◎공화외도(空華外道)
: 印度的小乘學者誹謗大乘是空華外道, 非佛所說.
◎과(果)
: 由前因而生的後果.由道力而證悟的果位.
◎과거(過去)
: 三世之一.
◎과거장엄겁(過去莊嚴劫)
: 劫有大中小三種, 現在的大劫叫做賢劫, 過去的大劫叫做莊嚴劫, 未來的大劫叫做星宿劫.
◎과거칠불(過去七佛)
: 毘婆尸佛․尸棄佛․毘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
◎과과(果果)
: 果中之至果, 卽無上大般涅槃.
◎과극법신(果極法身)
: 與法性身同義.
◎과능변(果能變)
: 唯識宗的術語, 對因能變而言.八識種子, 各生八識之現行, 名因能變;這由種子而生的八識, 於現行時, 又必從自識的自體分, 變現見相二分, 名果能變.
◎과단(果斷)
: 修行人只把煩惱斷除叫做子斷, 若連果報的身體也斷卽叫做果斷.
◎과덕(果德)
: 果上的功德, 如涅槃之常樂我淨四德是.
◎과만(果滿)
: 果上的功德圓滿.心地觀經說 : 「因圓果滿成正覺.」
◎과미(過未)
: 過去和未來.
◎과박(果縛)
: 被生死苦果所縛而不能解脫的意思.阿羅漢雖斷煩惱但未入滅, 名子縛已斷, 果縛猶存, 若已滅度, 入無餘涅槃, 便是連果縛也斷了.
◎과박단(果縛斷)
: 把生死的苦果斷除, 也就是進入涅槃的意思.
◎과보(果報)
: 由於過去的業因造成現在的結果, 叫做果, 又因爲這果是過去的業因所召感的酬報, 所以又叫做報.如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 就是果報的意義.
◎과보토(果報土)
: 天台四土之一.見四土條.
◎과분(果分)
: 對因分而言, 因分是尙在修因之位, 果分是已達到果德不可思議的境界.
◎과위(果位)
: 所證之果的地位.
◎과위인(果位人)
: 已經證得果位的人, 如阿羅漢․菩薩․佛等是.
◎과인(果人)
: 果上的人.有三種, 卽佛․辟支佛․阿羅漢.
◎과지(果地)
: 所證之果的地位.三乘的果地各有不同, 聲聞乘就有四果的分別.
◎과호(果號)
: 成正覺之後的佛名.
◎관(觀)
: 以正慧觀察事理的意思.
◎관공(觀空)
: 觀察諸法體空的道理.
◎관념념불(觀念念佛)
: 觀想憶念阿彌陀佛.
◎관문(觀門)
: 敎觀二門之一.見二門條.六妙門之一.見六妙門條.
◎관법(觀法)
: 觀念眞理的方法.
◎관불(灌佛)
: 又名浴佛, 卽以水灌浴佛像而拂拭之.
◎관불삼매(觀佛三昧)
: 觀想佛的相好到一心不亂的境界.此三昧成就, 卽見佛來示現.
◎관불회(灌佛會)
: 又名佛生會, 於陽曆五月月圓日實行之.
◎관상(觀想)
: 觀察想念.
◎관상념불(觀像念佛)
: 四種念佛之一.見四種念佛條.
◎관상념불(觀想念佛)
: 四種念佛之一.見四種念佛條.
◎관세음(觀世音)
: 簡稱觀音, 菩薩名, 因此菩薩時常觀察世人稱念他的名號或痛苦的聲音而去垂救, 故名.
◎관세자재(觀世自在)
: 觀世音菩薩的別名, 因此菩薩時常觀察世界而自在拔苦與樂.
◎관심(觀心)
: 觀察自己的心性.
◎관음(觀音)
: 觀世音的簡稱.見觀世音條.
◎관음관(觀音觀)
: 親經所說十六觀之一, 卽觀想極樂世界觀音菩薩的身相.
◎관음본지(觀音本地)
: 觀音的本來地位, 卽已成正覺的正法明如來.
◎관음참법(觀音懺法)
: 宋天台遵式法師, 治定請觀音消伏毒害懺儀, 卽今所流行之觀音懺法.此懺法勸請觀世音及一切三寶加被, 消除三業, 以成就現當之二利.因此法以觀音爲道場之主, 故名觀音懺法.
◎관자재(觀自在)
: 觀音菩薩的別名, 因觀音菩薩無論是自利或利人, 都能得到大自在.觀一切法很自在的意思.
◎관정(灌頂)
: 密敎有灌頂法, 灌者大悲護念義, 頂者佛果最上義, 謂諸佛以大悲水灌頂, 能使功德圓滿之意, 有種種不同的方法.
◎관정주(灌頂住)
: 十住之一.
◎관조(觀照)
: 觀察照見, 卽用心光向心中看, 向心中照, 是一種修慧的方法.
◎관조반야(觀照般若)
: 觀察照見一切實相眞理的智慧, 是三種般若之一.
◎관지(觀智)
: 觀察眞理的正智.
◎관찰문(觀察門)
: 五念門之一, 卽觀想極樂世界莊嚴相的法門.
◎관찰법인(觀察法忍)
: 二忍之一.見二忍條.
◎관찰정항(觀察正行)
: 淨土宗所立五行之一.見五正行條.
◎관항(觀行)
: 先觀事理, 然後起行.觀心的修行方法.
◎관해(觀解)
: 觀念眞理和悟解眞理.
◎관혜(觀慧)
: 觀察眞理的智慧.
◎광겁(曠劫)
: 對很久遠的過去叫做曠劫, 若對很久遠未來則叫做永劫.
◎광과천(廣果天)
: 色界四禪八天中之第三天名.
◎광명토(光明土)
: 無量光明土的簡稱, 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尊稱.
◎광목천(廣目天)
: 四天王天之一.
◎광박신여내(廣博身如來)
: 大日如來的別名.
◎광음삼천(光音三天)
: 二禪天共有三天, 卽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
◎광음천(光音天)
: 色界二禪的最高天, 此天絶音聲, 衆生要講話, 便自口中發出淨光來作識別, 故名光音.佛經說劫初的人類, 就是由光音天來的.
◎광장륜상(廣長輪相)
: 大日如來要說眞言時, 必先現其周遍法界之廣長舌, 以證明其言誠實非虛, 叫做如來廣長輪相.
◎광장설(廣長舌)
: 佛三十二相之一, 佛舌廣長, 而且柔軟紅薄, 能覆面至髮際.
◎광협자재무애문(廣狹自在無礙門)
: 十玄門之一.
◎광호(光毫)
: 佛眉間的白毫有光明, 故稱光毫, 爲佛三十二相之一.
◎괘단(掛單)
: 僧人在寺院投宿.
◎괘답(掛褡)
: 與掛單同.
◎괘석(掛錫)
: 與掛單同.
◎괴겁(壞劫)
: 四劫之一, 卽三千大千世界進入破壞的時期.壞劫共有二十小劫, 其初十九小劫壞有情世間, 最後之一個小劫壞器世間.
◎괴고(壞苦)
: 三苦之一.見三苦條.
◎괴도사문(壞道沙門)
: 破戒和破壞佛道的沙門, 是四沙門之一.
◎괴상(壞相)
: 六相之一.見六相條.
◎괴색(壞色)
: 卽袈裟, 因袈裟避靑黃赤白黑之五正色, 而以不正色染壞之, 故名壞色.有三種之壞色, 卽靑壞色․黑壞色․木蘭壞色, 這三種壞色是最合法的袈裟色.
◎괴색의(壞色衣)
: 袈裟.
◎교(憍)
: 憍慢自大.
◎교(敎)
: 聖人對世人的訓誨.
◎교계륜(敎誡輪)
: 三輪之一.見三輪條.
◎교관(敎觀)
: 敎相與觀心.敎相是依所立的宗義去分別判斷釋迦佛一代的敎義;觀心是觀念自己宗派所立的眞理.如天台宗以五時八敎爲敎相, 以一心三觀爲觀心;眞言宗以顯密二敎十住心爲敎相, 以阿字不生爲觀心.
◎교관이문(敎觀二門)
: 敎門與觀門.見敎觀條.
◎교내(敎內)
: 禪宗以心傳心, 不立文字的敎法, 叫做敎外, 其他佛的聲敎, 有文字可循的, 都叫做敎內.
◎교도(敎徒)
: 信奉宗敎的人.
◎교령륜(敎令輪)
: 謂大日如來的敎令很堅固, 能夠摧破一切的怨敵, 好像轉輪聖王的輪寶一樣.
◎교리(敎理)
: 佛敎所說的道理.
◎교리항과(敎理行果)
: 敎是佛陀的言敎, 理是敎中所說的道理, 行是順著道理而修行, 果是由於修行而獲證道果.
◎교만(憍慢)
: 自大高傲的心理.
◎교법(敎法)
: 指佛所說的十二部經典, 爲四法之一.
◎교상(敎相)
: 分別判斷釋迦佛一代的敎義, 如天台的五時八敎, 法相的三時敎是.
◎교상판석(敎相判釋)
: 見敎判條.
◎교선(敎禪)
: 敎與禪.
◎교수사(敎授師)
: 五種阿闍梨之一, 是專門敎授弟子威儀, 作法的軌範師.
◎교수선지식(敎授善知識)
: 三善知識之一.見善知識條.
◎교수아도리(敎授阿闍梨)
: 五種阿闍梨之一, 又名敎授師, 卽敎授弟子們威儀作法的比丘.
◎교외(敎外)
: 見敎內條.
◎교외별전(敎外別傳)
: 禪宗不施設文字, 不安立言句, 直傳佛祖心印, 稱爲敎外別傳, 意思是在如來言敎之外的別傳.
◎교일(敎一)
: 法華四一之一.法華經所說的敎法, 是屬於一乘的敎法, 也是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敎法, 故名敎一.
◎교전(敎典)
: 佛敎的經典.
◎교주(敎主)
: 創立宗敎的人, 佛敎的敎主是釋迦牟尼佛.
◎교진여(憍陳如)
: 五比丘之一, 也就是佛最初的弟子.
◎교체(敎體)
: 釋迦佛一代敎法的本體.關於敎體諸師所說有點不同, 有人是以聲音爲體, 有人是以名句爲體, 有人是以眞如爲體.
◎교판(敎判)
: 敎相判釋的簡稱.判決釋迦佛一代的敎義, 如天台的五時八敎, 法相的三時敎, 華嚴的五敎等是.
◎교항(敎行)
: 敎法與修行.隨敎法而修行.
◎교항증(敎行證)
: 敎是敎法, 行是修行, 證是證果.依佛的敎法而修行, 依修行而證悟聖果.
◎교화(敎化)
: 敎訓勸化.
◎구(垢)
: 煩惱的別名.
◎구거(九居)
: 九有情居的簡稱.
◎구결(垢結)
: 垢與結, 都是煩惱的別名.
◎구결(九結)
: 九種的煩惱.結就是煩惱的別名, 因煩惱能使衆生結縛於生死.九結就是愛結(貪愛)․恚結(瞋恚)․慢結(驕慢)․痴結(愚痴)․疑結(疑正法)․見結(身見邊見邪見等)․取結(見取見及戒禁取戒)․慳結(慳惜財物)․嫉結(嫉妒他人).
◎구경(九經)
: 三藏十二部經中的九部經, 有大小乘的分別.見九部經條.
◎구계(具戒)
: 具足戒的簡稱.
◎구계(九界)
: 十法界中除去佛界, 卽是九界, 此九界都是迷的境界.
◎구계방변(具戒方便)
: 在受持具足戒之前, 應先方便的受持五戒或八戒.
◎구계지(具戒地)
: 菩薩十地中之第二地名, 因第二地三聚戒具足.
◎구공(俱空)
: 我與法皆空, 爲三空之一.
◎구귀(九鬼)
: 無財鬼三種, 卽炬口鬼․鍼口鬼․臭口鬼, 少財鬼三種, 卽針毛鬼․臭毛鬼․癭鬼;多財鬼三種, 卽希祠鬼․希棄鬼․大勢鬼.合之便成九鬼.
◎구기(俱起)
: 同時生起.
◎구나모니(拘那牟尼)
: 佛名.見拘那含牟尼條.
◎구나함모니(拘那含牟尼)
: 簡稱拘那含, 華譯金寂, 是過去七佛中的第五尊佛名.
◎구난(九難)
: 見九惱條.
◎구노(拘盧)
: 北拘盧洲的簡稱.見四大洲條.
◎구노주(俱盧洲)
: 佛敎分世界爲四大部洲, 在北方的叫做俱盧洲, 又叫做鬱單越, 是勝處的意思, 因爲此洲在四大洲中是最勝處, 洲形正方, 人壽千歲, 毫無夭折.
◎구뇌(九惱)
: 又名九難, 或九橫, 卽佛在此世間成道及在成道之後所遭遇的九種災難.一․梵志女孫陀利謗, 五百阿羅漢亦被謗.二․旃遮婆羅門女繫木盂作腹謗佛.三․提婆達多推山壓佛, 傷足大指.四․逆木剌脚.五․毘琉璃王興兵殺諸釋子, 佛時頭痛.六․受阿耆達多婆羅門請而食馬麥.七․冷風動故脊痛.八․六年苦行.九․入婆羅門聚落, 乞食不得, 空鉢而回.
◎구누(九漏)
: 九個漏泄人體中不淨物的地方, 卽人的兩眼․兩耳․兩鼻․口․大便處․小便處.
◎구담(瞿曇)
: 釋尊俗家的古代族姓, 華譯爲日, 或甘蔗.
◎구도(九道)
: 九有情居.
◎구련(九蓮)
: 九品蓮台, 也就是阿彌陀佛的淨土.
◎구류생(九類生)
: 胎生․卵生․溼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
◎구류손불(拘留孫佛)
: 又作俱留孫佛․鳩樓孫佛․拘留秦等, 華譯爲所應斷已斷․滅累․成就美妙等, 是過去七佛中的第四尊佛名.
◎구륜(口輪)
: 由佛口而說的法, 能摧破一切衆生的煩惱, 故謂之口輪.三輪之一.
◎구마(鳩摩)
: 華譯童眞, 或童相, 是八地以上的菩薩的稱呼.
◎구마나십(鳩摩羅什)
: 華譯童壽, 本印度人, 但生長於龜茲, 出家後, 通大乘經論, 後秦姚興弘始三年(西元四○一年)到中國長安, 在逍遙園翻譯經典, 前後所譯經論, 凡三百八十餘卷, 在秦弘始十五年(西元四一三年)示寂於長安, 寂後火化, 舌頭不爛, 表示他所翻譯的經典, 絶對可靠無誤.
◎구마나천(拘摩羅天)
: 又作鳩摩羅伽天, 華譯爲童子天, 因此天主不但是初禪天的梵王, 而且其顔面猶如童子, 故名.
◎구무위(九無爲)
: 九種的無爲法, 卽擇滅․非擇滅․虛空․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緣起支性․聖道支性.
◎구무학(九無學)
: 九種的無學位.中阿含經所說的九無學是退相․守相․死相․住相․可進相․不壞相․不退相․慧解脫相․俱解脫相.俱舍論所說的九無學是退法․思法․護法․安住法․堪達法․不動法․不退法․獨覺․佛.
◎구문(九門)
: 九有情居.
◎구밀(口密)
: 又名語密, 卽持誦眞言時的口業, 因它不但含有妙用而且隱秘, 所以叫做口密.
◎구범(九梵)
: 指四禪天的九天, 卽無雲․福生․廣果․無想․無煩․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等諸天.
◎구변(九辯)
: 九種菩薩所特有的辯才, 卽無差辯․無盡辯․相續辯․不斷辯․不怯弱辯․不驚怖辯․不共餘辯․無邊際辯․一切天人所愛重辯.
◎구병(九病)
: 寒病․熱病․餓病․渴病․大便病․小便病․欲病․饕餮病․老病.
◎구부경(九部經)
: 由三藏十二部經中除去方廣․授記․無問自說, 就是小乘的九部;若除去因緣․譬喩․論議, 就是大乘的九部.
◎구사(口四)
: 在十惡中屬於口所作的四種業, 卽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구사(俱舍)
: 華譯爲藏, 是包含攝持的意思.
◎구사종(俱舍宗)
: 又名有宗, 爲八宗之一, 因此宗乃依世親菩薩所造之俱舍論而立宗, 故名.
◎구산팔해(九山八海)
: 指以須彌山爲中心的九山八海.在須彌山的周圍, 有遊乾陀羅等八大山, 成列迴繞, 而山與山之間, 又各有一海水, 一共就是九山八海.
◎구상(九想)
: 又名九相, 卽對人的屍體作九種的觀想, 以便去除人們對幻軀的留戀, 以及覺知人身的不淨, 爲觀禪中的不淨觀.一․新死想, 卽觀初死的人, 身硬肉冷, 面目可怖, 形狀堪哀.二․靑瘀想, 卽觀數日未歛, 瘀紫發臭, 目不忍覩, 手不敢觸.三․膿血想, 卽觀死屍潰爛, 肉腐成膿, 腸胃融化, 膏血欲滴.四․絳汁想, 卽觀腐膿再化, 成爲血水, 處處流出, 臭不可聞.五․蟲噉想, 卽觀腐屍日久, 遍體生蛆, 穿筋囓骨, 身如蜂窠.六․筋纏想, 卽觀皮肉鑽盡, 筋骨猶存, 如繩束薪, 得以不散.七․骨散想, 卽觀筋亦爛壞, 骨節縱橫, 零落骷髏, 不成人狀.八․白骨想, 卽觀骨骼日久, 白如珂雪, 雨淋日曝, 暴露原野.九․燒灰想, 卽觀白骨被焚, 成爲灰燼, 如沙如土, 還歸大地.
◎구생(俱生)
: 與生俱來的, 卽先天性的.
◎구생기(俱生起)
: 與俱生同義.
◎구생법(俱生法)
: 簡稱俱生, 卽與生俱來之法.
◎구생법집(俱生法執)
: 與生俱來的法執, 這樣法執不是由於分別而起, 而是先天性的.
◎구생아집(俱生我執)
: 與生俱來的我執, 這種我執是先天性的, 不是後天學習來的, 後天學習來的, 叫做分別我執.
◎구생혹(俱生惑)
: 與生俱來之惑, 如俱生之我執, 俱生之法執, 俱生之煩惱障, 俱生之所知障等是.
◎구세(九世)
: 過去現在未來各有三世, 合稱爲九世.
◎구세간(九世間)
: 在十法界中除去佛界, 就是九世間, 因爲這九界都是迷的境界, 所以叫做世間.
◎구세륜(救世輪)
: 諸佛是救世的聖人, 故其法輪稱爲救世輪.
◎구세원통(救世圓通)
: 觀世音菩薩的別名.
◎구세천제(救世闡提)
: 闡提是無善根不能成佛的人, 而救世闡提卻是指慈悲無限, 專做濟度衆生的大事業與不爲自身成佛著想的大菩薩, 這種人菩薩又名大悲闡提.
◎구수(具壽)
: 比丘的通稱, 因比丘不但具有世間的壽命, 而且具有法身的慧命.
◎구승(九僧)
: 在大法會中領導衆僧做佛事的九位比丘, 卽導師․咒願師․唄師․散花師․梵音師․錫杖師․引頭․堂達․衲衆.
◎구시나(拘尸那)
: 拘尸那拉城, 是釋尊入滅的地方.
◎구식(九識)
: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菴摩羅識.指菴摩羅識, 華譯爲無垢識, 或淸淨識, 卽眞如, 或眞心.
◎구식(垢識)
: 爲惑所垢的心識.
◎구십륙술(九十六術)
: 九十六種外道的學術.
◎구업(口業)
: 又名語業, 卽由口而說的一切善惡言語.
◎구업공양(口業供養)
: 卽口說讚美佛菩薩的功德的話.
◎구오(驅烏)
: 指七歲至十三歲的小沙彌, 因這些小沙彌負責驅逐烏鳥, 不使奪僧食.
◎구오사미(驅烏沙彌)
: 三沙彌之一, 卽驅逐烏鳥不使掠奪比丘之食物的小沙彌.
◎구유(九有)
: 見九有情居條.
◎구유정거(九有情居)
: 三界中有情樂住的地方共有九所, 叫做九有情居, 或九衆生居, 簡稱九有, 或九居, 卽欲界之人與六天․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中之無想天․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
◎구인일과(九因一果)
: 在十法界中, 前九界是因, 後一界是果.
◎구적(求寂)
: 受十戒志求涅槃圓寂的人, 卽沙彌.
◎구정(口定)
: 寂然靜黙, 不談是非.
◎구정육(九淨肉)
: 九種淸淨的肉, 卽一․不見, 我眼不見牠被殺時的情景;二․不聞, 我耳不聽見牠被殺時哀叫的聲音;三․不疑, 牠之死不疑是爲我而殺者;四․自死, 鳥獸命盡自己死亡的;五․鳥殘, 鷹鷲等食其他鳥獸所剩餘之肉;六․不爲己殺, 不是我親自動手去殺害的;七․生乾, 死亡多日而自乾的;八․不期遇, 不是約定日期而是偶然遇到的;九․前已殺, 不是現在因我而死, 而是前時已被殺的.
◎구족계(具足戒)
: 具足圓滿之戒, 如比丘的二百五十戒, 及比丘尼的三百四十八戒是.
◎구종대선(九種大禪)
: 九種大乘菩薩所修的禪定, 卽自性禪․一切禪․難禪․一切門禪․善人禪․一切行禪․除煩惱禪․此世他世樂禪․淸淨淨禪.
◎구중(九衆)
: 比丘․比丘尼․六法尼․沙彌․沙彌尼․出家․出家尼․優婆塞․優婆夷.
◎구지(九地)
: 又名九有.三界共有九地, 其中欲界佔一地, 其他色界和無色界各佔四地, 卽五趣雜居地․離生喜樂地․定生喜樂地․離喜妙樂地․捨念淸淨地․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以上九地, 因皆貪著境界, 不肯離去, 所以叫做地.又因爲是從有漏業因所得來的果報, 所以又名九有.請參見附表.
◎구지구품지혹(九地九品之惑)
: 三界共有九地, 九地各有九品之惑, 所以一共是八十一品之惑.
◎구지근(具知根)
: 三無漏根之一.見三無漏根條.
◎구차제정(九次第定)
: 初禪次第定․二禪次第定․三禪次第定․四禪次第定(以上是色界四禪天的根本定)․空處次第定․識處次第定․無所有處次第定․非想非非想處次第定(以上是無色界四處的根本定)․滅受想次第定.
◎구창(九瘡)
: 又名九竅, 或九孔, 卽人的兩眼․兩鼻孔․兩耳․一口․兩便道, 因爲它們常流不淨的液體, 所以叫做瘡.
◎구품(九品)
: 九種的品類, 卽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구품각왕(九品覺王)
: 指阿彌佛陀, 因阿彌陀佛是九品淨土的敎主.
◎구품정토(九品淨土)
: 又名九品淨刹․九品安養․九品蓮台等, 卽有九品分別的淨土, 因爲發願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的人有九品的分別, 所以所往生的淨土, 也有九品的不同.
◎구품항업(九品行業)
: 往生極樂淨土的九種修行.
◎구현일밀(九顯一密)
: 眞言宗判十住心中之前九住心是顯敎, 後一住心是密敎, 故曰九顯一密.
◎구화산(九華山)
: 山名, 在中國安徽靑陽縣西南四十里, 爲中國佛敎四大名山之一, 相傳是地藏菩薩的道場.
◎구화정진(求化精進)
: 努力上求佛果下化衆生.
◎구횡(九橫)
: 人橫死的九種原因, 卽不應飯而飯․不量食․不習食․不出食․止熟․不持戒․近惡知識․入里不時․可避不避.人有九種的橫死, 卽得病無醫․王法誅戮․非人奪精氣․火焚․水溺․惡獸啖․墮崖․毒葯咒咀․飢渴所困.3․指佛的九橫.見九惱條.
◎국왕은(國王恩)
: 四恩之一.見四恩條.
◎국토(國土)
: 一切有情的住處, 有淨土和穢土的分別.
◎국토세간(國土世間)
: 三世間之一.國土是衆生所依所住的境界, 旣然有能依的身, 當然就有所依的國土, 而十界之所依, 各各差別, 是名國土世間.
◎국토신(國土身)
: 華嚴經所說十身之一.毘盧舍那如來應衆生之機緣而現草木國土, 故草木國土卽舍那之身.
◎군미(群迷)
: 許多迷惑的衆生.
◎군생(群生)
: 許多的衆生.
◎군유(群有)
: 許多的有.衆生的果報叫做有, 有有三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的分別.
◎권(權)
: 方便的別名, 卽暫時用之最後則廢之的敎法.
◎권계(勸誡)
: 敎人行善叫做勸, 制止爲惡叫做誡.如來的敎法不離此二門, 經藏屬勸門, 律藏屬誡門, 諸惡莫作是誡門, 衆善奉行是勸門.
◎권교(權敎)
: 方便的敎法.華嚴天台等一乘家判法相三論之三乘敎爲權敎, 而華嚴天台自己的一乘敎爲實敎.又以天台所立的四敎來說, 藏通別等三敎是權敎, 圓敎是實敎.
◎권문(勸門)
: 勸誡二門之一.見勸誡條.
◎권문(權門)
: 方便門.
◎권승보살(權乘菩薩)
: 指藏通別三敎的菩薩, 因他們的功行尙淺, 實在還沒有達到眞實菩薩的地位.
◎권실(權實)
: 適宜於一時的敎法叫做權, 究竟而不變的敎法叫做實.
◎권실부이문(權實不二門)
: 十不二門之一.
◎권실이교(權實二敎)
: 權敎和實敎.見權實條.
◎권실이지(權實二智)
: 權智和實智.見二智條.
◎권지(權智)
: 相機說法的方便智, 是二智之一.
◎권지실지지일심삼관(權智實智之一心三觀)
: 如來所證的一心三觀, 是實智的一心三觀, 而如來所說的一心三觀, 卻是權智的一心三觀.
◎권화(權化)
: 佛菩薩以神通力方便示現種種的身體或是種種的事物.
◎궤지(軌持)
: 卽法的意義.軌者軌範, 使人生起領解心, 持者維持, 維持其體而不混亂其他的個體.
◎귀(鬼)
: 六道衆生之一, 有種種的分別, 福報差的叫無財鬼, 時常沒有得吃, 所以也叫餓鬼;有些雖有飮食, 但是不夠, 叫少財鬼;有些福報大, 常得飮食, 叫多財鬼.
◎귀계(鬼界)
: 鬼類的世界, 爲十界之一.
◎귀계(歸戒)
: 三歸戒, 卽歸依佛法僧三寶的戒法.
◎귀도(鬼道)
: 六道之一, 又名鬼趣, 卽夜叉羅刹餓鬼等的境土.
◎귀명(歸命)
: 梵語南無, 華譯爲歸命, 卽把身命奉獻給佛敎.
◎귀신(鬼神)
: 鬼是六道衆生之一, 神是天龍八部的通稱.有威的叫做鬼, 有能的叫做神.
◎귀신식시(鬼神食時)
: 鬼神的食時, 卽昏夜, 爲四食時之一.
◎귀원(歸元)
: 又名歸眞․歸寂․歸化․歸本等, 是圓寂的意思.
◎귀의(歸依)
: 歸投依靠的意思.
◎귀의(皈依)
: 皈向․依靠․救度之義.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叫做皈依三寶, 也叫做三皈依.
◎귀의법(歸依法)
: 歸投依靠敎義而求得眞理的意思.
◎귀의불(歸依佛)
: 歸投依靠佛陀的指示而追求眞理的意思.
◎귀의승(歸依僧)
: 歸投依靠僧伽的引導而正信佛敎的意思.
◎귀취(鬼趣)
: 又名鬼道, 卽鬼神所趣向的境土.
◎규환(叫喚)
: 又名啼哭號叫, 爲八熱地獄之第四, 因在那裡受苦的衆生, 不能忍受其處種種激烈的痛苦, 於是發爲號泣叫喚, 故名.
◎규환(叫喚)
: 八熱地獄中之第四獄名, 在此地獄中受苦的衆生, 因不能忍受地獄中激烈的痛苦, 無不啼哭叫喚, 故名叫喚.
◎규환지옥(叫喚地獄)
: 見叫喚條.
◎극각(極覺)
: 妙覺.
◎극과(剋果)
: 得果.
◎극과(極果)
: 至極的果位, 卽佛果.
◎극낙세계(極樂世界)
: 阿彌陀佛的國土名, 因其國只有快樂而無痛苦, 故名.
◎극난승지(極難勝地)
: 簡稱難勝地, 是菩薩十地中之第五地名.
◎극열지옥(極熱地獄)
: 八大地獄之第七.
◎극증(剋證)
: 必能證果的意思.
◎근(根)
: 能生的意思.增上的意思.
◎근(勤)
: 精進的意思.
◎근경식(根境識)
: 又叫做根塵識, 卽六根六境六識, 合之爲十八界.
◎근력(根力)
: 五根與五力.
◎근력각도(根力覺道)
: 五根與五力, 七覺支與八正道.
◎근력각분(根力覺分)
: 與根力覺道同.
◎근문(根門)
: 眼等六根是漏出種種煩惱和入種種妄塵的門戶.
◎근본무명(根本無明)
: 無始無明的別名.見無始無明條.
◎근본번뇌(根本煩惱)
: 卽貪․瞋․痴․慢․疑․惡見等六大煩惱.
◎근본법륜(根本法輪)
: 三論宗所立三法輪之一, 指佛初成道華嚴經之說法.
◎근본식(根本識)
: 阿賴耶識.
◎근본인(根本印)
: 諸佛各有其根本之印與明.
◎근본지(根本智)
: 又名如理智․無分別智․正智․眞智等, 卽符合眞理無分別之眞智, 因它乃生一切法樂, 出一切功德大悲之根本, 所以叫做根本智.
◎근본혹(根本惑)
: 與根本煩惱同.見根本煩惱條.
◎근사(近事)
: 親近奉事三寶之義.梵語優婆塞卽近事男, 優婆夷卽近事女.
◎근사남(近事男)
: 梵語叫做優婆塞, 卽在家親近奉事三寶的男子的通稱.
◎근사녀(近事女)
: 梵語叫做優婆夷, 卽在家親近奉事三寶的女子的通稱.
◎근사률의(近事律儀)
: 指優婆塞和優婆夷所應受持的五戒.
◎근성(根性)
: 根爲能生之義, 人性具有生善業或惡業之力, 故稱爲根性.
◎근식(勤息)
: 梵語沙門, 華譯勤息, 卽勤修衆善和止息諸惡之義.
◎근신(根身)
: 六根組合而成之身.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
◎근신기계(根身器界)
: 根身卽六根身體, 爲衆生的正報;器界又名器世間, 卽國土器物等, 爲衆生的依報.
◎근연(近緣)
: 三緣之一.
◎근원(近圓)
: 具足戒的別名.
◎근주(近住)
: 受持八關齋戒或是住在寺院裡不享男女同居生活的人, 男的叫做近住男, 女的叫做近住女.
◎근주률의(近住律儀)
: 指在家男女所受的八戒.
◎근진(根塵)
: 六根與六塵.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
◎근책(勤策)
: 卽沙彌, 因沙彌懷著要做比丘的希望, 於是辛勤策勵自己.
◎근항(勤行)
: 勤行善法, 亦卽六波羅蜜中的精進波羅蜜.
◎금강(金剛)
: 金剛石, 其性堅利, 堅故不爲他物所壞, 利故能損壞他物, 故佛經常以之比喩堅利.
◎금강계(金剛界)
: 開顯大日如來智德的部門.如來的智慧, 能破諸惑障, 而證實相之理, 堅固銳利, 有如金剛, 故稱爲金剛界.
◎금강계오부(金剛界五部)
: 金剛界爲始覺上轉之法門, 轉在迷之九識, 成五種之果智, 故分類爲五部.一․蓮華部, 衆生心中有本有淨菩提心淸淨之理, 在六道生死之泥中, 不染不垢, 猶如蓮華由泥中出生, 不染不垢, 故名蓮華部;二․金剛部, 衆生自心之理所, 又有本有之智, 在生死之泥中, 經無數劫, 不朽不坯, 能破煩惱, 如金剛之久埋泥中, 不朽不坯, 故名金剛部;三․佛部, 此理智在凡位未顯, 入果位則理智顯現, 覺道圓滿, 故名佛部;四․寶部, 佛之萬德圓滿中, 福德無邊, 故名寶部;五․羯磨部, 羯磨華譯作業, 佛爲衆生而垂愍, 成辦一切之事業, 名羯磨部.
◎금강륜(金剛輪)
: 金剛的法輪, 指密敎.五輪之一, 卽金輪.
◎금강멸정(金剛滅定)
: 與金剛三昧同義.
◎금강산(金剛山)
: 環繞世界的鐵圍山.須彌山.
◎금강살타(金剛薩埵)
: 菩薩名, 因執持金剛杵, 故又名金剛手菩薩, 密宗以大日如來爲初祖, 此金剛薩埵爲第二祖.
◎금강삼매(金剛三昧)
: 又名金剛定.見金剛定條.
◎금강수(金剛手)
: 手執金剛杖或金剛杵的菩薩.
◎금강승(金剛乘)
: 眞言敎的別名.
◎금강신(金剛身)
: (喩)佛身堅固, 好像金剛不可壞.
◎금강신(金剛神)
: 執金剛神的簡稱, 又名金剛手, 或金剛力士等, 卽手執金剛杵以保護佛法的神祇.
◎금강심(金剛心)
: 菩薩的大心, 因菩薩的大心堅固不能壞好像金剛.
◎금강심보살(金剛心菩薩)
: 大乘五十二個階位中, 第五十一位的菩薩, 叫做等覺, 意思是此覺已經與佛差不多相等了, 此時若回顧第十法雲地, 已經可以叫做佛, 若瞻望佛地, 則還差一點, 所以只叫做金剛心菩薩, 或無垢地菩薩.
◎금강어언(金剛語言)
: 不出聲的黙誦經文.
◎금강저(金剛杵)
: 兵器的名稱, 就是現在寺院裡韋駄菩薩手裡所拿的東西.
◎금강정(金剛頂)
: 金剛界諸經諸會的通名.
◎금강정(金剛定)
: 又名金剛三昧, 卽菩薩於最後位時, 斷除最後一切最細微之煩惱而得的禪定.
◎금강좌(金剛座)
: 佛成等正覺時的座位, 在摩羯陀國菩提伽耶菩提樹下.
◎금강중(金剛衆)
: 手執金剛杵的神祇衆類, 亦卽金剛神的眷屬.
◎금강지(金剛智)
: (喩)好像金剛一般堅固的智慧, 亦卽佛的智慧.人名, 爲南印度光明國人, 幼年出家, 後受具戒, 於中印那爛陀寺, 廣學大小乘, 三藏兼通, 三十一歲, 禮龍智爲師, 經七年, 於密法無所不通, 嘗於作法中, 感見觀自在菩薩現身, 證明其學成就, 令往東土弘密乘, 乃航海來華傳法.
◎금강찰(金剛刹)
: 寺的別名.
◎금강체(金剛體)
: 好像金剛一般堅固的身體, 卽佛的身體.
◎금강혜(金剛慧)
: 通達事相的道理而破除諸相的智慧.
◎금강후심(金剛後心)
: 菩薩於最後位, 斷最極微細煩惱之定, 智用堅利, 譬如金剛, 叫做金剛定.有入住出三心, 入時尙居衆生位, 出時則成佛, 當住位完滿, 將屆出定時, 名金剛後心.
◎금계(禁戒)
: 禁非戒惡.佛所制的禁戒有五戒八戒沙彌戒和具足戒等的分別.
◎금계(金界)
: 金剛界的簡稱.
◎금골(金骨)
: 佛舍利.
◎금광명참법(金光明懺法)
: 又名吉祥懺法, 天台大師依金光明經而創之, 宋遵式完成之, 撰金光明懺法補助儀一卷.
◎금구(金口)
: 如來的身相是黃金色, 故其口叫做金口.如來的口舌如金剛一般堅固不壞, 故名金口.
◎금련(金蓮)
: 金剛部與蓮花部, 亦卽胎藏界三部中的二部.
◎금류(金流)
: 尼連河的別名.
◎금산(金山)
: (喩)佛的身體.法華經說 : 「身色如金山, 端嚴甚微妙」指須彌山周圍的七重金山.
◎금색두타(金色頭陀)
: 摩訶迦葉的別名, 因他的身體呈現出金色而且有光, 在釋尊諸弟子中, 以修頭陀第一著稱, 故被稱爲金色頭陀或飮光.
◎금태(金胎)
: 金剛界與胎藏界.金剛界者, 表金剛不壞之義, 以明智慧堅固不壞, 能摧破煩惱, 猶如金剛.胎藏界者, 表如胎藏子之義, 以明理體廣大, 能攝萬德, 猶如胎藏.以上金胎兩部是標幟大日如來理智二德的一對大法門, 配之於事理因果, 則金剛界是事是果, 胎藏界是理是因.
◎금화(金華)
: 金波羅華的簡稱, 卽是金色的蓮花.
◎급고독원(給孤獨園)
: 給孤獨長者買祇陀太子的園林給佛講經說法, 故其園名爲給孤獨園.
◎급고독장자(給孤獨長者)
: 中印度憍薩羅國的丞相, 性情慈善, 喜歡布施孤獨的人, 所以獲得給孤獨之名.
◎긍사(恆沙)
: 恆河沙的簡稱.見恆河沙條.天台宗所立三惑中之塵沙惑也叫做恆沙.
◎긍사정(恆沙定)
: 多如恆河沙數的禪定, 爲地藏菩薩每日晨朝所入觀察衆機的禪定.
◎긍하(恆河)
: 恆伽河的簡稱, 恆河又名殑伽河, 是印度三大河流之一.
◎긍하사(恆河沙)
: 恆河是印度大河, 兩岸多細沙, 佛說法時, 每以恆河之細沙喩最多之數.
◎기(機)
: 根機.機緣.
◎기계(器界)
: 器物世界, 是山河大地房屋及一切器用物品的總稱.與器世間同義.
◎기교(機敎)
: 衆生的根機和佛的敎法.
◎기근(機根)
: 機緣和根性.
◎기근재(饑饉災)
: 中劫末期所發生的小三災之一.小三災是刀兵․疾疫․飢饉.
◎기낙(技樂)
: 見妓樂條.
◎기낙(妓樂)
: 又作伎樂, 或技樂, 卽是音樂.
◎기낙(伎樂)
: 音樂.
◎기단(起單)
: 僧人犯了規, 職事命令他拿去衣單, 離開寺廟.
◎기별(記莂)
: 與記別同.
◎기별(記別)
: 又作記莂, 卽佛預記弟子成佛的事.
◎기성(機性)
: 人的機根性質.
◎기세간(器世間)
: 指一切衆生依之而住的國土世界, 因國土世界好像器物, 能容納衆生居住.
◎기세계(器世界)
: 與器世間同義.
◎기수(祇樹)
: 祇陀太子的樹林.
◎기수급고독원(祇樹給孤獨園)
: 祇陀太子的樹林, 給孤獨長者的園地, 此園在古印度舍衛國, 佛陀常在那裡講經說法.
◎기신미타유심정토(己身彌陀唯心淨土)
: 謂萬法唯一心, 故心外無佛, 亦無淨土, 彌陀卽己身中之彌陀, 淨土卽我心內之淨土.這是一個由諸法唯心萬法一如之理性而談的法門.觀無量壽經說 :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 入一切衆生心想中, 是故汝等心想佛時, 是心卽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天台觀經疏也說 : 「諸佛法身, 與己同體, 現觀佛時, 心中現者名心是佛.」
◎기아지옥(饑餓地獄)
: 十六遊增地獄之一.
◎기어(綺語)
: 說無禮義不正經的話, 是十惡之一.
◎기업상(起業相)
: 六麤相之一, 卽依惑而造作種種的業.
◎기연(機緣)
: 根機和因緣.從前結過的緣, 現在到了熟的時候, 也就是機會到了.
◎기원(祇園)
: 祇樹給孤獨園的簡稱.
◎기원정사(祇洹精舍)
: 祇園精舍.
◎기원정사(祇園精舍)
: 祇陀園林須達精舍的簡稱, 是佛敎史上的第二座佛寺, 在舍衛城, 乃須達多長者建築以供佛說法的道場.
◎기월(忌月)
: 指正月․五月․九月等三個月.見三長齋月條.
◎기일(忌日)
: 又名諱日, 卽人死亡的日子.因追懷其人, 而忌作逸樂之事, 故名忌日.
◎기증(己證)
: 又叫做自證, 卽自己證悟的意思.
◎기혐(譏嫌)
: 被人家說壤話.
◎기혐계(譏嫌戒)
: 息世譏嫌戒的簡稱, 亦卽停止做讓人家說壞話的事的戒律.
◎길상좌(吉祥坐)
: 坐相之一, 卽先以左足置於右腿上, 再以右足置於左腿上的一種坐法.
◎길상참법(吉祥懺法)
: 金光明懺法的別名, 因金光明懺法是以吉祥天爲道場之主.
◎길상천(吉祥天)
: 吉祥天女.
◎나가(那伽)
: 華譯爲龍․象․無罪․不來等, 稱呼佛或阿羅漢作摩訶那伽, 以喩他們都具有大力以及不再來受生死.
◎나낙가(那落迦)
: 地獄名, 華譯爲惡者, 卽造惡的人所投生的地方.
◎나률(那律)
: 阿那律的簡稱, 是佛十大弟子之一.
◎나마(喇嘛)
: 蒙古靑海西藏等處叫和尙爲喇嘛.
◎나마교(喇嘛敎)
: 佛敎的一派, 唐時自印度傳入西藏, 至今有新舊兩派, 新敎著黃衣, 稱爲黃敎, 舊敎著紅衣, 稱爲紅敎.
◎나유타(那由他)
: 數目字, 相等於今天的億數.
◎나찰(羅刹)
: 惡鬼的總名, 男的叫羅刹娑, 女的叫羅刹私, 或飛空, 或地行, 喜歡食人的血肉.
◎나찰국(羅刹國)
: 食人惡鬼的住處, 在大海之中.
◎나찰귀(羅刹鬼)
: 三十六鬼之一.
◎나타(那吒)
: 毘沙門天王的太子, 亦卽三面八臂的大力鬼王.
◎나한(羅漢)
: 阿羅漢的簡稱.見阿羅漢條.
◎나함(那含)
: 阿那含的簡稱, 爲小乘的第三果名, 華譯爲不還, 卽不再還來欲界的意思.
◎나후나(羅睺羅)
: 佛的兒子, 也是佛十大弟子之一, 以密行第一著稱.他雖然已經證得阿羅漢果, 但後來在法華會上回小向大.
◎낙(樂)
: 遇好緣好境而心情愉快.
◎낙(酪)
: 一種精製的牛乳.涅槃經說 : 「聲聞如乳, 緣覺如酪.」
◎낙경(酪經)
: 指一切的小乘經.
◎낙과(樂果)
: 至樂之果, 卽涅槃.
◎낙미(酪味)
: 天台宗以酪譬喩第二時的小乘敎, 爲五味之一.
◎낙방(樂邦)
: 安樂的邦土, 通常是指西方極樂世界.
◎낙변화천(樂變化天)
: 欲界六天中之第五天名.
◎낙설(樂說)
: 四無礙之一.
◎낙설무애(樂說無礙)
: 見無礙解條.
◎낙설무애지(樂說無礙智)
: 見四無礙智條.
◎낙수(樂受)
: 三受之一.
◎낙신(樂神)
: 卽乾闥婆, 爲八部衆之一.
◎난도(難度)
: 衆生剛强, 很難濟度.
◎난법(煖法)
: 行者修至此位, 工夫已漸得力, 如鑽木取火, 雖未得火, 已有煖氣上升, 快要發火了.
◎난복지(難伏地)
: 佛地的別名, 因無任何力量足以降伏佛.
◎난생(卵生)
: 四生之一.見四生條.
◎난선(亂善)
: 亂心所做的善事.
◎난승지(難勝地)
: 菩薩十地之第五.見菩薩十地條.
◎난심(亂心)
: 散亂的心.
◎난야(蘭若)
: 阿蘭若的簡稱, 是僧人所住的地方.
◎난역이도(難易二道)
: 難行道和易行道.見二道條.
◎난위(煖位)
: 指小乘行人修五停心觀及四念處觀已, 進而專修四諦觀之位, 爲四善根之一.
◎난타(難陀)
: 比丘名, 華譯爲善歡喜, 又名牧牛難陀, 因問佛放牛十一事, 知佛具一切智, 後來跟佛出家, 獲證阿羅漢果.孫陀羅難陀的簡稱, 是佛的堂弟, 家有艶妻, 因沉溺於其妻的美色, 不樂出家, 後來爲佛方便度化, 結果證得阿羅漢果.
◎난항(難行)
: 艱難修行的方法.
◎난항도(難行道)
: 二道之一.見二道條.
◎남능배수(南能北秀)
: 南宗的慧能和北宗的神秀.
◎남무(南無)
: 華譯歸命․敬禮․歸依․救我․度我等義, 是衆生向佛至心皈依信順的話.
◎남무갈라달나치나야야(南無喝囉怛那哆羅夜耶)
: 南無是歸命, 喝囉怛那是寶, 哆囉夜耶是三, 卽歸命三寶.
◎남무불(南無佛)
: 歸命於佛.
◎남무아미타불(南無阿彌陀佛)
: 歸命於阿彌陀佛.
◎남산(南山)
: 南山道宣, 是四分律宗的祖師, 他住在終南山的紵麻蘭若, 故號爲南山大師.見道宣條.
◎남산삼관(南山三觀)
: 性空觀․相空觀․唯識觀.見三觀條.
◎남산삼교(南山三敎)
: 性空敎․相空敎․唯識圓敎.
◎남섬부주(南贍部洲)
: 又名南閻浮提, 閻浮卽贍部樹, 此洲有此樹故名, 我們所住的世界, 就是在這個洲.
◎남염부제(南閻浮提)
: 與南洲同.
◎남종(南宗)
: 達摩到中國來傳禪, 到五祖弘忍的時候, 有慧能神秀二位弟子, 慧能在江南布化, 叫做南宗, 神秀在北方布化, 叫做北宗.
◎남주(南洲)
: 在須彌山南方鹹海上的大洲, 卽閻浮提, 亦卽吾人所住的世界.
◎납(衲)
: 比丘的糞掃衣, 亦卽頭陀比丘的法衣.
◎납계(納戒)
: 受戒.
◎납구(納具)
: 受具足戒.
◎납의(納衣)
: 又名糞掃衣, 卽拾取人家棄之不用與糞掃一樣的賤物來縫納而成的法衣, 爲十二頭陀行之一.
◎납자(衲子)
: 又叫做衲僧, 是禪僧的別稱, 因禪僧多穿一衲衣而遊方各處.
◎내계(內界)
: 衆生的身心, 分內外二界, 身體是外界, 心意是內界.六界中, 地水火風空五界叫做外界, 第六之識界叫做內界.
◎내과(來果)
: 來世的果報.
◎내명(內明)
: 五明之一, 卽明白佛所說的五乘因果妙理.佛法主張萬法唯心, 心屬於內, 故叫內明, 亦名內學.
◎내범(內凡)
: 指將要進入聖位的人.小乘以煖․頂․忍․世第一法等四善根位爲內凡, 大乘則以十住以上之三賢位爲內凡.
◎내비(內秘)
: 內秘菩薩行外現羅漢相, 如羅睺羅是.
◎내숙식(內宿食)
: 與比丘同在一處和經過一宿的食物, 爲不淨食之一, 比丘不得取食.
◎내아(內我)
: 執著身體之內有一個我.
◎내연(內緣)
: 眼耳鼻舌身等五識緣色聲香味觸等外境爲外緣, 意識於心內分別諸法爲內緣.
◎내영(來迎)
: 佛菩薩從極樂世界前來迎接念佛的人.
◎내외겸명(內外兼明)
: 五明中之前四明爲外明, 第五明爲內明, 五明兼備, 謂之兼明.
◎내외도(內外道)
: 內道與外道.內道卽佛學, 外道卽外學.
◎내외부이문(內外不二門)
: 十不二門之一.
◎내자(內煮)
: 在比丘房內所煮的食物, 爲不淨食之一, 比丘不得取食.
◎내전(內典)
: 佛敎的經典.
◎내중(內衆)
: 僧衆.
◎내증(內證)
: 內心所證悟的眞理.
◎내진(內塵)
: 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分爲內外二種, 眼耳鼻舌身等五識所緣之色聲香味觸爲外塵, 意識所緣之法爲內塵.
◎내학(內學)
: 又名內明, 卽佛學.
◎내훈(內薰)
: 衆生心中, 皆有本覺之眞如, 此本覺之眞如薰習無明, 使妄心厭惡生死的痛苦, 而祈求涅槃之快樂, 此情形謂之內薰.至於佛菩薩的一切敎法, 以及行者自身的修行, 都叫做外薰.
◎년계(年戒)
: 受持具足戒之後的年數.
◎년만수구(年滿受具)
: 年滿二十歲之後才能受持比丘的具足戒.
◎노가기야(路迦祇夜)
: 華譯重頌, 是十二分敎之一.
◎노가나타(路迦那他)
: 華譯爲世尊, 是佛的別號.
◎노고(老苦)
: 四苦之一.見四苦條.
◎노지좌(露地坐)
: 在露地上坐禪, 是十二頭陀行之一.
◎노파(老婆)
: 親切叮嚀之義.
◎노파선(老婆禪)
: 親切叮嚀之禪.
◎녹거(鹿車)
: 三車之一.見三車條.
◎녹수낭(漉水囊)
: 比丘六物之一, 卽濾水去蟲的器具.
◎녹야원(鹿野苑)
: 地名, 在中印度的波羅奈國, 是佛最初說四諦法度五比丘的地方.
◎녹원(鹿苑)
: 鹿野苑的簡稱.
◎녹원시(鹿苑時)
: 天台宗所立五時之一.佛在菩提樹下說華嚴經之後, 便到波羅奈國的鹿野苑對五比丘說阿含經, 這是小乘三藏敎之始, 也是世人所說的鹿苑時.
◎논(論)
: 佛自己議論問答以辨別道理, 或是佛弟子議論佛的說話或法相, 只要與佛法相應的, 都叫做論, 爲三藏之一.
◎논부(論部)
: 三藏中的論藏.
◎논장(論藏)
: 三藏之一.見三藏條.
◎농난상(膿爛想)
: 九想之一.見九想條.
◎농혈지옥(膿血地獄)
: 十六遊增地獄之一.
◎누(漏)
: 煩惱的別名, 含有漏泄和漏落二義.貪瞋等煩惱, 日夜由六根門頭漏泄流注而不止, 所以叫做漏, 又煩惱能使人漏落於三惡道之中, 所以也叫做漏.一切有煩惱之法就叫做有漏法, 無煩惱之法就叫做無漏法.
◎누계(漏戒)
: 漏失戒律, 卽破戒.
◎누박(漏縛)
: 漏與縳.漏是漏失的意思, 縛是繫縛的意思, 兩者都是煩惱的別名.
◎누업(漏業)
: 有漏的業因.
◎누진(漏盡)
: 斷盡一切的煩惱.
◎누진력(漏盡力)
: 十力之一.見十力條.
◎누진명(漏盡明)
: 漏盡智證明的簡稱.見三明條.
◎누진무소외(漏盡無所畏)
: 四無所畏之一, 卽在大衆之中明言我已經斷盡一切煩惱而無所怖畏.
◎누진무외(漏盡無畏)
: 與漏盡無所畏同.
◎누진비구(漏盡比丘)
: 斷盡一切煩惱的比丘, 卽阿羅漢.
◎누진아나한(漏盡阿羅漢)
: 斷盡一切煩惱的阿羅漢.
◎누진의해(漏盡意解)
: 斷盡一切煩惱之後心意獲得解脫, 這是小乘阿羅漢所證得之果.
◎누진지(漏盡智)
: 斷盡一切煩惱之阿羅漢的智.
◎누진지증명(漏盡智證明)
: 三明之一.見三明條.
◎누진지증통(漏盡智證通)
: 六通之一.見六通條.
◎누진통(漏盡通)
: 漏盡智證通的簡稱.見六通條.
◎누질(漏質)
: 有漏的體質, 卽有煩惱垢染的身體.
◎능가도(楞伽島)
: 錫蘭島的本名, 也是佛說楞伽經的地方.
◎능가현기(楞伽懸記)
: 釋尊在楞伽山, 懸記如來滅後, 南天竺(印度)有大德比丘, 名龍樹, 宣說大乘無上妙法, 初證歡喜她, 應往生安樂國.
◎능소(能所)
: 自動之法叫做能, 被動之法叫做所.譬如六根對六塵, 六根是能緣, 六塵爲所緣.
◎능엄주(楞嚴咒)
: 又叫做佛頂咒, 是楞嚴經所說的神咒, 有四百二十七句, 其中最後的八句是心咒.
◎능이(楞伽)
: 在師子國(卽今錫蘭島)的山名.楞伽是寶石名, 因此山有楞伽寶石, 故以寶名山.
◎니계(尼戒)
: 比丘尼所受持的戒律.本來只有三百四十一戒, 後來南山律師加上七滅諍, 便成爲三百四十八戒, 普通都說尼戒爲五百, 那是指大數而言, 實際上只有三百四十八.
◎니원(泥洹)
: 卽涅槃, 又名滅度, 是滅盡煩惱和度脫生死的意思.
◎다문견고(多聞堅固)
: 佛滅後的第三個五百年爲多聞堅固時期.
◎다문제일(多聞第一)
: 阿難尊者在佛十大弟子中, 以多聞第一著稱.
◎다문천(多聞天)
: 四王天中北方天的名字.
◎다보여내(多寶如來)
: 東方寶淨世界的佛名.
◎다생(多生)
: 衆多的生死.衆生輪迴於六道之中不能出離, 所以有衆多的生死.
◎다재귀(多財鬼)
: 三種餓鬼之一, 卽多得飮食的餓鬼.
◎단(檀)
: 檀那的簡稱, 華譯爲布施.
◎단견(斷見)
: 堅持人死之後身心斷滅不復再生的偏見, 是五惡見之一.
◎단결(斷結)
: 斷煩惱.結就是煩惱的別名.
◎단공(但空)
: 小乘人分析諸法時, 但見空而不見不空, 叫做但空.大乘菩薩卻說諸法如幻如化, 當體卽空, 但在空中自有不空之理, 叫做不但空.
◎단나(檀那)
: 與檀越同義.
◎단덕(斷德)
: 諸佛三德之一.見三德條.
◎단도(檀度)
: 布施度, 是六度之一.
◎단림(檀林)
: 旃檀之林, 卽寺院的尊稱.
◎단멸(斷滅)
: 指人死之後不復再生的邪見.
◎단삼의(但三衣)
: 十二頭陀行之一, 卽比丘但持僧伽梨․鬱多羅和安陀會的三衣, 不再蓄存其他的衣.
◎단상이견(斷常二見)
: 斷見和常見.斷見是堅持人死之後身心斷滅不復再生的邪見;常見是堅持身心常住永恆不滅的邪見.
◎단선천제(斷善闡提)
: 極惡斷善根永不能成佛的人.
◎단식(段食)
: 四食之一, 卽以香味觸三塵爲體, 用鼻舌分分段段而食, 我們的食, 卽屬此種.
◎단신(檀信)
: 施主的信仰.
◎단월(檀越)
: 施主.
◎단육(斷肉)
: 斷除肉食.
◎단주(檀主)
: 施主.
◎단중(但中)
: 離開空有二邊, 但取中道, 叫做但中, 爲天台別敎的中觀.
◎단지(斷智)
: 斷煩惱之智.
◎단파나밀(檀波羅蜜)
: 布施波羅蜜, 是六波羅蜜之一.
◎단하소불(丹霞燒佛)
: 鄧州丹霞山天然禪師, 曾到洛東慧林寺, 因天寒, 遂取殿中木佛, 燒之取暖, 院主見之呵曰 : 爲何燒我木佛?師以仗撥灰說 : 吾燒取舍利.院主說 : 木佛那有舍利?師說 : 旣無舍利, 再取兩尊燒之.院主遂悟自性.這是破除世人執外間土木偶像爲佛, 不見自性佛之弊.
◎단혹(斷惑)
: 斷除一切貪瞋痴等煩惱.
◎단혹증진(斷惑證眞)
: 謂斷除一切貪瞋痴等的煩惱, 才能證悟宇宙人生的眞理.
◎달마(達磨)
: 華譯爲法, 指佛所覺悟的眞理和覺悟的方法.菩提達磨的簡稱, 印度人, 梁武帝時泛海到達中國的廣州, 武帝迎至建業, 因與帝話不投機, 遂渡江入魏, 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 爲中國禪宗之始祖, 圓寂於東魏天平以前, 葬熊耳山.
◎달마기(達磨忌)
: 卽十月初五日, 因此日是禪宗始祖的入寂日子.
◎담마(曇摩)
: 見曇無條.
◎담무(曇無)
: 又作達磨, 華譯爲法.
◎당기(當機)
: 契當衆生的根機.
◎당기익물(當機益物)
: 隨著衆生的根機而使之獲益.
◎당내(當來)
: 來世.
◎당내도사(當來導師)
: 指彌勒菩薩.
◎당삼장(唐三藏)
: 唐朝的玄奘三藏.見玄奘條.
◎당상즉도(當相卽道)
: 謂於世間淺近的事相上, 都有深妙的道理在.
◎당연(唐捐)
: 虛棄.
◎당체즉공(當體卽空)
: 謂一切有爲法都是因緣合成, 其本體本來就是空無.
◎대(大)
: 梵語摩訶, 華譯爲大, 是自體寬廣․周遍包含․多․勝․妙․不可思議等的意思.
◎대각(大覺)
: 偉大的覺悟, 亦卽佛的覺悟.凡夫無覺悟, 聲聞緣覺菩薩雖有覺悟但不大, 只有佛徹底覺悟宇宙人生的眞理, 所以稱爲大覺.
◎대각모(大覺母)
: 文殊師利菩薩的別名.
◎대겁(大劫)
: 合八十小劫或是成住壞空四個中劫爲一大劫.
◎대계(大戒)
: 指大小乘的具足戒.大乘戒的通稱.
◎대공(大空)
: 非小乘之偏空, 而是大乘究竟之空寂, 謂之大空, 亦卽大乘之涅槃境界.
◎대관정(大灌頂)
: 一種在吾人頂上灌下五甁誓水的儀式, 亦卽與衆結緣或傳密法時所實行的儀式.灌頂是洗掉罪惡注入功德的意思.
◎대덕(大德)
: 很有道德而且精通佛法的人.
◎대도사(大度師)
: 大導師的意思.
◎대력광불(大力廣佛)
: 證得廣大方正之道理的佛.
◎대망어(大妄語)
: 言語不誠實, 欺騙他人, 叫做妄語.於聖道中, 未得言得, 未證言證, 或說我受天龍鬼神的供養等語, 以誑愚人, 以取利養, 皆名大妄語, 其罪很重, 死後當入大地獄.
◎대명주(大明咒)
: 指放大光明以破除衆生迷闇的陀羅尼.明是咒的別名, 大明就是大咒.
◎대반열반(大般涅槃)
: 梵語摩訶般涅槃那, 譯義摩訶爲大, 是讚美寂靜之德, 般爲入, 是歸趣之義, 涅槃爲滅, 是滅煩惱及身心之義, 那爲息, 是安息之義, 合之爲大入滅息, 簡稱爲大般涅槃, 是指佛度世已畢, 歸於圓寂的意思.
◎대방광(大方廣)
: 又名大方等, 方是方正的意思, 廣是廣大的意思, 是諸大乘經的通名.
◎대방등(大方等)
: 又名大方廣, 卽所說的道理不但廣大方正而且平等.
◎대백우거(大白牛車)
: 法華經以羊車喩聲聞乘, 鹿車喩緣覺乘, 牛車喩菩薩乘, 這三乘都是權乘, 大白牛車喩佛乘, 這一乘才是實乘.
◎대번뇌지법(大煩惱地法)
: 指癡․放逸․懈怠․不信․昏沉․掉擧等六法, 此係由惑而起的煩惱.
◎대범천(大梵天)
: 梵是淸淨的意思, 爲離淫欲之色界諸天的通名, 今叫其中之初禪天主爲大梵天.
◎대범천왕(大梵天王)
: 又名大梵王, 或梵王, 因大梵王是初禪天之王, 故名大梵天王.
◎대법(對法)
: 梵語阿毘達磨, 華譯爲對法.對是對觀對向之義, 法是四諦涅槃之法, 以無漏聖道的智慧去對觀四諦的道理和對向於涅槃的果實, 故稱對法.三藏中之論藏, 亦名對法.
◎대법고(大法鼓)
: 佛陀的大法能警醒生死之漫漫長夜, 故以鼓喩之.
◎대법나(大法螺)
: (喩)佛法的聲音能驚醒夢中的人.
◎대법우(大法雨)
: (喩)偉大的佛法能滋潤枯渴的衆生, 好像雨水能潤澤大地一樣.
◎대법장(對法藏)
: 卽論藏, 爲三藏之一.世親菩薩所造的俱舍論, 梵名阿毘達磨俱舍, 華譯爲對法藏.
◎대보적(大寶積)
: 經名.宣說大乘之理爲大, 聖財充滿爲寶, 攝諸法門爲積.
◎대보제(大菩提)
: 偉大的正覺.菩提卽正覺的意思.聲聞緣覺菩薩都有菩提但不大, 唯有佛的智慧偉大而圓滿, 故名大菩提.
◎대비(大悲)
: 偉大的悲心.
◎대비구(大比丘)
: 年歲大而且道德高的比丘.
◎대비보살(大悲菩薩)
: 指觀世音菩薩.諸佛菩薩都有偉大的悲心, 但見觀世音菩薩是慈悲門之主, 故獨得大悲的稱呼.
◎대비삼념주(大悲三念住)
: 佛以大悲攝化衆生, 常住於三種之念中, 名大悲三念住.一․衆生信佛, 佛不生歡喜心, 常安住於正念正智, 是第一念住.二․衆生不信佛, 佛也不生憂惱, 常安住於正念正智, 是第二念住.三․同時一類信, 一類不信, 佛知之亦不生歡喜與憂戚, 常安住於正念正智, 是第三念住.
◎대비주(大悲咒)
: 千手陀羅尼的別名.千手經說 : 「若能稱誦大悲咒, 淫欲火滅邪心除.」
◎대비천제(大悲闡提)
: 指具足大悲心的菩薩, 因他們發願衆生度盡方成佛道, 而衆生無盡, 故成佛亦無期.闡提是極難成佛的意思.
◎대사(大師)
: 道德學問足以爲人師表的人.
◎대사(大士)
: 菩薩的通稱.士是事的意思, 指成辦上求佛果, 下化衆生的大事業的人, 如觀世音菩薩卽叫做觀音大士.
◎대사문(大沙門)
: 佛的尊稱.比丘的通稱.
◎대사인연(大事因緣)
: 見一大事因緣條.
◎대삼재(大三災)
: 指世界將毁壞時所發生的水災火災風災.世界過了住中劫便入壞中劫, 在壞中劫的二十小劫中, 前十九小劫, 壞有情世間, 最後一小劫, 壞器世間.火災下自無間地獄, 上壞至初禪天, 水災下自無間地獄, 上壞至二禪天, 風災下自無間地獄, 上壞至三禪天, 四禪天以上, 則無三災之難.
◎대선지식(大善知識)
: 偉大的善知識.善知識是指信解佛法而又學問淵博的人.
◎대섭수(大攝受)
: 佛的德號, 因佛以大慈悲來攝受一切衆生.
◎대세지(大勢至)
: 菩薩名, 爲西方三聖之一.觀無量壽經說 : 「以智慧光, 普照一切, 令離三塗, 得無上力, 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
◎대소이승(大小二乘)
: 大乘和小乘.大乘是菩薩的法門, 以救世利他爲宗旨;小乘是聲聞緣覺的法門, 以修身自利爲宗旨.若從經藏裡的經本分之, 四阿含等羅漢系經典爲小乘, 般若法華華嚴等菩薩系經典爲大乘.
◎대소호입(大小互入)
: 謂一可攝多, 多亦含一, 大可入小, 小可容大.
◎대수번뇌(大隨煩惱)
: 共有八種, 卽掉擧(心思浮動)․惛沉(心思糊塗)․不信(不信善法)․懈怠(懶散無進取心)․放逸(任性妄爲)․失念(失去正念)․散亂(心不專一)․不正知(知見不正).以上八種煩惱是隨逐六種根本煩惱而生起的枝末煩惱, 因爲這些煩惱的性質沉重, 故名大隨煩惱.
◎대승(大乘)
: 梵語摩訶衍, 華譯爲大乘, 卽菩薩的法門, 以救世利他爲宗旨, 最高的果位是佛果.大乘從凡夫修到成佛, 立五十二個階位, 卽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發心住內, 分開另立的, 若將其縮入發心住內, 則只有四十二位.其中十住․十行․十迴向, 稱爲三賢, 僅算是資糧位, 十位稱爲十聖, 才是修習位.論時間, 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請參見附表.
◎대승경(大乘經)
: 說明成佛之道的經典, 如華嚴般若等諸經是.
◎대승계(大乘戒)
: 又名菩薩戒, 卽菩薩僧所受持的戒, 如梵網經中所說的十重禁四十八輕戒, 及善戒經中所說的三聚淨戒是, 天台宗謂之圓頓戒, 眞言宗謂之三昧耶戒, 禪宗謂之無相心地戒.
◎대승교(大乘敎)
: 大乘的敎法, 亦卽說明六度萬行的法門.
◎대승법(大乘法)
: 菩薩所修的道法.
◎대승삼장(大乘三藏)
: 大乘的經律論三藏, 華嚴經等爲經藏, 梵網經等爲律藏, 阿毗達磨經等爲論藏.
◎대승심(大乘心)
: 合菩提心․大悲心․方便心等叫做大乘心.
◎대승종(大乘宗)
: 佛滅後, 諸宗紛紛成立, 其中求羅漢之證悟者爲小乘宗, 求作佛者爲大乘宗.
◎대시주(大施主)
: 實行大布施的人.
◎대신(大身)
: 指佛周徧虛空的眞身.
◎대심(大心)
: 卽大乘心, 或大願心.
◎대아(大我)
: 偉大的眞我.如佛得八大自在與離一切煩惱繫縛的涅槃眞我, 才能稱爲大我.
◎대악상(大惡象)
: (喩)惡心狂亂如大惡象之馳騁奔逸, 旣難捕捉又難調伏.
◎대열반(大涅槃)
: 成佛.
◎대웅(大雄)
: 佛的德號, 因佛具足大力, 能降伏四魔.
◎대원각(大圓覺)
: 廣大圓滿的覺悟, 亦卽佛的大智.
◎대원경지(大圓鏡智)
: 佛四智之一.見四智條.
◎대위덕(大威德)
: 大威與大德.有伏惡之勢曰大威, 有護善之功曰大德.
◎대은교주(大恩敎主)
: 指釋迦牟尼世尊, 因世尊對衆生的恩德廣大, 而且是敎法之主, 所以稱爲大恩敎主.
◎대음계입(大陰界入)
: 大是四大, 陰是五陰, 界是十八界, 入是十二入.
◎대인법계(大忍法界)
: 娑婆世界.
◎대인상(大人相)
: 佛是一切衆生中最尊最大的人, 所以佛的相, 稱爲大人相.
◎대일삼부(大日三部)
: 見三部秘經條.
◎대일여내(大日如來)
: 梵名叫做摩訶毘盧遮那, 摩訶是大的意思, 毘盧遮那是日的意思, 故華譯爲大日.又毘盧遮那是光明遍照的意思, 故又名爲遍照如來, 是密敎的本尊.
◎대자(大姊)
: 優婆夷的通稱.
◎대자(大慈)
: 偉大的慈心.
◎대자대비(大慈大悲)
: 偉大的慈心和悲心.給衆生樂叫做慈;拔衆生苦叫做悲.
◎대자재천(大自在天)
: 又名摩醯首羅天, 是色界十八天中之最高天, 此天天王生有三目.
◎대자존(大慈尊)
: 指彌勒菩薩.彌勒華譯慈氏, 以慈得名.心地觀經云 : 「彌勒菩薩法王子, 最初發心不食肉, 是故得名爲慈氏.」
◎대장경(大藏經)
: 將佛敎的經律論三藏, 及歷代後賢著作, 彙集成爲完整的典籍, 名之爲大藏經, 或一切經, 簡稱藏經.
◎대적정(大寂定)
: 又名大寂定三昧, 或大寂靜妙三摩地, 卽如來所入的禪定, 因此禪定脫離一切的散動, 究竟而寂靜, 故名大寂.
◎대정(大定)
: 指能斷一切妄惑的定.
◎대정(大定)
: 指能斷一切妄惑的定.
◎대정지비(大定智悲)
: 大定大智大悲, 此三是佛的三德.佛心澄明寂靜叫做大定;因澄明的緣故, 遍照一切法界, 叫做大智;因遍照一切法界的緣故, 對於痛苦的衆生生起救濟的心, 叫做大悲.
◎대종(大種)
: 卽地水火風四大, 此四者周遍於一切法, 故名爲大, 能造色法, 故名爲種, 色香等一切物質, 皆此四大所生, 不能離四大而有, 故稱爲大種.
◎대주(大咒)
: 諸佛的咒語有大咒小咒和心咒等三種的分別, 咒語最多的叫做大咒, 咒語不多的叫做小咒, 咒語很少的叫做心咒.
◎대중부(大衆部)
: 佛滅後衆弟子在王舍城外靈鷲山七葉窟內外結集經典, 在窟內結集的, 名上座部, 在窟外結集的, 名大衆部.
◎대지법(大地法)
: 又名遍大地法, 一切善惡的心, 名爲大地, 大地的心所有法, 卽受․想․思․觸․欲․慧․念․作意․勝解․三摩地等十個心所, 與一切心相應而生, 乃心動時必起的作用, 故名大地法.
◎대지선법(大地善法)
: 謂信․不放逸․輕安․捨․慚․愧․無貪․無瞋․不害․勤等十法, 與一切善心, 相應而起, 故名大地善法.
◎대천(大千)
: 三千大千世界.
◎대천세계(大千世界)
: 是佛敎說明世界組織的情形.每一小世界, 其形式皆同, 中央有須彌山, 透過大海, 矗立在地輪上, 地輪之下爲金輪, 再下爲火輪, 再下爲風輪, 風輪之外便是虛空.須彌山上下皆大, 中央獨小, 日月卽在山腰, 四王天居山腰四面, 忉利天在山頂, 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六欲天, 再上則爲色界十八天, 及無色界四天.在須彌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 七重香水海, 環繞之, 每一重海, 間一重山, 在第七重金山外有鹹海, 鹹海之外有大鐵圍山.在鹹海四方有四大洲, 卽東勝身洲, 南贍部洲, 西牛貨洲, 北俱盧洲, 叫做四天下, 每洲旁各有兩中洲, 數百小洲而爲眷屬.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禪三天, 爲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 上覆以二禪三天, 爲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 上覆以三禪三天, 爲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 上覆以四禪九天, 及四空天, 爲一大千世界.因爲這中間有三個千的倍數, 所以大千世界, 又名爲三千大千世界.
◎대치(對治)
: 針對病情而治療, 亦卽斷除煩惱的意思.
◎덕호(德號)
: 表現佛功德的名號.
◎도(道)
: 能通的道路.眞理的意思.3․卽梵語所說的菩提或涅槃.4․修行的方法.
◎도(掉)
: 掉擧, 一種令心高擧而不得安寧的煩惱.
◎도(度)
: 與渡同義, 如舟子渡人過海的意思.出或離的意思, 出是出離世俗, 離是脫離生死.
◎도견(倒見)
: 顚倒的見解, 有四種, 卽無常爲常․以苦爲樂․無我爲我․不淨爲淨.
◎도공계(道共戒)
: 二戒之一.見二戒條.
◎도과(道果)
: 證道得果.道是菩提;果是涅槃.
◎도관(道觀)
: 道是化道, 敎化他人的意思, 觀是空觀, 卽觀察萬法性空的道理.自己安住於空的道理而又向他人勸說敎化, 叫做道觀雙流.
◎도관쌍류(道觀雙流)
: 見道觀條.
◎도구(道具)
: 修道時所用的器物, 如三衣什物等是.
◎도기(道器)
: 可以修學佛道的根器.
◎도다가(闍多伽)
: 見闍陀伽條.
◎도도(刀途)
: 三途之一, 卽畜生道的別名, 因畜生常被殺而死.
◎도력(道力)
: 種種正當道理的力量.
◎도률천(都率天)
: 兜率天.
◎도리(道理)
: 道法的義理.
◎도리(闍梨)
: 阿闍梨的簡稱.
◎도리천(忉利天)
: 華譯三十三天, 爲欲界六天中之第二重天, 其宮殿在須彌山頂, 天主名釋提桓因, 居中央, 他有三十二個天臣, 分居忉利天的四方, 連他自己的宮殿, 共成了三十三個天宮, 所以叫做三十三天.此天一晝夜, 人間已經一百年.
◎도비(荼毘)
: 華譯焚燒.
◎도사(道士)
: 有道之士.
◎도사(導師)
: 引導大衆進入佛道的人, 是佛菩薩的通稱.
◎도사궁(都史宮)
: 都史多天(兜率天)的宮殿, 亦卽彌勒菩薩所住的地方.
◎도사다(都史多)
: 兜率天.見兜率天條.
◎도사다천(覩史多天)
: 兜率天.
◎도사천(都史天)
: 都史多天的簡稱.
◎도산(掉散)
: 身口意三業不淸淨, 喜歡喧鬧, 爲五蓋之一.
◎도생(度生)
: 濟度衆生.
◎도선(道宣)
: 唐朝人, 俗姓錢, 因久居終南山以盛宏律宗, 故律宗又名南山律宗.
◎도속(道俗)
: 道與俗.出家的人叫做道;在家的人叫做俗.
◎도수(道樹)
: 菩提樹.本名畢波羅樹, 因佛在此樹下成道, 所以又叫做道樹.
◎도승(度僧)
: 度人爲僧.
◎도신(道信)
: 湖北人, 俗性司馬, 拜僧璨爲佛, 是禪宗第四祖.
◎도심(道心)
: 義理的心.求道的心.
◎도아(倒我)
: 四顚倒之一.見四顚倒條.
◎도안(道眼)
: 能見正道的眼.觀道之眼.
◎도업(道業)
: 修道的事業.可以召感人天果報的是福業, 可以成就佛果的是道業.
◎도원(道元)
: 道的根本.
◎도장(道場)
: 群衆學道的場所.佛寺.3․成道的地方.4․供養佛的地方.
◎도장신(道場神)
: 守護道場的神.
◎도전(道前)
: 在未見道以前.
◎도종성(道種性)
: 瓔珞經所說六種性之一, 卽十迴向之位, 在此位開始眞正修習中道觀, 故名爲道, 能産生佛果, 故名爲種.
◎도종지(道種智)
: 智度論所說三智之一.見三智條.
◎도중(道中)
: 正在見道之中.
◎도첩(度牒)
: 出家受戒時所發給的戒牒, 也就是受戒的證明書.
◎도체(道諦)
: 四諦之一.見四諦條.
◎도타가(闍陀伽)
: 又作闍多伽, 華譯爲本生經, 卽佛說自身過去所經歷的事蹟的經文, 爲十二部經之一.
◎도품(道品)
: 道法的品類.見三十七道品條.
◎도피안(到彼岸)
: 梵語波羅蜜多的義譯, 謂越過生死的大海而到達涅槃的彼岸.
◎도항(道行)
: 修道的功行.
◎도향(塗香)
: 把香水一類的東西塗在身上.
◎도현(倒懸)
: 梵語盂蘭盆, 華譯爲倒懸, 意思是人生前若作惡多端, 死後魂魄便沉淪於闇道, 有倒懸之苦.
◎도회(掉悔)
: 掉擧與後悔.這兩種心理, 都能使人的心不得安寧和煩惱.
◎도후(道後)
: 已經見道之後.
◎독각(獨覺)
: 又名緣覺, 或辟支佛, 是於無佛之世靠自己覺悟的力量而脫離生死的人.
◎독각사비장(獨覺捨悲障)
: 獨覺的行人, 但能自度, 無利他之心, 故不能起大悲心以利益衆生, 因此不能獲得至高無上的佛果, 故曰捨悲障.
◎독두의식(獨頭意識)
: 與獨散意識同義.
◎독산의식(獨散意識)
: 獨的意思, 是它能獨起思構, 獨自分別一切法, 或獨作回憶過去的事, 獨生出極猛利的勢用.散的意思, 是凡夫心常散亂, 故名獨散.因它不必和前五識俱起, 故又名獨頭意識.
◎독송(讀誦)
: 對著文字唸叫做讀, 背文字叫做誦.
◎독자부(犢子部)
: 小乘二十部之一, 犢子原是一位外道, 後來歸佛出家, 叫做犢子比丘, 他主張衆生有實我, 其後門徒相傳不絶, 名犢子部.
◎돈각(頓覺)
: 立刻覺悟.
◎돈교(頓敎)
: 不歷階梯漸次, 直指本源, 頓時開悟的敎法.
◎돈근(頓根)
: 具有頓悟的根機的人.
◎돈단(頓斷)
: 立刻斷除種種的煩惱.
◎돈대(頓大)
: 指華嚴經.頓是頓敎, 大是大乘敎.華嚴經是佛初成道時, 對頓入之菩薩而頓說大乘之敎法.
◎돈설(頓說)
: 頓敎的說法, 卽沒有經過小乘的階梯而直接卽說大乘, 如華嚴經是.
◎돈오(頓悟)
: 聞法卽悟的意思.
◎돈점(頓漸)
: 頓敎與漸敎.頓敎是立刻速成的敎法;漸敎是逐漸成功的敎法.
◎동거(同居)
: 凡聖同居土的簡稱.
◎동륜왕(銅輪王)
: 四輪王之一.見轉輪王條.
◎동방정류리의왕(東方淨琉璃醫王)
: 藥師如來.醫王卽藥師, 其國名叫淨琉璃, 在東方.
◎동분망견(同分妄見)
: 衆生迷失了眞性之後, 便在一切虛妄不實的境界上同受苦樂.
◎동산법문(東山法門)
: 指五祖的法門, 因五祖弘忍禪師住在蘄州黃梅縣之黃梅山, 其山在縣之東部, 因而叫做東山.
◎동삼(同參)
: 同事一師的意思.一同硏究的意思.
◎동상(同相)
: 六相之一.見六相條.
◎동섭부(銅鍱部)
: 上座部的別名.
◎동승신주(東勝身洲)
: 四大洲之一.見四大洲條.
◎동자(童子)
: 經中常稱菩薩爲童子, 一因菩薩是法王之眞子, 二因無淫欲之念猶如世間之童子, 並非指年幼爲童子.
◎동체대비(同體大悲)
: 謂佛的法身, 與衆生的法身是共同的, 自己和他人, 沒有分別, 視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
◎동태이밀(東台二密)
: 東密與台密, 爲日本密敎的二大派別, 此二密不同的地方, 是東密以大日如來爲本位, 台密以釋迦如來爲本位.
◎동토구조(東土九祖)
: 指天台宗在中國的相承, 卽龍樹․慧文․慧思․智顗․灌頂․智威․惠威․玄朗․湛然.
◎동항(同行)
: 共同修行佛道的人, 爲三善知識之一.
◎두광(頭光)
: 佛菩薩頭頂上所發放的圓光.
◎두률(兜率)
: 華譯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 謂於五欲境, 知止滿足, 爲欲界六天中之第四天名, 分內外二院, 內院爲彌勒菩薩的淨土, 外院爲天人享樂的地方.
◎두률천(兜率天)
: 欲界第四層天之名, 此天一晝夜, 人間四百年, 天壽四千歲, 合人間五億七千六百萬年.有內外二院, 外院爲天人所居, 內院爲補處菩薩的住處, 補處菩薩常由此天下生而成佛, 今爲彌勒菩薩的淨土.
◎두면작례(頭面作禮)
: 以吾人之頭面去頂禮尊者之足.
◎두배면서(頭北面西)
: 如來涅槃相.如來涅槃時, 頭北面西, 右脇而臥.
◎두상안두(頭上安頭)
: (喩)事情重複.如人本來已經有頭, 若在頭上再安一個頭, 那是多餘的, 無此必要.
◎두순(杜順)
: 陳隋間終南山人, 爲華嚴宗的始祖.
◎두타(頭陀)
: 華譯爲抖擻, 卽抖擻衣服飮食住處等三種貪著的行法, 修頭陀行者要遵守十二條規則, 叫做十二頭陀.俗稱行脚乞食的僧人爲頭陀, 亦稱行者.
◎두타십팔물(頭陀十八物)
: 頭陀所使用的十八種道具, 卽楊枝․澡豆․三衣․甁․鉢․坐具․錫杖․香爐․奩․漉水囊․手巾․刀子․火燧․鑷子․繩床․經律․佛像․菩薩像等.
◎두타항(頭陀行)
: 頭陀的十二行法.見十二頭陀條.
◎둔근(鈍根)
: 愚鈍的根機, 指領悟性不高的人.
◎둔사(鈍使)
: 性質很遲鈍的煩惱.見五鈍使條.
◎득도(得度)
: 超脫生死而得涅槃的意思.落髮作沙彌.
◎득도(得道)
: 獲得道果.
◎득통(得通)
: 獲得神通.
◎등(燈)
: 六種供具之一.
◎등(等)
: 平等之義.等級之義.3․等類之義.
◎등각(等覺)
: 佛的別稱.等是平等, 覺是覺悟, 諸佛的覺悟, 平等一如, 故名等覺.大乘五十二階位中, 第五十一位, 名爲等覺, 卽十地位滿, 將證佛果之中間階段, 因其智慧功德, 等似妙覺, 故名等覺, 又名一生補處, 或金剛心菩薩.
◎등관(等觀)
: 平等觀念一切事理.
◎등명(燈明)
: 六種供具之一, 卽在佛前所供奉的燈火, 它標誌佛的智波羅蜜.
◎등명불(燈明佛)
: 日月燈明佛的簡稱.
◎등묘(等妙)
: 等覺與妙覺.大乘階位五十二級中, 第五十一位卽等覺, 第五十二位卽妙覺, 亦卽佛果.等覺猶如十四的月亮, 妙覺則如十五的月亮.
◎등묘각왕(等妙覺王)
: 佛的尊稱.等是等覺, 是顯因圓, 妙是妙覺, 是顯果滿, 佛因圓果滿, 故稱等妙覺王.
◎등무간연(等無間緣)
: 四緣之一.見四緣條.
◎등미(等味)
: 平等一味.
◎등심(等心)
: 平等心, 卽視一切衆生怨親平等.對諸法平等修行的心.
◎등자(等慈)
: 平等的慈悲.
◎등주(登住)
: 登入菩薩十住之位.
◎등지(登地)
: 登上菩薩十地之位.要達到登地須經過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등지(等智)
: 十智之一.見十智條.
◎등지(等持)
: 定的別名.梵語三摩地, 華譯爲等持, 卽心安住於一境而平等維持之義.
◎등지(等至)
: 定的別名.身心平等安祥叫做等, 以定力才能達至此種等的境界, 所以叫做等至.
◎등지보살(登地菩薩)
: 登入初地(卽歡喜地)之位的菩薩.
◎등체(等諦)
: 俗諦的別名.
◎등활지옥(等活地獄)
: 八熱地獄之第一.見八熱地獄條.
◎뢰야(賴耶)
: 阿賴耶的簡稱.
◎뢰야식(賴耶識)
: 阿賴耶識的簡稱.
◎류이(琉璃)
: 一種靑色的寶物.
◎류이(瑠璃)
: 一種靑色的寶石, 是七寶之一.
◎류이왕(瑠璃王)
: 舍衛國波斯匿王的兒子, 他嗣王位後, 便率兵消滅迦毘羅衛國的釋種, 涅槃經叫他琉璃太子.
◎류전(流轉)
: 流落輾轉於生死.
◎류전문(流轉門)
: 流轉於生死之門.在四聖諦中, 苦集二諦是流轉門, 滅道二諦是還滅門.
◎류전환멸(流轉還滅)
: 流轉門與還滅門.流轉門屬於迷, 還滅門屬於悟.
'한문 사전, 번역어 사전'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불학상견사휘(佛學常見詞彙) 불학사휘 불학어휘 불교사전 (ㅇ) (0) | 2023.04.11 |
---|---|
불학상견사휘(佛學常見詞彙) 불학사휘 불학어휘 불교사전 (접) - (조) (1) | 2023.04.11 |
불광대사전佛光大辭典 불광사전 불교사전 (ㅎ) (0) | 2023.04.11 |
불광대사전佛光大辭典 불광사전 불교사전 (하) - (혜) (0) | 2023.04.11 |
불광대사전佛光大辭典 불광사전 불교사전 (ㅋ) - (ㅍ) (0) | 2023.04.11 |